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生活娱乐 > 生活用书 > 服饰纺织

中国最美云肩(卓尔多姿之形制)

  • 定价: ¥38
  • ISBN:978780765714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河南文艺
  • 页数:188页
  • 作者:崔荣荣//王闪闪
  • 立即节省:
  • 2012-09-01 第1版
  • 2012-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中国最美云肩(卓尔多姿之形制》由崔荣荣和王闪闪著,云肩富含深邃的社会与精神文化,反映出使用者的地位角色、等级差异、情感寄托,精神信仰等因素,因此云肩属于非物质文化的范畴。同时,云肩又是集精美刺绣、独特形制和传统手工艺为一体的有形物质形态,因此也属于物质文化的范畴,云肩是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内容提要

  

    云肩因其精美的刺绣、独特的形制、华丽的色彩等内容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是一种内外相结合的美的艺术品。
    《中国最美云肩(卓尔多姿之形制》由崔荣荣和王闪闪著,从云肩的视觉形态、内在结构、深层布局等形式来看,云肩富含深邃的社会与精神文化,反映出的是使用者的地位角色、等级差异、情感寄托、精神信仰等因素,这些部属于非物质文化的范畴;同时这也表明了云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层面上有着巨大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精巧传统手工技艺的价值。它是前人通过高超的技艺以及伟大的智慧赋予云肩深厚的文化底蕴。它集中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民族情感、风土人情等内容。
    云肩作为一种“有形的”“静”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又是作为一种“无形的”“活”的精神文化的载体而存在的,所以它具有双重的价值。云肩是集前人的高超技艺、伟大的智慧以及深厚文化底蕴为一体的物质形态,它反映出民间文化遗产的魅力,是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也当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保护之列。
    《中国最美云肩(卓尔多姿之形制》适合民间工艺爱好者、相关研究人员阅读。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云肩的起源及发展
  一、云肩概述
  二、云肩的起源以及与神话传说的渊源
    1. 神话传说人物服饰中的云肩形态
    2. 宗教人物服饰中的云肩形态
    3. 云肩的发展
    4. 云肩的鼎盛
    5. 日渐式微的近代云肩
第二章  云肩的艺术形态
  一、云肩的基本结构
    1. 一片式结构云肩
    2. 层叠式结构云肩
    3. 连缀式结构云肩
    4. 混搭式结构云肩
  二、云肩的造型艺术
    1. 儿童小云肩
    2. 成年女性云肩
    3. 其他服饰中的云肩纹
第三章  云肩制作技艺
  一、准备阶段
  二、缝制阶段
  三、整理阶段
  四、工艺技巧及特点
第四章  云肩艺术鉴赏
后记

前言

  

