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窗里窗外(精)

  • 定价: ¥49
  • ISBN:9787549553631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广西师大
  • 页数:274页
  • 作者:林青霞
  • 立即节省:
  • 2014-08-01 第2版
  • 2014-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唯一的一本林青霞写林青霞的书!
    2011年林青霞《窗里窗外》出版,两岸三地万众瞩目,张叔平将电影美学融入书籍设计,创造了色彩浓烈、风格大胆的书籍形态,但也不乏争议之声;此番再版,以纯粹文字、精致开本、布面精装,重新诠释林青霞生命里的第一本书,让读者得以与青霞的文字素面相对,同时体会《窗里窗外》的另一重生命。此版本也是两岸三地唯一精装版,青霞影迷不容错过。

内容提要

  

    《窗里窗外》是林青霞近5年所写的46篇散文的结集,虽是旧作,但该书记录她19岁以《窗外》成名后多方面的人生经历,字字真实深刻。《窗里窗外》共分为六个章节:“戏”里说的是她的出道故事、拍戏的甘苦、对于作品的内心话;“亲”谈她的家人亲情;“友”则书写她与挚友的交往,细谈她与三毛、黄霑、张国荣、龙应台、琼瑶、徐克等人的往来互动;“趣”是她的生活记趣,有旅行见闻,也有她与影迷的邂逅;“缘”则书写她一生难忘的相遇,像是和记者的友谊,和季羡林的会面之缘;“悟”里记录了她对人生的体悟和感动,以及她向圣严法师求道的故事。

媒体推荐

    青霞很美,美是负担,可能也是修行的开始。在吴哥窟时,青霞已经开始随手做一些小品笔记,我陆续在报章杂志看到。多年不见,青霞要以文字开始修行了。
    ——蒋勋
    她的文字流畅,简洁,许多小品,写得亲切感人,我这才惊觉到她在写作上的才华。她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夸张的描写,只是自然而然的,把她的所见所闻所感,或是她的人生小体验,她某段时期的心路历程,一篇一篇,写成了这本散文集。
    ——琼瑶
    纵然不是同一辈的人,她字里行间的执着和操持我不再陌生,偶尔灵光乍现的感悟甚至给过我绵绵的慰藉:我们毕竟都是惜福的旧派人。
    ——董桥
    曾有许多个凌晨深夜,我和美枝听见传真机呜呜响声吵醒,不必查看即猜得到是她传来稿子;第二个晚上,又是凌晨深夜,稿子又来了,原来是修订版;再来往往又有第三版第四版,林青霞总是小心翼翼地对待自己写出的每个字词,好坏美丑,她都尽了力去承担。
    ——马家辉
    她的美,是由内心焕发出来的,唯其真,唯其诚,方能有诸内而形诸外。英国浪漫派诗人济慈(Keats)曾谓:Beauty is truth,truth beauty.(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观乎青霞其人其文,的确是这句名言最佳的体现与诠释
    ——金圣华

作者简介

    林青霞,著名电影女演员,祖籍山东莱阳,1954年11月3日出生于台北三重。她是七十年代后期最著名的文艺片巨星之一,与林凤娇、秦汉、秦祥林并称“二林二秦”,是当时华语影坛的“玉女”掌门人。林青霞曾被誉为东南亚第一美女,拍过一百多部电影,角色从青春玉女演到女侠,并且凭借《滚滚红尘》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1992年,林青霞以《笑傲江湖Ⅱ之东方不败》再攀事业高峰。她是港台电影界唯一能横跨文艺、武侠两种不同电影风格且走红时间最长的女明星。2011年7月以“作家”身份“复出”,推出散文处女作《窗里窗外》。

目录

人生小语

  永远的青霞/琼瑶
  美与真/金圣华
  随笔/董桥
  青霞平安/蒋勋
  恋繁花/马家辉
  她写,我听/邢嘉倩
  镜子里的妈妈/邢爱林
  红红的花,白白的云/邢言爱
  我不寂寞/林青霞
一  戏
  走进窗外
  窗外的风景
  七十,八十,九十
  戏里戏外都是戏
  重看东邪西毒
  东方不败  甘苦谈
  我哭了大半个中国
  八百壮士  戏里戏外
  泪王子杨凡
二  亲
  家乡的风
  梦与真
  牵手
  只要姥爷你笑一笑
  家乡
  我的小宝贝
  花样年华二十二
三  友
  沧海一声笑
  演回自己
  三梦三毛
  宠爱张国荣
  创造美女的人
  什么样的女子
  蚌壳精与书生
  她
  琼瑶与我
  大导演手中的芒果
  有生命的颜色
  华丽而温暖的城市
四  趣
  你是不是林青霞?
  我们仨,在迪拜
  生命的彩霞
  一秒钟的交会
  宝岛一村
  仙人
  吃饱了撑的
五  缘
  完美的手
  穿着黑色貂皮大衣的男人
  女人的典范
  当选!当选!马英九当选!
  这次我来写你
  一生有几个十年
  久郁一躁而不狂
六  悟
  小花
  大师的开示
  大师的风范
附录

前言

  

