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极限人生

  • 定价: ¥39
  • ISBN:978751660893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新华
  • 页数:373页
  • 作者:朱彦夫
  • 立即节省:
  • 2014-02-01 第1版
  • 2014-0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极限人生》是一部以作者朱彦夫为生活原型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石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身负重伤,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回到村里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牺牲多年的“烈士”突然回村,且面目丑陋,村民大骇,演出了一场“打鬼”闹剧。从小和石痴订了亲的方巧兰,新婚之夜发现了石痴隐秘处的伤情,吓得赤身裸体跑出洞房一去不返。疗养院护士李艾荣冲破世俗的束缚,勇敢地与石痴结合,甘愿终世照顾他。后来,石痴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他克服残躯带来的种种不便,顶着各种流言蜚语的中伤,带领群众改变了家乡贫困面貌,并几经磨难,写出了几十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内容提要

  

    “今天我把《极限人生》这篇拙作幻化成烈士的遗愿。幻化成一首悲歌,一幅挽联奉献于烈士,将是我毕生最大的宽慰。读者能从中感悟到先烈的不屈,残废军人的自强,共产党人的凛然正气,从而汲取做人的力量,那么我也就不会因空耗时光而羞愧了!”
    人生本就不该有什么极限。因为所有的极限全部跨越之后,就会有—片更加崭新的天地,生命的能量就定格在最壮美的极限深处了。
    朱彦夫的这本《极限人生》本身给我们的生活,普通人的生活,健全人的生活提出一种强烈的挑战和叩问。我们把生活的这种本身的意义挖掘了多少、表达了多少?把我们生命的潜能发掘了多少?

作者简介

    朱彦夫,1933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14岁参军,参加过济南、渡江、上海等上百场战斗。在朝鲜战场上的一次阻击战中,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经过三天三夜的鏖战,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全连只剩下他一个人,他的四肢都冻坏了,左眼珠被打了出来,昏迷和饥渴中被他吞咽下去,肠子露在腹外。被救送回国内治疗,他昏迷了93天,大大小小做了47次手术。四肢被截掉。左眼成了个洞洞,右眼视力只有0.3。

目录

第一章 活着的烈士
第二章 高地鏖战
第三章 浴火重生
第四章 雪夜“闹鬼”
第五章 无奈活着
第六章 独困斗室
第七章 没有硝烟的战斗
第八章 如此“洞房花烛夜”
第九章 又拿起笔杆
第十章 整顿大食堂
第十一章 从专护到专爱
第十二章 临危受命
第十三章 过年娶媳妇
第十四章 离奇失踪
第十五章 添子灭谣
第十六章 廿五载风雨路
第十七章 接班人问题
第十八章 永远的勇士
后记

后记

  