    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至秦汉的“素纱禅衣”,到盛唐的“飞天襦裙”,我国古代服饰文化具有悠远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过程中滋生繁衍的本土文化,是广大群众自己创造的文化,是源头、根基,联系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优雅、和谐、端庄、艳丽、柔美始终是主流的审美倾向。而云肩更是我国服饰文化中的代表之作,是我国众多精美服饰中的一朵奇葩。
    云肩是一种装饰于肩部的服饰品,由宗教人物服饰演化而来,也常见于隋唐五代至元朝的异族服饰中,明清被汉族女性吸收搭配于服饰中,自此成为汉民族女性代表身份地位的符号,清末民初渐渐消逝,转化为戏曲服饰,而发展到民间,则成为婚嫁服饰。
    云肩从独特的款式到精美绝伦的装饰图案,无不展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富含丰富的民俗文化寓意和社会文化底蕴,是表述民族历史文化流变和社会发展的外在视觉语言,是记述民间情感和习俗积淀、凝结及发展民俗文化的内在元素,是民间造型艺术与工艺技术从单一走向多元化的促进因素,启示着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脉络,蕴含着民族情怀和质朴豁达的审美情趣。从精神意义上说,它是一个民族情感和理想的载体,是精神和审美的直接表现,是一种生活文化,是和生活融为一体的。
    因此,从不同的视角(使用、社会文化、民俗、艺术、人类学等)审视云肩,它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实用品,同时,它在创造过程中又孕育了丰富且深远的象征性文化符号:礼仪的符号,表现身份和自身地位的符号,传情达意的符号,艺术审美的符号,文化遗产的符号。
    云肩是社会身份的体现
    从造物的角度看,云肩源于自然物质世界,而一种物质的产生必然被赋予其独特的意义。在云肩制作、使用、装饰和造型等的变化中也传达出了深层次的文化含义,反映出人们的身份地位、文化交际、心理、价值观念、审美意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内容。
    明清时期女子出嫁时佩戴的云肩精致繁复,不输现在时尚典雅的高级定制。云肩向我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和符号:逼真的图案描绘,鲜艳且富有情趣和感情的色彩,精美绝伦的工艺技术,独具匠心的款式……共同演绎着当时上流社会中各种^物的社会活动特征。汉民族服饰文化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在这不断变化和发展中,云肩的形制、制作以及穿着的场合与人群都在发生着变化,逐渐成为汉民族女性彰显社会地位的重要载体。因此,它不仅能体现古代妇女的审美文化,还能表现传统女性的社会角色,二者相得益彰。
    表现宛如天上云彩铺洒,又洽似锦绣繁花的主要是刺绣艺术。刺绣是展现传统女性自身价值和家庭地位的工具。在我国广大民间,女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绣花、剪花样等“女红”技艺,这是传统文化中衡量女『生是否“心灵手巧”和决定其在家庭中身份、地位和关系的象征物的标志之一,同样也是女性出嫁后在夫家地位高低、是否受到尊重的一种衡量标准。女子出嫁之时,不仅以嫁妆的形式带来许多织好的布、缝好的衣、绣好的物件,还用自己精心制作的荷包、鞋垫等赠送亲友,以确定与新家庭的人际关系,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件绣品便是云肩,作为绣工最为繁复的一件装饰品,是新嫁娘女红技艺的最好展示,于是一件小小的绣品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妇女装饰技艺出于自尊和确立自我地位的需要,针线活不再是女性唯一的职责,它的目的也不再是为家庭成员提供衣服、鞋子和床上用品。刺绣变成了个人创造力的一种自我选择方式”。因此,在民间,容貌美丽和心灵手巧是旧时女子寻找好的婆家和婚后在夫家树立自身地位的孪生条件,而最直接表现“心灵手巧”程度的就是该女子的刺绣手艺如何。传统中国家庭对媳妇的评价标准是“针线茶饭”的水平,这与“衣食住行”中“穿衣”排在第一位是一脉相承的,可见社会生活中穿衣与实现穿衣的技艺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旧时,出嫁前的女子要为自己做嫁妆,要为未来夫婿缝制衣裳和体贴的绣品,要为未来公婆姑叔等亲戚准备赠礼,这么多的手工活的完成无异于一场出阁的考试,它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日后其在夫家的地位。民间对此有这样的说法:“一看窗子二看帘,三看新媳妇蛮不蛮。”意思是:要看新媳妇手艺活有三个方面,一是剪窗花,二是铰或者绣的门帘,三是看新媳妇身上的新嫁衣是否技艺精巧、妆饰华美。可见对于新娘来说,良好的手艺是迈入人生新起点的重要手段。民谣有述:自己能绣的,就被称为“巧媳妇”,这个说、那个也说,哪家娶了爪巧媳妇;如果是京货铺子买下的,不管花子再好,都要被人说是个“拙媳妇”。“拙媳妇”将很难在村子里抬起头来,自然在夫家的地位也一落千丈。
    云肩是民间情感的流露
    从不同角度和视点审视传统民间服饰都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其中包含了强烈的情感因素。民间妇女在云肩上凭借手工刺绣艺术语言和织造工艺技术,结合大自然的动植物和生态现象的特征,联想并织绣出她们朴素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这些图案内涵与织绣意义的表达,没有简单的说教和直白的提醒,而是寓教于乐,寓情于景,把中国传统的文化用一种无声的艺术语言传递给人们,并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
