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海客谈瀛洲/张炜长篇小说年编

  • 定价: ¥38
  • ISBN:978750636972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作家
  • 页数:477页
  • 作者:张炜
  • 立即节省:
  • 2013-08-01 第1版
  • 2013-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你在高原》(作者:张炜)主要讲述的是一批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的经历。围绕主人公宁伽不断探究父辈及家族的兴衰、苦乐、得失和荣辱,在广阔的背景上展示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质。全书分三十九卷,归为十个单元。本书为其中的《海客谈瀛洲》单元。该书容纳了一个历史大传奇,融汇了马蒂斯式的拼贴技巧、结构现实主义、“东方套盒艺术”,是一次高难度的艺术“四重奏”。

内容提要

  

    张炜所著的《海客谈瀛洲》初版于2009年,是《你在高原》第三部。主人公宁伽刚到杂志社工作不久,即与古航海史青年专家纪及一起接受了任务:为霍老撰写传记。在考查中,纪及发现了传主的许多瑕疵甚至污点,加上与传主长期霸占的山村少女的爱情,引起了位高权重的霍老深深的嫉恨。纪及结合研究秦王东巡等事件,发表了多年未能完成的古航海专著,结果引起霍老暗中推助的疯狂围剿。于是长期聚集在霍老身边的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演出了一场亦庄亦谐且血泪交织的现代悲剧。
    《海客谈瀛洲》容纳了一个历史大传奇,融汇了马蒂斯式的拼贴技巧、结构现实主义、“东方套盒艺术”,是一次高难度的艺术“四重奏”。

媒体推荐

    《你在高原》是“长长的行走之书”,在广袤大地上,在现实与历史之间,诚挚凝视中国人的生活和命运,不懈求索理想的“高原”。张炜沉静、坚韧的写作,以巨大的规模和整体性视野展现人与世界的关系。在长达十部的篇幅中,他保持着饱满盼诗情和充沛的叙事力量,为理想主义者绘制了气象万千的精神图谱。《你在高原》恢宏壮阔的浪漫品格,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和追问,有力地彰显了文学对人生崇高境界的信念和向往。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颁奖词
    中国很多作家是学会了在浑浊的世界里面看问题。张炜却始终是一个例外,他是在这个浑浊世界上面升到一个清流世界,这个世界,我认为是张炜独创的,他是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文学经典中走向高尚境界这一路的血脉。
    张炜对理想的追求很坦然,精神上很干净。他描绘出来的人永远是在逆水行舟,遍体鳞伤。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他一直在退,但在精神世界里他一直往前走。今天的读者可能不愿意有这样的人物出现。如果读者有这样的反感,张炜就达到了目的,因为有了反感就有反思,有了反思就会觉得世界上还有一些东西鼓励着人们往前走。
    ——陈思和(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

作者简介

    张炜,山东省栖霞市人。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第十一届政协常委。
    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刺猬歌》《外省书》《你在高原》《独药师》《艾约堡秘史》等二十一部;诗学专著《也说李白与杜甫》《陶渊明的遗产》《楚辞笔记》《读诗经》等多部。2020年出版《张炜文集》五十卷。作品被译为英、日、法、韩、德、塞、西、瑞典、俄、阿、土、罗、意、越、波等数十种文字。
    曾获优秀长篇小说奖、茅盾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别奖、南方传媒杰出作家奖、京东文学奖等。作品入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等。近作《寻找鱼王》《独药师》《艾约堡秘史》等书获多种奖项。新作《我的原野盛宴》反响热烈。

目录

自序
卷一
第一章
信难求
五千年的汤
夫妻
得一词条徐村
分与合
第二章
圆心
受命
无可奈何
自传片断
得一词条君房
第三章
时间的皱褶
东巡一
得一词条杀鲛
东巡二
自传片断

卷二
第四章
季风
耻辱的印记
谁的儿子
吕擎
得一词条七十二代孙
第五章
秦王路
东巡三
百花齐放之城
得一词条童男女
东巡四
自传片断
第六章
陌生的城
和式料理
骡子理疗师
转折
自传片断

