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宗教

生活中的禅机

  • 定价: ¥39
  • ISBN:978780715801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浙江古籍
  • 页数:198页
  • 作者:吴言生
  • 立即节省:
  • 2011-12-01 第1版
  • 2011-1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种人生的哲理。禅是一条回家的路,它通达我们的心灵家园。泡一杯茶,让我们一起来听禅、品禅。
    《生活中的禅机》这本书是吴言生教授专为秋霞圃书院讲授的“禅的智慧”系列讲稿整理而成。画家吴训木先生专为此书编配插图30余幅。

内容提要

  

    《生活中的禅机》这本书是吴言生教授专为秋霞圃书院讲授的“禅的智慧”系列讲稿整理而成。
    禅,古老而神秘。
    它以特有的方式教人开启智慧,感悟人生。
    千百年来,人们觉得它非常神奇。
    在古代,从皇帝到普通百姓都喜欢禅的智慧。
    而现代社会,又一次兴起了学习禅的热潮。
    那么禅学究竟是什么?
    它为什么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呢?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禅学研究专家吴言生,编著成《生活中的禅机》,将为我们开启禅的智慧。

作者简介

    吴言生,安徽庐江人。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现为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禅学》主编。  撰写有“禅学三书”(《禅宗思想渊源》、《禅宗哲学象征》、《禅宗诗歌境界》,中华书局,2001年)、《赵州录校注集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等书十余种;主编有《佛教与基督教对话》(中华书局,2005年)等书。

目录

前言
禅是什么
自家宝藏(上)
自家宝藏(下)
作茧自缚
认假成真
命由己立
不二法门
解脱自在
逝者如斯
坐看云起
苦乐之门
禅的忍辱
走出枯井
百炼成钢
禅的包容
禅的敬重
禅眼看财
茶禅一味(上)
茶禅一味(下)
禅悦心态

前言

  

    心如风,尚待吹起
    书院一词产生于唐代,最初是指官方收藏和校勘书籍的场所,后来,经由士人大儒的文化自觉,成为在官学体系之外建立的一种研习讲学场所。由唐初至清末,历经一千三百多年,它承继孔门遗风,以修己安人、成德济世为宗旨。
    一千三百多年来,成功的书院共同印证了一件事:在此地,师友必相契于人文关怀,切磋于学问思辨,而自得于人文化成。
    晚清以降,随着近代学堂的兴起,书院逐渐衰落而最终被废,尤其是经历了“五四”与“文化大革命”的激变,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出现了断层。于是,近百年间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几代国人失去了传统文化与精神的滋养,对于本国的文化与历史也渐已淡忘。
    梁启超先生曾言:“吾不患外国学术思想之不输入,吾惟患本国学术之不发明。”然而,本国学术思想之发明非一代人可以成就,须“由其民族自身传递数世、数十世血液浇灌、精肉所培壅,而始得开此民族文化之花,结此民族文化之果”。
    2008年夏日,笔者因一批学友同道相邀,共赴长沙岳麓书院游览,遥想当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文化风貌,心向往之,不自量力,进而萌生沿袭传统开办民间书院之念。此后,因缘际会先后有幸与汤一介、乐黛云、朱维铮、沈渭滨、郭齐勇、葛剑雄、王家范、阮仪三等先生及骆玉明、朱学勤、朱青生、赵林、汪涌豪、傅杰、鲍鹏山、李天纲等一批国内颇有影响的学者诸君求教关于传统文化传播与交流之事,众大德高士对于笔者提及借书院传统,潜心研习中华文化经典,颇嘉许之,并言及若书院开山,将身体力行驻院开讲。
    上海嘉定有名园日“秋霞圃”,且嘉定曾出儒学大家潜研学派代表人物钱大昕,历史学家沈渭滨先生提议,书院沿袭传统命名方式,冠以“秋霞圃书院”。渭滨先生以七秩又五高龄,题赠匾额,仪三先生再以七秩有六高龄,亲为书院篆刻“秋霞圃”章阴阳二枚。
    秋霞圃书院自民间来,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主导,秉承“传习经典,润泽心灵”的宗旨,开山后活跃于民间,不设形式限制,让民众终身学习。这或许正是它“匡翼”学校之处。在师友共处时,游憩相伴,吟唱酬答,反复磋商,志业与共,慧命相续。这些师友之道,有益于性情的调护,心志的存养。
    几年来,书院浸淫于文学、历史、哲学与艺文等四个领域,每月延请名师驻院讲学,畅谈文学想象,纵论历史分合,仰望哲学星空,顿悟艺文美感,海阔天空,其乐融融,得以领受国内外学界精英多年学术钻研之精妙。转眼,已有20多位学者在书院传道讲学,整理成文字,已数百万言之巨。惶惶然,如不加以善待,有愧诸位师长。适逢浙江古籍出版社杨社长林海先生,念我旧识同乡,多次往返沪杭两地,秋霞圃的文字愿照单全收,遂一揽子交付林海兄,“秋霞圃人文典藏”得以陆续付梓。
    几年的艰辛探索,书院“纫秋兰以为佩”,经由诸多名家高士精心培育,想必会给读者带去怡人馨香。诚然,文化薪火相传仅靠一己之力难以点亮国人心灵,希冀更多的高士大德汇聚,众人拾柴,才能让经典重光。今天我们如果有重建人文精神的意愿,那么书院传统必然是值得珍惜的资源,如何汲取传统文化之精华,以现代的表达与方式使其重现,发挥“匡翼”学校之不逮的功能,这正是今日文化振兴、重建民众心灵家园所不可忽略的课题。
    这本书是吴言生教授专为秋霞圃书院讲授的“禅的智慧”系列讲稿整理而成。画家吴训木先生专为此书编配插图30余幅。特此表示谢忱。
    李耐儒
    于辛卯年仲秋秋霞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