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时间机器隐身人(插图本)/世界文学名著经典

  • 定价: ¥20
  • ISBN:978754473144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译林
  • 页数:232页
  • 作者:(英国)H.G.威尔斯...
  • 立即节省:
  • 2012-10-01 第1版
  • 2012-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时间机器隐身人(插图本)》内容介绍:《时间机器》和《隐身人》是英国科幻小说大师H.G.威尔斯两部代表作,威尔斯是20世纪初英国的著名科幻作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科幻小说界的莎士比亚”、“英国的儒勒·凡尔纳”。他的科幻小说具有“警示”灾难的意义,其中描写的一些战争场景在后来的世界大战中都变为了现实。《时间机器》是一部将“19世纪阶级斗争和人类进化相结合”的伟大著作和惊心动魄、发人深省的警世预言书。而《隐身人》是历史上第一次向人们提出了科学发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警示人们应慎用科学。

内容提要

  

    《时间机器隐身人(插图本)》内容介绍:《时间机器》是威尔斯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一位科学家制造了能在时间维度中自由穿行的机器,并驾驶机器来到公元802701年的未来世界,发现那时的人类已经进化成两类——生活在地面上的埃洛伊人和生活在地下的莫洛克人。埃洛伊人漂亮柔弱,体能智力发生严重退化;莫洛克人苍白丑陋,以埃洛伊人为食。科学家闯入莫洛克人的地下世界,被莫洛克人追赶,历经艰险最终逃离。
    在《隐身人》中,一位名叫格里芬的科学家发明了隐身术,幻想通过隐身术带来的便利干成大事。他一连串的偷盗和暴力行为在小镇上引发恐慌,导致人们群起而攻之。可他依旧一意孤行,在认识到隐身术的种种负面影响之后,仍妄图建立“恐怖统治”,最终躲不过失败的命运。
    《时间机器隐身人(插图本)》的作者是H.G.威尔斯。

目录

时间机器
H.G.威尔斯与《时间机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尾声
隐身人
第一章 奇怪的来客
第二章 特德·汉弗莱先生的最初印象
第三章 数不清的瓶子
第四章 卡斯先生会见陌生人
第五章 牧师住宅里的夜盗
第六章 发了疯的家具
第七章 陌生人显形
第八章 途中
第九章 托马斯·马维尔先生
第十章 马维尔先生来到伊宾
第十一章 在车马旅馆里
第十二章 隐身人发怒了
第十三章 马维尔先生商讨辞职之事
第十四章 在斯托港
第十五章 一个奔跑着的人
第十六章 在“快乐板球手”酒吧里
第十七章 肯普医生的来客
第十八章 隐身人睡着了
第十九章 某些重要的原理
第二十章 在大波特兰街的一间房子里
第二十一章 在牛津街
第二十二章 在大商店里
第二十三章 在特鲁里巷
第二十四章 没有成功的计划
第二十五章 追捕隐身人
第二十六章 威克斯迪德谋杀案
第二十七章 包围肯普的房子
第二十八章 猎人者被猎
尾声

前言

  