卷三
第七章
多声部
走向冬季
得一词条斋戒
东巡五
固执的一代
第八章
恫吓
向东方
得一词条登瀛
东巡六
逝者
自传片断
第九章
荒原的悲悼
东巡七
自传片断
大雷雨
得一词条船场

卷四
第十章
兄弟行
东巡八
一只小鸟
得一词条桑岛
蘑菇厅
第十一章
东巡九
癫狂
得一词条稷门
回眸
最后的探望
第十二章
秋冬之界
自传片断
东巡十
催逼
得一词条红甲板
碰撞与疼痛
致海神书
编后记

前言

  

    自然,这是长长的行走之书。它计有十部,四百五十万言。虽然每一部皆可独立成书,但它仍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系列作品。在这些故事的躯体上,跳动着同一颗心脏,有着同一副神经网络和血脉循环系统。
    在终于完成这场漫长的劳作之后,有一种穿越旷邈和远征跋涉的感觉。回视这部记录,心底每每滋生出这样的慨叹:这无一不是他们的亲身所历,又无一不是某种虚构。这是一部超长时空中的各色心史,跨越久远又如此斑驳。但它的主要部分还是一批五十年代生人的故事,因为记录者认为:这一代人经历的是一段极为特殊的生命历程。无论是这之前还是这之后,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这些人都将是具有非凡意义的枢纽式人物。不了解这批人,不深入研究他们身与心的生存,也就不会理解这个民族的现在与未来。这是命中注定的。这样说可能并没有夸张。
    它源于我的挚友(宁伽)及其朋友的一个真实故事,受他们的感召,我在当年多少也成为这一故事的参与者。当我起意回叙这一切的时候,我想沿他们走过的每一个地方全部实勘一遍,并且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必要落实的、严密的计划:抵达那个广大区域内的每一个城镇与村庄,要无一遗漏,并同时记下它们的自然与人文,包括民间传说等等。当时的我正值盛年,并不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豪志,又将遭遇怎样的艰难。后来果然因为一场难料的事故,我的这个实勘行走的计划只完成了三分之二,然后不得不停下来。这是一个难以补偿的大憾。
    因为更真实的追求才要沉湎和虚构,因为编织一部心史才要走进一段历史。
    我起意的时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我动手写下第一笔的时候是八十年代末。如果事先知道这条长路最终会怎样崎岖坎坷,我或许会畏惧止步。但我说过,那实在是盛年的举意,用书中的一个人物的话说,即当时是——“茂长的思想,浩繁的记录,生猛的身心”——这样一种状态下的产物。
    萌生一个大念固然不易,可是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要为它花去整整二十年最好的光阴:抚摸与镌刻的二十年,不舍昼夜的二十年……
    我是一个五十年代生人,可对这一代,我仍然无法回避痛苦的追究。这是怎样的一代,你尽可以畅言,却又一言难尽。仍然是书中的一个人物,他这样谈到自己这一代:
    “……时过境迁,今天它已经没有了,是的,显而易见——我是指那种令人尊敬的疯狂的情感。每到了这时候,我又不得不重捡一些让人讨厌的大词了。因为离开它们我就无法表述,所以我请求朋友们能够原谅……时代需要伟大的记忆!这里我特别要提到五十年代出生的这一茬人,这可是了不起的、绝非可有可无的一代人啊……瞧瞧他们是怎样的一群、做过了什么!他们的个人英雄主义、理想和幻觉、自尊与自卑、表演的欲望和牺牲的勇气、自私自利和献身精神、精英主义和五分之一的无赖流氓气、自省力和综合力、文过饰非和突然的懊悔痛哭流涕、大言不惭和敢作敢为,甚至还要包括流动的血液、吃进的食物,统统都搅在了一块儿,都成为伟大记忆的一部分……我们如今不需要美化他们一丝一毫,一点都不需要!因为他们已经走过来了,那些痕迹不可改变也不能消失……”
    作为这些人中的一员,我更多的时候是将一切掩入内心。因为我知道:你尽可以畅言,却又一言难尽。
    最后想说的是,我源自童年的一个理想就是做一名地质工作者。究竟为什么?我虽然没有书中一个人物说得那么豪迈——“占领山河,何如推敲山河”——但也的确有过无数浪漫的想象。至今,我及我的朋友们,帐篷与其他地质行头仍旧一应俱全。
    我的少年时代,有许多时候是在地质队员的帐篷中度过的。我忘不了那些故事和场景,每次回忆起来,都会沉浸在一些美好的时光中。
    这十部书,严格来讲,即是一位地质工作者的手记。
    这是一个深入阅读的时代吗?当然不是。可是我要终止这二十年的工作吗?当然不能。
    可是如此的心灵记录,竟然也需要追逐他人的兴趣?连想一下都是亵渎。
    我耗去了二十年的时光,它当然自有缘故,也自有来处和去处。
    作者于2009年12月16日

