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玫瑰的性别

  • 定价: ¥38
  • ISBN:9787229071097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重庆
  • 页数:447页
  • 作者:(英)韦斯利·史戴...
  • 立即节省:
  • 2013-12-01 第1版
  • 2013-1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身世如谜的弃婴,被体内雄激素不断干扰情欲的贵族小姐,穿着女装娶妻生子的玫瑰伯爵……
    她不是“她”,她是“他”,“他”是最真实的自己……
    他是玫瑰,你即将展开的,是玫瑰的传奇,玫瑰的“变形记”
    《玫瑰的性别》是知名民谣歌手韦斯利·史戴西将他创作的MissFortune一曲扩展成小说,汇集古堡传奇、贵族秘史、性别扮演与身世追寻等诸多元素,挑战姓氏、家族、血缘、性别等最大禁忌。

内容提要

  

    《玫瑰的性别》的作者是韦斯利·史戴西。
    《玫瑰的性别》讲小镇的富豪领主洛欧伯爵沉溺于失去胞妹的痛苦中无法自拔,无视自己在城郊垃圾堆救起的弃婴性别,执意将这名男婴当作亲生女儿收养,并为之起名为玫瑰。
    玫瑰麻雀变凤凰成为洛欧山庄唯一继承人,但在严格的淑女教育下长大的他,进入青春期后却表露出日益明显的男性特征,这深深困扰着他,也令洛欧伯爵忧郁成疾,不久病故。伯爵死后,玫瑰的弃婴身份及真实性别被揭露。野心勃勃的亲戚借机赶走玫瑰一家,霸占了城堡。
    玫瑰在性别错乱的矛盾中挣扎,彷徨于男与女之间,在一连串颠沛流离的“变形”后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也逐渐得知了自己离奇的身世与洛欧山庄的秘密。当密码逐一破解,埋藏于流浪歌手之歌与忠仆日记中的真相被一点点拼凑起来,惊人的秘密改变了玫瑰的命运……

媒体推荐

    这是一个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不一致的人的故事。世界上有一大群这样的人。他们的生命与众不同,而常常是比一般人更加精彩的。他们的存在方式发人深省,使人窥见人性的复杂、奇异和多彩多姿。
    ——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
    这本书宛如一根魔法棒,挑战着两性间那条神秘的河界,也革新了读者对性别的想象,扩充了性别的灵魂厚度。
    ——作家、性学博士许佑生
    显而易见,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人类以性器官及第二性征被分为两类,若非男性,即为女性,男性与女性透过性行为繁衍后代,当然,后代还是那单纯的两类。伴随着此显而易见,某些理所当然接着成型,男性与女性各有其专属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判别,某些符号只能在某一性别上看到,否则即是异常。然而,《玫瑰的性别》里的主角玫瑰?洛欧伯爵则彻底颠覆了这些理所当然,“异常”在他/她身上随处可见,而这些“异常”也正是他/她最真实的自我展现。
    ——媒体评论
    一个身世如谜的弃婴,如何被卷进洛欧家族玫瑰与石南交缠的图腾,进而发现家族的阴暗历史,和他(她)自己真正的性别……在指尖翻阅书页的同时,我仿彿也跟着书中的主角“玫瑰?洛欧伯爵”走过一段青春的旅程,重新去思考、感受,什么是女性特质,什么是男性特质,还有,什么叫作真正的“爱”。
    ——读者评论

作者简介

    韦斯利·史戴西(Wesley Stace),出生于英格兰南部哈斯丁斯,就读于剑桥大学,目前定居纽约。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民谣歌手兼作曲家约翰·韦斯利·哈丁(John Wesley Harding)。本书是他的第一部著作,由他所创作的Miss Fortune一曲扩展而成。
    2005年,美国三大文学代理公司之一的威廉·莫里斯在法兰克福书展上重磅推荐《玫瑰的性别》,小布朗出版社(Little Brown)随即砸重金宣传。《玫瑰的性别》不负众望,法国版发行后不久即占据法国畅销文学排行榜第一名达六周之久,接着获评《华盛顿邮报》年度最佳小说,并于2005年底跻身亚马逊年度最佳小说之列。

目录

导读:玫瑰有性别,但依旧芬芳
无名
再生
变形
梦土
溯源
剧终
附录

前言

  

