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鸽群中的猫/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推理系列

  • 定价: ¥19
  • ISBN:7020059007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人民文学
  • 页数:298页
  • 作者:(英)阿加莎·克里...
  • 立即节省:
  • 2006-11-01 第1版
  • 2008-10-01 第5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侦探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为你带来她的又一推理悬疑大作:某天深夜,当其他师生都在沉睡中时,有两名教师决定前往体育馆,对那里闪烁着的神秘亮光探个究竟。就在那儿,那堆长曲棍球棒当中,她们发现了那位不讨人喜欢的女体育教师被人枪杀了。接下来还会发生些什么呢?……

内容提要

  

    某天深夜,当其他师生都在沉睡中时,有两名教师决定前往体育馆,对那里闪烁着的神秘亮光探个究竟。就在那儿,那堆长曲棍球棒当中,她们发现了那位不讨人喜欢的女体育教师的尸体——她被人用枪从很近的距离射穿了心脏。
    当“猫”再度出击时,整个学校陷入一片混乱。可惜女学生朱莉娅·厄普约翰知道的太多了。她尤其明白,如果没有赫尔克里’波洛的帮助,她将会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媒体推荐

    “真是莫大的享受!”
                                                 ——《每日快报》

目录

序幕    暑期班
第一章  拉马特的革命
第二章  阳台上的女人
第三章  引见鲁宾逊先生
第四章  旅客归来
第五章  芳草地中学里的信件
第六章  开学之初
第七章  风中的稻草
第八章  谋杀
第九章  引狼人室
第十章  离奇的故事
第十一章  磋商
第十二章  新灯换旧灯
第十三章  大祸降临
第十四章  查德威克小姐彻夜不眠
第十五章  谋杀再次发生
第十六章  体育馆之谜
第十七章  阿拉丁的地窖
第十八章  商议
第十九章  继续商议
第二十章  对话
第二十一章  搜集线索
第二十二章  安纳托利亚的插曲
第二十三章  摊牌
第二十四章  波洛解说详情
第二十五章  遗产

前言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她的著作英文版销售量逾10亿册,而且还被译成百余种文字,销售量亦逾10亿册。她一生创作了80部侦探小说和短篇故事集,19部剧本,以及6部以玛丽·维斯特麦考特的笔名出版的小说。著作数量之丰仅次于莎士比亚。
    随着克里斯蒂笔下创造出的文学史上最杰出、最受欢迎的侦探形象波洛,和以女性直觉、人性关怀见长的马普尔小姐的面世,如今克里斯蒂这个名字的象征意义几近等同于“侦探推理小说”。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第一部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战时她担任志愿救护队员。在这部小说中她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小个子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洛,他成为继福尔摩斯之后侦探小说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侦探形象。《斯泰尔斯庄园奇案》经过数次退稿后,最终于1920年由博得利·黑德出版公司出版。
    之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推理小说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平均每年创作一部小说。1926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写出了自己的成名作《罗杰疑案》(又译作《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这是她第一部由柯林斯出版公司出版的小说.开创了作为作家的她与出版商的合作关系,并一直持续了50年,共出版70余部著作。《罗杰疑案》也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第一部被改编成剧本的小说,以Alibi的剧名在伦敦西区成功上演。1952年她最著名的剧本《捕鼠器》被搬上舞台,此后连续上演,时间之长久,创下了世界戏剧史上空前的纪录。
    1971年,阿加莎·克里斯蒂获得英国女王册封的女爵士封号。1976年,她以85岁高龄永别了热爱她的人们。此后,又有她的许多著作出版,其中包括畅销小说《沉睡的谋杀案》(又译《神秘的别墅》、《死灰复燃》)。之后。她的自传和短篇故事集《马普尔小姐探案》、《神秘的第三者》、《灯光依旧》相继出版。1998年,她的剧本《黑咖啡》被查尔斯·奥斯本改编为小说。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推理小说,上世纪末在国内曾陆续有过部分出版,但并不完整且目前市面上己难寻踪迹。鉴于这种状况,我们将于近期陆续推出最新版本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推理系列”,以下两个特点使其显著区别于以往旧译本,其一:收录相对完整,包括经全球评选公认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推理小说代表作品;其二:根据时代的发展,对原有译文全部重新整理,使之更加贴近于读者的阅读习惯。愿我们的这些努力,能使这套“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推理系列”成为喜爱她的读者们所追寻的珍藏版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200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