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社科总论 > 社科总论 > 社会学

公共人的衰落

  • 定价: ¥45
  • ISBN:978753274590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译文
  • 页数:441页
  • 作者:(美)理查德·桑内...
  • 立即节省:
  • 2008-07-01 第1版
  • 2008-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为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所著,全书主要探讨了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失衡以及由此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桑内特对众多历史材料进行了详尽的实证分析,完美地解答了诸多另人困惑的问题:何以人们会把陌生人视为威胁?为什么时至今日,普通人参与公众生活的惟一方式和途径就是保持沉默,充当听众?而这些反过来又给人们的精神性格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桑内特的结论是,孤独是现代性不可避免的后果,致令个人向私人生活靠拢,而这也就是所谓的公共人的衰落。该书在海外声誉卓著,是历史社会学、社会生活研究等学术领域的扛鼎之作。

内容提要

  

  作为汉娜·阿伦特的学生和于尔根·哈贝马斯的好友,理查德·桑内特和他们两个人鼎足而立,分别代表了西方公共生活理论的三种各不相同的学派。本书正是桑内特研究公共生活的扛鼎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本书具体展示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公共生活现状,从城市人口、建筑交通、户外空间、环境失衡等方面揭示出人们的紧张和焦虑,由此证明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自我迷恋是公共生活衰落的结果,而公共生活的衰落,则是入侵公共领域的人格引起的。全书通篇对此观点作了细致精辟的分析和论述。作者追述了18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宫廷、布尔乔亚阶级、市民阶层的社会存在和交往进行了广泛的涉猎:从文学、宗教、艺术到戏剧、音乐,再到服饰、话语、视觉、人格、角色。其中不乏对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狄德罗、卢梭等人的分析。最后还指出了人们应当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在社会中主动积极地追求自身的利益。
    对于正处在转型期间的中国来说,这本经典的社会著作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中国社会——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界限模糊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借鉴的价值。

目录

中文版序/1
致谢/1
第一部分  公共问题
第一章  公共领域/3
  公共领域之外的爱/7
  死亡的公共空间/13
  公共领域的变化/侣
  现在中的过去/28
第二章  角色/33
  角色/39
  公共角色/44
  城市中的公共角色/46
  证明或者可信性?/51
第二部分  古代政制时期的公共世界
第三章  观众:陌生人的聚集/57
  谁到城市来?/60
  他们住哪里?/64
  城市布尔乔亚的变化/69
  宫廷和城市的相互影响/74
第四章  公共角色/79
  身体是服装模特/80
  话语是标志/90
  充满激情的非人格领域/109
第五章  公共与私人/111
  公共表达的范围/114
  自然表达处在公共领域之外/117
  公共和私人就像社会的分子/123
  分子破裂/124
第六章  作为演员的人/134
  普通人对作为演员的人的看法/136
  狄德罗的表演悖论/138
  卢梭对作为戏院的城市的控诉/145
  卢梭的预言/154
第三部分  19世纪公共生活的混乱
第七章  工业资本主义对公共生活的影响/166
  19世纪城市人口的新变化/167
  城市的区域划分/170
  城市变化和布尔乔亚的生活/175
  公共商品/180
第八章  公共领域中的人格/191
  巴尔扎克的看法:人格是一种社会规则/195
  公共领域中的人格:身体的各种新形象/205
  戏台展示了街道不再展示的真实/222
  人格和私人家庭/225
  推翻过去的革命/233
  总结/247
第九章19世纪的公共人/250
  演员/252
  观众/264
第十章集体人格/282
  1848:个体人格战胜阶级/287
  Gemeinschaft/305
  德雷弗斯事件:破坏性的Gemeinschaft/308
  谁是真正的激进主义者?/322
第四部分  亲密性社会
第十一章  公共文化的终结/331
第十二章  卡里斯玛的去文明化/342
  卡里斯玛理论/345
  卡里斯玛和仇恨/353
  电子技术加剧了过去的沉默/358
  造星系统/364
第十三章  共同体的去文明化/371
  建筑在共同体周围的壁垒/374
  建筑在共同体内部的壁垒/379
  共同体的人性代价/388
第十四章  失去演技的演员/393
  游戏能力是公共表达的能力/396
  自恋削弱了这种能力/405
  自恋的调动和一个新阶级的出现/410
  自恋是当今时代的新教伦理/418
结论  亲密性的专制统治/423
附录  “我控诉!”/427
译后记/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