    在从金边到暹粒的飞机上,青霞坐我旁边,她说:“一生都在演艺,总觉得没有好好修行。”
    我正在看巴黎吉美(Guimet)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唐代敦煌不捐菩萨画像。画像四角有“歌”“舞”“嬉”“鬟”四位供养菩萨。
    我就说:“‘歌’‘舞’‘嬉’‘鬓’也都是修行,修行可以不着于相吧!”
    青霞很美,美是负担,可能也是修行的开始。
    在吴哥窟时,青霞已经开始随手做一些小品笔记,我陆续在报章杂志看到。多年不见,青霞要以文字修行了。
    青霞平安。
    蒋勋
    二零一一年六月二十日于八里淡水河畔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一百年前香港第一部电影《偷烧鸭》开启了香港电影之路,那是黑白无声电影的年代,记录了百年历史的变迁,变到现在的彩色宽银幕加上电脑特技。一路走来,中国人的电影,走出了香港,走出了台湾,走出了大陆,走到世界上许多角落,捧回无数的国际大奖。身为中国电影人怎不感到与有荣焉?
    七二年从街上被人领入影圈,拍了第一部电影《窗外》,从此改变了我的命运。如果说我平均每年拍一部戏的话,那得拍上一百年。我的电影生涯跨足了七零、八零、九零三个年代,历经了电影的三大潮流,也是我人生的三个阶段。
    七十年代的唯美文艺爱情片。
    八十年代的社会写实和诙谐喜剧片。
    九十年代的武侠刀剑片。
    七三年我来香港宣传《窗外》,香港人被我的清纯所吸引。媒体给了我一个“清纯玉女”的称号。《窗外》票房录得六十五万港币,当时对文艺片来说是相当高的票房。我一夜成名。
    至今《窗外》没有在台湾上演过,一九七四年台湾上演我的第一部戏,是刘家昌导演的《云飘飘》,当时西门町大排长龙,卖座四百万。从此我片约不断。七二年至八零年我总共拍了五十五部戏,其中五十部是唯美文艺爱情片。那个年代的台湾还在戒严期,民风保守纯朴,电检尺度很紧,我们这种片子最受欢迎。现在的情爱片关系很复杂、层次也丰富,有同性异性恋的,有政治色彩做背景的,有讲前世今生的。我们那时候的爱情片非常简单,就单纯是男女谈恋爱,多数是男追女,几乎每部戏都有父母角色的参与。很容易拍,不用搭景,不需造型,阳明山的别墅我们都拍遍了,服装自己带,导演前一天告诉你带几件衣服,你回家就自己配,化妆梳头也可自己搞定,一部戏三十个工作天,两个月内就可拍完。
    琼瑶小说改编加上俊男美女最受欢迎。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观众更是疯迷。当时制片只要签到秦汉、秦祥林、林青霞、林凤娇其中两个人的合约,就可拿到新、马片商的资金,也就可以开镜了。所以媒体称那个年代是“二秦二林”年代,那时候我们每个人手上同时都有几部戏。我最高纪录是同时间有六部戏在拍,忙起来两个礼拜没上过床。男女主角一到片场就找床,见了床倒头就睡。有一次我靠着墙站着就睡着了,导演喊:“预备!预备!”才把我吓醒,现在想起来还很怀念那段轧戏的日子。
    成名带来的压力和长期的体力透支,我就像快断了的弦似的,终于承受不了了。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我离开了电影世界,到美国加州进修和享受自己支配自己时间的自由。
    在美国的十五个月,拍了一部谭家明导演的《爱杀》。这部戏是非常讲究的奇情戏,也稍带血腥,导演为了要表达一种冷的感觉,整部戏在洛杉矶和旧金山拍摄,戏的背景以蓝、红为主,在我的电影里是第一次有美术指导(张叔平)。从这部戏开始我进入了电影和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八三年三月回到台北,电影界已经大移位,文艺片不再受欢迎。八十年代台湾解除戒严,电检尺度放宽,电影类型也多样化。这十年我尝试了各种类型的戏,没有一部是唯美文艺爱情片,电影里也不再出现父母的角色。也许是时代改变了,开始崇尚自我感觉的关系。起初片商对我持保留的态度,直到拍了朱延平导演执导的诙谐喜剧片《红粉兵团》,票房再创佳绩。从此又开始了我的轧戏生涯,甚至是港、台两地轧。
    七十年代是戏里文艺戏外也文艺,常在人情的压力下接了不少不想接的戏。八十年代是戏里江湖戏外也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情况下也接了许多不想接的戏。拍徐克执导的《蜀山》后跟香港结了缘,八四年拍林岭东导演的《君子好逑》之后,就在香港待下了。香港信息发达,电影也较国际化。香港人不讲人情,不求人,合则来不合则去,我没有了人情的包袱,也不再身不由己,拍了些比较考究的电影。
    因为时代的改变,港台电影开始陆续到大陆出外景,九零年第一次到长春、哈尔滨拍摄《滚滚红尘》,这是以大时代的动荡期作为背景的爱情故事,也因为这部戏我得了唯一的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九一年接拍《东方不败》,《东方不败》之后的十七部戏里有十一部是武侠刀剑片。徐克拍《东方不败》的念头是因《蜀山》而起,八三年拍《蜀山》有两个镜头,是我站在水中的大石佛像上,一身红,挥舞着衣裙转身邪魔似的狂笑。下了戏导演以坚定的眼神跟我说,将来他会找我演一部戏。八年后他来找我,要我演企图一统江山的教主“东方不败”,是个男人,我没什么犹豫就答应了,因为我对他有信心。这部电影的票房是想象不到的好。这部戏带起了武侠刀剑片的潮流,九十年代大部分电影公司找我演的都是反串男人的武侠片。
    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九四年的二十二个年头里,我从飘逸的纯情玉女,演到刀里来剑里去的男人,见证了人世间的浮浮沉沉和电影潮流的起起落落。拍过一百部戏,演过一百个角色,其实,林青霞最难演的是林青霞。P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