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窃美记

  • 定价: ¥36
  • ISBN:9787513315678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新星
  • 页数:244页
  • 作者:韩松落
  • 立即节省:
  • 2014-09-01 第1版
  • 2014-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GQ》中文版“年度专栏作家”韩松落最新作品——《窃美记》。
    韩松落的写作,以形式多样的文体实验,不厌其繁地探索着汉语写作的极致之美。他以情运笔,老辣慈悲。既书写这时代里的鸳鸯蝴蝶,也书写时代边缘的落叶长风。既爬梳自身切肤的生命体验,又不作孤冷诛心之语,为时代留下温暖底色。既能站在历史角度观照世事,也能细勘人性刀锋。虚实之间,在这个诗意与情怀欠奉的年代里建造起一座蔚为奇观的文字桃花源,春风化雨,滋养人心。
    韩松落开创了娱评的全新话语系统和精神。它是参透的,毒辣的,带有哲思的,甚而悲凉的。

内容提要

  

    龚琳娜的歌为什么动人?莫文蔚结婚为什么让人紧张?贞子为什么会变萌?苍井空为什么赢得夸张的拥戴?盗墓小说为什么会成为我们时代的神话?从这些流沙一样掠过我们生活的人和事里,在这些迷离嘈杂的娱乐现场,《窃美记》作者韩松落寻找着我们时代的秘密。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话语系统——参透的,毒辣的,带有哲思的,甚而悲凉的。一如廖伟棠所说:“韩松落的文字敏感于七八十年代的朴素之美,又不止于美,按捺不住的是那个年代留给我们的那些锐利的悲伤,或明净的怒火。”

媒体推荐

    娱乐圈的美,其实远不是那些光鲜的面孔,而是它背后的隐秘、癫狂、凶险和复杂。前者是色彩,后者才是质地,韩松落的娱乐评论给我们展现了后者,这是审美层次的提升。
    ——王锋 《GQ》中文版主编
    韩松落以形式多样的文体实验,不厌其烦地探索着汉语写作的极致之美。他以己度人,以情运笔,老辣慈悲,腾挪自如。既书写时代中心的鸳鸯蝴蝶,又书写时代边缘的落叶长风。既爬梳自身切肤的生命体验,又不作孤冷诛心之语,为时代留下温暖底色。既能站在历史角度观照世情,又能细勘人性刀锋。虚实之间,在这个诗意与情怀欠奉的年代,建造起一座蔚为奇观的文字桃花源。春风化雨,滋养人心。
    ——徐词 《南方都市报》编辑
    行万里路,不如读一卷书。浪费鞋底,不如听有趣的人娓娓道来。这世界没什么好看的,韩松落才好看。
    ——叶三 媒体人,作家

作者简介

    韩松落,70后,1997年开始散文及小说写作,2004年开始专栏写作,在多家媒体开有电影、音乐、娱乐、文化评论专栏。著有《为了报仇看电影》《我们的她们》《窃美记》《怒河春醒》等。《看电影》及《香港电影》杂志举办的“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理事,《GQ》中文版2012年“年度人物之专栏作家”。
    “松落”是笔名,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自序:“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

目录

窃美记
  声灵
  鹦鹉螺号
  香水
  尘土
  半拍
  玩偶
  雷霆
  旋涡
  流沙
  宠儿
  焦灼之诗
  红字
  草叶
  巨星
  苍井空
  女文青
  加拉泰亚
  新星系
  盛女
明灭记
  贞子
  凝视
  催眠
  沉溺
  谪仙
  饭局
  形神
  道理都写在脸上
  同时代
  蜜糖
  安全的性感
  无鬼之炊
  盗墓
  硬汉
  血缘
  挂相
  青春
  岛屿
  劲歌
  2146
色识记
  如果张国荣还活着
  怀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那些看起来在笑的人
  林青霞引起的乡愁
  寄托在李安身上的那个理想
  积极生活
  皮囊
  罗玉凤神话
  假如明天来临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霹雳
  阴柔不是一种罪过
  女同志仍需努力
  没有个性的人
凿光记
  羔羊在尖叫
  少年之爱
  《云图》六重奏
  神啊,你怎么办,如果我死去?
  流沙世界里的草网格
  同时代的好
  西德尼·谢尔顿式热情
  爱丽丝·门罗:用小说钻探出生活深渊

