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自然科学 > 自然科学 > 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

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

  • 定价: ¥25
  • ISBN:9787542629456
  • 开 本:24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三联
  • 页数:273页
  • 作者:姬十三
  • 立即节省:
  • 2009-01-01 第1版
  • 2009-03-01 第4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54篇文章,精选自百位松鼠近三年创作的上千篇文章,从口腔溃疡到国际空间站,从玫瑰花到数学思想实验,内容天马行空,文字灵动活泼,一改传统科普的严肃面孔。梁文道称赞说“他们的科普小品简直有点像是带甜的凉茶”;罗永浩说,“为了跟愚昧和迷信争夺市场,科普作品在应有的理性和严谨之外,最好还能做到生动有趣,‘科学松鼠会’显然就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科普文章大多数情况下都很有趣,有时候甚至很酷”。

内容提要

  

    科学松鼠会是一个科学传播公益团体,由90多个年轻人组成,他们是大学副教授、博士后、研究生、本科生、科学记者编辑,和一些有科学背景的公司白领。他们相信科学是美的,希望为公众“打开科学坚果”,让“科学流行起来”。和所有年轻人群体一样,他们腐败、郊游、交友,不同的是,他们还聚在一起聊科学、做讲座、看纪录片、辨星星、认植物……当然,他们最擅长的是文字表达,一起写作的科学博客获得了2008年德国之声博客大赛“国际最佳博客”公众奖。
    本书不是一本博客集,出自松鼠会网站的文章只占了1/3。全书54篇文章,精选自百位松鼠近三年创作的上千篇文章,从口腔溃疡到国际空间站,从玫瑰花到数学思想实验,内容天马行空,文字灵动活泼,一改传统科普的严肃面孔。

媒体推荐

    一群年青人,不仅自己为科学所兴奋,而且希望和大众分享他们从科学发现中获得的快乐。我希望,他们的文章能有助于中国摆脱过去一百年来过分功利化看待科学的倾向,让科学成为一种文化。
    ——饶毅 北京大学教授
    知识的美味,时代的气息,青春的活力,才华的光芒——这是可爱的“松鼠”们奉献的第一掬“果仁”。在科普队伍青黄不接的时候,“松鼠会”的异军突起格外值得珍惜。作为一名老卒,我与其说是应该给他们支持,毋宁说应该向他们学习,他们是中国科普的希望和明天。
    ——赵致真 中国科技新闻协会副理事长、科普作家)
    为了跟愚昧和迷信争夺市场,科普作品在应有的理性和严谨之外,最好还能做到生动有趣,“科学松鼠会”显然就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科普文章大多数情况下都很有趣,有时候甚至很酷。
    ——罗永浩 牛博网创始人、老罗英语培训学校校长)
    知识与情趣共存,智慧与艺术相融,在我们眼中科学从未展现过如此魅力!
    ——刘慈欣 科幻作家
    “让科学流行起来”,是松鼠会的目标,这本书,是他们实现目标的一个开始。
    ——路金波 图书策划人

目录

人世间
 美好的知识
 密室里的谋杀
 催情助兴全仗它
 我愿意为你——RFID漫谈
 手机的新功能——爆玉米花
 四维盒子的展开图
 钱花在哪里才幸福
 吃多少细菌才安全
 一份人寿报告
动物志
 孤岛生活
 老鼠和毒品的故事
 纵欢时刻
 天屎
 “妈妈”考
 独角兽——基于真实的传说
 养一只翔兽作宠物
 没有蜜蜂的春天
 懂数学的蝉
花世界
 like the time,they go…
 毒门秘笈
 兰花的智慧
 黄金水稻
 以爱情的名义
天与地
 到国际空间站上班
 话说金星凌日
 核爆炸与葡萄酒的年份鉴定
 Arthut’s Seat(亚瑟王座)
 在脚底下科幻
 并不狂野的未来
皮囊事
 一种双人游戏
 月经休假
 愿君好梦
 玄门妙鼻
 为脖子干杯
 专业尿官
 屁股的生存哲学
医疗镜
 退行性关节炎和我的爸爸
 麻醉之惑
 男孩还是女孩?
 疫苗依赖
 科学vs.传统之“坐月子”
 采采蝇与昏睡病
 从烂嘴角到郁金香
 该拿什么去见你,我亲爱的恐怖的牙医
心灵记 
 关于记忆的记忆
 莫拿右脑说事
 天生的审美家
 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
 嗨!我可以为你生成一个祖母细胞
Ask Dr.You
 为什么吸鼻涕时鼻子没什么大感觉
 很大感觉,甚至会呛到?
 4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
 放在口袋里的耳机线为什么总缠在一起?
 同样从冰柜中拿出,草莓为什么比巧克力冷?
 为什么有些候鸟(如灰雁)喜欢排队飞行,而其他候
 我刷牙为什么总会掉一块牙膏出来?
后记

前言

  

