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南渡北归(第3部离别上下)

  • 定价: ¥99
  • ISBN:978754046177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湖南文艺
  • 页数:875页
  • 作者:岳南
  • 立即节省:
  • 2013-08-01 第1版
  • 2013-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南渡北归(第3部离别上下)》为全新增订版,大字典藏本:新增10万字全新内容,首次披露台湾中研院大量珍贵史料、照片,让“南渡北归”的故事真正完整!
    首部全景再现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大师命运变迁的史诗巨著。荣获《亚洲周刊》2011年度华文十大好书之冠。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领衔,众多文史大家鼎力推荐……
    历史纪实文学第一人岳南巅峰力作,耗费十年心血,三下江南与西南边陲实地采访与考察,并远赴台湾清华大学,搜阅整理近千万字珍贵资料,第一次全面描述了20世纪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的剧烈变迁。

内容提要

  

    《南渡北归(第3部离别上下)》是《南渡北归》第三部,描述了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在回归久违的故土家园之后,因内战爆发和各自的政治歧见,不得不忍痛离别,遥天相望,以及在海峡两岸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政治氛围中所遭遇的命运剧变。除述及迁往台湾的朱家骅、胡适、梅贻琦、傅斯年、李济、董作宾、石璋如、蒋梦麟、叶公超等几位大师级人物,着重描述了留在大陆的梁思成、梁思永、林徽因、陈寅恪、吴金鼎、曾昭抡、曾昭燏、陈梦家、穆旦、向达、叶企孙、饶毓泰、吴宓、钱锺书等知识分子群体,不同的政治追求与爱恨情仇。令读者感知历史真相并扼腕浩叹的同时,也生发出“在史中求史识”的冲动,并从中吸取一些“历史的教训”。
    《南渡北归(第3部离别上下)》是历史纪实文学第一人岳南巅峰力作,耗费十年心血,三下江南与西南边陲实地采访与考察,并远赴台湾清华大学,搜阅整理近千万字珍贵资料,第一次全面描述了20世纪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的剧烈变迁。

媒体推荐

    岳南的《南渡北归》,对我影响很大。我们至今不能全面反思文革,令人尤为痛心。这套书尽量真实地从某一个角度描绘当年的历史,文笔也好,很好看,学习历史,政治家可以更好地治国,我们老百姓最起码可以做个明白人。
    ——柳传志
    《南渡北归》中的吴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他与先父是同事,同在北京当副市长。他收养一儿一女。小彦和吴彰是我幼年的玩伴。他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每周到我家送我一本新出的他主编的历史小丛书,养成了我对历史的终生的兴趣与崇敬。
    ——薛蛮子
    我推荐一下《南渡北归》,写尽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宿命性的悲凉人生。
    ——俞敏洪
    也许是年龄与时代的原因,我读《南渡北归》第三部更有味道,欲哭无泪。当“南渡残生梦独多”和“北归残梦终成空”时,历史还原了真相。同为天涯两岸的民族各自走了一条不同的路,却隔不断血脉相连的相思之情。
    ——任志强
    撰写民国的教授,或知识分子的著作,自是很多,但民国知识分子在今天成了国人心中的某种典范、象征,重温他们的生活可以使我们理解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尽管社会动荡不安,他们仍能够活得那么坚实,甚至活得那么阳光。《南渡北归》,可以说是一本有趣也有益的书。
    ——余世存(《非常道》作者)
    岳南的《南渡北归》是一部皇皇大著,说的是民国教授与研究人员的佚史趣事,读者品到的是一个时代的教育精神。打开它,我们很容易发现,在天才云集的晴空里,所有的鸟都在呜叫、飞翔,它们巨大的羽翼给一个动荡的国度带来了夺目的光辉。让人惊异的是,时至今日,这些光辉还在我们的头顶闪烁着。一代杰出人物的历程,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承载者。现在这个社会这样的教授太少了,缺少了文化素养,都世俗化,金钱至上了。
    ——何三坡(文化批评家)

作者简介

    岳南,原名岳玉明,山东诸城人,1962年生,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历任宣传干事、编辑、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等。著有《风雪定陵》《复活的军团》等考古纪实文学作品十二部,有英、日、韩、法、德文出版,海外发行达百万余册。另有《陈寅恪与傅斯年》等传记作品十余部。《南渡北归》三部曲在海内外引起轰动,《亚洲周刊》评其为2011年全球华文十大好书之冠,称其为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评论称:作者的感叹深沉而悲怆,令人惊悚不已——大师远去再无大师。岳南等作家写出这一年的好书,展现出全球华人的软实力及不断“向上的力量”。

目录


第一章  山河崩裂
  国宝争夺战
  学人抢救计划
  金陵王气黯然收
  傅斯年出任台大校长
  人生长恨水长东
第二章  浮海说三千弟子
  归骨于田横之岛
  傅斯年之死
  胡适:青山就是国家
  生命的最后机缘
第三章  短兵相接
  批胡运动悄然兴起
  面对“人民的敌人”
  再掀高潮
第四章  胜利的牺牲品
  但愿来生不姓胡
  万叶千声皆是恨
  胡思杜之死
  胡适出任院长
第五章  梅贻琦流亡海外之谜
  告别清华园
  梅贻琦出走内幕
  最后的光芒
  胡适、梅贻琦之死
第六章  蒋梦麟的凄凉晚景
  独立晚更好
  徐娘身老谩多情
  食少事繁,岂能久乎?
第七章  悲剧的主角
  教授生涯的终结
  如此江山烟客逝
  “叶公超案”最新破译
第八章  最难风雨故人来
  代院长李济
  郭沫若斥骂董作宾
  学术巨人的消失

