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法兰西帝国玫瑰(波利娜·波拿巴的自由爱与欢愉)(精)

  • 定价: ¥49.8
  • ISBN:9787229086312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重庆
  • 页数:341页
  • 作者:(英)弗洛拉·弗雷...
  • 立即节省:
  • 2014-10-01 第1版
  • 2014-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在《法兰西帝国玫瑰(波利娜·波拿巴的自由爱与欢愉)》一书中,英国著名传记作家弗洛拉·弗雷泽倾情抒写了波利娜·波拿巴壮丽凄美的大时代史诗人生,揭开了拿破仑家族成员生活的神秘面纱,首次完整呈现了拿破仑家族跌宕命运!书中附有十六页珍贵彩插,厚重精致,极具收藏价值。
    这位倾倒无数“男神级”历史人物的绝代佳人,她的故事比埃及艳后的更香艳,她的身份比格蕾丝凯利更高贵,她的一生充满争议,却耀眼夺目。《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出版人周刊》等欧美权威媒体重磅推荐!

内容提要

  

    素有“欧罗巴第一美人”之称的波利娜·波拿巴是拿破仑时代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她是一代王者拿破仑最钟爱的妹妹,更是他最忠诚的支持者。而她也是意大利雕塑大师安东尼奥卡诺瓦的性感缪斯,他以波利娜为原型创作的著名雕像被收藏于罗马博尔盖塞博物馆。无论是法国的文人雅士,譬如作家夏多布里昂,还是叱咤战场的英勇将领,都为她的古典诱惑所倾倒。儿时的大仲马曾一睹这位佳人的风姿,他后来回忆称她为“娇小而优雅的尤物”。
    她特立独行、自由奔放,过着浪漫奢华的宫廷生活;她两次步入婚姻殿堂,拥有众多情人,上演了一幕幕的香艳故事,她和拿破仑本人的不伦之恋的传闻和她如影随形。她对时尚情有独钟,并热衷举办沙龙和舞会,将光彩气势和时尚品位带到了波拿巴皇室,她的光芒照耀了巴黎和罗马。
    英国著名传记作家弗洛拉·弗雷泽在《法兰西帝国玫瑰(波利娜·波拿巴的自由爱与欢愉)》中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波利娜,并透过浩瀚史料洞烛她的内心世界,详尽呈现了她跌宕起伏的一生。同时,本书再现了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传奇经历和彼时达官贵人的生活状态,对拿破仑时代的社会风貌、文化风情以及政治和军事纷争有独特的阐释和披露,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幅辉煌瑰丽的法兰西帝国画卷。

媒体推荐

    这位拿破仑最钟爱的妹妹狡黠不羁、美艳迷人,井雷泽以睿智的笔触生动地再现了她的传奇人生。
    ——《纽约时报》
    波利娜·波拿巴的一生是充满争议的,而且极富戏剧性,但也正因如此,这部作品才独具诱惑力,让人无限回味。
    ——英国《经济学人》
    波利娜·波拿巴的身上,散发着她哥哥拿破仑的所有荣耀……如果她生活在拉斐尔时代,她将会被大师画进法尔内西纳府邸的壁画。像画中的那些女神那样,性感而慵懒地躺在狮子的身上。
    ——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
    伴随着拿破仑史诗般的一生,从默默无闻走向荣耀的巅峰,又从巅峰跌落,沦为荒岛囚徒,他最宠爱的妹妹,像一朵鲜花,从含苞欲放,到娇艳盛开,直至凋谢萎落。无上荣耀、绝世美貌、权倾天下、浩瀚财富,到最后。如流沙般从指缝间滑落,尘归尘,土归土。
    ——本书译者余彬

作者简介

    英国著名传记作家。出身于英国贵族的她研读欧洲历史,并致力于对女性历史人物的研究和创作,现已著有多部饱受赞誉的传记作品。此外,她还担任过英国三大文学奖之一的科斯塔文学奖的评委,并且创办和资助了其他一些文学奖项。
    《法兰西帝国玫瑰:波利娜波拿巴的自由、爱与欢愉》是她历经四年完成的心血之作。其他作品有:《汉密尔顿夫人》、《卡罗琳皇后的一生》、 《乔治三世的六位女儿》。

目录

中文版序言
第一章  马赛的晚餐,1796
第二章  驻地的新娘,1797—1798
第三章  勒克莱尔夫人在巴黎,1798—1799
第四章  第一执政的妹妹,1800—1802
第五章  远征海地,1802
第六章  遭遇瘟疫,1802—1803
第七章  邂逅罗马王子,1803
第八章  苦涩的夏天,1804
第九章  战争中的博尔盖赛,1804—1807
第十章  帝国的梅萨丽娜,1807
第十一章  南方美人,1807—1808
第十二章  离婚纠纷,1808—1812
第十三章  困境中生存,1812—1814
第十四章  战场上的钻石,1814—1815
第十五章  密谋和策划,1815—1821
第十六章  永恒的美丽,1821—1825
致谢辞
译后记

