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零点

  • 定价: ¥23
  • ISBN:9787532133734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文艺
  • 页数:191页
  • 作者:朱敏慎
  • 立即节省:
  • 2008-08-01 第1版
  • 2008-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这是一部唤起人们记忆的小说。作品描写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人们的种种思想及行为表现:有人以为革命已经结束,应该追求生活享受;有人认为不会再搞群众运动,不会再有怀疑一切,于是走私逃税谋取私利;有人准备抓住改革机会,企图获得个人权力白相国有资产……书中,作者运用简朴的写实笔法来展开他的故事,写他熟悉的商场人物的命运。男人们的软硬交锋,女人们的明暗争斗,全是淡淡地铺开,悠悠地拓展,没有大开大合的跌宕,也没有夸张渲染的情色。
    全书忠实地纪录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段无法跳过,也不应该跳过的历史,它告诉人们,我国改革开放历程之艰巨。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唤起人们记忆的小说。
    主角荣志亮是中国第一代公方经理,作品叙述了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一段生活,再现了他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迷惘与困惑。作品描写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人们的种种思想及行为表现:有人以为革命已经结束,应该追求生活享受;有人认为不会再搞群众运动,不会再有怀疑一切,于是走私逃税谋取私利;有人准备抓住改革机会,企图获得个人权力白相国有资产。代表改革开放主流的人物,则投入调查研究,寻求改革之路。
    充满希望而又裹挟着种种欲望的生活不能不影响着小说的主角荣志亮,他一方面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一方面深感跟不上形势而苦恼。
    作品初稿写于1982年,忠实地记录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段无法跳过、也不应该跳过的历史。作品希冀告诉人们:我国改革历程之艰巨,今天的改革开放大好形势来之不易。

媒体推荐

    小说让我们回到改革开放最初的日子,回到那艰难而无法跳过的零点。尚望不见太阳升起的早晨,零点的风刮进来挺冷。幸好有星星闪烁,深蓝色的夜空宁静高远。有人在熟睡,有人开始出发。只要走出一步,黎明就近些了。
    ——孙顒

作者简介

    朱敏慎,作家,高级经济师。

目录

零点——深蓝色的夜空
第一章  烦恼的休养
第二章  你需要一个女人
第三章  太阳与月亮
第四章  十层楼上
第五章  这一夜钟声
第六章  她愿意为他安排未来
第七章  人生的美好与丑恶
第八章  生活曲线在延伸
第九章  公仆的主人观

前言

  