    自朝鲜战场负伤失去四肢和左眼后,我的经历同书中描写的那样:休养院疗养——回乡锻炼生活自理——干了25年村党支部书记。无论在哪儿,也不管干什么,我心中始终装着一件事,那就是将自己所经历的一些难忘事件记录下来,以告后代,以飨读者。
    死去战友的临终嘱托催促着我去写;
    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信念鼓舞着我去写;
    共产党人的使命召唤着我去写!
    尽管我一天学没上过;尽管我四肢全无,写作要付出比常人不知要高多少倍的代价!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逆境,只能捉弄、束缚弱者;磨难,在造就痛苦的同时也进发出生命的辉煌。
    在经过几年的锻炼、磨砺,夺回了部分自理功能后,我开始圆自己的梦。我知道自己的能力,绝不想一口吃个胖子,开始只是拙笨地学读,摹仿地学写:写书信、写规划、写报告、写新闻稿……
    也许是战争血与火的经历使我刻骨铭心,也许是朝鲜战场的惨烈使我没齿不忘,每每落笔,我脑海里总要浮现出那些长眠于异国他乡的战友的脸庞。先后学写的《庄户大王》《救险记》《悼青山》和《异人梦》,全都是烈士或与烈士有关的故事。生活,尤其是战争生活,是我创作的源泉;战友,是我作品中堂堂正正的主人公形象!
    怎能没有这种感受呢?我是战争的幸存者,我的生命——尽管是由残缺不全的躯体组成的生命——是战友们给的,他们把生让给了我,把死留给了自己,没有他们的先去、先死,就没有我的今天。经常有人把战争中的重残、特残称之为“活着的烈士”或“半个烈士”。由此说来,我不是烈士,但接近烈士。今天,我把《极限人生》这篇拙作幻化成烈士的遗愿,幻化成一曲悲歌、一副挽联奉献于烈士,将是我毕生最大的宽慰。读者能从中感悟到先烈的不屈、残废军人的自强、共产党人的凛然正气,从而汲取做人的力量,那么我也就不会因空耗时光而羞愧了。
    我写得很苦,也很累。最初只能用嘴写,每写一字,口涎就会顺笔杆而下浸湿稿纸,而且每天只能写十几个或几十个字,还得反复重描多次才能使人认得清。后来,嘴、臂并用,每天能写上百个字。再后来,嘴、臂分离,采用绑笔、抱笔、腿臂配合等方法,逐步达到了每天能写五六百字。写作时间稍微长一点,残臂创面神经就会疼痛,且会伴随脑胀和目眩。起初,儿女们劝我口述,他们记录,可我总觉得那样少了一些思索的空间,表达不出内心的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我把写作作为磨砺意志、自强奋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还是坚持自己写,自愿找罪受,找苦吃。 这种罪、这份苦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很多时候是生理之外的。别的不说,光是那一天学没上过的知识贫乏,就时常把我逼得心烦意乱,焦头烂额。多少回,为了一个情节的描述,我会不吃不喝地憋上几天;多少次,为了一个词甚至一个字,我会搬来字典、词典,一查就是几十分钟、几小时! 苦熬苦写了七年,反复修改了七遍i凝聚着我心血的《极限人生》终于脱稿了,我长长舒了一口气,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我知道,这部作品无论从构思、语言,还是描述和遣词造句上,都不能同作家的作品相比。但我觉得,在一桌盛宴上,出现一道味道迥然的“清拌苦苦菜”,不是更能显出山珍海味的诱人浓香吗? 看过这部作品原稿的人时常问我:“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故事有多少是真实的?”我要说,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是真实的,大都是我在实际生活中的亲身经历。石痴的生活原型就是我自己。文中石痴与方仁的卧床、自理、自学和自强的经历,几乎就是我和我的残疾战友伤残生活的写照!唯一不同的是,作品按其逻辑发展需要,将一些事件浓缩和集中了,在一些情节上进行了渲染。换句话说,只有语言与细节上的不同,没有实际生活中的虚构。至于婚姻方面的某些描写,渲染较多,略有夸张,也是山规乡俗使然,从另一角度反映了残疾人追求爱情和幸福的心态。所以,写作过程中,我时常忘了是在创作,总觉得是在写日记,写总结,思绪时常飞回那硝烟弥漫、骨山血河的二五。高地,飞回顽强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的家乡小屋,飞回拖着残躯和乡亲们一道垒堰填沟的农田基本建设工地…… 在书稿即将付梓之际,我最想说的,还是心中那不尽的感激之情。 我感谢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同志。1987年,担任济南军区政委的他来沂蒙山区参加孟良崮战役胜利40周年庆典时,特地来看望我。听说我在搞创作时,他热情勉励我:“在艰苦条件下,要磨炼出人生的光芒,既要写,就要力争写出来,既可充实晚年生活,又可教育后代。”听说书稿完成,他很高兴,在北京亲笔为这部书题写了书名。 我感谢济南军区原政治部袁守芳主任、创作室李存葆主任、青年文艺评论家蔡桂林和我县的领导同志。袁主任对该书出版给予了肯定和支持,蔡桂林同志通读全书后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特别是著名作家李存葆同志亲自写了4000多字的指导长信,指出“该书创作的精神和主题内容是好的,对广大青少年是宝贵的传统教育教材。作者本身就是集艰险、患难于一身的大写的人物。但错字、病句尚需梳理、校正,最好请有关领导找人梳理一遍,基本内容不可损伤,要保持原汁原汤。”按照李存葆同志信中所讲,县委书记陈传玉、宣传部长张学信特地委托县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李民同志对书稿进行了较细致地校正、梳理,特别是对书中人物对话作了一些修改,花费了心血。 我还感谢我身边的那些对该书的创作给予理解、帮助、支持的领导和同志们,他们是:王兆民、杜祥荣、陈留泉、田锡富、于会君、黄诗泉、信惠忠、刘新平、冯学训、滕茂菊、曹日荣、周仕莲、徐福录、窦云铨、王锡仁等。尤其是县广播局原局长王兆民同志,从我写作伊始,他就将我的创作视为己任,主动地、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创作经验、心得体会孜孜不倦地口授面传于我,将我引上正规的创作之路,使我能够坚持下去,终得其果。 由于受驾驭生活能力与文化水平的局限,拙作尽管几易其稿和几经编撰,仍难尽人意。切盼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如果能再版,如果能多活几年,定予修改润色,以谢读者。 朱彦夫 1996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