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教 育 > 高等教育、师范

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职业规划师教你如何成为职场绩优股)/应届生求职全攻略丛书

  • 定价: ¥29
  • ISBN:978731310045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交大
  • 页数:220页
  • 作者:鲍金勇
  • 立即节省:
  • 2013-08-01 第1版
  • 2013-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你在大学里是不是总缺点动力?
    你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信心?
    你纠结于要不要考研?
    你总想着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
    你在做职业规划时总找不到头绪?
    你总想着要找稳定的工作?
    你很纠结于人生的第—份工作?
    你时常抱怨不公?
    你害怕比别人差?
    你在犹豫要不要听父母的?
    有些害怕改变自己,缺乏安全感?
    如果上面有一个问题的答案是“YES”,那么《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职业规划师教你如何成为职场绩优股)》(作者:鲍金勇)就适合你去读一下,别差这一“点”!

内容提要

  

    《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职业规划师教你如何成为职场绩优股)》结合作者(鲍金勇)多年的就业指导经验,针对大学生关心的职业规划和就业问题,深入探讨了大学生缺乏动力、幸福感不强、职业定位模糊、求职准备不充分等话题。内容包含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如何应对迷茫,大学生的思维局限,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决策和求职技巧。
    《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职业规划师教你如何成为职场绩优股)》紧密结合大学生实际,采用案例分析和理论阐述相结合的方式。读者对象主要为大学生和大学就业辅导工作者。

作者简介

    全球职业规划师、国家职业指导师、新精英黄埔生涯导师、华南农业大学辅导员和就业指导老师。主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和就业指导》、《大学生生命动力和领导力》课程,精通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面授学生10000人,完成咨询案例300余人。服务和指导过2600 余名毕业生就业。
    2010年获得广东省优秀辅导员称号,2012年获得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以大学生职业规划为主题的新浪博客点击量过百万,2012年在教育部高校优秀辅导员博客评选中获得优秀博客奖(全国仅10名)。
    现为中国大学生在线和中国青年网就业创业专栏作者,《大学生》、《中国大学生就业》、《SHOW大学》等杂志特邀作者,网络微公益组织HR教你找工作网的首批职场专家团成员。南方电视台《全民议事厅》栏目职场话题特邀嘉宾。
    1998年参加过抗洪,大学玩过橄榄球,骑过单车环佛山,摆过地摊,做过公益……一直喜欢两句话,一是“没有什么比完成别人口中‘办不到’的事情是更过瘾!”,二是“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觉得年轻时最值得做的事情就是要挑战一下自己!2006年,选择做大学辅导员,而后做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慢慢发现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妙和幸福。希望自己能为大学生的成长点亮一盏明灯。

目录

第一章 毕业!失业?
一毕业就失业
难道企业“歧视”应届生
大学生就业难的真相
主席也找不到工作
凭什么差生能找到好工作
找到工作PK找工作
第二章 谁的大学不迷茫
纠结于“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一直在被规划
没用的职业规划课
做自己还是演自己
迷茫是好事
第三章 职业规划的误区
太早规划没用
测评就是规划
价值排序由外到内
高学历意味着好工作
依赖别人给的稳定
职业规划能完全解决问题
第四章 如何寻觅职业方向
别迷恋一步到位的职业规划
频繁跳槽的背后通往何方
职业发展就是在寻觅自己想要的——名人的职业故事
挣脱“性格决定命运”的枷锁
兴趣可以化身职业吗?——你不知道的伪兴趣
职业的真相——卖猪肉其实是从事一个正当的职业
职业幸福可以丈量吗——给自己一个不选公务员国企的理由
所读专业PK所从事专业
职业需要“专业”:一个毕业生曾对专业又爱又恨的故事
职业发展的翻山越岭——你现在经历的就是未来的可能性
什么是靠谱的职业规划
university 就是要形成自己的“由你玩死它”
第五章 人生路上的思维钉子
顺理成章惹的祸
为何“富不过三代”
安全主义的奴隶
给自己贴的标签
可怕的思维钉子
第六章 如何成为绩优股
要舒服就要先不舒服
英雄莫问出处:谁在乎你是不是名校生
别做读书的机器
学过两个专业,尽管有一个不专
恭喜你没考上研究生
读研三年PK工作三年
恭喜你没找到工作
考公务员一定要靠关系吗
世界很残酷但你可以很强大
我们永远是获益的
找到独一无二的自己
你想要的会成就你
只要敢追求,成功就离自己越来越近
第七章 论求职持久战
为什么你的简历总是“石沉大海”
简历怎么就是写不好
简历有光就有希望
面试,没有你想象的难
求职宝典不能给你全部
挂科族如何面对求职
大学生如何选择通向职场的考证
大学生就业与英语的亲密关系
大学里, 就是不懂规划也要为求职做的几件事儿
一个非名校女硕士的求职故事
第八章 别被第一份工作绑架
应届生七大求职问题
谁在掌控你的决策
苏格拉底教你怎样找到好工作
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
第九章 与未来有个约会
做自己成长的CEO:成长比成功重要
成长源于改变
无悔的大学,坚定的未来
别差那一点
后记:别差那一点,可以再好一点

