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生活娱乐 > 生活用书 > 优生育儿

妇产科男医生告诉你(让你含着眼泪微笑的酸甜孕事)

  • 定价: ¥39.8
  • ISBN:978753905181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江西科技
  • 页数:294页
  • 作者:田吉顺
  • 立即节省:
  • 2014-10-01 第1版
  • 2014-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妇产科男医生告诉你(让你含着眼泪微笑的酸甜孕事)》具有以下特征:
    1.实用性!解答30余万人关注的孕产问题。
    门诊时间短,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作者田吉顺把平时工作中以及知乎网上大家最经常询问的、关注度最高的孕产问题,给了最赞最通俗的解答。
    2.独特性!让你像看好莱坞电影一样学习孕产知识。
    不同于市面上同类孕产书,寓知识于故事,精彩程度绝不亚于各种热播医疗剧。使准妈妈们读过之后,既不至于被怀孕搞得精神过度紧张,又不至于忽略了严重情况的早期信号,安全轻松地度过孕期。
    3.过来人的经验教训!不看就亏大了。
    这不止是和姐妹们聊天晒经历,这是专业产科医生的真实经历。就像你的私人产科医生一样,耐心解答你怀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解除你的顾虑,帮你摆脱压力。

内容提要

  

    孕妇可不可以滚床单?宫外孕是老公没瞄准吗?保大人还是保孩子?剖宫产什么时候该做?老婆在产房生孩子,老公们该做些什么?……
    《妇产科男医生告诉你(让你含着眼泪微笑的酸甜孕事)》是一本让育龄女性安全生孩子的贴心读物。
    作者田吉顺精选并解答了30余万人关注的关键孕产问题,是孕产版的《只有医生知道》,直播妇产科实况,精彩程度绝不亚于各种热播医疗剧。在这些典型的案例中,您不仅可以了解到更为细节化立体化的孕产知识,还可以真正走进产科医生们的内心世界。不看就亏大了!
    市面上的孕产书,真的很难选,好像都差不多。这本书寓知识于故事,还随书赠送孕期大事录,让你知道怀孕的大小事,真正做到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果断拿下,不纠结。
    愿你一儿一女拼个“好”。

作者简介

    田吉顺,身经百战的妇产科男医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编号:110330000006611
    知乎网健康与医学领域最佳答题者,拥有粉丝30余万,阅读超1亿次,获千万个赞。
    他是稀有的产科男医生,凭借其独到的战略和战术眼光,在产科领域派上了大用场。不说别的,充沛的体力就占了很大的优势。
    就象厨师一样,最好的妇产科医生往往都是男医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忙,很忙。