    《女诫·妇行第四》中道:女有四行,一日妇德,二日妇言,三日妇容,四日妇功。这“四行”即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女子“四德”。作为“四德”之一的妇功又称“女红”,可见女红对于一个女人是多么重要。刺绣作为重要的女红技艺,注定会成为展现传统女性自身价值的工具,刺绣作为传统服饰装饰技艺的主要表现手法,承载了我国旧时女性的主要生活内容。作为终要嫁作他人妇的女儿,刺绣显然是日常生活中的必修课,待到摽梅之年,女子要为自己准备嫁妆,要为未来的夫婿缝制衣裳和体贴的绣品,要为未来公婆姑叔等亲戚准备赠礼,想来也是极其辛苦浩大的工程,但正是因为这一针一挂念一线一思量的刺绣,让女子显得无比细致贴心。古时的女子大多不知道自己要嫁的是哪位男子,但那套嫁衣却从不马虎,尤其云肩是最为细致,盘金打籽极尽繁复与精巧。待到着一袭红衣、披着自己亲手缝制的云肩为人妻子,到一个陌生却要终其一生的新家,是忐忑是期盼吧,然后是“针线茶饭”周而复始的生活。女人的一生就是丝线缠绕的一生,是百花盛开的一生,都在出嫁之前寄托在了云肩之上。从此流年似水,红颜不再,一个女人将她对爱情的甜蜜怀想,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对家人的真诚祝福,全都放到一件件绣品之中,从自己官人蝶恋花的荷包,到给自己子孙虎虎生威的围嘴,到给公婆缝制的猫蝶(耄耋)胸兜……女红几乎贯穿了女子的一生。云肩在中国延续了千年,可现代的女子连颗扣子都缝不好了,社会的压力和变化环境也让手工艺者的生存举步维艰,每当想到这些就觉得遗憾揪心。
    其次,女红是传递情感的艺术符号。传统女性最重要的女红就是绣花手艺。贡布里希对装饰艺术魅力做了论述:“我认为装饰艺术中这种形式和图纹的摆弄,只不过是更广泛的人类创造活动的一个特殊例子。不管是诗歌、音乐、舞蹈、书法,还是任何一种工艺,都证明了人类喜欢节奏、秩序和事物的复杂性。”“这种装饰艺术的起始是表达民间女子情感和美好愿望的手工艺术。在妇女们看来,凡与织物有关者,都可以在其上进行刺绣装饰,如同过年过节张贴年画、剪纸和挂门签,新婚时房间里所用的绣品,在表达一定愿望的同时,渲染着生活的气氛。这些装点不在于物质本身的价值,更多的是刺绣作品本身以外的精神内涵,传情达意,期望美好,寄托爱f青和祝福。因此,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刺绣艺术走向了繁复和堆砌,成为姑娘和媳妇们争巧斗艳和互相比美的手段,制作的精细、装饰工艺的繁复、图案的奇巧等都在传达一种视觉和情感符号,是青年女子浓浓情意的信物和寄托载体。而透过这个视觉符号和载体,可以审视制作者的技巧、智慧以及天生流露的审美意识,属于爱的心理需求,云肩上绣满的凤戏牡丹、瓜瓞绵绵、蝶恋花……在一件件绣品之中,这种种寓意吉祥的图案寄托着女人们对爱情的甜蜜怀想,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对家人的真诚祝福,这似乎也符合中国人内敛的表达方式一“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同时,年轻女子还会将女红作品作为信物送给情人以传递爱情,民谣为证:“七彩花线细又长,纳双鞋垫送情郎,物轻人重奴l青深,伴君稳步走四方;七彩花线细又长,奴家日夜绣花t}亡,黄连怎知相思苦,万线千针寄鸳鸯;七彩花线细又长,情人行商在他邦,莫踏野花勿重财,榴子红时还家乡。”又有民谣:“王小姣做新娘,赶做嫁衣忙又忙。一更绣完前大襟,牡丹富贵开胸膛;二更绣完衣四角,彩云朵朵飘四方;三更绣完罗衫边,喜鹊登梅送吉祥;四更绣完并蒂莲,早生贵子喜洋洋;五更绣完龙戏凤,比翼双飞是鸳鸯。”商洛民歌如是赞美:“一把扇子两面花,乖姐爱我我爱她。乖姐爱我劳动好,我爱乖姐会绣花。”这是汉民族特有的委婉和含蓄地表达情感的方式。
    云肩是装饰艺术的载体
    云肩是艺术,是古人披在肩上的艺术。
    “传统民间、民俗服饰上的图案题材大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对自然界形态的模拟或抽象概括,如对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人物形象、自然景观和喜庆场面以及宗教活动与民间生活场景的描述等等。通过模仿、转换、联想、组合、夸张、类比等艺术手段,将它们表现于服饰、服饰品以及家用纺织品上,有的是对传统图案形式的变异模仿,有的赋予它们特定的民间、民俗意义,有的是民间艺人或手艺灵巧女子无意识的自由创作杰作,创造了精美无比的纺织、印花图案艺术和民间刺绣工艺艺术。”
    云肩上繁复的纹饰所展现的是女性心灵美和技艺美。每个地区都有符合当地民俗特色的形制和装饰工艺,但在制作上,民间装饰工艺又有一定的创作自由性,有时甚至是随心所欲的,这种自由性是随着民间女子的个人喜好和手艺技巧的差异而不同的,心灵手巧程度是我国民间衡量女性才艺和心灵美的主要标志。笔者在山东沿海民间采风调研时,遇到一些年轻的女性在工作之余绣着漂亮的鞋垫,她们没有在鞋垫上画图样就直接在上面绣简单朴素的花卉和几何图形,我问她们为什么绣这样的图案,她们的回答也很简洁:“随便绣的呀!”这种创作的“随便”包含了绣花者的审美认知和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其实对于这些心灵手巧的民间美术家而言,其样式早已在心里藏着,她们默记或收集前人的样式,或照搬,或作为革新的依据。在保持总体的题材、寓意、形式的程式化的同时,寻求个体的变化,这使得“程式”与“求异”成为一组相互对立又相互促进的二元。她们的工作状态是这样的,“在刺绣时,也只画个大样,而最后的色彩效果、形象变化是在边绣、边配线、边改变图样形象中完成的””。
    这种肩头上的艺术、针线上的生命是通过女性习俗化的民族信仰、寄情化的艺术特征、意寓化的语言法则以及工巧化的技艺来表现的。从性质上来说,云肩是艺术与生活双结合的产物。云肩艺术是一种生活样子的表达方式,是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生活活动的再现,是融合了生活、艺术、技术、功利等因素从而达到群体文化认同的心意信仰。从艺术特征来说,云肩是针线艺术的表现,是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结晶。因为云肩无论从其构造、布局还是用色、图案来讲都是取向于自然界,取向于生活。无论取自于植物、动物,还是建筑、器物、节庆习俗,都是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深层结构上表现的天人合一的意念。云肩的艺术灵魂就在于应天应地应时的天人合一的造物理念。从内容上来说,云肩是把人的生活理想、生活态度、生活情思物象化的载体。在女性肩头上的方寸之间承载出了女性的情绪、情思、情爱、情理等种种理念,而使云肩艺术各具其形各含其意。从技法上来说,云肩可说是工巧技美,它赋予针线以灵性,通过针线规律的穿梭来往,以材具来表达意图,追求技艺的精妙,以求云肩不同的形态,从而达到以形传神、以形像神的目的。云肩的技艺可谓是追求华美,穷工极艺,成为女子争奇斗艳的工具。