前言

  

    这本书充满了诚意。这是我对于这本书的最大印象。
    鲍金勇本人也给我同样印象,第一次在华南师范见面,他下午上完课,专程淋雨从农大赶来陪我吃饭。没想到一谈就停不下来,最后活活地顶着雨一直把我送到火车站检票口。我看着他斜背个黑书包,顶着半边被雨水淋湿的肩膀,从检票口转身离开,心里想:“这真是我少见的热爱职业规划的人。”几个月后,我们又见面,这次他来到我的课堂,成为一名认证生涯规划师。再然后,他的书稿也就寄到了。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书极多,但是又几乎没有什么值得大学生读——很大一部分来自老师们用来评职称出的教材或者“学术”读物。要不就是从国外直接引入,完全不好用,还有一部分来自于企业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介绍,对于毕业后的指导很有效,但是对于大学生该如何过日子?迷茫该如何?社团该如何选择?专业该不该调?这些事情,他们自己读大学的时侯,也未尝遇到吧——功成名就的人的大学生活,离我们太远了。
    所以我最喜欢的,是书中每一章都有真实的案例、详细的名字、来往信件原文、一步步的职业发展路径。足以看出作者认真之深,平时记录收集之实。里面有很多特别好玩,但是又非常真实的案例——比如说一个大一学生走过食品学院,看到“民以食为天,来这里就是做天大的事情”然后就决定转读食品系的“伪兴趣”受害者;再比如说那个因为自己学习不好就决定考研,考上后最后又转向销售高手的“差生”……这些人物故事鲜活淋漓。
    针对这些真实的现状,作者也提出了很多真实有效的解决思路:“走到山顶才能看到的前面的路”,“为什么很多成功人士没有职业规划?”,“不要坚强地活着别人的幸福”,“第一份工作没那么重要,只是很多份工作的其中一份,,等。我无数次地感激作者鲍金勇是一位来自一个非211高校的非热门专业的食品专业的辅导员,而不是一个比如北大光华学院的老师——这才让他的案例和观点真实、动人、有意义、能服务于大部分的学生。最好的摇滚,都诞生于不太平的年代。这一曲职业规划的摇滚,很有力量。
    最后,我也借助这个机会表达一下我对于大学的观点——我认为读大学比拿到文凭、能够就业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出一个人的独立的人格。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学校与老师设定的单行道里面冲锋,大学毕业后又要被社会的消费、名利、买房买车裹胁而去,如果真的有什么时候我们最有可能找到自己,那就是这个学习压力不太大、各种机会很多、经济压力未至、角色冲突还未出现的大学时期。如果大学4年你都活不出自己的样子,以后这项任务会越来越难,代价会越来越沉重。
    而所谓的独立人格,第一是了解自己的感受,能在社会、父母、家庭的各种价值主张下,有自己独立的感觉和判断。第二是在不断地与人交往与完成任务中,模糊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并且有意识地寻找平台和机会进行发挥。第三是对于除了学生外的其他生命角色有所了解,如社会人、朋友、同事、上下级、伴侣……只要你完成这些,不管大学里分数如何,就算过得成功了。
    这个过程极不容易,需要反复地试错,在成功与失败,在恍然大悟和一无是处中摇摆,这种痛感、快感,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会知道。这过程没有教科书,也没有标准答案。大部分人惶恐、担忧、不敢投入,只有少数人敢涉足。但正如鲍金勇所说——“大学里有178天学习,还有187天不用上课”——再考虑到178天里,你能学习的时间不算太多。这项工作有足够多的时间,可以慢慢来。
    大学,学些长大了要学的东西。用4年时间,成为一个你自己喜欢的人。
    敢不敢?
    请知,值得去的地方永无捷径。

后记

  