目录


序:在妇产科,那些有趣的事儿
第一章  做好当妈的准备
  月经对怀孕很重要
    从一条流传很广的段子说起
    爱恨交加的“老朋友”
    月经来自偏远的子宫
    月经其实是这么回事儿
  关于月经的一些江湖传闻
    子宫后位就会怀不上吗
    痛经的问题主要就是痛吗
    哺乳期也会来月经吗
    月经周期短的女人老得快吗
  备孕,生孩子还是要趁年轻
    年轻的时候不想生
    想生的时候怀不上、生不下
第二章  做爱与怀孕
  不懂避孕就上床,是要拿人流当避孕吗
    人流就是人流,超导、可视、无痛都没你想的那么神
    第一次意外中招之后
    人流手术到底有哪些影响
  妇产科医生教你如何避孕
    别再被错误的避孕方法误导了
    很靠谱的四种避孕方法
  怀孕不是那么容易,才会特别让人着迷
    怀孕的“高考分数线”
    说说60岁失独老太的试管婴儿
  宫外孕——怀孕路上的“小雷音”
    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
    这不是老公没瞄准的事儿
    宫外孕的症状很善于伪装
  健康孕妇也可以“滚床单”
    怀孕32周了还是没熬住
    孕妇的性事
  关于流产这件事儿
    先兆流产别紧张,很多人自己就好起来了
    一次胎停育不会妨碍你的造人计划
    面对习惯性流产要坚强
    真的,大部分早孕流产没必要保胎
  孕期用药很纠结
    吃饭比吃什么药都强
    “感冒”可能比“感冒药”更危险
  舌尖上的孕妇
    孕早期反应不重没关系,能吃就行
    孕期饮食的几个重要原则
    食物的挑选方面,别为“忌口”瞎操心
    孕期饮食的常见误区
第三章  孕期风险早知道
  都是糖尿病惹的祸
    孕妇请客吃甘蔗啦
    产科夜班就是一个江湖神话
    宝宝太胖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妊娠期糖尿病首先要重视它
    怀孕是对身体健康情况的一次检阅
  妊娠期高血压就是一匹狂奔的野马
    产科工作第一天就碰上子痫抽搐
    住院手续没办好,先抢救再说
    心中有数才能镇定自若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终止妊娠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妊娠期高血压还有更虐心的故事
    不得已也得一命换一命
    被逼出来的坚强
  那个夜班我险些捅了娄子
    她看起来只是个普通孕妇
    情况变得复杂起来
    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表现,原来如此重要l
    脂肪肝加上“急性”两个字就恐怖了很多
  当谈论早产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产科医生经常提到的两个词——孕周和预产期
    没有宫缩也有可能早产
    阴道炎症恐怕就是洗出来的
    早产不是你想保,想保就能保l
  孕期别忘了做唐氏筛查
    在“安静阶段”享受快乐孕期
    就没有比唐氏筛查更准的方法吗
    唐氏筛查进化史
    唐氏筛查完了怎么办
第四章  宝宝在子宫内的生活
  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羊水的主要成分是胎尿
    羊水栓塞症状没那么热闹,但很可怕
    医生也要会“独孤九剑”
  脐带——胎儿在子宫里的生命管道
    脐带扭了22圈
    监测胎动比家用胎心仪管用多了
