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去香港读大学你准备好了吗--香港留学完全记录手册

  • 定价: ¥28
  • ISBN:978780742209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
  • 页数:200页
  • 作者:王恬
  • 立即节省:
  • 2007-05-01 第1版
  • 2007-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王恬在深圳中学毕业后,考取香港浸会大学。在香港求学近三年,她把生活的点点滴滴及以“过来人”的身份,在去年暑期短短的一月间,写成了一本十二万字的书籍:《去香港读大学你准备好了吗──香港留学完全手册》。书中不仅回答了希望考取香港高校的内地考生问题,还透过大量的亲身经历、感受及采访,记录了她在香港上大学的酸甜苦辣。

内容提要

  

    本书是由作者在香港留学期间的所感所闻而写成的文集,主要包括了:生命里的一次重要选择、定位与专业的再选择、最令人心动的summer intership(暑期实习)和exchange(交换生计划)、上庄的酸甜苦校园环境的熏陶等方面的内容。

媒体推荐

    青年学子负笈他乡,总是既兴奋又紧张。忐忑不安的是不知抉择是否正确和能否适应新环境。本书作者用真诚的笔触,分享她的经历、感受和成长过程。对期望多了解香港高等教育特色的家长和同学,极有帮助。
    ——香港浸会大学教务长  林淳博士
    王恬将她在香港浸会大学电影电视系三年的学习心路历程娓娓道来,从生活起居细节、功课上的要求,到国外实习的收获、毕业后的出路、社会的法治观念、信息的自由流通、市民的多元想法等,均巨细无遗地呈现。在亲切的自省中有启发性,充分展示了香港作为东西文化汇聚之都,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材,彻底发挥个人潜能的地方。这是一本莘莘学子到香港升学必读的好书。
    ——香港浸会大学电影电视系系主任  卓伯棠博士
    本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辅以大量相关采访,栩栩如生地记录了一个内地生在香港上大学的酸甜苦辣。资料丰富,感悟深刻,视野广阔,是本书的几大特色。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系主任  黄煜博士

作者简介

    自幼在深圳少儿艺术团习舞,曾代表艺术团、学校赴香港、澳洲等地表演。爱好涂鸦、设计、创作小说。
    曾就读于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中学。2004年荣获香港浸会大学奖学金,现就读于传理学院电影电视系。2005年暑假作为浸会大学香港青年会第一位内地生赴美实习3个月。在校期间参与创建登山协会并担任公关主管。在校期间曾发表文章数篇并获奖。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生命里的一次重要选择
  一、来自社会的评价
  二、来自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声音
  三、适不适合你,只有你自己把握
  四、相信自己的选择  
第二章  大学的主旋律
  一、走进社会学习
    什么是《了解社会》课程
    采访“笼民”一社会最底层、最复杂的人群
    从艰难的采访到心灵的转变
  二、闯过语言关
    英语——一大拦路虎
    融入英语教学环境
    用心爱上英文
  三、有价值的学习
    培养判断力和创新力
    学会合作
    在愉快中学习
  四、课程设置与自我规划
    课程设置
    开拓视野的课程
    选择课程,自我规划
    Minor
    Program和双学位
    定位与专业的再选择
    想转系不容易
  五、享受文化大餐
    人文素质课程
    杂七杂八的论坛
    大中华电影节
  六、最令人心动的summer intership(暑期实习)和exchange(交换生计划)  
    假期大餐——学习+体验+工作
    我的海外实习经历,A Dramat ic Journey
第三章  生活也是学习
  一、舍堂文化掠影
    精彩的舍堂生活
    蔡元培节
  二、上庄的酸甜苦辣
    庄与庄员
    我也成为庄员了
  三、社区服务活动
    为长者写书
    卖旗和捐血
  四、享受艺术的快乐
    艺术的优待
    尊重与理解艺术的环境
第四章  校园环境的熏陶
  一、优秀的师资
    规范和人情并存
    为人师表
    授之以渔而非鱼
  二、丰富的资源
    走进图书馆
    资源无处不在
  三、成熟的管理
    注重细节的管理
    管理和保养同在
    预防大于惩罚
    诚信与关爱高于一切
  四、感受包容、关爱和尊重
    自由和包容
    学会尊重他人
    重视教育  参与教育
第五章  如何走进香港的高校
  一、认识香港的高校
    香港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岭南大学
    香港教育学院
    香港演艺学院
  二、进入大学的三张门票
    高考成绩是敲门砖
    面试,笔试,为进入名校再加一把油
    是否需要托福成绩
  三、了解招生流程
    宣传会时间和学校联系方式
    填表交表
    缴费  寄资料
  四、好专业vs好大学
  五、梦寐以求的奖学金
第六章  入学的准备
  一、开门三件事——吃、住、行
    到达香港
    认识自己的学校
    申请宿舍
    携带港币
    气候及常置衣物
    要携带的日常用品
  二、办证和开户
    办证
    银行开户
    手机开户
  三、初识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在香港购物
    香港的治安
    亲善家庭
    学习白话
第七章  选择未来之路
  一、内地生毕业后的出路
    是否应选择继续深造
    找工作,就是找到自己的优势
    李欢的故事
  二、不惧竞争迎接挑战
    在香港工作——不停歇的马达
    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
    抓住机
    会决不放弃
    魏伶的故事——学会坚持到底/冷令静平和地看待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自己创业当老板
后记  
附件  
附件一  香港九大院校详细地址
附件二  香港浸会大学本科专业入学申请表
附件三  香港交通线路图

