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纵横天岸马(傅斯年)

  • 定价: ¥36
  • ISBN:9787530662168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百花文艺
  • 页数:343页
  • 作者:郭保林
  • 立即节省:
  • 2013-01-01 第1版
  • 2013-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纵横天岸马——傅斯年》是著名聊城籍作家郭保林的长篇传记文学,是大陆及台湾出版的第一部有关傅斯年的文学传记。
    本书具有开先河的阅读价值。郭保林以擅长写大散文、炽情散文著称,此书则是运用了诗化的语言、灵动的心理刻画、起伏的情节,综合了诗歌、散文、小说的诸多元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地展现了傅斯年的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

内容提要

  

    他是黄河流域第一才子,他是五四运动的领袖,反腐败的斗士,他是唯一敢在蒋介石面前跷二郎腿、口叼烟斗的人———傅斯年,这个名字曾经誉满天下,谤满天下,而今只剩下昨日的残梦。但你只要打开尘封的历史,便会惊异于他那博大的学识、超人的智慧、耿介的气质、狂放不羁的性情……《纵横天岸马——傅斯年》旨在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重塑一位有道义有血性的现代文人。
    《纵横天岸马——傅斯年》由郭保林编著。

作者简介

    郭保林,山东冠县人。冲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著名作家。
    主要作品:散文集《青春的橄榄树》、《阅读大西北》、《有一抹蓝色属于我》、《郭保林抒情散文选》、《昨天的地平钱》、《星斗朔方》以及长篇散文《大赋长江》等14部;小说集《远山的雾》,长篇报告文学《高原雪魂——孔繁森》、《塔克拉玛干:红黄黑》等4部。
    《我在草原上追赶落日》、《戈壁有我》等多篇散文入选大、中、中学语文课本和语文读本。
    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首届冰心散文奖、首届齐鲁文学奖等近30种。在当代中国散文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杨柳正春风/1
第二章  潮涨潮落都是海/17
第三章  山平水远苍茫外/49
第四章  历史天空的五彩石/68
第五章  铁笔淬火化为剑/103
第六章  遗民泪尽倭尘里/119
第七章  国破山河在/142
第八章  漫卷诗书喜欲狂/197
第九章  西北望延安/217
第十章  谔谔之士铮铮铁骨/238
第十一章  秋风落叶满金陵/266
第十二章  故乡不堪回首月明中/304
第十三章  山之上,国之殇/329
后记/341

前言

  

    几卷秋风,几帘秋雨,鲁西的秋色老了。新雨初霁,我来到傅氏家族墓园,寻找一个傲岸的身影。我踯躅在草丛中,徘徊在坟冢之间,碑碣林立,唯有他的名字缺失。他已魂断天涯,眼前只留了模糊寥落的痕迹。长风萧萧,日月流转,他搏风击浪、纵横驰骋的风姿,那恣肆汪洋的学识,那敢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的风采,那浩瀚雄浑、傲骨凛凛的气节,似隐似灭。当思维沉静如水的时候,一切都在沉寂中得到平衡。像孤鸿迷失远天,像倦鸟栖落莽林,思兮来兮,曷不归兮?这里树亲、水亲、人亲——温暖的故土,多愿接纳你的精骨英魂。那些残存的记忆,散轶的文字,尚栖居人们的心灵枝头,静默中,仍感触到他钻石般的人性和个性,黑金般思想的魅力。
    历史的潮声里有他的呐喊,有他的呼唤,有他的雷火飞进,他的热血飞溅。
    他因呐喊、愤怒、咆哮,而伟大、而不朽。
    他是悬崖上的一座巨大的雕塑,岁月老人用风刀霜剑镌刻而成。
    他的人生记录了一个王朝风雨飘摇的历程,他的言行彰显一个时代的精神,他强烈的民族意识,炽热的爱国情怀,仍然飘扬在民族精神的街垒上。他进能指点江山,退能张扬学术,敢言敢为的人格,仍然留在天地间。
    我们仰望苍穹,依稀看到那颗星辰,依然闪耀着璀璨之光。我看到那灼热的焦急,那疯狂,那骚乱,那跌倒又挺起,那悲愤、那耿介、那正直,还有春风般的柔情,都在他钢铁的躯体激荡着。
    他是一个样本。在这红尘滚滚,欲望滔滔的时代,凸现傅斯年的价值,仍有标本意义。
    我走进这曾经是天荒地老的小城,我跋山涉水,追寻他大半生的足迹,面对历史的残碑断碣,摭拾他的片言只语,采撷他生命的光斑,靠自己干枯的想象,去臆造人间的偶像。
    中国20世纪上半叶是风雷激荡的年代,是乱云飞渡的年代,是中华民族苦难、沉沦、觉醒、呼啸奋起的年代。一代先知,是这个时代的启蒙者,是铁屋子里最早醒来呐喊的人。他和他们的生命里,对道统与学统的承继和拓展,对西方文化的感触,与传统文化的融汇和发扬,他们的喜怒哀乐是那个时代精神的折射。
    来吧,读者诸君,让我们一起走进并不遥远的历史,也许在字里行间会遭遇到这位大才檠槊、大气磅礴的国学大师,聆听到他振聋发聩的声音,一个“五四”运动的领袖,新潮的弄潮儿……一颗为国家、为民族、为学术强烈跳动的心。你一定会震惊:近代史上竟然有学识如此渊博、血性如此刚烈、节操如此高洁的知识分子!

