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喜欢

  • 定价: ¥28
  • ISBN:9787020103133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人民文学
  • 页数:244页
  • 作者:王小柔
  • 立即节省:
  • 2014-05-01 第1版
  • 2014-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喜欢》的序《一切,随你》中,王小柔首次披露了自己不同寻常的家族史。
    《喜欢》的跋《你究竟有几斤几两》中,闺蜜白花花披露了王小柔改名、买鞋、减肥等几件趣事。
    关于《喜欢》,王小柔说:“喜欢”是我从小到大最常用的一个词,清新,寡淡,有些小小的愉悦。我的生活即是如此。我选择了一种我喜欢的生活,尽管经年累月我的个性已经磨钝了,但我还是这样独来独往,喜欢我喜欢的人,喜欢做喜欢的事,时不时笑笑,然后跟所有别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擦肩而过……我喜欢,这样的“喜欢”!

内容提要

  

    《喜欢》是著名畅销书作家王小柔继《越二越单纯》后的最新作品,收录了王小柔最新创作的“喜欢”的段子,延续了王小柔独创的“二得有性情”和“妖蛾子”的文学风格。
    《喜欢》的主题是: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喜欢》分为四辑:关于微信生活的“朋友,加一下微信吧”;依然是把日子过成段子的“安静里也能听出人声鼎沸”和“安贫乐道是励志语”;关于旅行的“看看别人的地盘里有啥”,以及王小柔微信公众账号发布的一些落在时光里的句子“微言动听”。

作者简介

    王小柔,畅销书作家,媒体人,好书推广者。创立了“把日子过成段子”的文学风格,通过文学作品倡导“王小柔快乐生活哲学”,被誉为中国最哏儿的作家。著有《都是妖蛾子》《还是妖蛾子》《妖蛾子》《把日子过成段子》《十面包袱》《如愿》《有范儿》《乐意》等作品。

目录

一切,随你(序)
朋友,加一下微信吧
  别逼我看朋友圈
  心灵上都是排比句
  靠微信德艺双馨
  让僵尸过来打托儿
  智能手机算是把人给治了
  我就是得溺爱
  我就是来旅游的
  买东西需要大勇气
  安静里也能听出人声鼎沸
  捉鬼归物业管
  别看广告看疗效
  揣在怀里的角儿铁
  为"又有了"付出代价
  电视剧美化了生活
  鹤立鸡群里鹤比鸡难受
  免费体验是件很爽的事
  动物园不能搬
  快递是用来磨性子
  从酸辣汤到鸡蛋羹
  最深情的相濡以沫
  正月里的人情味儿
  记忆的橡皮擦
  永远的另一种解释
  好厨子得有口好锅
  在旅馆里犯病
  也许要的只是祝福
  怎么打扮得分人
  关于穿衣服这档事儿
  还是存点儿心吧
  品质生活就是吃糠咽菜
  兴趣爱好的奇观
  肉去如抽丝
  像打游戏一样过面儿
  心里揣着发财梦
  热爱生活从这里开始
  光脚的要怕穿鞋的
  安贫乐道是励志语
  只有包办才完美
  拾漏儿
  请让狗先走
  闺女你有隐身草吗
  找不到草原的董小姐
  我的骨灰干什么用了
  别用文艺骗人了
  你就发不了财
  在地铁里看戏
  我不想当人了
  那一场呼风唤雨的国考
  告诉黑暗,风景的模样
  看看别人的地盘里有啥
  出发,就是一不走脑子的事
  我也北漂过
  拿盆挡哪儿
  从前有个地方
  去个能让灵魂鲜亮的地方
微言动听
  微信语:落在时光里的句子
  你究竟有几斤几两(代跋)·白花花

前言

  