      玫瑰有性别,但依旧芬芳  洪淑苓  莎士比亚的名作《罗密欧与朱丽叶》里有一幕经典的对白,当朱丽叶叹息:“罗密欧,罗密欧,你为什么要叫作罗密欧呢?”罗密欧回答:“玫瑰即使不叫玫瑰,闻起来仍然一样的甜美。”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两个家族是世仇,因此姓氏成为他们二人之间最大的阻碍。但是,玫瑰即使不叫玫瑰,仍然是花中之后,甜美芳香——我们所爱的人,并不会因为他姓张,姓李,就改变了我们对他的爱。  挑战禁忌:姓氏、家族、血缘、性别……  然而,何其不幸,也何其伟大,所有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是在向传统的价值观挑战。特别是这本《玫瑰的性别》,书名就暗示着它要挑战的不只是姓氏、家族、血缘的禁忌,也包括最尖锐的性别禁忌。  这本书汇集了古堡传奇、贵族秘史、性别扮演与追寻自我等元素,每一项都深深吸引读者的目光。我一口气读完四百多页,脑子里尽是十八、十九世纪行吟歌手的曲词,一个身世如谜的弃婴,如何被卷进洛欧家族玫瑰与石南交缠的图腾,进而发现家族的阴暗历史,和他(她)自己真正的性别……在指尖翻阅书页的同时,我仿佛也跟着书中的主角“玫瑰·洛欧伯爵”走过一段青春的旅程,重新去思考、感受,什么是女性特质,什么是男性特质,还有,什么叫作真正的“爱”。  一个从垃圾堆捡回来的弃婴,从小被当作女孩来教养。但终究纸包不住火,养父病逝,他(她)的身世之谜被揭穿了,家产被夺,几乎到了家破人亡的地步。这时候的他(她),内心里性别的冲突也特别厉害,到底要当男人还是女人?当他(她)想回复男儿身,却发现脱下裙装的他,充满焦虑和无力感;当他(她)想继续扮演女人,雄性激素却不断干扰他的情欲,他渴慕的是女性的冰肌玉骨。  就这样,形成了主角人物“变男?变女?”的内心纠葛,加上为家族复仇的重担,以及对自己身世的追查,再坚强的人也会被击倒!果不其然,故事中的主角人物离家出走,四处流浪,历经海上漂流,最后在土耳其获救。  当他(她)从昏迷中醒来,并不是从此天下太平,万事如意,等在他(她)面前的,依旧是家族的荣辱与自己的身世、性别之谜,但他(她)已经下定决心迎接挑战。  性别扮演:身体∕服装∕自我的试探与纠葛  女性主义小说家伍尔芙女士曾著有《欧兰朵》一书,书中描写主角人物由男变女,完成双性合一的理想。《玫瑰的性别》里也不断借由神话故事来隐喻这样的理想。书中屡次提起奥维德的《变形记》,这个神话说的是水中仙女萨尔玛西斯追求赫马佛洛狄忒斯,最后两人在泉水中融为一体,因此后来传说男人只要喝过萨尔玛西斯泉的泉水或用来洗澡,就会变成双性合一的人。而书中的主角“玫瑰·洛欧伯爵”最后也历经了这样的洗礼,终能平静而坚定地面对命运的挑战。  “性别”的探索确实是本书一大重点,尤其是对“身体”的探索,颇能显现作者的用心。随着“玫瑰·洛欧伯爵”的成长,对“性”的好奇、比较以及启蒙,在书中都有深入独到的描写。在他(她)察觉男女两性生理上的差异时,弗洛伊德的阳具钦羡、匮乏理论,一一受到重新检验:小便的方式、细腰与力肌、月经与精液的比较,都写得相当具有真实感,道出了“玫瑰·洛欧伯爵”身为男孩却作女孩装扮的矛盾心理,他(她)既羡慕女伴莎拉的细腰,又渴望和男伴史蒂芬在泥滩里打滚。  更有意思的是,书中对于易装的议题也尽情挥洒。服装可说是性别的符号,穿上某种服装,你就不得不成为某一种性别;但本书却试图引导读者重新思索服装与性别文化的关系。  譬如裤装,在性别界线模糊的婴幼儿时期,也许不是那么明显,但进入学龄以及青春期以后,男人着裤,女人着裙,似乎已成了铁律。因此当“玫瑰·洛欧伯爵”的男伴史蒂芬穿上马裤,那骄傲的神情,立刻激起“玫瑰·洛欧伯爵”的“性别意识”:“这证实了一件已知的事实——我们是女孩,史蒂芬是男孩。”