前言

  

    《法兰西帝国玫瑰》得以在中国出版,令我无比欢欣。感谢北京华章同人的陈女士,我们的合作非常愉快。
    小时候,我读过许许多多关于公主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流传于欧洲和亚洲,而我最喜爱的宫廷女性中,就有来自中国的公主们。这些生活于宫闱之中的女人,她们的名字娇媚动人,散发着芬芳的气味,一如她们的秀发和裙裾。她们居住的皇室后宫总是充满了神秘和奇妙。最有意思的是,这些女性,她们外表温顺,内心却激荡而有主见。经常有这样的情节,她们去和牧羊人幽会,却发现他们其实是王子。当威严的皇帝转过身去时,她们时而鲁莽,时而任性,变幻无常,对于一个生活在战后英格兰沉闷环境中的孩子来说,这一切是多么令人着迷。
    当我撰写《法兰西帝国玫瑰》时,我又回想起了那些传说中的公主们。我所读到的故事中的中国公主,多半善良而忠诚,深得皇帝的宠幸。而我们的这位公主,则内心强大,外表美丽,无视哥哥拿破仑皇帝的至上权威,没有第二个人有她这样的胆量。其实,波利娜也是一个忠诚的典范,她是拿破仑所有兄弟姐妹中唯一一个陪伴被流放的他前往厄尔巴岛的。1815年,当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再次被放逐到南大西洋中岩石嶙峋的圣赫勒拿岛之后,她也随时准备去陪伴她的哥哥,只是拿破仑的离世终止了她的行程。
    不过,不同于那些我在故事中所读到的中国公主,波利娜没有贵族血统,她和她众多的兄弟姐妹们来自科西嘉岛,远离繁华的巴黎和罗马,直到后来,她的光彩才照耀了这两座大都市。现在,请听我将撰写这本传记的源起细细道来。
    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在罗马,我和我先生在暮色中徜徉于科索大街和台伯河之间。走过一个小小的广场时,我们停下了脚步,侧身给一辆车子让路。这辆车开进了一座巨大的宅邸,借着里面透出的微弱光亮,我们看到了一个双庭院,气度非凡的雕像点缀着它的柱廊。接着,大门关上了,我们又被暮色淹没。
    在路灯下,我查看了地图,发现这座宅邸原来就是博尔盖赛宫。这么说来,拿破仑那惊世骇俗的妹妹嫁给卡米洛·博尔盖赛王子时就住在这里。也就是在这里,安东尼奥·卡诺瓦创作了使她名垂千古的雕像,那尊真人大小,几近全裸的大理石雕像现在就陈列在博尔盖赛博物馆里。
    当我确认了这座宅邸之后,脑海里即刻浮现出两段清晰的记忆。第一段记忆是,数年前,在伦敦的阿普斯利宅邸,我曾在一幅波利娜·博尔盖赛的画像前驻足。当时和我在一起的是我的朋友萨比娜·扎纳迪·兰迪,她母亲是博尔盖赛家族成员。当我们看着波利娜天使般的笑容和薄如蝉翼的衣服下隐现的玫瑰色乳头时,萨比娜说:“你知道吗,在我的家里,没人会提起波利娜。不过,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浏览她的所有信件,它们都存放在梵蒂冈。”一瞬间,所有关于背负世人异样目光的红字女人,关于来往于私人之间的隐秘信件,关于高深莫测的红衣主教的联想都奔涌而来,激起了我无限的兴趣。但那时我正忙于书写另一个红字女人的故事,她就是爱玛,汉密尔顿夫人。于是,我们离开了那幅画像。
    第二段记忆是什么呢?那是在我为乔治四世的妻子卡罗琳皇后写传记的日子里,我和比利时的朋友们住在科西嘉,当时,我造访了拿破仑故居。那是一栋平平常常的房子,就是在阿雅克肖这栋不起眼的房子里,波利娜和她的哥哥拿破仑,以及他们的六位兄弟姐妹相继呱呱落地,慢慢长大。那里没有双庭院,只是一栋简陋的小屋,寒酸地立在一条小路边,这条小路通往一座阴暗的小教堂,虽然它顶着“大教堂”之名。
    在罗马的大街小巷行走的那个夜晚,我回想着画像中波利娜的美丽容颜,回想着科西嘉的那栋简陋小屋,我在脑海中搜索着我所知道的有关波利娜的零星印象,将它们拼接在一起,想象着来自科西嘉的波利娜是如何走进博尔盖赛宫,抵达财富和荣耀的顶端。我也思考着她那并不光彩的名声,流传于她所嫁入的这个豪门的内外。我对我先生说,一旦写完手头关于乔治三世的六位女儿的书,我就要为波利娜写传记。他点点头,并没有很在意,他太了解我了,传记作家都有发表这种声明的习惯。