    脐带绕颈没那么可怕
  胎盘——是生命线,也是原子弹
    再淡定的医生碰上胎盘早剥也紧张
    已经上了手术台的患者又被拉下来了
  前置胎盘——挡在门口的一堵墙
    找医生也不能迷信职称头衔
    一个前置胎盘手术,就是组织几个科室的大会战
    战斗打响前要先扫清外围
    手术台上的医生,就是战场上的将军
  产科夜班:你永远不知道在前方等着你的是什么
    暴风雨前的寂静
    从病史汇报来看,孕妇已经是休克前期了
    遭遇战——战斗一旦打响,你就没有退路l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人要一个一个地救
    做医生得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孕期有情况,千万别熬着
第五章  产房,生命很神奇
  产科医生就是当了兵的秀才
    老话说“生孩子得把抽屉、橱柜全打开”
    产房外面的爸爸们l
    保大人还是保孩子
    医生们的出生也都挺坎坷
  生孩子可不是电影上演的那样
    母鸡下蛋也没那么快,何况生孩子
    痛得死去活来可能也只是第一产程
    那风情万种的一次大便
    好钢用在刀刃上,力气用在肛门口
  决定阴道分娩的四大法宝
    产力法宝的三股力量
    产力不够,技巧来凑
    骨盆宽敞才是王道,屁股大小无所谓
    骨盆大小也要看宝宝的脑袋
    生孩子首先要克服恐惧心理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分娩三个帮
    “这是我生孩子花得最值的钱!”
    “我说姐们儿,咱可不能这个时候歇着啊!”
    生孩子的目的是把孩子生出来
  产科医生也需神器助阵
    别怕,产钳不是剪铁丝那种钳子
    脑袋挤挤更健康
    阴道助产——该出手时就出手
  有必要好好了解一下剖宫产
    剖宫产没那么可怕,但也并不简单
    剖官产什么时候该做,做了会怎么样
  隔着肚子估体重哪那么容易
    有时候,宝宝只是脑袋大了点儿
    估计胎儿体重也有不少学问
    必须要炫耀一下我的高光时刻
第六章  产后妈妈多珍重
  逃不开的坐月子
    关于坐月子的两种论调
    到底什么是坐月子
    坐现代人的月子
  生完孩子以后的麻烦事儿
    生完也不能掉以轻心
    生完孩子可不能整天躺在床上不动
    顺产后阴道松弛?很多人都担心的问题
  写在二胎政策放开之后
    经产妇和初产妇还是有些区别的
    剖官产后的再次分娩
    前一次剖宫产,这次怀孕该注意什么
第七章  听产科医生讲分娩故事
  医生“过堂”
    官口开全了还去做了剖宫产
    产程处理要把握火候
  为了让产妇生孩子,医生也要和家属们斗智斗勇
    肚子痛就要剖宫产,那么就没人能生孩子了
    在病房外我被家属围住了
    我突然没有耐心了
    孩子生出来了,我被抱怨态度不好
    百依百顺?臣妾做不到啊
  产妇拒绝了剖宫产手术
    我从记录中仿佛看到了那晚的惊心动魄
    我被孕妇说服了
    肩难产的并发症里,其实还包括医生自己的恐惧感
    就诊的过程,也是医患间的一次缘分
  产科需要神一样的队友
    虽然很犹豫,我还是让出了手术台
    我改变主意的时候已经晚了
    宝宝终于被产钳拉出来了,但是没有哭声
    医生要果断,不能怕出错
    不要迷信“神医”,医生都会犯错
  产科医生的压力
    面临选择,我进退两难
    我更改了之前的分娩方式
    压力最大的一次产钳助产
    医生其实是个理性的赌徒
附录:相关医学知识索引
后记

