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史上揭秘马云第一书,首版畅销超10万,曾创下6小时狂销8000册纪录,新版披露马云更多精彩的故事。
《这还是马云(全新升级版)》由陈伟所著,马云助理亲撰,揭秘“千面马云”真相!呈现你不知道的“千面马云”。
一个公众未曾见过的马云,一个真实鲜活的阿里巴巴!
史玉柱、虞锋、麦家等名家联袂推荐!
内容提要

“幽默马云”、“开心马云”、“顽皮马云”、“狂妄马云”……《这还是马云(全新升级版)》由陈伟所著,《这还是马云(全新升级版)》从各个角度揭开了实际生活中“千面马云”的真面目,告诉你一个与想象中大不一样的马云。这不只是一本书,更像一部喜剧电影,让你通过声音、色彩、表情等诸多要素走近马云,感受阿里巴巴。没有冗长的说教,只有让人忍俊不禁的细节;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通俗、诚恳的陈述。作者借幽默平常的琐事,记录下马云“可爱”的一面,看完后让人恍然大悟:原来,马云是这样一个人,如此感性,如此感人。
作者简介
陈伟 198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1992年参加“杭州英语俱乐部”夜校,认识老师马云。3年后,马云开始创业,英语俱乐部解散,但一直与之保持联系。2005年8月起任张纪中助理兼剧组制片,参与((碧血剑》、《鹿鼎记》、《大唐游侠传》等电视剧的制作。2008年4月起加入阿里巴巴集团任马云助理至今。
目录
再版序
自 序
第一章 马云和他的英语班
迟到的老师
“马关条约”
课堂之外
依然存活的海博翻译社
马氏英语班之G的故事
情同父子
曲终人未散
第二章 马云触网
去美国是被骗去的
马云的贤内助
不着调的梦想
第三章 马云和张纪中
初见张纪中
《笑傲江湖》之缘起
“西湖论剑”
金庸剧改变的
一字千金
交错的河流
第四章 阿里巴巴,我来了
新助理,新开始
博鳌马云风
我是网络白痴
什么是助理
糗事
第五章 忙碌的阿里人
忙碌的2008年
2009年那些事
2010年及之后
第六章 兴趣和哲学
月真法师
关于李一
“禁语”心得
三亚休假再“禁语”
马云读《道德经》
第七章 马云的太极梦
40岁再练太极
太极文化与阿里巴巴
马云·太极·电影·李连杰
把太极推向世界
第八章 社会责任和阿里文化
国殇
灾后重建
公益
永不放弃
文化的力量
10周年庆典
再痛,也要坚守诚信
裸男“蒙古人”
剪不断的“娱乐”结
马云的兴趣
第九章 不一样的马云,不一样的阿里
别出心裁的炒蛋
小学与大学
魔术
钢琴
爱狗——狸猫换太子
茅台墨宝
爱好看望员工
天使降临
禅让哲学
“风清扬”班
世界末日
李代桃僵“吹牛”
韬光寺箴言
“双十一”狂欢
一次不成功的分享
新年致辞
第十章 马云与各路牛人
意外的赞助费
沈国军
郭广昌
李连杰
邓亚萍
周立波
范曾
郭台铭
周星驰
理发
后悔的投资人
振兴越剧
第十一章 和马云一起行走
脸面
加州汉堡
D9考问
走马观“人”
唐人街
朱民的育儿观
贵族蔡同学
乔布斯的彩虹
加州州长
随口编武侠
呼伦贝尔草原
草原比赛
打呼噜
后记 最没有追求的“阿里人”
“女儿们”和爱情诗
吹牛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
“钦差大臣”和没文化
附 录
附录一:亚当犹豫了
附录二:后天蜕变的典范——鹰
附录三:马云内部文章
附录四:剧组那些往事
附录五:亚布力演讲
前言

我和太太还有几个朋友去马尔代夫度假,临走前我的助理陈伟说有文章会发给我,空闲的时候看看。
我以为跟从前一样是一些收集来的笑话,直到我在马尔代夫看到邮件。
我没想到那么久以前的事他能记得这么清楚,那些往事和细节,一只脚都已经跨出了我记忆的边缘,现在又集中起来“回放”了一遍,让我想起很多过去的美好时光。
每次去机场我都很忐忑,因为时不时又会冒出一本关于我的书。其实没有一本书是我写的,常会有人在机场买一本书让我签名,我很为难,因为很多时候我和他(她)一样都是第一次看到这本书,也不清楚里面写了些什么。
陈伟发给我的大多是从前一些有趣的事,最主要的一点是,他轻松、幽默和娱乐的笔墨,让人很容易往下看。
马云
后记

马云一般出国前会关照我:“去各子公司看看,了解了解公司业务,发现有啥不对劲的告诉我。”
这是什么?同学们,这是“口谕”!意味着接下来的几天我就是“钦差大臣”。
于是,我除了看信和接待“来访”等“必修课”外,就去子公司乱转。有几个朋友是必须去见的,比如阿里巴巴集团旗下B2B首席财务官武卫(现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等。去跟“最有追求”的人共度短暂的“最没有追求”的时光。
武卫是我见过的最“明白”的人,因为管财务,所以她对整个公司运营状况最“明白”,还有她能三言两语就说“明白”我之前完全不懂的东西。
她是我的“信友”,我们有好玩的段子都会相互发送。她常调侃我:“你这样的人能够待在阿里巴巴真是一个奇迹。”
我答:“马总说了,阿里巴巴不是养殖场,而是动物园。动物的‘种类’越多越生态。”
武卫的办公室坐西向东,座位后面偌大的书架上没有一本书是我能看懂的,而她抽屉里的书我能看懂,因为都是漫画书。有一天中餐时间我去她办公室,她无比快乐地翻开一本漫画书,一边笑个不停,一边“坚持”读给我听,尽管那些字我也认识。最后她把其中一本《大红脸》送给我,表情是无限的慷慨和不舍。
前些日子我发信息给她:“我准备把这几年的助理工作整理成书。”
她回信息“嘲笑”我:“写书不是要有文化的吗?”
我回复:“你错了,看书需要有文化,写书不用。”
思考后我证明了这个看似“没有道理”的“理论”。我找到武卫:“写书所需要的所有知识在小学全都学完了。比如《道德经》第64章中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三句话同一个意思,最好的是第三句,小学一定学过,你写书用足够了。前两句一般般,但别人可能写出来忽悠你,所以为了看书你读完小学还不够,还得往上念。”
马云虽然知道我的生活态度一向如此,喜欢吹牛,安于平庸,不求上进,但关于为什么“没有追求”这个问题他有时还是会问。
记得有一次在北京不是太忙,马云带“大脚”(金建杭,十八“方的”之一)和我三人吃晚饭,他们两位轮番“考问”我有没有更深的原因或事件导致我这样。我当时说:“当一个人从一楼爬到九楼之后,他能体验到的只是第九楼而不是九层楼,而每层楼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其实我自己对这个问题也没有答案,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
马云接着问:“假如经济和个人能力方面都不成问题的情况下,你最希望怎么活?”
我忘了当时我是怎样回答的,如果现在说,我希望:2013年6月,杭州“淘宝城”建成起,玛雅新纪元开始,我可以在淘宝城做个“巡视员”,想去哪个部门就去哪个部门,想跟谁吹牛就找谁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