前言

  

    初次认识王恬这女孩子,是她初来我校,获颁发奖学金的时候,是两年多前的事了。最近在一次茶聚上,知道她是从内地来的学生,现在已升读传理学院电影电视系二年级。茶聚后,她一脸正经地告诉我,她把在香港念书的生活点滴和感受都写下来了,还采访了老师、同学、学长们,想把这些都编写成书。
    她请我替她的处女作写序——我听了这话,心里有点犹豫:究竟这女孩能写点什么?但对于她的“壮志”,我是百分百地受到感动,因此口里是答应着的,心中却还在想:到她真正“坐言起行”拿出作品来再说吧!可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王恬就把她处女作的初稿整理妥当,送到我的办公室来了。就凭这些,我可以相信,她是个有志气、做事认真的学生。
    我把稿件看了不到一半,心里已敲定会为王恬的作品写序了。不为什么,就是强烈地感受到王恬是个观察力强、喜欢思考、性格积极主动、乐观开朗的孩子。对她的雄心,我是欣赏的。
    说实在话,作为一部“著作”,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它毕竟是王恬的初次尝试,而且作为一个留学生的手记,作者还是能够坦诚地说出心底话。在香港这个繁华热闹的大都会中,王恬处处有她自己的体会。她以开放的胸襟、学习的态度,去认识香港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难得的是她不曾迷失在繁华瑰丽当中,只知崇尚表面的成就;而是以理解和正面的角度去认识这个地方的阴暗面,从而总结出自己该把持的人生态度。在“开始新生活的准备”一章里,她有这样的话:
    在这里(香港),处处是梦想、处处是矛盾……在这里,社会是开放的,各种价值观和信仰充斥着社会。面对着社会的诱惑和机会,学会选择和判断是我们能够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必修课。
    这话不仅对初到香港的内地学生有用,对于本地的大学生,以及要在其他地方念书的学生来说,都值得深思。
    也正因为王恬能够有意识地判断和选择,她在香港的大学生活,从学习、课外活动、舍堂活动、交友、访问笼屋居民,到争取成为浸大第一届第一个参加香港青年会赴海外实习工作的内地学生,各方面的机遇都充分掌握,并获益良多;也因此她能充满自信地告诉读者“能否在香港社会里获得自己想要的,就要看你有没有能力自己去发掘、去衡量、去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给自己一个清晰定位”。
    王恬的这部作品抒发了在港生活两年多来的感受,亦可以作为一本内地学生选择来港升读大学的指南。诚然,这并不是香港浸会大学的“官方”出版物,更并非校方为内地准大学生提供数据的刊物,但王恬把两年多来在浸大的学习和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以过来人的身份,提供了可供学弟学妹们参考的数据和意见。
    王恬的成长背景和经历,与本地大学生有着一定的差异,也因而触发了她对这两地教育和制度的许多发现和探究。在这一点上,王恬有过非常传神的描写:
    我所就读的香港浸会大学就提倡“全人教育”。走进大学校园,除了在特定场合,你很少见到标语和口号,可从课堂学习到社会实习的安排、舍堂生活到社团活动的组织、从校园管理到环境的设计,你处处都能感受到学校治学思想的存在。上至学校领导、教师,下至各类管理、服务人员,其一言一行无不体现出他们对学校办学理念的诠释和理解。教授们在课堂内外相互尊重的举止、平等民主的精神以及看待问题的客观方法,让我明白如何文明、和谐地生活学习;学校举办的讲座、工作坊,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同制度下人们的价值观和多元文化的存在:在与校长、教授及各类名人的沟通中,学会了怎样独立思考和判断。
    王恬除了深深体会到我校“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外,也提到她刚踏人浸大校园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一个学习氛围很浓的地方”。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有什么比见学生能够认同自己在教育事业上作出的努力更感欣慰呢?
    王恬这部作品,再次唤起了我的回忆。也许到我可以放下繁忙的公务时,也把那时当留学生的体会和感受写下来,与现代留学生的版本作个呼应吧!
    期望正在踌躇于是否来港的内地准大学生,会在这本书里找到一点指引;已经决定来港升读大学的同学们,能用心来阅读作者的深刻感受,并作好心理准备,迎接挑战。至于地地道道的香港人,阅读这本书,会给你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你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已习以为常的社会氛围,并再次认识它,更好地珍惜一些我们已误认为是“必然”的美好之处,而其实这些优点,如:诚信、互相尊重、兼容并包、平等自由,是需要我们自己努力去实践和维持的。
    衷心祝愿王恬在学习和写作的事业上,能够继续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也相信王恬同学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能为她展开丰盛而美丽的人生。
    吴清辉教授
    香港浸会大学校长
    2007年1月