前言

  

    在妇产科,那些有趣的事儿
    “金眼科,银外科,累死累活妇产科,腻腻歪歪大内科,死都不去急诊科。”这是医学生们选科时的指导口诀。妇产科的累是名声在外的,尤其是产科,一个患者关乎两条生命,背后更是一大家子人的悲欢。所以,在产房门口,永远有那么多人,即使是大年夜,其他科室的病房基本上都空空荡荡的了,但产房门口照样灯火通明,甚至比急诊室还要热闹。就是这么一个一年365天保持相同的繁忙节奏的科室,怎么会少了新鲜事儿呢!
    曾经有个实习医生,在跟完一台前置胎盘大出血的手术之后感叹:“实在是太刺激了!从没见过这样出血的,就像有人拿着脸盆从里面往外泼一样,哗——哗——一盆接一盆地泼。我当时就想,什么人的血能经得起这么个出法?关键是最后竟然还给救回来了,太不可思议了!”
    有次下夜班回到家里,冲了个澡就倒头睡了,一直睡到天陕黑了才醒。一睁眼就看见老婆拎着我换下来的内裤问:“你这内裤上怎么还有血啊?难道痔疮长到前边了?”我当时还有点儿迷糊,使劲儿回忆了一下说:“如果我说这是昨天晚上那个前置胎盘手术患者的血,你信吗?反正我是信了。”
    当然,作为一个妇产科医生,我还“有幸”品尝过一些非常稀有的味道。有一次在指导一个宫口开全的产妇用腹压时,一阵强烈的宫缩到来,产妇一下子找到了感觉,猛然发力,羊膜腔受到巨大的压力冲击,胎膜突然破裂,一股羊水就像喷泉一样喷了出来。虽然相隔距离不近,但我还是感到有水喷到了我的嘴里——在离开子宫三十多年之后,我竟然又尝了一回羊水的味道:咸的!
    好像有点儿太血腥太重口了。可是,如果没有了血迹,那还叫妇产科吗?
    妇产科是女医生比较多的科室,也是女汉子比较集中的地方,至少以产科女医生们的霸气程度,如果到了水泊梁山,肯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把交椅。不过,女人毕竟是女人,就算是女汉子也少不了女人的一些特质,比方说八卦。
    可以说,妇产科同事间的相互关怀,其细致入微的程度,是其他科室难以比拟的。
    “听说检测卵泡排卵了?昨天晚上一定很辛苦吧!你看看,眼袋都出来了。”
    “上次你说你老婆月经又来了,这么算起来这两天到排卵期了吧,留点儿劲儿回家使去吧,手术我去替你做了!”
    这种同志般的革命友情,这种体贴人微的问候,其他科室就算想表达,也了解不到这么深入不是!
    这还不算完,女医生也要生孩子啊,所以谁谁帮某某压过肚子,谁谁给某某开的刀,这种感情,可不是一般闺密能比得了的。当然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妇产科男医生的老婆生孩子。可别以为关系越近做什么事就越方便,生孩子这事儿,可不是简简单单看个小病,方方面面需要顾及的太多了,关系越近,想得越多,压力越大。我曾经给大学同学的老婆拉过产钳,那可不单单是一个产钳操作的压力,真要是大人孩子有个什么损伤,以后同学会我都没脸参加了。这还不是自己的老婆,接生的还不是自己的孩子。
    我老婆的剖宫产我是上台的,不过怎么也没有勇气做主刀,所以就只是做了助手。本来开刀的每个步骤,应该像条件反射一样很顺手就做下来了,就好像你骑自行车,根本不用时刻提醒自己下一步该怎么控制车把,该怎么蹬脚踏板,脑子里不用刻意去想这件事,自然而然地就在一步步做了。但是,就是在这台手术时,我发现脑袋好像被放空了,忘了自己该干什么,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下一个步骤要怎么做,再下一个步骤要怎么做。宝宝出来之后,我竟然忘了下一步要干什么,就下意识地拿起血管钳去夹脐带了,而不是做一个助手应该做的——处理子宫。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的是糗到家了!
    妇产科的工作是累井快乐着的,但是,也有让我们医生无语的时候。比方说,医生有一个最害怕的人群,就是“她们”。“她们”这个人群,可能是七大姑八大姨,可能是网友、闺密,甚至可能是商场售货员,反正就不是专业的医生。
    “医生,‘她们’说七活八不活,我们宝宝刚刚八个月,可千万不能生出来啊!”
    “医生,‘她们’说我的宝宝头太大了,肯定生不出来啊!”
    “医生,‘她们’说打了麻药人会变笨,记忆力会下降啊!”
    我感觉“她们”这群人,就像神秘的黑衣人,躲在一个隐蔽的角落,不断地向准妈妈们散布着一些不靠谱的说法;而且还一定是使用了什么魔法,使准妈妈们对这些说法深信不疑,甚至连专业医生的劝告都听不进去。我曾经和约稿的编辑说起这事儿,编辑笑着说:“看来你对准妈妈们的想法还是不够了解啊!其实准妈妈们也没有什么很高的要求,就是喜欢看点儿别人的故事,了解一点儿别人的经历,想从中吸取点儿对自己有帮助的经验。你们医生平时说话太专业了,理解起来太费脑子,可能琢磨了半天还不一定能听懂到底在说些什么,还是‘她们’的话更容易接受一些。不过,与其让准妈妈们听别人以讹传讹,不如你们专业医生来试着做一下‘她们’这个角色,用准妈妈们可以接受的方式,介绍一点儿真正靠谱的经验。”
    好!各位亲,现在我就是“她们”!

后记

  

