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平生风义兼师友(精)

  • 定价: ¥48
  • ISBN:9787513313377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新星
  • 页数:286页
  • 作者:易中天//杨奎松//...
  • 立即节省:
  • 2013-11-01 第1版
  • 2013-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南方都市报》大家版首次结集见证易中天、杨奎松、陈平原、王学泰、陈四益等知识人的真挚与温情。触碰力透故纸的牵念与风义,平生师友多黄土,唯有怀念,才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
    《平生风义兼师友(精)》由易中天、杨奎松、陈平原等所著,本书作者阵容强大,都是目前活跃于学界及公众视野中的重要学者、作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包括易中天、杨奎松、陈平原、欧阳哲生、周振鹤、王学泰、肖复兴等,供读者阅读。

内容提要

  

    《平生风义兼师友(精)》由易中天、杨奎松、陈平原等所著,《平生风义兼师友(精)》所有文章,均选自《南方都市报》知名专栏“大家”中的文章,主题为怀人,所怀念之人,有知名学者,有青年新秀,也有默默无闻的普通人。
    易中天先生在父亲逝世一周年时特撰文纪念,陈平原先生怀念恩师吴宏聪教授,林岗先生怀念好友张宪教授,周振鹤先生怀念恩师谭其骧,感人之情弥漫于字里行间。尤值一提的是陈四益先生怀念多年合作伙伴丁聪,并带出一桩历史公案的澄清。透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国文人对人间情感的重视、珍惜。

媒体推荐

    怀人,着眼于人,但又因人涉事,因事论世。作者所怀虽是一人,但透过人的遭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社会、一个世界——这就是怀人篇什的魅力所在。对手头这本书,我亦作如是观。
    ——陈四益

目录

上 辑
欧阳哲生 唐德刚的中国情怀
胡文辉 哲人其萎,史笔之绝
杨奎松 悼念高华
陈四益 章培恒先生
周振鹤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怀念我的老师季龙先生
陈平原 格外“讲礼”的吴宏聪老师
桑克 怀念郭预衡先生
方广锠 怀念冀淑英先生
韩敬群 忆金隄先生
林岗 怀张宪
中 辑
陈四益 丁聪往事——一桩未结的公案
黄大德 苗子无愧无憾地走了
周立民 怀黄裳先生
吴中杰 话说戴厚英
古剑 怀念戴厚英
古剑 够朋友的陆文夫
何立伟 纪念史铁生
蔡登山 绕梁长系旧人思——访杜月笙的女儿杜美霞兼谈孟小冬
吴中杰 一代名记赵敏恒
下 辑
易中天 我的父亲易庭源
左双文 父亲的记忆
长平 冯老师
王学泰 野驴顾惟乔
肖复兴 冷湖之春
南翔 血泪祭奠是青春
维舟 平生风义兼师友——怀念张晖
刘炜茗 编后记

前言

  