    他说话尖声尖气,皮肤有股蜂蜜味儿。他爱他的妻子,却时常出轨。他是劳动阶层的孩子,又有结核病。在那个时代,这样的人难免早逝。可他却一直活到了八十岁。他总是装出瞧不起小说创作这一行的样子,却一生笔耕不辍;直到现在,他的许多作品仍以天才的想象、严密的逻辑和准确的预见性震撼着读者。在他之前,科幻小说这一门类从未出现过这种重量级的作家,但他从来不用科幻小说这个名词称呼自己的作品。他是个瞻望未来的人,但在他的最后一部作品中,他对未来却不抱任何希望。
    ——约翰·克卢特《图解科幻百科全书》
    这就是H.G.威尔斯,与法国的儒尔·凡尔纳、美国的雨果·根斯巴克并称为科幻小说之父。
    1866年11月,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出生于英国肯特郡一个小店主家庭。八岁的时候,小威尔斯在一次意外中腿骨骨折,很长一段时间卧床不起,唯一的消遣是父亲替他从图书馆借来的大批图书。这些书激发了威尔斯的想象力,让他得以窥见种种不同于自己灰暗生活的精彩天地,也培养起了他对书籍和写作的爱好。
    父亲店铺的生意越来越糟,连母亲都必须为人帮佣以贴补家用。到十四岁的时候,威尔斯不得不放下书本,辍学打工,成了一名学徒。这是威尔斯一生最困窘的阶段。三年多的学徒生活让他最直接地体验到了贫富差异所导致的阶级对立,这也成为威尔斯日后创作的核心主题之一。
    请他母亲当女佣的人家有大量藏书,这让工余时间来探亲的威尔斯沉浸其中。正是在这里,他读到了对他一生的思想都有很大影响的两本书: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
    成为学徒之前,经亲戚介绍,威尔斯曾在一所学校半工半读——既是学生,又给低年级学生'-3辅导员。但这个亲戚两个月后即被学校辞退,威尔斯也只好离校,不情不愿地开始了学徒生涯。到了1883年,这所学校又空出一个学生兼辅导员的位置,校方想起了当年那个在拉丁语和科学方面造诣颇高的小伙子。就这样,威尔斯重入校门。到第二年,他考取了奖学金,进入伦敦科学师范学院学习生物。他的导师名叫赫胥黎。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1825--1895),英国著名作家、生物学家,号称“达尔文之猛犬”,是进化论最狂热的信徒和倡导者。这位大师深刻地影响了年轻的威尔斯。终其一生,威尔斯都是坚定的进化论拥护者,进化论的观点成为贯穿威尔斯整个创作生涯的又一个核心主题。
    1887年,威尔斯离开了大学。地理课不及格让他没能拿到学位。--但这没有关系,学习时代结束了,未来的科幻大师已经掌握了必备的武器,这就是对写作的爱好,以及阶级对立和进化论两大主题。
    此后数年,威尔斯结婚,教It,再婚。从1893年起,他开始大量写作。到1895年,他的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这一年,《时间机器》面世。为后世所知的H.G.威尔斯从此诞生。
    《时间机器》是威尔斯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却全无初放啼声的稚嫩。正相反,这部作品成熟、深邃,涵盖了威尔斯各个方面的思想和见解,最充分不过地体现了他的科幻创作的诸多特点。下面就以这部作品为例,将这些特点大致列举一番。
    主题方面。如前所述,进化论和阶级对立是威尔斯作品的两大核心主题,《时间机器》正是以这二者为内核,全部内容都围绕它们展开。
    首先是进化论。如果望文生义,“进化”这个词容易被误解为不断进步,越变越好。其实进化论中的“进化”是“演化”的意思,可能越来越好,也可能越来越糟。在《时间机器》中,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渐渐驯服了自然,将世界变成了地上的天堂。像这样伟大的进步,用“进化”这个词是合适的。问题是人类本身的情形却不那么美妙。未来人类身体纤弱,智力贫乏,更可怕的是没有任何活力:
    “未来人类只会用鲜花装饰自己,在阳光下唱歌跳舞——这就是仅存的艺术,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了。就连这一点点残余也会渐渐消失,人类最后只会终日心满意足而无所事事。”——人类的“进化”成了不折不扣的“退化”。
    其次,阶级对立的主题也在《时间机器》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在漫长的未来岁月中,阶级对立、阶级压迫成了人类唯一没有克服的难题。不仅没有克服,这个问题反而愈演愈烈,不同的阶级最后竟然演变成了不同的种族:生活在地面的埃洛伊人和生活在地下的莫洛克人。过去形容阶级压迫有句话,叫“人吃人的社会”;到了八十万年之后的未来,这个比喻竟成了血淋淋的现实。
    可以看出,对于人类的未来,威尔斯是不乐观的,他并不认为科技的发展必然带来美好的未来。这是威尔斯科幻作品的又一个重大特点。