前言

  

    绿野心踪
    下午四五点,出门,过条河,就到了野地里。
    先是一片苜蓿地,苜蓿春天开花,夏天就是一片墨绿,偶然有一两点紫或白,地边上,春黄菊的小黄花还是开得一簇一簇的,从小黄花中间穿过去,就知道那深黄色的花粉一定是染在裤腿上了。
    苜蓿地的尽头,一条宽敞的白土路横亘在那里,路边有片杏林,春天一片繁花,夏天一片青碧,秋天结满杏子,到了秋末,叶子变得火红。穿过杏树林子,眼前忽然就宽敞起来,什么也没有了,剩下的就全交给了碧绿的野地。一直到天边,也还是这碧绿的野地,远远地可以看见蹲低了身子、在绿色中务农的人,男人或者女人,老人或者少年。草地上,深黄色的是旋复花,蓝紫色的是马兰花,都有花粉,不把裤腿染上点颜色,简直不能走回家去。
    那片绿的构成非常复杂,一片是小麦,又一片是大豆,也可能是一片玉米,或者一片胡麻。一旦胡麻开花,这一整片绿里,就像团体操变色板,突然翻出一片蓝紫。这块蓝紫色板,要停留十来天,然后被一场雨换掉。也有可能是一片草地,一群白羊在草地上啃草,星星点点的白,让照相机总也对不了焦,照片上的羊,是一个一个白色的发光体,根本没有细节。
    这样走上二十分钟左右,这片绿就到了尽头,一个小村子在山脚下,房子一簇一簇。一条路紧挨着村子,夸张地拐了几个弯,向着山里去了,那弯度,那消失的方式,像《卡里加里博士的密室》里的路,有点疯疯癫癫。我加快步子,从小路上进了村子。
    村子里有个小广场,夏天和秋天,常常有一群少年在那里打篮球,落日把他们照得通体金黄。我在那里向着六点钟方向走去,我家所在的那幢楼竖在那里,像旷野上的一只口琴,我的家,就是那“口琴”的某一格,我望望那个小格,竟然起了点暗暗的乡愁。
    一年里,有那么五十天,我会有时间在这片绿野里走一走。哪怕这五十天,也经过了艰难的争取。我因此怨恨起我的入世,那是一条走上去就下不来的江湖路。走上去时得意,要脱身却困难,得经过长久的积蓄,无数次陈情,才能略略游离。甚至,得努力消耗自己,让自己无用,才能安心于绿野漫游。像张楚的歌:“在回家的路上,面对我自己,我吃我的车,我吃我的马,我吃我的炮,我吃我的将。”走上绿野之前,得吃掉自己的车马将,吃掉一切貌似有用的技能。
    收在书里的这些文章,就是绿野漫游的同时写下的,大部分曾经发表在《GQ》中文版上,四年时间,有四五十篇,还有一些,刊在《时尚先生》、《人物》、《南方都市报》和《新闻晨报》上。它们是我向这个世界伸出的触须,是我的加法。
    绿野却是我的减法。绿野行走的五十天,以及能望见绿野的三百天,将我身上那些过往生活淤积出的块状物滤掉了。绿野像海波一样在窗外起伏的晚上,我想起许多往事,某天的炫耀,某天的跋扈,某天的专断,某天的自以为得计。我承认那个我与此时的我,在物理上是同一个人,在心理上却是萼与花瓣的关系,沉重的萼一层层脱落,等待花瓣探头。
    我因此对我的未来有了期望,我希望未来的年月,耗在绿野上的日子,是六十天,一百天,乃至三百天。一天一天,从绿走向绿,一点点减掉过于突兀庞大的自己,走向空寂与消失。
    谢谢这些文章最初的编辑:王锋,潘西,赵小萌,潘爱娟,丁玎,汤灏,刘奕伶,徐词,邓雁,顾炜,赵立,杨智文。许多想法,来自于我们的共同讨论。
    还有这本书的编辑:陈卓。谢谢你的接受,你的耐心和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