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七日永恒

  • 定价: ¥23
  • ISBN:9787532754878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译文
  • 页数:244页
  • 作者:(法)马克·莱维|...
  • 立即节省:
  • 2011-11-01 第1版
  • 2011-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吕卡是魔鬼的代言人,佐菲娅是天使中的精英。为了结束已经持续数千年的无休无止的纷争,上帝和撒旦之间展开了最后一场决斗,他们各自派出了最优秀的使者:佐菲娅和吕卡将在七日期限内为各自的阵营而战,从而决定是善还是恶的化身将永远统治人类。
    在酝酿这场疯狂的赌博时,上帝和撒旦处心积虑地预见了一切,却万万没有料到天使和魔鬼相遇了,两人不由自主地坠入爱河,在善与恶之间挣扎徘徊。
    《七日永恒》是法国头号人气作家马克·莱维的作品。

内容提要

  

    《七日永恒》内容介绍:他有魔鬼的魅惑,她有天使的力量……
    为了结束无休无止的争持,上帝和撒旦展开了最后一场决斗,他们各自派出最优秀的使者:佐菲娅和吕卡将在七日期限内为各自的阵营而战,从而决定是善还是恶的化身将永远统治人间……
    在酝酿这场疯狂的赌博时,上帝和撤旦处心积虑地预见了一切,却万万没有料到天使和魔鬼相爱了。于是,他在万劫不复的地狱中找到了永恒的天堂……
    《七日永恒》是一个关于天使和恶魔相爱,上帝和撒旦斗争的故事,题材很新颖。
    《七日永恒》是马克·莱维的作品。

媒体推荐

    如同上帝创世般,马克·莱维谱写了一段长达七日的罗曼史,哲思,诙谐,却又柔情似水。
    ——《巴黎人报》
    紧凑的故事,生动的对话,火花四溅的文笔。
    ——资深书评人贝尔纳·皮沃
    马克·莱维让中国人想象之中的“法式浪漫”有了名副其实的着落。
    ——袁筱一

作者简介

    马克·莱维,法国目前最畅销的小说作家之一。曾在旧金山生活工作了7年,视美国为第二故乡。返回法国后,创办建筑设计事务所,并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假如这是真的》还未出版,电影版权即被斯皮尔伯格的梦工场买下,此书因此大卖,曾在畅销书榜上盘踞250周之久。此后,马克·莱维一发不可收拾,几乎以每年一部的速度继续为全世界的读者带来更多惊喜。

目录


第壹日
第贰日
第叁日
第肆日
第伍日
第陆日
第柒日
永恒
致谢

前言

  