    爱好科幻的读者都知道,当代西方科幻小说所描写的未来大都是阴暗的,悲惨的。这是因为当代作者明白,科技发展是一柄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比如世界大战、环境破坏、生态灾难,无一不跟科技进步息息相关。但在威尔斯写作《时间机器》的时代,这样的负面效应还不显著,人们看到的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巨大财富。至于它的副作用,自有未来的科技去克服。
    另一位科幻小说巨匠儒尔·凡尔纳与威尔斯几乎处于同一时代,他的作品就充分体现出了这种“科技解决一切问题”的态度。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神秘岛》:哪怕赤手空拳流落荒岛,只要懂科学有技术,就可以从太阳取来火种,从地下取来矿藏,让大地长出作物,让荒岛变成美好的家园。
    儒尔‘凡尔纳是乐观的、积极的、催人奋进的;威尔斯是悲观的、灰暗的、无可奈何的。儒尔·凡尔纳会大声说:“人定胜天,一切皆有可能。”而威尔斯则小声嘟哝:“不见得吧,恐怕……没有办法。”
    不得不说,威尔斯显示了更加深邃的洞察力,他的目光超越了他的时代。儒尔‘凡尔纳死于1905年,没有看到人类即将遭遇的巨大灾难。威尔斯则亲眼见证了两次世界大战,目睹了人类如何运用最新科技,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互相残杀。
    通过和儒尔‘凡尔纳比较,我们还可以看出威尔斯科幻创作的第三个特点,即,他极少涉及技术细节。《时间机器》一书既没有解释这种旅行的科学原理和依据,也没有详细描写这台机器的结构。如果本书作者换成儒尔·凡尔纳,这种情况是无法想象的。凡尔纳在作品中阐述过在海底潜行的潜艇、漫游天空的热气球、将炮弹射上月球的大炮,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只要涉及技术,凡尔纳总会倾尽笔力,恨不得写尽每一个细节。其作品之所以能感染读者,这种对科技的兴趣和激情是一个重要因素。
    威尔斯却截然相反,对技术细节显得比较冷淡。他关注的是科技发展对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影响。以本书为例,威尔斯要探讨的是科学将把人类带向何方。至于时间机器,那只是一个手段、一个道具,用不着在上面多花笔墨。
    用科幻爱好者的话说,凡尔纳是“硬”科幻,威尔斯是“软”科幻。硬科幻着眼于技术如何实现,而软科幻的重点往往放在“之后”——技术实现以后,又会如何?如果说凡尔纳预见了潜艇等新机器,威尔斯预见的则是这些新机器出现之后的世界。
    直到今天,威尔斯的科幻作品依然吸引着读者。除了深刻的思想和高度的预见性,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威尔斯往往以第一人称或接近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展开故事。第一人称不用多说,所谓接近第一人称,以《时间机器》为例,就是故事的叙述者“我”并非故事主人公。“我”只是主人公的朋友,读者通过“我”的眼睛和耳朵看到听到主人公的非凡经历。这样的叙述方式有利于迅速展开情节,不用过多交代背景,还能让读者像“我”一样,不知不觉间已经将主人公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时间机器》的故事展开之后,威尔斯又转而采取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直接写出身处未来社会的所见所思。读者也可以身临其境,产生代入之感。
    这样的视角使得威尔斯的科幻小说中很少出现多条线索齐头并进的多重结构。他的科幻作品大都结构单一、单线发展。这种方式不宜于长篇巨著,好在威尔斯的科幻小说篇幅都不太长,既回避了单线结构的弊病,又使作品线索清楚,干净利落。
    情节设置上,威尔斯不太注重营造惊悚、激烈的戏剧性效果。如本书所描写的时间旅行、与莫洛克人的争斗,完全可以写得步步惊心、峰回路转。但作者却似乎志不在此,只是一路平铺直叙,有些地方甚至有意淡化冲突。给人的感受是,威尔斯并不想用激烈的情节来吸引眼球,作品所蕴涵的思想的力量已经足以俘获读者。
    除了科幻小说,威尔斯还创作了大量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包括小说、随笔和社会评论文章。他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一度参加过著名的社会改良主义组织费边社,是一战后国际联盟的倡导者。笔者学识有限,无法对这样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巨人作出全面介绍。这篇小文只能以《时间机器》为切入点,专注于威尔斯的科幻创作,正所谓挂一漏万,见笑方家。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