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教 育 > 中等教育理论

爱心与教育--李镇西素质教育探索手记(2014年修订本)

  • 定价: ¥32.8
  • ISBN:978754077057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漓江
  • 页数:300页
  • 作者:李镇西
  • 立即节省:
  • 2014-05-01 第1版
  • 2014-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李镇西编著的《爱心与教育--李镇西素质教育探索手记(2014年修订本)》,一个永葆童心的教师和一群孩子的爱的故事。30年前,李镇西领着一个“未来班”, 写下了一个永远美丽的教育童话。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成千上万的读者——教授、学者、公务员、学生及其家长感动流泪。很多教师读了本书后,深为震撼和自省,从此改变态度,因而改变了人生。

内容提要

  

    《爱心与教育--李镇西素质教育探索手记(2014年修订本)》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煮上一个给汪斌送去。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生活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师带着学生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伍—建—你—好!”伍建泪水长流。李老师教育“后进生”万同转化的过程,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成千上万的读者——教授、学者、公务员、学生及其家长感动流泪。很多教师读了本书后,深为震撼和自省,从此改变态度,因而改变了人生。
    1999年,《爱心与教育--李镇西素质教育探索手记(2014年修订本)》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传播,时至今日,因为广大教师的追捧,《爱心与教育》已成为教育新经典。

媒体推荐

    从李镇西同志的手记里,我们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
    ——余心言(原名徐惟诚,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
    经过两天半的认真阅读,读完了李镇西撰写的《爱心与教育》,其间,我数次流下眼汩。我为一位教师的爱心、童心、悲心、真心、信心,自然流下了热泪。像《爱心与教育》这样高水平的“实例教育学”,真是太少了!
    ——查有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学者)
    我是带着钦佩的心情去读《爱心与教育》的,读出的结果是满心的感动。教育毕竟不同于哲学、逻辑学,虽不拒绝思辨,但绝对不可缺少爱心。有真诚的爱心,才有流动的血脉,才有有生命的教育。《爱心与教育》是一本活的教育学。活就活在它是源于许许多多的生活实例、教育实例,这些实例是李镇西和他的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其中有李老师倾注的心血,也有学生对李老师的感情回报。
    ——程红兵(上海建平中学校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作者简介

    李镇西,四川乐山人,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当代知名教育家。先后任教于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在成都武侯实验中学任校长多年,并在全国数十省市自治区做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上语文教学示范公开课数百堂,代表作有《爱心与教育》《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与教育》《做最好的老师》《给教师的36条建议》等。曾荣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称号.曾被提名为“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
    李镇西从教多年,坚持践行科学的素质教育,获得各界的肯定与推崇,2007年7月31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同志题词说:“他走的乡村平民教育之路是正确的,他和同事们通过‘提升教师、关爱孩子和影响家长’三件事。让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富有创意,符合实际,抓住了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高尚的,我向他们表示敬意。”