    如果我们认为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科普就是需要的。严格来说,多数文章可以算成科普,不过有的在普及社会科学,有的在普及自然科学。科学松鼠会普及的,是后一种。但无论是哪一种,罗素先生说的人生三要素,是好文章追求的要点:爱、知识以及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曾经有个老太太在罗素演讲后发言,声称宇宙像一只乌龟驮着一群乌龟,而罗素的说法不太正确。乌龟说当然不太符合主流科学,在哲学史、数学史及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的罗素先生,兴致勃勃地开始和老太太探讨宇宙是不是乌龟家族。他并段有以现在的时髦作法,对这个老太太怒喝一声:愚民!疯狗!傻逼!然后在观众的掌声中以漂亮的科学背影退场。
    一个写普及性文章的人,应该像罗素一样,平静面对所有的疑问,哪怕其毫无知识含量。这种做法才合乎逻辑科学:正因为他没有知识,你的普及才有价值,如果他跟你知道得一样多(或者比你更多),为什么要来看你的普及文章?在现代社会分工极精细的背景下,优秀的科学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个问题,我不知道。”科学的进步使人谦卑,科普作者,应该也把谦卑放在第一位,因为他们最知道,在自己身后,其实有海量的更内行的专业人士,只不过,他们没有写文章罢了。科学松鼠会的模式,志同道合者的聚集,其实是科普比较有效的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只写自己的专业,这既增加了文章的公信力,又避免了在所有科学议题上发言的尴尬——因为科普告诉了我们一个常识:没有任何人知道所有种类的科学。
    一个科普作者始终面临的危机是,科普文章的可替代性太强。仅仅为了得到科学知识,可以非常方便地查问维基百科及更专业的资料库,他为什么要看你的科普?因为他感觉到你除了有知识,还有爱,还有同情心。这就牵扯到科普作者为谁代言的问题了,科普作者的人文关怀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确定自己得站在弱势群体这一边,他们申张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推动社会的进步,都需要科学知识的帮助,也希望自己在面临专业疑惑时,有科普作者能出来帮助他们。强势群体不需要你的背书,在任何时间,他们都有足够的力量将不科学的东西包装成科学的样子。随便抓一个弱势者,你都能从他身上发现诸多不文明、没科学的印迹,用科普的名义暴打一顿,又轻松又愉快,每次都能技术性击倒。但是这种文章你多写几篇,读者就抛弃你,因为他觉得你不过是借了几个科学术语自大而已,你其实并不在乎他缺乏科学知识的痛苦,你甚至希望以他无知的丑陋来衬托出你英俊的科学脸庞。
    科学松鼠会具有知识,这个毫无疑问,他们也在强化爱与同情的特质。但愿他们很快可以成为一只罗素喜欢的松鼠,成为弱势群体信任的松鼠,成为最让人喜爱的科普吉祥物。

后记

  

    刘旸,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细胞生物学博士。歌唱得极好,爱好古典音乐,松鼠会最活跃的女作者;
    刘念龙,东莞某中学生物老师。有人誉他“几乎是在网络博客上横空出世的科学文章写手。短短几篇器官进化的文章,就尽得新科学写作的精髓,生动有趣而干净利索”;
    瘦驼,烟台某大学生物老师;玩摄影、玩天文、玩自行车,在新京报开设《动物行星》专栏,动物问题拿去问他总没错;
    小庄,高分子硕士,做过美编,玩过乐队,上海某科普杂志编辑,还写乐评;
    彭茂宇,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芝加哥分校攻读遗传学博士。“动漫圈老人”,动漫杂志专栏作者,为本书制作彩色辑封;
    苏震,天津某软件公司老总,数学专业出身。喜欢数学史和漫画,本书的黑白漫画插图全部出自他手;
    名单还可以列很长。这本书参与作者30人,科学松鼠会成员90余人,几乎全部是拿了个理工科学位又跑来做写字的事,他们不光能把文字写得好看,业余爱好也丰富得不像常人以为的“理工男”、“女博士”。
    这些人都是怎么找到“科学松鼠会”的,我已记不太仔细,似乎一晃眼,身边就有了这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就像是我生活中本来就该有的属性。有朋友说,“学理工科的人,如果聪明又不呆不迂,那是很上品的”。难得他们还都性情温和,偶尔吵起架来也会很快冷静,自我反省,“也许我错了”。这是科学人的态度。
    “上品”的理工男女,写得一手好文章又爱科学的,估计不算多。所以在我前几年的科学写作生涯中,总觉得很冷清,常见到的作者就那么几个,全凑在一起,都不够玩一局杀人游戏。
    但是一次MSN上的聊天改变了这一切。2007年11月20日,“科学松鼠会”这个名字被敲定,有了一个私密论坛,2008年4月28日,群博客正式上线。如今,我们有了近百位作者,几十万读者。
    有时候我恍惚觉得,这些人本来猫在一个大房子的各个角落里,一敲锣喊吃饭就全冒出来了。想起小时候读过的武侠,隐匿多年的帮派老人决定复出,燃一缕狼烟,消息被传递至村庄、城市、山区和荒漠,正在田间耕种的老汉、街头被人欺负的小贩、喝酒赏花的公子哥,原来都是默默隐忍的江湖高手,他们伸个懒腰,挺起身,念叨道,“该出发了”。
    于是我们就聚到一起了。
    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