    怀人,是中国文学不曾中断过的传统。怀念亲人,怀念友人,怀念前辈,为每一时代留下不少可歌可泣、可亲可近、可思可念、可悲可叹的身影。他们未必是正史中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也不见得是传说中的奇人异士、英雄豪杰,但就是那一诗一文、一聚一散、一思一叹,读之可以见学问,可以见性情,可以见人品,也可以见时代、见思潮、见兴替,令人难以忘怀。这些怀人篇什,几乎各种文体——诗歌、词赋、散文、书信、碑铭、序跋、笔记、小说——无不兼赅。洎乎近世,薪传不绝。
    怀人篇什大多出自文人学士,所怀之人也多为同道,即便是官僚集团中人,其文若能流传,也大抵因其文学、德行有过人之处,或本来就是学界领袖、才子班头,即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
    这种怀人的文学传统,20世纪中期以后似有中坠。偶有所见,也往往是场面话多而真性情少。究其因,盖环境使然。自1949年之后,知识分子虽已经过“思想改造”运动,仍被分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但其间界限并不分明。起初,前者大抵是从解放区来的,后者则多为国统区留用的。后来,运动不断,文化人中一些来自解放区的,已成共产党人的,甚至身为“老布尔什维克”的,也在运动中不断落马,成了这样那样的“分子”,自然也就跌进了“资产阶级”的圈子。一人获罪,常常牵连朋友熟人,胡风一案、“反右”一案,都株连甚广。此后,依旧运动不断,我在大学读书时经历的,举其大端,就有“拔白旗”、“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教育革命”、“四清”,直到“文革”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在所有这些运动中,被批判的、打倒的,学者文人,首当其冲。在这样的环境下,谁还愿意去写那些怀人的篇什?已经被划为“分子”的固然不可“怀”,即便今日还受尊崇者,又焉知明日不生变故?一旦落下把柄,白纸黑字,便难摆脱纠缠。即令“遵命”而作,也不过四平八稳,说些应时的话语罢了。因此这一段时期,怀人之作,少有佳篇。至于各种革命回忆录,叙事记人,虽有可观,却因事涉“革命”,所讳颇多,连《刘志丹》这样写革命领导人的文学作品也被指为“利用小说反党”,更让人口将言而嗫嚅。
    直到“文革”结束,冤假错案推倒,许多人物(包括已故的或旅居海外的)才重新被人们记起。于是,先是出版社小心翼翼地发掘出先前尘封的一些怀人篇什,予以重刊,然后又从试水到重评,再到追忆,恢复起中国文学这一中坠多时的传统,大胆地、精细地描绘出人物的本来面貌,让人耳目一新。套一句鲁迅《狂人日记》中的话:“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
    这一类书籍销售颇畅,一则因为所怀所忆之人本来就是人们关注的人物,二来也因为史书一类,讲述概略,缺乏细节,不免枯燥乏味。怀人之作,透过细节,将一个社会的风范、时尚、气氛、人情,包括人们的委屈、冤情、不公、沉沦,一一叙描,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人们对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理解,且又读来令人兴致盎然,自然多受青睐。所憾者,今日的怀人之作,文体较为单一,多为散文随笔,而昔人那种文体兼赅的局面,似难再现了。
    怀人,着眼于人,但又因人涉事,因事论世。作者所怀虽是一人,但透过人的遭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社会、一个世界——这就是怀人篇什的魅力所在。对手头这本书,我亦作如是观。

后记

  

    主持《南方都市报》大家版多年,一直想做一个阶段性的回望。本书以怀人为主线编就,一则是主题明确,避免了把版面文章简单堆砌成书的套路;二则是怀人的文章更富感染力,有人物,有情感,文字的魅力也更易于体会。本书所选文章,基本都曾刊发于《南方都市报》的大家版。书名“平生风义兼师友”,则取自维舟先生纪念好友张晖的同名文章。
    杨奎松先生的史学著作读者甚众,本书收录了他悼念高华教授的文章,不仅满溢着他对朋友英年早逝的悲痛之情,更令人由衷感叹史学家竟也可以有如此沉郁的文笔;易中天先生怀念父亲的文章,是我在父亲节前夕约请易老师写的,平和的文字道出了人间的至深情感;陈平原先生怀念吴宏聪教授的文章,则分明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间的温情表达与绵和力量……
    大家版是《南方都市报》副刊的重要版面,是“沟通读者与大家的桥梁”。其实,“大家”二字,可以理解成名家、大腕;也可以理解成普罗大众,这里有每个人都喜欢读也读得懂的文章。我在刚接手做大家版编辑时,既惶恐又欣喜:惶恐,是因为我要面对的是声名远播的大作家、学养深厚的大学者,不学如我,如何约到理想作者,又如何不错过好文章,都是心中没底的;欣喜,是因为终于有机会和诸多仰慕已久的名家通电话、信件,甚至当面请教、沟通。多年过去,惶恐渐少,喜悦常有,而面对挑战的警惕,一直存于内心。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挑战自己。报纸每天都在出,西西弗斯式的悲情似乎与报纸编辑如影随形。然而,细心的读者从日常版面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我们一直在努力与庸常对抗,力求为读者奉献优秀文本。
    “办中国最好的报纸”这句话无处不在,深深刻入每一个南都人的心里,副刊编辑也是如此。我们要办中国最好的副刊,不敢说已经做到,但毫无疑问,我们一直在路上。 结集是一个新的开始。感谢读者,你们是报人的衣食父母,你们的阅读与反馈,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感谢大家版的优秀作者,我何其有幸,能与你们有文字之交。在与你们的交往中,我的所获远远超过我的付出,正如《圣经》所说:“你使我心里快乐,胜过那丰收五谷新酒的人。”(诗篇4:7) 我的前辈,也是我很尊敬的老朋友古剑先生,曾对我说:“做一名编辑,要做好两点,一是勤奋,一是真诚。勤奋是做事,真诚是待人。”我一直默默记得。 最后要感谢陈四益先生,他为大家版奉献了很多精彩文章,更在眼疾刚愈之际,又为本书写了序言。从他的言与行中,我获得的力量是难以言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