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财经管理 > 财政金融、保险证券

晚清厘金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建设

  • 定价: ¥38
  • ISBN:978701009874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人民
  • 页数:248页
  • 作者:杨华山
  • 立即节省:
  • 2011-11-01 第1版
  • 2011-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晚清厘金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建设》由杨华山所著,不以厘金论厘金,而是从更为宏观的视阈,综合采用传统史学、经济学、计量史学、比较史学,尤其是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探讨晚清厘金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研究了厘金问题,揭示出厘金对晚清中国早期现代化启动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

内容提要

  

    《晚清厘金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建设》由杨华山所著,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研究了厘金问题,揭示出厘金对晚清中国早期现代化启动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
    清朝的财政收入本以田赋为主,正常年份清政府收支相抵尚有盈余。太平天国兴起,清廷财政艰难,为筹措军饷而向过往的商人开征厘金,这本来是万不得已的临时应急举措,承诺事平即裁撤。但是接续而来的是作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启动的洋务运动的次第展开,在清政府财政艰难的情况下,厘金又常年占岁入的将近五分之一左右,当国家财政投向现代国防和工商业建设时,厘金即具备了现代化建设的功用。因此厘金是晚清资本原始积累的一种特殊形式,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但是,厘金本身又是一柄利弊兼具的双刃剑,特别是厘卡林立,逢卡纳厘,加之局卡吏役的故意留难、勒索贪污,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工商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之一。中外均提出裁厘。清政府也曾尝试裁厘统捐,但几无实效。同时,江苏资产阶级兴起的裁厘认捐活动因地方政府的阻挠亦告失败。直至清政府被辛亥革命推翻,厘金问题仍未解决。
    “裁厘加税”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1931年方才告竣,对民族工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动荡剧变的国内国际形势和环境,早期现代化仍未能实现,直到1949年以后,这一情况才得以扭转。

作者简介

    杨华山,湖北大悟人。2000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南京大学历史系出站博士后,教授。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及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著有《社会转型的历史轨迹》等书,在《近代史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术月刊》、《中州学刊》、《史学月刊》、《安徽史学》、《江汉论坛》、《江海学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十堰市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

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早期现代化启动时的资本状况/11
    一、“盛世”的衰落/11
    二、民间资本概貌/28
    三、置地买官:投资理念的误区/30
    四、专利与官利:诱力与阻力/42
第二章  厘金与晚清资本原始积累/54
    一、清朝前期的财政状况/54
    二、厘金的产生及其“中兴”之功/62
    三、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构成/69
    四、个案分析:厘金与湖北早期现代化建设/87
    五、厘金与内外债/96
第三章  “裁厘加税”的谈判与失败/106
    一、“裁厘加税”的提出/106
    二、“裁厘加税”的早期交涉/113
    三、《辛丑条约》后“裁厘加税”谈判的曲折过程/117
    四、二难选择的困境/123
第四章  “裁厘统捐”与“裁厘认捐”的尝试及夭折/131
    一、厘金之非/131
    二、官方的“裁厘统捐”/142
    三、厘金与印花税/148
    四、商民的“裁厘认捐”/157
    五、夭折原因分析/160
第五章  从厘金看中外资本原始积累的异同/170
    一、中英比较/170
    二、中日比较/182
    三、资本原始积累的一般规律/192
    四、晚清路径的失误/202
余论:成败之间——裁厘加税的最终完成与
    早期现代化的命运/220
参考文献举要/233
后记/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