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17

  • 定价: ¥35
  • ISBN:9787535466211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长江文艺
  • 页数:262页
  • 作者:落落
  • 立即节省:
  • 2013-10-01 第1版
  • 2013-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一直以少女情怀著称的落落,此次将目光投在了“17岁女生”这个美好的命题上,其实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令人充满期待与遐想。《17》根据落落的构思精心制作,因此当你翻开这本书,就好像跟着落落回到了她理想中的17岁。那时的校服很朴素,可是青春怎样都很漂亮;那时总有三五好友,天天年年形影不离;那时的想法单纯而又天真,“哭泣”还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那时的世界小到令人窒息,脑子里却装着天大的烦恼挥之不去;那时……心里自然还藏着一个帅气的他,时不时偷望一眼,便羞红了脸,说不出一句话。这是每个女孩都历历在目的17岁,细节些许不同,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如果你也热爱这样的17岁,如果你正在经历这样的17岁,又或者如果你想要了解这样的17岁,那就再也没有比它更适合你的读本。打开你的少女心抽屉吧,那里安放着你永远也不会老去的青春。

内容提要

  

    17岁,对于每个女孩子来说都是一个特别的年纪。纯粹又稚嫩、细腻又敏感、叛逆又懵懂……似乎已经开始长大,却又似乎还是孩子;明明羽翼未丰,却总是跃跃欲试。然而正是这样的17岁,有着无数闪光的瞬间,也留下过许许多多怦然心动的故事。落落编著的《17》便是一本17岁的青春群像,集结了落落、玻璃洋葱、曹小优、幽草、麦璎等多位优秀作者最蓬勃的少女心,用最诚挚的目光回望,共同勾勒出17岁女孩最耀眼的青春原貌。此外《17》中还以极大篇幅特别收录人气摄影师加菓全新拍摄的17岁主题写真,用一如既往的清新风格呈现17位正值17岁的少女最动人的神态和日常。

作者简介

    落落,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人气作家,导演。作品拥有美好的少女情怀,以独特的文学方式改变着新生代文学的面貌,她创造了一个与当前流行的青春阅读迥异的艺术世界。由她主编的文艺生活杂志《文艺风象》也凭借着清新治愈的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印象,打破了时下商业杂志的固有格局,开创出一片专属于文艺青年的美好天地。创刊至今,每一期杂志均在微博等网络平台引起热烈反响,并长期在网上书城的同类杂志销量排行榜中独占鳌头。

目录

小节奏
17
黄雀
清灯和瞬夕
七月的阁楼
请回到二〇〇三
建筑师
猜想

停留
于是看到了光
礼物
at 17
小节奏2 . 0
创作群at 17
后记

后记

  

    我一拍头,“哎?还真是,目前为止写过的所有故事,所有的主人公,居然大部分都是17岁的?”
    “之前都没发现啊。”
    “为什么偏偏是17岁呢?”
    “16岁或者18岁,明明在大众的概念里,是更加鲜明一点的年龄吧。会被常常作为分界线。”
    “你想啊,一个是从初中升入高中,生活状况的大幅度改变,必然也影响了思维方式吧。一个是拥有了法律层面的‘成人’概念。倒是卡在中间的17岁……”
    “偏偏是17岁。”
    我老是不由自主地把这个数字额外地画上圈,让它醒目了起来。在日历上,像一个等待庆祝的数字。不那么规则的圆,带成一个庆祝式的王冠。尽管事实上,她应当是更混沌一点的。她在16岁和18岁之间,就该有一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式的浑浑噩噩,以为没人在注意自己了,有可以偷懒的安全,便双手一抱把炙热的空气盛起来,把脸埋进去的时候,还要假装好像是有什么,真实具体地从里面涌了出来,课桌上新买的直尺要被它浸染湿透了——她在那个时候,脑袋里想的都是这些浑浑噩噩,缺乏逻辑,不着边际的事。
    所以我大概,恰恰就喜欢这种,在两个红色端点之间的那条灰色直线。谁知道她在画的过程里,是怎样一会儿散了心,一会儿又痴痴的。
    时间总是过得很慢,一堂40分钟的课,慢得失去了声音,不到日后不会发现,40分钟明明一眨眼就过去,但它在17岁里,长得大概可以近乎半生,让人在里面敢把“这辈子”当作量词来思考。17岁时拥有的“这辈子”,搞不好反倒比日后随便哪个年纪里拥有的,完整得多,温柔得多。它可以冒自己的傻气。只管犯傻好了。心里撑一片巨大的荷叶在头上,要度过暴风的人,定然是17岁的。和这个世界的关系隔三差五地处理不好,今天觉得它是在自己手掌下被抚出咕咕声的三花猫,明天觉得它用太暖热的掌心作诱惑,引得自己收了瞳孔藏了爪子,尾巴一掸一掸,是给这个世界的打赏。
    我在17岁时——没准我已经不愿意去回忆它。早些年对它的回忆太频繁,让人先从记忆里开始提前老去——我应当是在那年,形成了从此以后的,贯穿余生的全部性格、态度和立场。全部的爱恨。前面那十几年都在干什么呢,不知道。只知道,是从17岁后,开始变成了今天的自己。今天的自己,消极,不乐观。心里总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对什么都如斯,忍不住对完美的向往,但同样也知道没有一项能够达到这个分数,所以从来都是彻头彻尾的失望。怕事,因而选择用“宽容”去伪装。强大的忍耐力,从某一堂的数学课开始,从某一位老师对我的谈话开始,从某一次和父母的争吵开始,从和朋友产生的矛盾开始,17岁那年,散乱的字块被选择出来,拼成了完整的逻辑的句子,拼成了我之后永远不会抛弃掉的标签。 还能记得清是怎么被它打乱后,被它挑选和重组的么。就算每天依然过得没头没脑,但一首配乐在夜晚的自习课上把自己听得流泪了,那会儿的矫情到今天也有残留,喜欢网上一个未谋面的人,或者男生或者女生,跟他(她)聊“孤独”这样空虚的话题,我那会儿总觉得,围绕自己的世界一无是处,但很远的地方有真理。看他(她)推荐的电影,看他(她)看过的书。不论现实如何,脑海中的我们总是像电影场景一样度过着,很壮烈的芦苇,以及在家里挂一条床单在墙上,想起什么就写什么。 就是会做这样浮夸浪漫又蠢气得不得了的事,但已经不会大肆地去嘲笑那会儿的自己了。 没准是很好的啊。再平淡,再疲乏,再泯然众生碌碌无为,成绩不是最好的那拨,长得不是最漂亮的那拨,只对朋友们格外开朗放肆,其余环境下一律蚊子般不敢作声言语,看来或许是没什么特色的,没什么优点,连精彩的缺点也没有,但我深以为,只要是17岁,他(她)一定会藏有不能为外人道的,颠覆的深不可测的心的复杂面。她准备好了。她的准备都无需花太多工夫,只要她走到17岁,17岁的她来了,她在那里站一会儿,乘着月色,就诞生了。 从她脚下,每走一步,留给脚后的都是悬崖。虽然她不会回首不会倒退。她很安全,只有不断过去的17岁的时光,一阵烟,一阵烟地在脚后安静地崩塌。 我想,就是这样,就是因为这一点。像一首诗中写的“甜美的短歌,你对我真是无情;我的躯体独一无二,无可变动”。 “我来到这儿,彻彻底底,只有一次。” 彻彻底底。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