后记

  

    最初有念头出版这本书还是因为身边赴香港读书的人太少,大家都希望能通过我的体验来了解香港的大学教育。而从着手开始写作到完成,整个过程不到半年时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一本集体验和指南为一体的书,要感谢在我身边默默地支持、包容、照顾着我的人们。他们是最爱我的父母;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朋友们;是给我提供丰富资料的香港各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是给与我机会,指点我前途的教授和学长们。同时,我还要特别地感谢栽培我的香港浸会大学,感谢吴清辉校长在百忙之中抽空为我写序。
    回首在香港学习、生活的3年,那些点滴和片断,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脑海里。无论是快乐或是痛苦的经历,都将成为我一生的财富。在写书时,我也尝试着把自己的体验,把当时的场景、心情一同挖掘出来,把他们不加保留地呈现给读者。让大家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我,让大家能够跟着我一起仔细地体验在香港读大学的生活。
    我想,如果能用一两个词语形容大学,也许就是“体验”“印象”吧。在毕业多年后,偶尔翻开大学的照相簿,大学学过的知识也许早就忘记,但也许还记得那位执著于追求真理的教授,还记得自己曾经通宵不睡就是为了讨论国家民主,也许还记得大学那一帮可以3点钟爬起来陪自己赶功课的朋友们,也许还依稀记得大学里的蓝天,球场、夜晚灯火阑珊的维港,旺角美味的咖喱鱼蛋。
    在写这本书时,与我在浸会大学一起读书的好朋友已经离开香港,选择了赴美学习的道路。再过不到一年,我和身边的大学同学们也将各奔前程,每个人都将选择一条不同的路走下去。我想,不论选择在哪里读书,不论选择的路是怎样不同,都值得肯定,值得勇敢地走下去。在这个大干世界里,人生的答案不只一个。这本书不但是给大家一个关于在香港读大学的指南,还是一本成长的体验,是为了让还在高中学习的朋友们相信自己的选择,尽情地体验生活,找到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在香港读书也仅仅是一个选择而已。
    感谢大家!
    王恬
    200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