目录

序言:我们为什么要办教育?
引言:高扬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旗帜
  ——我的教育思想历程
手记一:爱心和童心
  ——关于爱心和童心的随想
  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
  “我们把您气病的”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学生们的“神密行动”
  我这是在还债啊
  生日的祝福
  我给学生送生日礼物
  为学生举行生日晚会
  “祝李老师生日快乐”
  宁玮:祝你一路平安!
  每星期只吃一次肉
  “阿姨,你吃鸡蛋吧!”
  高考落榜……
  宁玮,好人一生平安
  爱的升华
  《 爱心的教育 》与帮助伍建
  爱的升华与教育的最高境界
  爱的教育与诚实品德
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
  ——“后进学生”的转化
  教育呼唤民主、科学与个性!——转化“后进学生”的指导思想
  “后进学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
  “后进学生”教育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
  “后进学生”教育要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
  ——我对“后进学生”认识及转化
  “后进学生”家庭方面的原因
  “后进学生”学校方面的原因
  “后进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
  “后进学生”的教育方法
  我和万同的故事
  我当了一回福尔摩斯
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
  ——“优秀学生”的培养
  对“优生”培养的思考
  “优生”特点的两兼性
  “优生”教育不能只注重学习分数
  程桦:让思想飞翔
  杨嵩:在顺境中不断战胜自我
  黄金涛:日记中的心路历程
  王铜:男子汉的追求!
手记四: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青春期教育的尝试
  重负的心灵向谁求救
  “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
  教师要优化学生的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的途径与形式
  心理辅导通信选
  心灵,是这样打开的
  细心呵护心灵的幼芽
手记五:沉重的思考
  ——对一位女中学生心路历程的剖析
  她给教育者留下什么“遗产”?
  曾经是朵“小红花”
  孤独的思考者
  一颗纯洁而又痛苦的心
  ——宁小燕日记选评
  “纸船”破碎了
  不仅仅是“宁小燕”的悲剧
  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
手记六:生死两地书
  ——和远方一群中学生的通信
  杨守丰:一个普通而伟大的灵魂
  “我希望自己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光明和幸福”
  “这是一本震撼我心灵的书”
  “我走过一条特殊的人生之路”
  “我觉得有必要告诉您一条不幸的消息”
  “她在别人心中树起了巍巍丰碑”
  “她有一颗与人为善的高尚心灵”
  “她应该被称作英雄”
  闻春晓:我的朋友,我的同志
  “我为守丰拥有你这样的朋友而感到欣慰”
  “李老师,请原谅我对你文章的拙见”
  “我非常想得到你的帮助”
  冯珉娟:从少女到法官
  “我很渴望您能理解并且帮助好您班里的女同学”
  “李老师,您是第一个知道我内心秘密的人”
  “李老师,非常感谢您给了我极大的帮助”
  “好羡慕您手下的每一个同学”
  “生命列车”继续前行
手记七:“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
  关于“爱”的见面礼
  教学生捕捉幸福
  拨动心弦的《凤凰琴》
  爱,意味着对人的尊重
  感受父母如山的爱
  手拉手,同在一片蓝天下
  学会感动,学会感恩
后记:我的感谢
附一:善良的宁玮来到我的学生中间
附二:提高师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查有梁
附三:我为什么写《爱心与教育》    
附四:共同的情怀共同的爱
——写给我的读者朋友

前言

  

    读了李镇西同志写的教育手记,不由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办教育?或者说,孩子们为什么要上学?
    不能说过去没有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不但是思想家们、教育家们,而且千千万万为人父母者都回答过这样的问题。可惜许多人的回答过于简单。他们认为,上学就是为了读书。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是为了升学。升了学还是读书。最后的目的呢?找个好职业,过更好的生活。
    于是又有新的问题出来:读好书是不是就一定能达到这样的目的?怎样才算读好书?分数高是不是就一定等于书读得好?
    能够教育和受教育,是人类胜过其他生物的一大优势。人生苦短,几十年的实践,加上与生俱来的本能,人获得的能力毕竟有限。面对严酷的自然界,这些能力实在不足以应付。然而,人还可以通过教育获得前人和他人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并且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于是,人就可以一代胜过一代,并且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短短二三百万年,就从“其异于禽兽也几希”的境地,进步到如今的规模,其前途仍未可限量。
    在人类的教育史上,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出现,最多不过几千年(从孔夫子至今不足三千年)。这算是一个里程碑。现代学校的出现,不过三四百年。这又是一个里程碑。这两次大的飞跃都极大地加快了人类进步的速度。教师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教师之功不可没。
    说教师的职业最崇高,还因为他们生产的产品是世间最高级的产品——人才。人本身就是宇宙间已知的物质的最高级形态。对这个最高级的物质形态进行加工、雕琢,当然是一种最高级的劳动。人对于人自身的认识又还远远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从事人的教育,更是一种艰苦的、带探索性的、后果往往难以完全确定的劳动。
    为了教育自己的后代,人类在这方面的探索并没有停止过,而且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学校的分类、分级,学科、课程的分设,辅助教学设备以至电化教育设施的运用,实验、作业、考试、实习以及各种有益的教学方法,等等,都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
    正像人类认识的每一个成果,只要向着另一方向多走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对于教育领域里的许多有用的做法,如果忘记它们只是达到培养人才目的的手段,就完全有可能因为固守这些做法而远离我们的目标。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探索更加完善的做法。许多有志的教师正在这样做。李镇西同志的手记反映了这种努力的一部分可喜成果。
    从李镇西同志的手记里,我们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更需要终身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这一切都是需要在学校中奠定基础的。李镇西同志认为,这正是自己的职责。
    其次,使我们强烈感受的是李镇西同志对学生的一腔爱心。这是所有成功教师的共同经验。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己的心血。

后记

  

