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 治 > 中国政治

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

  • 定价: ¥32
  • ISBN:978721304190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浙江人民
  • 页数:249页
  • 作者:郑永年
  • 立即节省:
  • 2010-01-01 第1版
  • 2010-03-01 第2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作者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独到的分析眼光和独立的批判精神,透过纷繁的表象,超越各种主义的纷争,对关乎国运的诸多重要政治社会问题给予了冷静、公允、坚实有力的解释。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提要

  

    中国模式已经成为媒体和社会传播的热门词汇,但中国模式到底是什么,它如何发展而来,它的未来会怎样,却还鲜有深入透彻的系统研究。
    本书作者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独到的分析眼光和独立的批判精神,透过纷繁的表象,超越各种主义的纷争,对关乎国运的诸多重要政治社会问题给予了冷静、公允、坚实有力的解释。

作者简介

    郑永年(1962—),浙江省余姚人。中国政治、社会问题与国际关系专家,前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1995-1997)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
    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其主要兴趣和研究领域为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国际和东亚地区安全;中国的外交政策;全球化、国家制度和社会转型;社会运动与民主化;中国政治与中央地方关系。

目录

前言: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模式
第一讲  国际发展视野中的中国经验l
  不能说中国没有政治改革  
  社会政治秩序不可缺失
  通过政治与行政手段保护产权
  社会正义是持续发展的前提
  社会多元促进政制改革
第二讲  中国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  
  引言:余英时vs姜义华
  西方民族主义和民主政治
  民族主义在中国的演变及其与自由主义的关系  
  经济发展和民族国家建设
  中国民族主义的未来
第三讲  政治改革与中国国家建设  
  引言  
  国家与民主  
  国家、民主和发展中国家
  国家建设和中国的民主化  
第四讲  人本社会主义、政党的转型和中国模式  
  政党、国家建设和民主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转型
  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与党的第二次转型
第五讲  民主化的中国模式  
  民主的普世性和特殊性
  国家制度建设在先,民主化在后  
  中国的渐进民主化
第六讲  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模式  
  金融危机和中国模式
  中国的复合经济模式
  社会改革和中国模式的改进
第七讲  国家权力的“中央性”和“人民性”: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  
  中央地方关系问题
  现象的根源
  现代国家权力的集中性和人民性
  国家权力的中央性的流失
  选择性集权、国家权力的人民性和中央性
第八讲  放权改革:中国的中央、地方与公民社会  
  两种分权概念
  政府间放权如何造就经济的高速增长
  政府间放权的负面后果与重新收权
  国家一社会放权的举步维艰
  结论:进一步实行国家一社会分权
第九讲  必须保卫社会: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政策  
  发展动力与社会后果
  曼库尔·奥尔森和卡尔·波兰尼  
  开放与市场发展
  开放政策不均衡的影响
  政治改革和利益代表
  社会开放和不均等的政策参与  
  为什么必须保卫社会
第十讲  乡村民主和中国政治进程
  农民与民
  中国农民的新特质
  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形式
  乡村民主与民族国家的建设:
  简短的结论
第十一讲  农民与民主:村民自治研究中被忽视的关键点  
  作为一门显学的农民民主  
  理论认识的进步和现状
  现存理论的批判
  农民与民主关系的再思考  
  简单的结论
第十一讲  中国要从新加坡模式学习些什么  
  新加坡能不能学?  
  权力的有效集中
  融政党于社会
  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反对党并不是民主政治的唯一标志
  领袖的作用  
  新加坡模式与中国政改前景
结语:中国模式与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