后记

  

    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的近三十年来,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在这种变化中,又有多少作家能够在创作上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和品质,视文学为自己的筋脉血肉,甚至生命?难怪人们曾反复呼唤伟大作品而不得,实在与我们的时代不相称.
    当开始面对张炜的这部大作时,我们欣喜地发现,这不正是人们孜孜以求的伟大作品吗?
    首先是作家的创作态度。为了写作此书,张炜划定了一个区域,几乎走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对那里的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他熟悉的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个当地人。他了解了城市和村镇的总体状况,目睹了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他还利用出国的机会,多次考察了美洲和欧洲的发达国家,以及亚洲邻国日本、韩国和港澳地区等,将当下中国置于整个世界的体系中研究、比较。在知识储备方面,他自修了考古学、植物学、地质学等专业学科,密密麻麻地记下了数十本田野笔记,仅搜集的民间资料就有几大箱子。他深知,要完成这样一部巨著,没有丰厚的知识并占有大量的资料是不可能的。他把自己封闭在深山的陋室中,不停地读着写着,以至于忘记吃饭、忘记睡觉……他甚至在遭遇车祸、术后疼痛难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写作……正是凭着这样一种认真的态度,他才能耐得住寂寞,在漫长的二十多年中倾心打造这邗巨著。毫不夸张地说,《你在高原》是张炜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完成的心血之作。
    其次是作家的创作才能。法国评论家安德烈·莫罗亚在评价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时说过这样的话:“就像伟大的哲学家用一个思想概括全部思想一样,伟大的小说家通过一个人的一生和一些最普通的事物,使所有人的一生都涌现在他的笔下。”这正是伟大小说家的才能之所在。张炜在这部巨著中充分显现了这种才能。作品围绕着主人公宁伽不断地探究父辈以及自己家族的兴衰、苦乐、得失和荣辱,在极为广阔的背景上展示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质。在张炜的笔下,不同的青年人和老年人,各色的企业家和艺术家,还有众多的农民和打工者、流浪者,交汇成绚烂的人物画廊。在艺术手法上,张炜不仅继承了十九世纪托尔斯泰、雨果等文学大师的创作传统,而且努力吸纳了二十世纪普鲁斯特、穆齐尔等现代主义巨匠的精髓,呈现出炫目的艺术魅力。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年轻的张炜就以自己的小说享誉中国文坛。其后出版的长篇小说《古船》和《九月寓言》更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在以后的创作实践中,他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创作数量和稳定的创作质量。这部巨著既是他在小说创作领域长期探索的结晶,也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重大贡献。
    由于这部作品规模庞大,是我们所知道的小说领域中字数最多篇幅最长的纯文学作品(历史小说和通俗小说等除外);又由于这部作品创作和修改的时间跨度长,作者不易在情节、语言等方面达成统一。这给我们的编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与作者的多次沟通中,我们尽可能地达成一致的修改意见,规范了全书的格式,统一了全书的字词。在处理一些方言土语和作者习惯使用的词语时,除了那些语言工具书有规定用法或有明显文法错误的,我们一般尊重作者,不再改动。 即便如此,我们仍怀着期待之心,盼望各路方家和广大读者对我们工作的疏漏之处提出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