    这可能是一份会让读者感到冗长的名单,但我还是必须列出来,因为在我从教17年以来,正是这些同志、朋友、师长、专家……先后给我以真诚的帮助和支持——
    吕安,我的大学校友,原在乐山师范学校执教,现任眉山地区教科所副主任。真挚的情意和共同的志趣,使他一直是我事业的同行者。
    冯宗秀,乐山一中原体育老师,已退休。她是我班主任工作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我带的第一个班就是从她手中接过来的。
    赵久如,乐山一中老校长,已离休。我第一次打学生时,是他给我推荐了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这是我读的第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
    林祥康,乐山一中老校长,已离休。我编第一本“班级史册”《未来》时,他曾解囊相助。可当年年轻气盛的我常为教学和他争吵,现在想起来,惭愧!
    罗永昌,乐山一中前校长,现乐山市教育督导室主任。是他一次次亲切而直爽的谈心,使我逐步走向成熟。
    吴忠中,现乐山一中党总支书记兼副校长。当我遇到挫折时,是他给我以充满热情的鼓励。
    谷建芬,著名作曲家。她为我的“未来班”谱写的班歌,不但激励着我的学生奋发向上,而且也一直鼓舞着我“守好脚下这块净土”(谷建芬语)。
    刘希亮,原《中学生》杂志主编。他曾专程从北京到乐山来采访我,给我以很大的鼓励。我给历届学生朗读的《爱的教育》,就是他赠送给我的。
    唐建新,乐山市教科所原副所长,现在深圳市南山区教研室工作。他给我以教育思想的直接影响。我的一个教改课题就是在他的指导下获得成功的。
    邓富源,眉山中学校长。他是我最初进行教育改革探索时的志同道合者,直到现在,我们还经常通过书信和电话互相勉励。
    王宝祥,《班主任》杂志主编。是他发表了我的第一篇教育论文《师爱二题》;《班主任》杂志还曾全文发表我的《“未来班”实验报告》。
    蒋自立,武汉市首义路中学原校长。他是我的“文友”,更是我的老师。我第一次到省外讲学,就是受他之邀。遗憾的是,现在我和他失去了联系。
    丁如许,江苏泰州中学教师,优秀班主任。他以“班级活动教育”见长,给我以很大启发。虽然相隔遥远,但我们一直书信往来,互相交流,互相勉励。 程永宁,《教育导报》总编。由于他的支持,我在《教育导报》发表了一系列教育教学论文。 罗大宪,《教育导报》原副总编,现四川省教委办公室副主任。第一篇介绍我教育事迹的见报文章,就是他1988年采写的。 傅冠华,河南西华县五二农场子弟校政教主任。1991年春节前夕,他专程从河南来乐山一中看我,交流教育心得,令我感动至今。 朱根发,《河南教育》原编辑。是他为我开设了《集体主义情操教育》专栏,这是我第一次在教育报刊上发表专栏文章。 吴盘生,江苏无锡市教科所研究员,曾任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文化参赞秘书。他的来信,使我在教育理论方面获益不少。遗憾的是,我俩至今未曾谋面。 唐云增,江苏无锡市教科所研究员,已退休。班主任理论研究专家。他的亲切教诲和高尚人格,给我的教育以深深的影响。 王逢贤,东北师大教授,教育家。我曾冒昧去信向他求教,很快便收到他长长的来信。这封凝聚着教育前辈殷切期望的信,我一直珍藏着。 彭柏林,四川省委组织部干部。这是一位我很敬重的共产党员。在我教育历程的多次关键时刻,他都给我以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杨兴政,成都玉林中学校长。我在玉林中学工作期间,他给我提供了教育探索的条件,我永远铭记他对我的事业曾有过的支持。 傅良材,成都玉林中学研修室主任。我刚到玉林中学便得到了他真诚的关心,对我后来的教育科研,他也曾给予大力帮助和热情支持。 蒋杰根,成都玉林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是同事也是朋友,但他宽厚的为人,丰富的学识,让我更愿意把他视为兄长和老师。 刘传碧。成都玉林中学数学教师。和她合作三年,我从她身上学到了淡泊名利的做人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和对学生真挚的爱。 郭景坤,成都玉林中学数学教师。他曾和我一起进行教改课题的研究,在教育教学的探索中,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赵应红,原成都玉林中学政治教师。和她共事时,她曾对我的教育提出过许多好的建议,并曾为我出版专著尽力。 杨连山,《天津教育》编辑。他不但编发了我不少论文,而且1992年《天津教育》上组织了围绕我班级管理方式的争鸣,使我颇为受益。 任维丽,四川科技出版社编辑。正是通过她的辛勤的劳动,我正式出版了第一本专著《青春期悄悄话——致中学生的100封信》。 史有为,《中学语文教学》编辑。体现我语文素质教育的几篇重要论文,都是她为我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