    时光飞逝,我忘记了自己的声明,一心一意致力于《公主们》的写作。这本书写完后,我准备为一个男人写传,一个担任公职的男人。我跑到大英图书馆,从报刊中寻找值得一写的候选人。一天晚上,我突发奇想,打了一个越洋电话给纽约的鲍勃·戈特利布,他是我在克诺夫出版社的编辑,也是我的好朋友。我对他说:“我砸个好点子给你怎么样?”不知道为什么,我用上了这种过时的好莱坞语言。那天,鲍勃正要出门去看芭蕾舞表演,不过,他还是像个大佬一样回我说,可以给我三分钟的时间。“算了算了,我还是等你有空的时候再打电话吧。”我变得矜持腼腆。“不,砸过来吧!”他回答道。于是,我对他说我想写一写波利娜·波拿巴。这位最受拿破仑宠爱的妹妹,因为拥有众多情人,也因为对她哥哥的无限忠诚,成为不朽的传奇。在拿破仑遭到流放后,她一路追随去了厄尔巴岛,随之而来的是滑铁卢,还有圣赫勒拿岛。“敲定了,”回答来得很干脆,“还可以讲两分钟,你妈妈最近怎么样?”
    拿破仑战争在不同国度不同作家的笔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节奏。法国作家司汤达亲历历史的角度显然不同于英国作品,比如像《名利场》中所做的呈现,同样,也不同于俄国人的角度,比如像《战争与和平》。至于波利娜,她是一条副线,有时甚至是这条副线上的一根斜出的枝丫,但自始至终她都受到那个戏剧性时期的中心人物最温柔的宠爱,这个人物就是她的哥哥拿破仑。
    在他统率意大利军团取得洛迪和里沃利会战的胜利后,她随他去了米兰。当她嫁给第一任丈夫勒克莱尔将军时,很低调地住在巴黎领事区,她会去梅尔梅森城堡拜访拿破仑和约瑟芬。帝国时期,在她嫁给博尔盖赛王子后,她居住在奢华的沙罗斯特府邸,当年,威灵顿公爵出任驻法英国大使,买下了这座府邸,直到今天它还是巴黎的英国大使馆。拿破仑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时,她陪伴在侧,并请求能够随他同去圣赫勒拿岛。研究波利娜的生平,我第一次看到了硬币的另一面,从中看到了18世纪英国女性的生活状态。
    在为爱玛·汉密尔顿写传记时,我看到了一封来自她的情人,海军上将纳尔逊勋爵的书信,信中写到,他将给予她来自“英国海军上将的保护盾”。而我所写的下一个人物,乔治四世的妻子卡罗琳皇后,却对她父亲布伦瑞克公爵的战绩感到无比骄傲。“我是一个英雄(hero)的女儿,”她说,“却嫁给了一个小卒(zero)。”公平的是,在我下一部要写的乔治四世六位姐妹眼里,她们的兄弟绝不是一个小卒,可算是为他正了名。出于某些原因,她们仰慕他如同仰慕英雄,视他为保护神。然而,所有这些女性都感受到来自同一个入侵者的致命威胁,这个入侵者就是出身于科西嘉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
    虽然在以往的书中我很少正面描写拿破仑战争,但这场历时持久,席卷欧洲的冲突一直是个时代大背景,它所带来的焦虑、危险和动荡无所不在,挥之不去。而且,这场战争的变幻莫测直接影响到了这些人物以及她们的生活,无论是对爱玛,还是对卡罗琳皇后,或者六位公主。他们中的两位保护者,纳尔逊勋爵和布伦瑞克公爵,都牺牲在对抗拿破仑的战场上,而乔治四世却是因为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击败法国皇帝而成为胜利者。在我以往的描述中,拿破仑就像一条潜龙,躺在阴影里,任人评说。但在《法兰西帝国玫瑰》里,拿破仑走到了舞台的中央,陪伴着他的妹妹,既是她的保护者,又是损害者。不过,对于法兰西来说,他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领着读者去品味波利娜一生中的起伏曲折,这些起伏折射出她哥哥的荣耀和没落。在拿破仑势力上升时期,她传闻不断,黑人和白人的情夫,同性恋人,慕男狂症,淋病,甚至有关她和拿破仑的不伦传闻也和她如影随形。这些传闻有些真有些假,在传播的过程中,也一直被添油加醋,无论是来自敌对的英国媒体,还是来自路易十八复位后的法国政府。
    然而,波利娜对这些传言毫不在意。她无所顾忌地偷情,既不在乎她哥哥希望保持皇室纯洁形象的愿望,也无视她的第二任丈夫卡米洛·博尔盖赛王子的存在。当她享受着欧洲最美丽的女人这个名声,大量定制或重制奢华珠宝,在衣着打扮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之际,她没有辜负自己那被称为像极了雕像《美第奇的维纳斯》的面孔和身材,毕竟那是“造物主的馈赠”。无论是在意大利,因为随心所欲而被视为放荡不羁,还是在巴黎,因为风情万种而被称为致命的诱惑,波利娜和她的哥哥一样,总是任由他人评说,依然我行我素,他们兄妹都是看重实际,真性情的人。因此,她对皇室生活的看法总是简洁、一语中的的,闪烁着世俗的才智。一位妇人问她为卡诺瓦宽衣解带当模特儿时,心里有没有害怕,她当时的反应可谓是她的这种才智显示得最为淋漓尽致的例子。她的回答,我后面将会在书中写到,那些话语令人难忘,每次去罗马朝拜她的雕像,一想起那些话语,眼前的形象就栩栩如生起来,平添许多乐趣。
    弗洛拉·弗雷泽