    我已经适应了轨道生活。每天上下班坐地铁,很多书就是在这段时间里看完的,文字在任何场合都能让人声鼎沸心烦意乱消停下来。也有坐过站的时候,可以再从容地坐回去,能够返程,是幸福的事。不像人生,全是时光在身后咣当咣当的锁门声。
    在天津开往北京的火车上,一个同事打来电话,用特别八卦的严谨语气问:“听说你外公是有名的翻译家?”我一边找座一边说:“你问点儿跟历史无关的行吗?”我对中国近现代史打心里恐惧。可这同事拧啊,非让我当着一车厢的人在电话里说,好歹我还是有点修养的,答应马上把资料发给他。
    我外公叫颜毓蘅,百度里是这么介绍他的:南开大学外文系教授,才学渊博,翻译家,其外祖父陆钟琦,光绪十五年进士,曾任山西巡抚。颜毓蘅就读清华大学时,与钱锺书、曹禺三人按属相被比拟为“龙虎狗清华三杰”。英国留学回国后,在燕京大学、辅仁大学、长春大学等校任教。无党派人士,1955年肃反运动中受到个别谈话审查,在校园内马蹄湖自沉。
    看着手机里这简短的介绍,我把目光转向迅速向后飞逝的景物,眼泪才不至于掉下来。记忆瞬间就把我扔回童年,我站在马蹄湖边,一手拽着我外婆,一手去湖里摘荷叶。把荷叶盖在自己脑袋上,然后笑着问外婆:“我外公怎么在湖里淹死的呀?这湖这么浅。”阳光很刺眼,以至于我根本没看见外婆脸上的表情。等我长大之后,每一次站在马蹄湖边,都在想:一个人要有怎样的失望和痛苦才能抱着必死的决心把自己沉溺在只有齐腰深的污水中,要受到怎样的奇耻大辱才能在凌晨留下万言长信抛妻弃子结束生命?
    更让我想不明白的是,他怎么就不能活下来,就算是单薄的肉身也可以为妻儿抵挡一丝风雨?对于我的这个疑问,外婆从来都不置可否,她的生活里似乎没有过去和以后,只有现在。她的很多句子是以“今天”开头的,比如今天做什么饭,今天干什么事,今天高兴不高兴,特别特别的简单。在风雨飘摇的年代,我外婆一个人像斗士一样承载着历史的重压,知识分子的命运在那样一个时期,被彻底扭转了。
    我的童年很单调,只有外婆和一只会说话的鹦鹉,我们每周都要去医院看望在“运动”中精神分裂的、曾经是最年轻的大学教授的一个阿姨。这漫长的路途中,外婆给我讲了好多往事。她说,她的父亲曹元森是给皇上看病的御医官,因为曾用医术救过饱受流行病肆虐侵害的江浙百姓,被封官进宫。我问外婆:“会治病能救人,为什么你不跟父亲学中医呢?”外婆说,她的家族世代行医,而她父亲曹元森在临终之时留下一句话:“我的子嗣日后世代不许行医。伴君如伴虎。”
    后来在查阅清末历史时,看到末代皇后隆裕一段时,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据清室内务府总管报称,二月二十二日丑时,隆裕皇太后仙驭升遐等语,当经派员查检,医官曹元森、张仲元等所开脉方,俱称虚阳上升,症势丛杂,气壅痰塞,至二十二日丑时,痰壅薨逝。敬维大清隆裕皇太后,外观大势,内审舆情,以大公无我之心,成亘古共和之局,方冀宽闲退处,优礼长膺,岂图调摄无灵,宫车晏驾?追思至德,莫可名言。凡我国民,同深痛悼。除遵照优待条件,另行订议礼节外,特此通告!”
    外婆口中的家族故事几乎蔓延到了中国近现代史,从清朝到民国,从抗战到解放,再到历次“运动”,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竟然都有跟我血脉相连的人。家谱上
    ……
    坐地铁的时候,所有人低头看着手机,一车厢很肃穆,集体默哀一般。自媒体时代,手机变成了人体外挂器官,它起搏着你的所有时光。朋友圈,多美好的词儿,说得跟一包糖豆似的那么甜美。朋友们都很大气,高屋建瓴,时不时转发的东西也不知道他们自己看没看,那么小的字,那么长,我眼睛都快看瞎了。我很排斥社交平台,我觉得我不需要社交了。可在不知不觉间,却随波逐流也有了微信公众账号。我要求自己在公众账号上发的东西尽量别超过两屏,还要用质朴的声音给大家讲讲故事。
    我喜欢故事。各种各样的故事。生活因为故事而变得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