后记

  

    一本书有一本书的命运。
    记得20年前,1991年9月,聊城一位朋友来济南,送我一册《傅斯年》,是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聊城地区政协工委选编傅斯年的资料汇编——这是我第一次阅读傅斯年,方知我们家乡还有个才华横溢、正直耿介,有血性、有修养的国学大师!
    1949年他离开大陆,他的名字也在大陆销声匿迹了,我们这一代人几乎不知道傅斯年这个名字。当我接触到这本资料汇编,便产生了写一部傅斯年传记的念头。但这些年来,我一直忙于其他题材的创作,“南征北战”,13年,年年走西北,写了6部反映大西北的作品,后又沿长江走了一趟,写了反映长江和江南题材的作品,有长篇传记文学,有长篇报告文学,大量的是散文。当这些作品问世后,我已经老了,蓦然回首,我们家乡的傅斯年先生,还等着我为他写传记呢!
    直到2009年9月以后,我才想起该写傅斯年了。当时手头上的资料很少,我到省图书馆查阅,资料也不丰富,多是些零碎的回忆,还有三两本“评传”,是专家学者们的学术研究。一个立体的、鲜活的人物仍然是模糊的,但却丰富了我对傅斯年的印象和想象。我同时看了大量的民国资料,阅读了《傅斯年全集》以及他生活的背景,又到了北京、重庆、南溪县李庄、板栗坳、南京等地,实地考察、采风、收集资料,两次参观了聊城傅斯年纪念馆,游览傅氏家族的陵园。傅斯年的形象渐渐在我脑子里鲜活起来。我摩挲那一块块冰冷的碑碣,像抚摸着一个家族的脉息;碑碣无言,却传导出兴衰荣枯的命运。这个书香家族,是鲁西平原上一棵巨树,枝繁叶茂,翠盖如云。但现在已经凋零了,枯萎了,一阵狂风连根拔起,这棵巨树轰然倒下了。
    但傅斯年没倒!
    人的信仰各异,一个人只要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的进步作出卓越的贡献,追求人性的真善美,反对人类的假恶丑,他就是一个伟岸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基于此,我坚定了创作信念。
    文学分两类,一是虚构类,二是非虚构类。虚构类建筑在想象之上,非虚构类建筑在事实之上。传记文学当然属于非虚构类。但是,任何一个生命个体的全部生活,也很难构成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朱东润先生说:“传记文学是史,同时也是文学,所以必须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又说:“传记的传主,无论作者的主观意图如何力求与史实符合,其实一切叙述,都必须通过作者的认识。……传记文学中的传主,正如一般文学中的主人公一样,是作者创造的成果。”现在有人提出传记文学小说化,我不敢完全苟同这种观点,我支持朱先生的主张。传记文学,第一是真实性(时间、地点、事件、历史人物),即要忠实于传主,尽可能地在传主事迹上“保真”,不得胡编乱造,这是对传主的尊重,对历史和社会的负责。真实也是一种审美原则。第二是文学性。既然是文学,就必须符合文学的创作规律,在不违背真实的原则下,要进行合理的、大胆的想象、联想,特别是心理描写,环境烘托,在原始素材缺乏的情况下,是可以虚构的,由生活的真实达到艺术的真实。细节的真实是一切作品的最可贵之处。
    我在创作这部传记文学时,既恪守傅斯年生命事迹的真实性,又不完全刻板地作“年谱”般录写,而是努力参与主人公的生活,在细节上,在心理描写上,在环境和景物描写上大胆想象,这种想象又不能天马行空,要符合大的历史真实,譬如傅斯年临别南京的所思所行以及对虎踞龙盘的金陵风物名胜的眷恋,不仅是一个历史学家的应有情怀,也是一个富有强烈的“传统忠君思想”的一种必然心态。还有傅斯年中秋节之夜,邀请几位教授共度佳节,品茗、吟诗,既反映这些飘零者的怀乡之恋,也是这些“士大夫们”的生活雅趣。每位作家都有历史知识的局限性,也有自己的历史观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传主历史的人”的形象塑造,一千个作家会写出一千个傅斯年,正如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傅斯年的时代渐行渐远,傅斯年在后人的心目中只能凭借史料支撑其轮廓,而面容变得越来越模糊了。将来也许会有人以傅斯年为“模特”写历史小说了。 因此,我写这部传记文学时如履薄冰,有时左右为难,也就是说作家在写作中笔触沉重了。我努力遵守一种正确的历史观,正确的价值取向,写我心中的“傅斯年”。 最后,在写作中参考了大量有关傅斯年和他同时代人的有关资料,难以一一列出。感谢这些学者、专家提供的宝贵素材。 “后记”写到这里时,我想起了海明威的话:“对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的完成都是他努力开拓的新起点。他应该坚持不懈地追求……这样他就有幸获得成功。” 2012年2月5日 作者于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