因为此时他(她)穿的仍是裙装。  就是因为服装严格规范了性别,或者应该倒过来说,性别规范了服装,因此当“玫瑰·洛欧伯爵”选择当男人时,他就必须换下荷叶边、百褶裙,然后穿上高领浆烫过的衬衫和合身的西装礼服——没想到这样的装扮使他变得脑袋空空,无法思考,他只有躲回房间里,换上长袜长裙,才能舒适自在。这实在是矛盾极了!原本逐渐发现自己的男性性征,渴望恢复正常性别的“玫瑰·洛欧”,此刻却在“错误”的服装里才能找到“自我”。  经过几番思量与探索,加上母亲在旁鼓舞,“玫瑰·洛欧”作了这样的选择:  我也许是男人,但“自我”是女人,我的声音、喝茶仪态、坐姿,无一男性化,我也无法以男人之姿处理这些东西。……要变成一个男人不仅仅是服装问题,我穿上男人服装扮成男人也不是个男人。……母亲说那不重要,问题是在社会性别而非生理性别。我生来是男性,但可以选择性别角色,我有那个角色的全部行头与武器以及处理问题的智慧。……现在我可以重新回到中性角色,自己决定性别。  而为了呈现中性角色,容易泄露性别的名字也必须更改,但最后他仍然没有选用横跨两性的名字,而选用了“玫瑰·洛欧伯爵”,他认为:  人们很快就知道。为什么不是男性玫瑰?毕竟,玫瑰本身没有性别上的区分。假如我们以强烈风格与充分理由将我介绍给全世界,外界也会如此接受的。  在这里,我们看到“自我”的风格取代了性别的区分,不管你是男是女,如果没有“自我”,你的一切不过是外在价值的复制,永远都必须臣服于社会集体的价值标准下。“玫瑰·洛欧伯爵”要做的,就是突破这些固有的、刻板的价值观,而率性地表现他(她)真实的感受。  洛欧的真谛:LOVEALL  本书多达近五百页,内容分为五个章节:无名、再生、变形、梦土与溯源;头尾两章把故事的始末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圆形的叙事结构,宛若演出一场英雄历险归来的悲喜剧。在作者精心设计的多重视角下,我们像走迷宫一样,一路摸索下去,才找到出口。譬如民间歌谣与玛丽·戴的诗篇这两种叙事,在书中仿佛只是作为故事的衬底音乐,并行而无交集。但经过一番抽丝剥茧,两条线索却逐渐交缠在一起,编织出“玫瑰·洛欧伯爵”的身世图像。其他例如广泛运用的神话典故,细腻生动的感官描写,时而充满激情时而沉郁枯寂的笔调,无不显示了作者繁复的写作技巧,也是本书引人入胜的原因。  最后,我还是忍不住要提一下书中的玛丽·戴和她的诗篇。在本书中,因为“玫瑰·洛欧伯爵”的母亲安诺妮玛·伍德酷爱玛丽·戴的作品,因此经常引用玛丽的诗句,而这些诗句不仅和当时的情境相合,也透露双性合一的理想:  当两个变成一个  当里面在外面,外面在里面  因此,男性不是男性,女性也不是女性  之后,你才能看见我  这种观念深得安诺妮玛·伍德的认同,因此“玫瑰·洛欧伯爵”可说是在两位女士(一个是养母,一个是?)的启发与教养下,终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性别模式。  当历经劫难的“玫瑰·洛欧伯爵”回到他(她)所属的洛欧山庄时,遇到童年的女伴莎拉,他(她)告诉莎拉:  我离开之前的我永远消失了。我以全新的面孔归来,不过依然是玫瑰。现在的我比较快乐,像现在这样。  “全新的面孔”、“依然是玫瑰”二语即说明了他(她)此刻的自由自在,他(她)的性别认同终于不再分裂,而是完美的双性合一。  “玫瑰·洛欧伯爵”的家族“洛欧”,原文为LOVEALL,意谓爱所有的人。我们不妨问问,这世间是否真的可能有突破性别、阶层、族群、血缘的爱?但愿答案是肯定的。  本文作者现为台大中文系暨台文所教授,台大妇女研究室《妇研纵横》季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