    云肩以一种特殊的针线语言作为表现精神理想的媒介,极尽造物的工巧,通过表层的物化符号反映深层的文化内涵,表现出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精神理想,使之成为肩头上别具一格的艺术品。
    云肩是民俗文化的缩影
    云肩中饱含着深邃的民俗文化内涵与丰富的象征意义。它同时具有民俗文化的物质和社会性、色彩搭配的民族民俗性、民间工艺技术的传承性,以及装饰运用的情感象征性和纹饰的乡土性含义等等。
    云肩首先作为古代女性传统服饰的礼仪装饰品,是种“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长期传续下来的历史记忆和情感追求。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是由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它是古时劳动人民创造力的结晶,同时也是人民智慧的结晶。这种物质在制作过程中被赋予新的精神信仰,处处渗透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方式、民族情感以及风土人隋。在这小小的方寸间,云肩通过传统的造型工艺唤起我们对祖先、对地域风情、对历史的想象,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精神思想,也是一种独特的将要或已经完全逝去的文化情怀,收藏这份“物化”了的情怀,就是收藏了我们独有的生活历史。
    云肩起源之初,本来是神仙传说中一些仙人所披戴之物,后由于融入各民族的审美情感,赋予云肩以新的形态。同时,在历史的积淀过程中,人们为云肩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穿着和制作习俗。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道:“云肩,须与衣同色,近观则有,远视若无,斯为得体。即使难于一色,亦须不甚相悬。若衣色极深,而云肩极浅,或衣色极浅,而云肩极深,则是自首判然,虽日相连,实同异处,此最不相宜之事也。”同时他还说:“云肩之色,不惟与衣相同,更须里外合一,如外色是青,则夹里之色亦当用青,外色是蓝,则夹里亦当用蓝。”。道出了云肩的用色习惯。另外山东还有习俗称,云肩一般在春天做,因为此时手指细腻柔软,不粘丝线,做出的云肩明亮、板整。
    云肩,这种活的化石在我们今天的民俗研究中有着显著的历史价值。同时它又是劳动人民所创造,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寄予的精神文化,所以又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璀璨的一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活动中创造的,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它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里都彰显着巨大的民族文化价值。
    云肩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云肩的历史起源、创作过程、创作技巧及其使用艺术价值中存在的大量闪耀着人性智慧的无形文化,可以有力地证明我国汉民族具有灿烂的民间服装发展历史。从云肩的用途和基本功能来看,属于物质文化的范畴,是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实物财富。
    从云肩的视觉形态、内在结构、深层布局等形式来看,云肩富含深邃的社会与精神文化,反映出的是使用者的地位角色、等级差异、情感寄托、精神信仰等因素,这些部属于非物质文化的范畴;同时这也表明了云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层面上有着巨大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精巧传统手工技艺的价值。它是前人通过高超的技艺以及伟大的智慧赋予云肩深厚的文化底蕴。它集中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民族情感、风土人情等内容。现如今,审美是传统手工艺品存在的主要方式,所以一件好的手工艺品需要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才具有艺术价值。而云肩因其精美的刺绣、独特的形制、华丽的色彩等内容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是一种内外相结合的美的艺术品。
    云肩作为一种“有形的”“静”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又是作为一种“无形的”“活”的精神文化的载体而存在的,所以它具有双重的价值。云肩是集前人的高超技艺、伟大的智慧以及深厚文化底蕴为一体的物质形态,它反映出民间文化遗产的魅力,是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也当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保护之列。但是,如今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代替传统手工生产,使得标准化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致使我们丧失了手工,丧失了趣味,丧失了我们的文化财产,加之现如今的女子已不再学习云肩的技艺,有很多已经失传,因此我们要及时抢救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搜集、保留、研究以及传承传统手工技艺,让云肩的魅力永世长存。