    马克·莱维的存在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思辨与晦涩之外,法国也有符合“浪漫”这一指称的作家。浪漫到只讲述一个爱情故事,一见钟情之后可以放下所有准则和界限的那一类古典爱情故事,而与简单的浪漫相配的,是跌宕的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对话(同样很古典)和若干属于现代想象域的因素:穿越或者阴阳两界,偶尔也会有诸如东柏林墙以及二次世界大战的社会政治因素。
    是的,有的时候,我们宁可相信,文学的作用原本可以很简单,就是给人以极为简单的愉悦,像好莱坞大片那样。让我们在已经变得极度疯狂的生活节奏之外,能够会心地笑一笑,或者痛快地流流眼泪,为一个自己也不相信能够存在的,似乎已经远古到属于史前社会的故事。这类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因为它不会戳到我们的痛处,不会把我们逼到手足无措的境地。但是它带给我们类似“乡愁”的东西,让我们隐隐约约地觉得,放下了只有人类才有的思辨——我们谓之为人文根本的东西——,简单的世界也可以很幸福。文字(不完全是文学)有什么理由、又有什么权力让世界变得复杂起来呢?并且,复杂起来的我们并没有能力解决各种早就困扰我们的问题,我们并没有拥有让自己生活得更好的能力。
    马克·莱维是法国图书畅销榜上的常客。从《假如这是真的》开始,不过经历了十来年小说创作的马克·莱维论起印数,可能真的不亚于“纯文学”领域的大师们。关键是,《假如这是真的》还没有出版已经被大名鼎鼎的斯皮尔伯格买下。2005年,被斯皮尔伯格搬上银幕,更名为《宛如天堂》的这部片子也和《假如这是真的》一样业绩不俗。这倒是没有什么出乎意料的地方,因为马克·莱维的作品原本就很适合好莱坞。
    马克·莱维也的确可能精通市场,知道读者是“上帝”的道理:在成为作家之前,他创立过两个公司,想必也经历过商战之类勾心斗角的故事。或许是渴望更为美好的关系——哪怕不得实现——吧,抑或是受到了编剧兼导演的姐姐的鼓励,于是操刀写起了爱情故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的每一部作品不仅是法国图书排行榜之首,而且被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其命运仍然和好莱坞大片一般。因而这四十多种语言中没有理由不包括中文。中国人对法国文化一向有莫名的亲近,而况这一回看到的马克·莱维又让中国人想象之中的“法式浪漫”有了名副其实的着落。最浪漫的,最纯粹的爱情不就是像《假如这是真的》中的阿瑟那样,爱的只是一颗灵魂吗?难道,我们从来没有暗自期许过,所谓的缘分,就是遇到了世界唯一的,能够见到你灵魂的,与你灵魂进行交流的人?难道,我们从来没有暗自期许过,我们的爱情能够像《七日永恒》里那样,让善恶两元之间的分界在瞬间化为乌有?或者像《下一次》里那样,穿越了时间和空间,让我们相信,那个令我怦然心动的男子/女子只能用“前世约定”这几个字来解释?
    我想起自己在年轻时候读过的席慕蓉的诗句: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当然,爱情是广义的,也包括少年时代的情谊,或是感人至深的父爱,就像《自由的孩子》和《那些我们没谈过的事》。为了结一段兄弟之情或父女之缘,我们也在佛(或者是上帝)前求了不下五百年的时间。人世间,我们总是有那么多的误会,但好在有爱,马克·莱维说,各种形式之下的爱情,这是我们在这个并不美好的世界里活下去的唯一理由。也许,为了几千年的文明历程,是人类在佛前求了五亿年吧。马克·莱维的最大好处就在这里:他不是研究的最好对象,却是阅读的最好选择之一。西方国家能够保证阅读的有利条件是在上班或是商务旅行的那段寂寞而黯淡的时光,因而有所谓的“车站小说”。在两三个小时的时间里读完一个故事,给自己一点勇气,好投入没有一丝乐趣的朝九晚五。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莱维不失为一个好的陪伴,地铁上,或是高速火车上。如果没有读完,他也会让人产生在归途中继续的欲望,因为他的文字亲切,因为他为读者安排了一个又一个不需要借助I-Pad也能够感受到的高潮场面(毕竟斯皮尔伯格不会买下他所有作品的改编权),因为他的笔下没有仇恨,只有爱。我很乐于想见这样的场景:在上班的途中,读到上帝和撒旦派出各自的使者PK;而在下班的途中,得到了上帝和撒旦握手言和的好消息。虽然早晚的差别如同北约轰炸伊拉克一样荒诞,但毕竟比北约轰炸伊拉克有趣得多,也感人得多。
    而况马克·莱维很合潮流。在他的作品里,我们也能够读到“穿越”,读到所有高科技的产物。潮流与对“古典时代爱情”的“乡愁”的完美结合让我们有相信,马克·莱维应该也会讨中国读者的喜欢,一种毫无负担的喜欢。在这个网络时代,千真万确,距离不再是问题,无论是空间的,还是时间的,而马克·莱维的故事,无论是发生在旧金山,还是俄罗斯,我们一定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袁筱一
    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