    朱敏慎先生希望我读一下他的长篇小说。他拿来的校样上的标题是《零点答案》。我细细品味后,提了个冒昧的建议:只用前两字为题吧,“答案”隐去如何?
    那天,我们是在电话中交谈的。朱先生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他一辈子在上海商业领域打滚,对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徐家汇、静安寺等等著名商业区以及大大小小的商店历史如数家珍。这一次,他的小说触角对准了一段特殊的岁月。上世纪八十年代,面对重大变革阵痛,商界的各色人等正在困惑、挣扎、思索乃至奋起。零点,指的就是改革开放破冰的日子。刚刚上路,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是还没来得及上路,甚至不知道该不该迈出脚去。那时候,我们比较迷茫,零点,是还没有答案,看不清答案的时分。
    朱先生用了简朴的写实笔法来展开他的故事,写他熟悉的商场人物的命运。男人们的软硬交锋,女人们的明暗争斗,全是淡淡地铺开,悠悠地拓展,没有大开大合的跌宕,也没有夸张渲染的情色。这样的叙述风格,既符合朱先生的文笔,更符合他平和的为人。我认识他三十余年了,君子之交,难得见面,但是他低调的处世风格,言语的简洁委婉,给我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我一直认为,某部作品所需要的风格,与作家本人的语言特点及为人的风格相符时,创作比较容易成功,因为作家面对稿纸(或电脑文本)可以轻松自如地发挥,没有刻意适应的痛苦。这部作品的内容需要朴实的外表。主要人物生活在尚未转型的比较单一的社会中,城市,哪怕是上海这个特大城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贫乏而枯燥,没有今日的繁华到令人烦躁的外壳,按部就班地打发日子,只有内心的骚动在折磨着故事里的男女主角。我开始阅读文本时,曾对朱先生的叙述风格是否过于老实产生过疑问。不久,我逐渐进入(也可以说是回到)那个时空,我释然了,因为作品的风格确实是题材所需要的。
    我很欣赏小说塑造的主要角色荣志亮,一个在新旧商业形态夹缝中焦头烂额的商场经理。按现在的观念,大商场的经理,特别是那些上市融资后的商业领袖,是很有派头的,西装领带,豪车名表,宽敞的办公室外守着美丽的女秘书。二三十年前,当然不是这个模样。朱先生是和他们一起走过来的,深深了解真实的情景。小说把主人公的无奈甚至可怜表现得相当充分。在商店里他常常无法应对经济的人事的困境,对改革没有思想准备却一定要以领导者的姿态强硬地挺住;在生活中他连起码的尊严也难维持,他的收入,与海外同行相比大约不到百分之一,要为油米柴盐犯愁,还得拎着马桶难堪地与街坊们挤在一起。朱先生没有回避我们过去的可怜,也不担心今日的年轻人在阅读时笑话,他坚持忠于生活的写作,让我们清晰地回忆起那段消逝的日子。当然,我欣赏小说的主角,不是欣赏他的可怜,而是欣赏他在那样的环境下的坚守与奋斗。他并不完全清楚改革能否最终改变自己和大家的命运,也不知明天是否一定比今天美好,但是,他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他是商店的领导,他垮了大家就更加没有指望,他垮了那些希望在混乱中捞一把的人就得心应手了。他硬着头皮在没有阳光的时刻坚守和奋斗着。当他以前的恋人从海外归来,富有的贵妇人旧情难忘,想把他从苦海中拔出来,共度后半生的美好时光,他无法接受,不是因为他怕人认为自己吃软饭,而是放不下自己的那份职责。按今天时髦人的观念,他有点迂腐。但是,这是生活的真实。如果没有一批这样的坚守者和牺牲者,就没有走出泥潭走到今天的台阶。我这里用了牺牲者这个词,不是故作惊人之语。我想到了二十多年前与一位朋友的谈话。当时,朋友来向我告别,准备去澳大利亚留学。他说,中国的今后可能会好起来,但是,我们这一代人就老了,就被牺牲掉了,所以他想走。我当时的感觉是人各有志,目标选择是永远不确定的难题。选择出去,学成后归来为国效力,也是值得赞赏的人生。
    选择留在国内,和人民一起经历改革痛苦的是多数。像荣志亮一般的基层人物,也许不是真正的改革先锋,他们对改革的认识是在艰难的跟随中缓慢体验的,但是,他们毕竟是船上的水手,没有他们的苦力,那船是有可能要翻的。这就是朱先生的小说人物让我印象深刻的原因。现在的作品,较少关注现实中矛盾而痛苦的不显眼的角色,有的作品慷慨地描绘千万富豪的作派和黑帮大哥的匪气,以为那是叫座的文字。其实,可怜或者矛盾的人物常常更加反映真实。
    小说让我感到不满足的是缺乏对矛盾的深入展开。在我看来,零点,是矛盾很复杂的时刻。可能因为作者本人当时生活的局限,朱先生没有更多地挖掘各个层面的冲突和矛盾,在主人公周围有一些引起更多故事的线索,比如商店里想捞一把的阴谋小人,比如邻居中心有所求的庸俗市侩等等,但是,与作品原来可能达到的深刻相比,朱先生的努力显得不够,使作品缺少了激动读者的丰满。我前面赞赏了朱先生淡淡地铺开矛盾的写法,不过,铺得让我没有满足也是事实。
    小说让我们回到改革开放最初的日子,回到那艰难而无法跳过的零点。尚望不见太阳升起的早晨,零点的风刮过来挺冷。幸好有星星闪烁,深蓝色的夜空宁静高远。有人在熟睡,有人开始出发。只要走出一步,黎明就近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