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其它文体

彭怡平艺术笔记(1)

  • 定价: ¥38
  • ISBN:9787512205642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民族摄影
  • 页数:253页
  • 作者:彭怡平
  • 立即节省:
  • 2014-06-01 第1版
  • 2014-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彭怡平艺术笔记(1)》是台湾作家彭怡平的首部艺术评论文集,也是“彭怡平艺术笔记”系列丛书的第一部。全书分电影艺术、摄影艺术和戏剧艺术评论三个部分。以视觉艺术为骨干,尝试于艺术中挹注更多不同领域间的对话,交互影响的思考,以及不同的艺术形式与文化间相互碰撞交融以后所产生的各种面貌;它既是当代的,又是传统的;既是西方不断挑战过去的实验创新,也是东方回归传统的恬静自适。
    作者长期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工作,游历世界各地,并旅法多年。本书正是作者十多年艺术旅途中拨开浮华世界表象,致力于追求内心那道神秘风景的溯本追源之旅。在本书中,作者不仅谈及视觉艺术——电影,更将电影与不同类型的视觉艺术,如绘画、摄影、表演艺术等相结合,并旁及戏剧、音乐、传统戏曲、世界文化、哲学、文学与历史等主题的探索。可以说,“彭怡平艺术笔记”不仅是作者个人多年浸淫与艺术领域、苦心钻研以后的心得分享,更能引领读者一窥艺术世界的本质。

内容提要

  

    《彭怡平艺术笔记(1)》是台湾作家彭怡平的首部艺术评论文集,也是“彭怡平艺术笔记”系列丛书的第一部。全书分电影艺术、摄影艺术和戏剧艺术评论三个部分。以视觉艺术为骨干,尝试于艺术中挹注更多不同领域间的对话,交互影响的思考,以及不同的艺术形式与文化间相互碰撞交融以后所产生的各种面貌;它既是当代的,又是传统的;既是西方不断挑战过去的实验创新,也是东方回归传统的恬静自适。
    作者长期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工作,游历世界各地,并旅法多年。《彭怡平艺术笔记(1)》正是作者十多年艺术旅途中拨开浮华世界表象,致力于追求内心那道神秘风景的溯本追源之旅。在《彭怡平艺术笔记(1)》中,作者不仅谈及视觉艺术——电影,更将电影与不同类型的视觉艺术,如绘画、摄影、表演艺术等相结合,并旁及戏剧、音乐、传统戏曲、世界文化、哲学、文学与历史等主题的探索。可以说,“彭怡平艺术笔记”不仅是作者个人多年浸淫与艺术领域、苦心钻研以后的心得分享,更能引领读者一窥艺术世界的本质。

作者简介

    彭怡平,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巴黎索尔本第一大学电影电视系博士候选人结业。通晓法、日、英、德、拉丁文,是个热爱电影、欣赏艺术、崇尚旅行、喜爱美食与音乐的“生活艺术家”、专业影评人、旅游文学作家与文化评论者。专攻剧本、纪录片拍摄与电影艺术的研究,对日本文化与法国文化做过深入的探索。曾先后于法国在台协会艺廊、国际Fnac摄影艺廊、Sherton大饭店艺廊、德霖学院艺术人文中心四度举办个人摄影展,文章及摄影作品散见大陆与台港地区报纸与杂志:《联合报》《自由时报》《中国时报》《苹果日报》《OVNI》《Marie Claire》《联合文学》等;并曾为台湾的《Bazaar》《ELLE》《Cosmopolitain》《LOOK》《玫瑰人生》《法国食品协会》《中国饮食文化》,及大陆的《嘉人》(Marie Claire)、《美食与美酒》(Food & Wine)、《万象》等杂志专栏作者,亦为《电影欣赏双月刊》《影响》《电影双周刊》《时尚先生》《名牌》特约撰述,《世界地理杂志》《经典》特约撰述兼摄影,还在大陆《联合报副刊》《看电影》《VLIFE》等杂志撰写专栏。

目录

作者序  时光淬炼而成的艺术笔记
电影笔记
  战士的生命之诗
  云端求爱记
  大艺术家
  初恋再见!
  台湾的《惊艳布鲁哲尔》在哪里?
  罗蜜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
  巴西之子─卢拉
  皇家风流史
  希望之国
  我把莫内花园给吞进肚子里去了
  凯萨必须死:舞台重生
  猫比人类更有智慧
  回到初相遇
  浮光掠影的《巴黎妓院回忆录》
  女艺革命
  食物恋与科技恋
  我的电影梦
  聂华苓与那个时代的女子
  凝视玛莉娜
  灵欲告白、再见了,拉札老师、漂流古巴的空间
  当爱走到尽头
  超级英雄之死
  反英雄主义的《NO》
  Choose Sides 的《烈火挚爱》
  American Familly
  拍电影就像做豆腐的小津安二郎
  给文盲时代最浪漫的一封情书
  《东京物语》/《东京家族》─永不褪色的家族肖像
  怎么丹麦人拍出来的电影就是与众不同?!
  榴莲糖的味道《穷人。榴莲。麻药。偷渡客》
  从地下浮现地上再转入地下的《浮城谜事》
  《暖冬》的狗·艺术家·体制
  一堂戏剧课
  《柯罗耶夫人的情人》的女性自觉
  向艺术电影致敬的《电影魂》
  持摄影机的女人:凯洛·卢索帕洛
  挑战既定的认知:汉纳鄂兰
  《泰芮丝的寂爱人生》的暧昧之味
  从《13个雪莉》谈绘画与电影
  从《乡愁》与《牺牲》谈艺术家的追求
  从德国新摄影运动谈蔡明亮《郊游》与贾樟柯《天注定》的时代面容
  在里斯本遇见戈列格里
  当文学与电影相遇
摄影笔记
  从Photo Taipei 看百花齐放的台湾当代摄影
  从Taipei Photo 看内地摄影
  从法日两国看摄影的历史与文化
  超现实主义女摄影师?
  从荒木经惟的きんばく看日本エロス文化
  American Power
  法国国宝级摄影大师─雷蒙·德巴东告别之作
  关于Jane Evelyn Atwood 回顾展
  纪实影像的意义
  战争的阴影
  镜观一个世纪的台北光影
  马歇·马叟逝世 周年摄影展
  时代之眼,台湾百年身影
  时光旅人
  从“编·导摄影”谈陈敬宝的《回返计划》
  情色乎?猥亵乎?
  美丽的影像背后
  关于肖像摄影
戏剧  艺术笔记
  假戏真做
  空有形体没有实质的《普罗米修斯》
  昆曲传奇名作《邯郸梦》
  挑战观众的极限
  法国香颂
  高行健《山海经传》里的英雄无处可容身
  河南梆子一甲子
  英雄不怕出身低─一代戏剧大师李国修
  欠缺“人性”的《赵氏孤儿》
  走出历史梦魇《沉没的红》
  谎言远比真实更甜美
  多元丰富的台湾当代艺术