第九章  池南旧事不堪记
  吴金鼎之死
  花落春仍在
  林徽因之死
  陶孟和之死
第十章  高才短命人谁惜
  大时代里的曾昭
  田野考古的第一位女性
  改男造女态全新
  巷哭江南尽泪痕
  灵谷塔下付劫灰
第十一章  “铁证”下的亡灵
  《海瑞罢官》出笼
  引火烧身
  投靠胡适的“铁证”
  吴晗之死
第十二章  简编桀犬恣雌黄
  花落春意尽
  国魂消沉史亦亡
  庙小神灵大
第十三章  百年驹隙过如驰
  中国人的原子弹之梦
  一个有志和有趣的人
  曾昭抡之死
第十四章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今夜风静不掀起微波
  厄运降临
  蓝的星,腾起又落下
第十五章  人间热泪已无多
  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胡康河上的白骨
  从芝加哥到南开校园
  诗人穆旦之死
第十六章  狂衅覆灭,岂复可言
  当年盛事久成尘
  清华一把手叶企孙
  熊大缜遇害之谜
  离奇的C.C.特务案
  梁思成与叶企孙之死
第十七章  悲回风
  北归残梦终成空
  虎落平川
  康乐园之会
  陈寅恪之死
  吴宓之死
  绝响
增订版后记

后记

  

    2011年4月底,《南渡北归》的第三部《离别》简体字本终于出版上市。5月,台北时报出版公司一气推出正体字版《南渡北归》之《南渡》《北归》《伤别离》三部曲,在台北最著名的诚品书店和诸家大小不一的书店、电子网络平台与读者见面。海峡两岸在如此接近的时间里推出这部以抗战时期为主轴,反映中国知识分子理想、追求与不同命运的著作,对读者形成的冲击与出版人、编辑、作者等此前预想的效果基本吻合。因这部著作牵涉的人物和内容有相当一部分被屏蔽、湮没于历史的风尘之中,世人已“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一个世纪之初,突然将消失的人物与湮没的故事发掘出土,自然使读者眼睛一亮,并抱有一种对消失的那段往事怀念的温情与敬意。有了这一个心灵的切合点,读者迅速做出回应并在社会上引起反响就成为一种自然的事情。而在这个时空里,约超过一百家报刊、电台、电视台、电子网站,先后以不同的方式予以报道,客观上增加了传播力度、广度和深度,使更多的、不同层次的读者给予关注、阅读和讨论。随着2011年底《亚洲周刊》将本著评为该年度非虚构文学类作品十大好书之冠,以及台湾出版方抓住机遇先后两轮大规模调动媒体力量全方位进行跟踪宣传,使作者本人和这部著作在全球华人圈读者中的知名度与热度进一步提升,并在不同阶级、阶层和不同的地域、圈子引发了新一轮“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大师之后再无大师”“大师之后还有大师”等广泛讨论。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出版人与作者收到海内外邮件和微博私信三千余封,其中多半是赞誉,但批评者也不少,更多的是从关怀爱护的角度,对书中不恰当的观点、提法、疏漏舛误,特别是错别字予以提示、指教,希望再版时加以改正。
    蒙读者朋友和出版方的双重好意,当时已受聘为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的我,决定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借在台岛的便利,对拙著进行全面的纠偏改错,还原增补,添加部分以前没有收入的内容。其间,除查阅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大学、中央大学、辅仁大学、世新大学甚至佛光大学图书馆资料,更多的是每日坐班车,由台湾清华大学所在的新竹市到台北市南港区“中央研究院”大院内附属研究所,特别是闻名海内外的史语所资料室、傅斯年图书馆、近史所档案室、胡适纪念馆等查阅相关图书、资料、档案,在此基础上对书中涉及的历史史实排比考察,详加考证,对错讹之处予以改正,特别是对最新增加的原北大校长蒋梦麟、原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叶公超于国共易鼎之际赴台湾,以及后半生的史实人事更是着意搜寻,并通过各种渠道访问与蒋叶二公有交往、幸存于人世的同事、同僚或下级、朋友、学生辈人物,通过现实的回忆还原本真,经过一番努力,总算把二公在台岛的旧事大体构划了出来,给世人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现在回忆起来,如果不是本人亲到“中研院”史语所、近史所、傅斯年图书馆等民国文献、史料、档案丰富浩瀚之地加以稽考钩沉,探赜索隐,寻寻觅觅,访问与之相关联者,要构划出这样一个轮廓是不太可能的。那么,蒋叶二公的本事与他们那个时代隐藏的秘史,或许就永远埋入尘土中不为世人所知了。今天,读者在看过蒋梦麟、叶公超晚年的际遇之后,或许会生发出上述感想并和我一样为二公的命运扼腕、唏嘘吧。 本次增补修订,得到了海峡两岸学术界、教育界、文学界、企业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帮助,由于人数众多,实在无法一一举出,权且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吧。 另外,部分读者朋友在通读的基础上对错讹和文词不当、特别是错别字方面进行了校正并提出修订意见,如济南读者刘连军先生等为此花费了很多心血,在此,对以上诸君表示诚挚的谢忱。同时,对给予大力支持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世民研究员,台湾“中研院”副院长王汎森院士,“中研院”史语所所长黄进兴(笔名吴咏慧)院士,“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陈永发院士、台湾清华大学校长陈力俊院士,以及湖南文艺出版社、中南博集天卷的相关领导兼及具体为本著操劳的工作人员于向勇、康慨、楚静、孙玮婕、刘菲菲、张丽娜等一并表示感谢。 本次还原、增补、修订的工作,尽管自感费力不少,因水平有限,谬误在所难免,期盼读到新版本的各位方家直接与出版人交流并提宝贵意见(书后版权页有联系人与联系方式),同时也可通过新浪网“岳南博客”,或新浪微博、电子信箱赐教。谢谢。 岳南 2013.5.30于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