后记

  

    回顾传习馆的发展历程时,会翻看我们第一本红色的小册子,打开就能看到校长陈坚教授的寄语:“五年前江南大学两位青年教师自费收集江南民间服饰之举,奠定了今天这个拥有一千五百多件民间服饰传习馆的基础。通过这个将近代民间服饰保藏、研究与传习合为一体的文化基地,我们想表明江南大学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服务文化建设与社会的责任。”我就是那两位青年教师中的一位,本是以自得其乐的心态来对传统服饰进行收藏、整理以便教学之用,没想到越收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进而得到了校领导的重视,建成了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自豪之余,我更能感受到的是一种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压力和继续勇往直前的动力。因此,一日也不敢懈怠。
    加上校长说的前五年,传习馆已经走过了十个春秋,我们的收藏范围已由江南地区逐渐辐射到全国大部分的汉族文化区域,民间服饰藏品翻了一翻,展示面积也扩大了两倍,随着藏品日盛,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每日车水马龙,参观交流者如织,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可每每伏案思前想后,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这几年对于我个人的学术研究来说是沉寂的,经常“佯作”思考,可总也理不出思绪来,一会儿想着如何从保护服装的物质形态入手,一会儿又带着学生到民间去记录服装的非物质方面的技艺,一直没有找准好的方向。时光流逝飞快,想想,还是先做出点实际的东西,边做边找门路吧。云肩的题材便被迅速列入了议程,当然这另一原因缘于个人的偏好,每到一处,总喜欢欣赏当地民间收藏的云肩,美轮美奂的云纹如意和巧夺天工的织绣技法,无不被铭刻上了中华传统文明的烙印。除却她的华丽、精美和耀眼外,她还承载了太多的传统文化:表达荣耀地位;展现才女文化;暗送“秋波”传情达意……各种交集的艺术形式和文化语言表达着根植于民间最美好、最直接、最古朴的祈愿和期待,而我们将要拾起的正是这样一段关于民间服饰艺术正在退去甚至消失的记忆。 校长的寄语是一种无形的鼓励,先生高卫东教授也常常给予鞭策,全方位的支持更是不竭的动力,感谢梁惠娥教授、王晓予副教授、牛犁博士研究生的无私帮助,感谢对成书提供帮助的老师和朋友;部分图片采集于各类文献,是本书重要的参考文献……有了这些有力的支持,更加坚定了我们建设好民间服饰传习馆的决心,也才有了更深入地挖掘民间服饰文化精髓的力量。 感谢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09YJA760014)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MZ049)的资助。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写作过程中难免存在疏漏,恳请专家和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 崔荣荣 2012年于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