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雪雱

  • 定价: ¥28
  • ISBN:978755110796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花山文艺
  • 页数:267页
  • 作者:石玉林
  • 立即节省:
  • 2013-05-01 第1版
  • 2013-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石玉林所著的《雪雱》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从整体情节到小说架构,透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故事中是几十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以大学生为主,还包括了工人、农民、城镇居民、警察,甚至“小脚侦缉队”的老大妈,最大的官儿也不过是个基层党委书记。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喜怒哀乐,反映了“文革”中各色人物的所思所想。朴实的情节中,不时地演义出一场场跌宕荒唐的悲欢:“给菜改名”、“所谓苏修特务失踪”、“说几句俄语就被抓进派出所”、“拍马屁碰壁的钱三益”,直到最后“苏林泉和梁美琴车祸中死去”……

内容提要

  

    《雪雱》生动而真实地描绘了上世纪60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群大学毕业生,怀着崇高的的理想,被分配到东北小兴安岭地区接受工农兵“再教育”、锻炼成长的故事。《雪雱》作者石玉林用饱含青春激情的笔触,记录了那一代大学生心灵中隐藏的迷茫和精神追求,深刻表现了一代人对人生价值的苦苦求索……

作者简介

    石玉林,1942年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1967年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系。高级工程师。
    “文革”中被分配到哈尔滨铁路局第五工程队,在小兴安岭修建铁路桥;后又到北大荒中的福利屯火车站当工人。1991~1995年任北京火车站第十一任站长,后在多个铁道部直属企业担任领导职务。
    2003年退休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发表长篇散文《苦涩年华》,以及《北京站长手记》、《回忆“文革”中的徒步长征》、《回忆“文革”中大学毕业生分配》等系列文章。

前言

  

    青春的印记
    这部长篇小说,记述的是“文革”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群高校大学毕业生,怀着经历“文革”历练的理想,分配到东北小兴安岭接受工农兵“再教育”、锻炼成长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不同于“知青”,他们的经历和文化远比“知青”成熟,因此,其在与社会接触时碰撞的火花,燃烧得更猛烈更有深度。
    贯穿书中的有江东峰和诸葛敏、苏林泉和梁美琴、董亚茹和周珊、杨帆和陈东风等几组人物。作者通过对他们命运的描述,将一代大学生原本美好的“理想”,还原到甚至有些残酷的“现实”中来。书中的大学生有的孤芳自赏,有的心计稍多;有的朴实,有的虚荣。这些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在作者的笔下一一展示开来。全书的情节主要是通过架桥工地劳动展开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围绕着这座桥的建设而进行的“清理阶级队伍”、“整党整团”等诸多运动和最后的工作分配,一一跃然纸上。可以说书中反映的形形色色、林林总总,基本上还原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生活,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历史断面。
    “文革”至今已过去了四十多年,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很难真切感受到那个时代人的“压力”和“困惑”,更难以了解当时大学生的完整内心世界。作者用付出青春生命的语言,反映了那一代大学生心灵中隐藏的消沉及迷茫;并以极其敏锐的触角,探触到了他们灵魂的深处。荒废的青春和学业,不可知的前途和未来,极其现实地摆在这群青年人的面前。在如此荒唐的生活状态下,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利益冲突、爱情矛盾中,依然表现出真善美的情怀。作者着意刻画的人物——苏林泉与小梁子两个人的爱情虽然是一场悲剧的缩影,但他们俩相识、相恋、相爱直到最后一起死去,却深刻地表现了人性之美。起初,由于真情实感,尽管在那个看重“阶级出身”的岁月,出身“红五类”的大学生苏林泉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有“反动家庭历史背景”的梁美琴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在毕业生各走各的门路,即将离开“再教育”第一线的时候,苏与梁的爱情却以一场车祸宣告结束。应当说,这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令人感触深刻的是小说中关于苏与梁爱情的描写,恰恰暗喻了一代学子追求美好理想的最终破灭。
    应当说,改革开放三十年,长篇小说也出版了不少。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书或一部影视作品直面反映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生的生活。在这个意义上说,这部作品就尤显珍贵,可以说它弥补了当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空白”。
    该书语言的表现力也是独具一格。如此沉重的主题,作者使用的语言却是诙谐甚至有点儿调侃味道,似乎很轻松。但细细品味,你就会感觉到这些典型语言和情节中渗透的辛酸。
    本书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从整体情节到小说架构,透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故事中是几十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以大学生为主,还包括了工人、农民、城镇居民、警察,甚至“小脚侦缉队”的老大妈,最大的官儿也不过是个基层党委书记。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喜怒哀乐,反映了“文革”中各色人物的所思所想。朴实的情节中,不时地演义出一场场跌宕荒唐的悲欢:“给菜改名”、“所谓苏修特务失踪”、“说几句俄语就被抓进派出所”、“拍马屁碰壁的钱三益”,直到最后“苏林泉和梁美琴车祸中死去”……
    恩格斯说过“现实主义就是除了细节的真实而外,还要表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作者是个有心人,他在有意无意中,用深厚的生活积累,使他在这部现实主义的长篇中,驾轻就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真实,语言的生动,人物的鲜活。
    作者石玉林是1967届的大学毕业生,直到退休前一直担任领导工作。此前著述的《北京站长手记》就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他作为一名工科院校的毕业生,对长篇小说的写作有如此的驾驭能力,是令人吃惊的。作为作者的同龄人,我被这部小说深深吸引。我以为,这是一部为青春作证、为历史立言的历史画卷。
    往者已矣,但愿从今而后,我们的生活里再没有埋葬青春的暴风雪,再没有淹没明天的严冬。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一位诗人的诗句:“今生已矣,且将/所有无法形容的渴望与企盼/凝聚成一粒种子/播在未来”。
    以史为鉴,放眼未来——也许这就是此书存在的真正价值。
    是为青。
    柳白
    2009年5月15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