前言

  

    时光淬炼而成的艺术笔记在影像已经取代文字做为主要表达媒介的21世纪,当代视觉艺术在科技与数字浪潮的席卷下,古早的记忆,早已灰飞烟灭!我们的世界,被一幅比一幅更绚丽、更喧嚣、更取巧、更噱头的影像所包围,由这些影像构筑而成的幻像,总比朴拙的真实更为逼真。
    对于出生于20世纪下半叶,从小立志当导演的我来说,我对这个世界的记忆与认知,也源自影像;却也正因这份对影像的痴迷,我涉猎了第七艺术“电影”以前的其他六种艺术:建筑、绘画、雕塑,音乐、诗和舞蹈,并着迷于历史、文学、戏剧、哲学。我的童年,就在它们的陪伴下一同度过,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敏锐的心灵,丰富的想象力,并形塑起我观看世界的方式,有时候,我甚至怀疑起我脑海中的世界,乃出自于想象。
    也正因怀抱着对这世界无休无止的好奇与疑问,我选择来到艺术电影诞生的源头─巴黎,展开了我长达17年的艺术探索之旅;这段期间,我将艺术的视野与触角伸展到巴黎以外的欧洲,非洲,中、南、北美洲,中东,俄罗斯,最后回归亚洲,发现到真实的世界远比书本上来得更为丰富精彩!但艺术家若为捕捉这花花世界的精彩而疲于奔命,岂不如夸父追日,永无止尽?!最后捕捉到的,仍是这世界的表象。
    《彭怡平艺术笔记》正是我拨开浮华世界的表象,致力于追求内心那道神秘的风景的溯本追源之旅。在这套系列丛书中,我不仅谈及我最热爱的视觉艺术─电影,更将电影与不同类型的视觉艺术,如绘画、摄影、表演艺术等相结合,并旁及戏剧、音乐、传统戏曲、世界文化、哲学、文学与历史等主题的探索。我希望这套《彭怡平艺术笔记》系列丛书不仅是我个人数十年来浸淫于艺术领域,苦心钻研以后的心得分享,更能引领读者一窥艺术世界的本质。
    在古希腊文中,“τχνη”(TECHNE)代表“工艺”或“艺术”,因此,自古以来,艺术与技术不分家,艺术家必须跨界才得以客观与求得丰收的成果;而无分东方西方,一流的艺术家最重要的追求都是以极其细致的眼光,科学家精益求精的态度,扩展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并将那些极其微小的,我们所看不见的世界,透过艺术的角度,将概念化为实体,让原本看不见的世界得以显见。也因为如此,我们很难将杉本博司单纯界定为“摄影家”,他精通历史文物,娴熟木工与设计,多起空间规划、舞台设计与雕塑创作出自他手,他更亲自撰写能剧脚本;我们更无法将达·芬奇这位艺术领域中不可世出的天才与他的科学创造区隔开来。
    艺术无分国界,更无所谓的专业领域,因此,在这套“彭怡平艺术笔记”系列丛书中,我将以视觉艺术为骨干,陆续撰写《论摄影》《绘画与电影》《关于摄影、绘画与电影的思考》等多本著作……我尝试于艺术中挹注更多不同领域间的对话,交互影响的思考,以及不同的艺术形式与文化间相互碰撞交融以后所产生的各种面貌;它既是当代的,也是传统的;既是西方不断挑战过去的实验创新,也是东方回归传统的恬静自适。
    期望透过这一系列的艺术文集,能够将艺术这个抽象的形而上学的世界,清晰而生动地展现于读者面前。在2014春节将至时分,仅以此系列丛书作为我致力以文化艺术追寻一个更自由、更美丽而详和的世界的真挚献礼。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这一路走来,为此系列丛书的出版而夜以继日努力的殷德俭社长、编辑张宇先生及设计薛涛先生,感谢他们三位儒雅绅士包容我为追求百分百完美成品的吹毛求疵,仅将此本著作问世的荣耀与他们共享。
    彭怡平写于风雅堂
    2014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