    上中学的时候,我爸一直都希望我能学医,做个医生。但都被我明确拒绝了,第一,我不感兴趣,我喜欢数学、物理这些基础科学;第二,医学要动刀见血,太恶心太可怕,我干不了。
    高三那个冬天,我妈被查出来得了胃癌。手术前一天,我妈坐在我身边搂着我,告诉我她明天要去开刀了,然后像留遗言一样和我说了很多话。她说本来很紧张的,都说出来了,就不怕了,明天就去开刀!
    那天晚上,我觉得恐惧极了,睡不着觉,躲在被子里哭,哭着哭着睡着了,醒了再哭——我真的害怕失去妈妈。
    直到我妈做完手术,我才发现,原来我对她得的病、她要面临的各种情况、我该做些什么,都一无所知。于是我和一哥们儿跑到书店里,打算买点儿相关的书看看,我妈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到底能做些什么?
    结果很遗憾,书店里的书,那些有可能帮我解决问题的书,都太专业了,我和我的哥们儿根本看不懂!
    就在那一刻,我决定了,将来我得学医,我妈要有人照顾,要有能看懂那些书的人照顾,所以我得学医。所以,我选择做医生,是很突然的,而且完全没有悬壶济世、救死扶伤这样崇高的目的。
    后来,因为阴差阳错、机缘巧合,本来想做肿瘤科医生的我,最终做了妇产科医生。在工作中,遇到过太多的患者,她们像学医前的我一样,对一般的医学常识不了解,或者有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非常不利于医患沟通。所以,2011年,我开始在知乎网上做与医学相关的科普回答,希望能通过我的回答,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些医学常识。
    因为医学的专业性太强了,从而使医患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等,人们得了病都不希望被忽悠。所以说,大众对于这种医学科普工作的需求度还是很高的。但是,很多医生怕的是,非医学专业的人,看了一些科普的东西,就自以为是,从而不愿意接受医生的指导,降低了依从性,反而不利于医患沟通。我觉得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说。 一方面,在医学科普书里,应该反复强调医学的局限性,接受专业医生指导和建立良好医患信任的重要性。应该让读者明白,如果真的得了病,不是说通过看一两本医学科普书就可以自医的,即使是医生得了病,也是要去医院找专科医生就诊。而且医学是在不断发展的,很多地方充满了争议,不能因为一两本科普书上的说法而降低对专业医生建议的依从性。 另一方面,好的医学科普书也是有助于医生加强自己的专科业务修养的。有些地方可能是因为医生本身专业知识的不扎实,自己就没弄清楚,如果患者不了解,真的是忽悠两句就过去了;但是如果患者有了初步的认识,确实就不那么容易被忽悠了,这有助于医疗质量的提高。 所以,当有编辑联系我,让我写一写和孕产相关的事情,讲一讲孕妇遇到情况自己应该怎么处理的时候,我就答应了下来。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孕期遇到情况,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讲,不要自己想当然去处理,能去医院就去医院。和从科普书上看来的一知半解相比,专业妇产科医生的帮助更靠谱。所以,我在书中刻意不介绍相关疾病的治疗和处理,或者只是简单带过,因为那都是医生的工作;而重点强调一些比较重要,但又可能会被忽视的临床表现——对于孕妇来说,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比企图代替医生做什么更重要。就好像本书中提到的关于胎儿官内监护,孕妇不必学会怎么看胎心监护图,甚至不建议孕妇自己在家听胎心。但是,你得知道要注意胎动变化,自己是可以通过关注胎动变化来自我监护的。 科普书的写作,我觉得重点在“普及”,像我高中时候去书店翻看的那些专业书籍,科学是科学,但是我看不下去,更看不懂,那么这些书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就没什么用处。所以,我得保证本书能让没有医学基础的人看得下去。而给孕产妇看的书,又和普通的科普书籍不一样,因为作为女性读者,孕产妇们又有些小特殊。 我老婆告诉我,女人的问题可能不一定就是为了最后的解决办法,就好像她们逛街不一定就是为了最终买到衣服一样,她们只是在享受逛的过程,可能随时会被什么东西吸引着改变了注意力。所以,如果你把男人逛超市的路线画出来,会发现那是一条直线,他们到了超市是直奔目标;而女人的路线则是一团乱麻,她们在到处逛。怀了孕也一样,小姐妹们就一个问题讨论,各自说出自己的经历,给出自己的建议,谈着谈着可能就会跑题,可能最终也没解决问题,但是,谈的过程会很爽!另外,人怀了孕以后会犯懒,懒得动脑筋想东西,所以你的书不能看着太累。 于是,就有了摆在你面前的这本书。书里关于医学知识的科普可能不是那么系统全面,孕产知识也没有面面俱到,更多的可能是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病例,是些故事。这些故事,除了人名是化名,事情可都是现实中真实发生过的。希望在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中,您可以体会到和小姐妹们讨论时的畅快感,希望我真的可以像在序言中说的那样,扮演好“她们”的角色。 希望您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