    写到这,这本书就快结束了!但,还差后面一点,我必须坚持!
    从开始策划,到写完这本书,大概花了一年时间。
    在这一年里,送走了2012年末日,迎来了自己大学本科同学的毕业10年聚会。在10年聚会前,班里一半的人小聚了一下并策划了10年聚会的安排。小聚上,大家谈得甚欢,大家谈的更多的是大学里美好的记忆和感动的瞬间。大家的职业差距是有的,但却很少谈这个,同学关系是永远的,再牛也是同学。不过我还是认真地了解了一下大家的职业和生活状况,结果发现:70%没做自己大学学的专业,这里面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都被认为是要从事本专业的;50%的人换了好几份工作,大多在读书时基本就是不安分的那种,但现在都做得很好;那些在读书时被认为有潜力的同学,现在似乎还没展现;那些在读书时被认为会很早结婚的人,现在成了剩女……这一切更加让我觉得写这本书是值得的。
    每个人的可能性不应该被外界所限制和干扰,敢于寻找自己可能性的人总会找到一些可能。我在长江边的农村长大,经常会到江边玩,每每看到江里的船就会很好奇,不知道它们会驶向哪里,自己很向往能在船上一起去,甚至向往自己就是条船只,可以去很多地方。如果自己是河流中的船只,船只能到达的空间点完全取决于河流的大小。如果船只在一个池塘里,则很快会到达池塘的每一个角落,但始终是在小小的池塘里;如果船只在长江里,那么就可以去更远、更多的地方,但长江的线路似乎有些简单;如果船只在大海里,那么可以去很多地方,甚至没有想过但去过就会喜欢的地方。
    有人问我上大学有什么用,我会说:不要对大学抱太多希望,因为你需要独立思考;不要对大学抱太多希望,光学知识难以成就未来;不要对大学抱太多希望,因为这样你会更加努力!上大学就如将船只放到更大的河流里,去寻找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我高考时,读了个不是自己选的专业,但还是愉快地接受了,大学并没有被专业束缚,做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后来没去从事自己的专业;选择做老师是我从小没有想过的事情,但老师这个职业不放过我,我激情地做了快7年了;我没想过自己会去研究职业规划,但无数学生的迷惑和咨询让我觉得职业规划界应该有我,我现在是一名职业规划师……现在回首往事,我只知道这一路上,我尽量在将自己这条小船放到更大的河流——大海里,尽管有风险,但我会坚定地去寻找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更多地需要很好地认识自己,更多地去挑战自己。2012年,我无意中认识了一个人,他叫黄西,被誉为美国的周立波。他是吉林省白山市人,大学毕业于吉林大学,主修生物化学专业。后到中科院读研,1999年取得德克萨斯州莱斯大学(Rice)生化博士学位。毕业后去了剑桥(马萨诸塞州)一家跨国基因制药公司Sanofi—AventisGenomicsCenter工作。这一切大家应该都觉得很正常,是合情合理的人生发展。但现在他基本不搞科研了,已成为美国著名的脱口秀演员。可能有些人觉得有点难以置信,但仔细去分析他的生平和过去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能在表演上成功。黄西选择走生物化学之路,也能过得很好,熬一下时间至少也可以评一个教授。但选择走表演之路,他会过得更好,毕竟当年他研究的工作再苦也要写写笑话出场表演,哪怕没什么人认可。黄西是我认为的属于那种能很好认识自己、挑战自己的人,他认识了自己的特点,他坚持了自己的特点。他真的不是不务正业,而是逐渐走向了正业。 何谓正业,正业就是自己认为最有意义而且正确的事情。美国著名最多产的原始派画家之一的摩西奶奶(AnnaMaryRobertsonMoses)70多岁拿起画笔,从临摹明信片开始,喜欢描摹质朴的乡村生活,那些被埋没了大半辈子的才华一下子喷涌而出,逐渐引起公众的注意,她在101岁去世。期间她举办过15次个人画展,一共画了1600幅作品。 我很喜欢黄西和摩西奶奶的故事,如果要将我这本书改编成电影,那他们俩就是我要选的演员。黄西要演的角色一定要表达“人生有很多的可能性”这个涵义,摩西奶奶则要演绎“人生不要放弃,未来很精彩”这个主题。 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方面具有自己的才能生长点,蒲松龄屡试不第,写作《聊斋志异》却身手不凡;柯南道尔行医无所作为,创作《福尔摩斯》却让世界上最高级的侦探叹为观止;陈景润笨嘴拙舌,却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我们需要去唤醒自己的潜在能力,并使用它,这是我们一辈子的使命。前苏联作家格拉宁曾说过:“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干什么,那么生活会变得多么美好!因为每个人的能力都比他自己感觉到的要大得多。” 2007年开始我陆续收到全国各地大学生关于如何过好大学生活、职业规划、求职指导等方面的咨询,他们的问题不断让我回忆起自己以前的大学生活和身边的人,觉得他们在延续着前辈的故事。10年过去了,怎么还是这些问题,难道这就是疑难的慢性病?于是我就用自己痛苦而感动的大学经历、专注的职业规划开方子,一直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知道“药到病除”的那一天很难到来,但我能做的就是要告诉他们:“别差那一点,你会有更多可能性。”这本书就是我开的一剂药方:鲍料。 记得周星驰的电影《西游·降魔篇》里玄奘在降水妖和猪妖失败时,他的师傅总会告诉他“还差那么一点点,可以再好一点点”。 是的,人生,别差那么一点点,可以再好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