后记

  

    去年年底,虹影通过我的老同学找到我,希望由我来翻译她的英国友人,传记作家弗洛拉·弗雷泽女士的《法兰西帝国玫瑰》一书。当时,我手头的一部译稿正好完成,时间是有的,但是,心里是没底的,毕竟,关于这本书的女主,拿破仑的妹妹波利娜,我几乎一无所知,对那段时期的法国历史,也了解甚少。
    半年过去后的今天,我很庆幸当初接下了这项译事,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段奇妙的旅程。半年来,从遥远的科西嘉岛启程,途经马赛、米兰、都灵、巴黎、托斯卡纳、普罗旺斯、圣多明各,直至厄尔巴岛、圣赫勒拿岛,一路风光,非比寻常。伴随着拿破仑史诗般的一生,从默默无闻走向荣耀的巅峰,又从巅峰跌落,沦为荒岛囚徒,我们看到,他最宠爱的妹妹,像一朵鲜花,从含苞欲放,到娇艳盛开,直至凋谢萎落。无上荣耀、绝世美貌、权倾天下、浩瀚财富,这些普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一切,曾经紧紧地攥在这对兄妹的手中,到最后,如流沙般从指缝间滑落,尘归尘,土归土。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莎士比亚的名句:“我们除了把一具骨骸还给大地之外,还有什么可遗留给后人的?”这句话,印在我前年翻译的《笛卡尔的骨头》扉页上,是的,在这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的思绪时时会跳跃到那本书上,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地,巴黎。那本书译完后,我去了一次巴黎,寻找书中出现过的那些地标,有些赫赫有名,供如织游客瞻仰,有些隐藏于荒僻小径,需细细寻访。不管是哪一种相遇,都是美好的经历,看到自己笔端经过的地方,如此具象地呈现在眼前,那种欣喜,是对译者辛苦的最好奖赏。这一次,当熟悉的地名再现于笔下时,会有故旧重逢之感,相对会心一笑,我曾经在那里。 译完这本书,我会找个机会去一趟罗马。第一次去罗马,是在二十年前,地中海灼热的阳光下,蔚蓝的天空映衬出寂寥的废墟,这座城市和我去过的别处那么不同,很长的时间里,我都把它当作最令我惊艳的地方。第二次去罗马,拖着十几岁的儿子,依然是地中海灼热的阳光,阳光下是如潮的游人,惊艳的感觉被旅途的疲惫替代。第三次去罗马,我的计划中的行程,将会是一次私密的探访,我会径直走进博尔盖赛博物馆,站到波利娜的雕像前。 关于波利娜,这位在她时代被誉为最美丽的女人,我们知道得很少,如果不是因为卡诺瓦创作的这尊雕像,连她的美貌,都可能无人提及。这本传记,揭开了一段历时半个世纪的过往,在这段时间里,欧洲历史,甚至人类历史,都在被改写,而这位改写者,就是波利娜的哥哥拿破仑。那么,当拿破仑在战场上叱咤之际,波利娜在哪里?当拿破仑和各国统帅一一过招之时,波利娜如何牵动着他?而当拿破仑退到幕后,波利娜又是如何独自走到前台?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已经在书里了。我只是想站在雕像前,看看这位和我朝夕相处了整整半年的女人,然后,默默地追忆,在这冰冷的大理石下,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怎样的欲望,怎样的悸动。其实,不正是这些别人看不到的,才是我们真正的人生吗。 余彬 2014年5月31日 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