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漫不经心的传奇--法国电影与电影的法国

  • 定价: ¥42
  • ISBN:9787229087562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重庆
  • 页数:325页
  • 作者:谢强//严倩虹
  • 立即节省:
  • 2015-03-01 第1版
  • 2015-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世界上任何一位热爱旅行的人,都不能错过的法国文化探秘。世界上任何一位痴迷电影的人,都不能错过的法国电影之旅。谢强、严倩虹编著的这本《漫不经心的传奇--法国电影与电影的法国》是去法国最应该带上的一本书,是让所有人怦然心动的法国与电影的传奇。
    本书独家附赠精美别册《法国电影旅行笔记》。

内容提要

  

    谢强、严倩虹编著的《漫不经心的传奇--法国电影与电影的法国》是一部透过法国电影咂摸法国文化的佳作。
    本书贯穿着作者谢强对法国社会和文化长达十年的观察、体验与求证,电影成为作者向读者描绘法国的最好介质,因为他发现,法国电影至今仍然传承着法国良好的文化传统,从不模仿和媚俗,主张品质与生活。本书几乎涉及到了法国文化中所有被认为最独特或最不可解的现象与本质:法国人独特的情爱观、法国人的电影品位和遗世独立的精神、法国城市对艺术的态度、咖啡馆在法国文化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国人对世俗生活细节的热爱、法国不同城市独特的人文精神的来源、法国电影与绘画的一脉相承等等,这些现象与本质被书中一部部精彩的法国电影透露着、解读着,在作者活泼的讲述中,我们看到旅游、风俗、历史、文学、艺术、哲学、时事等诸方面与法国电影进行了链接,我们倾听电影及其故事的同时,也体味到法国文化之趣味,以致可以清晰地看出为什么电影这种伟大的艺术必然会起源于法国。本书更呈现出作者对法国的生活哲学、爱情哲学、对艺术和人性的态度等的独到解读,令人会心和回味。

目录

《漫不经心的传奇--法国电影与电影的法国》
引子  电影百年纪念
第一篇  上帝创造女人,法兰西创造电影
  一、被遗忘的时光1
    被遗忘的拉·西奥塔1
  二、双流记
    里昂的漫步
    卢米埃尔,卢米埃尔
  三、一种目光,两种方式
    印象派的目光
    父与子,绘画与电影
第二篇  巴黎,两条街的传奇与咖啡馆的香气
  四、巴黎,电影的爱巢
    印象派绘画与电影首秀地之卡布西纳
    歌剧院与大饭店之卡布西纳
    香榭丽舍:政治的巴黎与时尚的巴黎
    香榭丽舍:电影的巴黎与文化的巴黎
  五、巴黎咖啡馆之歌
    右岸:这些咖啡馆的那些人
    左岸:这些咖啡馆的那些人
第三篇  南方蓝色海岸与北方诺曼底,两个电影大区
  六、徜徉在蓝色海岸
    尼斯:无与伦比的光线
    戛纳的蓝色秘密
    香水格拉斯和圣特罗佩的海滩
  七、坚硬的诺曼底,柔软的风景
    印象派大本营与文学的记忆
    诺曼底三宝、登陆战及其它
第四篇  风起于萍末,青出于蓝
  八、银幕上下,电影内外
    天生情种
  九、有一种气质叫感性
    伸向戏剧和文学的橄榄枝
    戏剧的超越与文学的交错
    生活感悟与喜剧源泉
    大主题,小主题
  十、观众:上帝与子民
  十一、在影像的最深处
    福柯:影像考古学
    德勒兹:镜像背后
    西奥朗:法国文化DNA
后记

《法国电影旅行笔记》

前言

  

    “平庸”出传奇
    “写这本书是为了向包括电影在内的法兰西文化致敬。作为学习法国语言出身、从事不同于电影的法国哲学研究的“同行”,我对这句话颇有感触。其实,“致敬”表明的是对自己研习的异己之文化的一种基本态度,亦为对于“他者”所持的明智立场。“致敬”深含出自理性的激情和充满激情的思考。作者正是怀着这样的“致敬”,向读者展现他们的“法兰西电影文化寻根”之旅……
    作者带领读者走进法兰西电影,娓娓道来的法国电影的人和事,情与景、前生与今世看似轻松,舒缓,其实深入阅读并非容易,这是因为这本讲法国电影的书,非同一般的介绍和叙述,而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首先,作者不是单纯介绍法国电影的历史,也不是具体讲述电影史中代表作品的内容,而是在叙述、分析法国电影的历史,水土,血脉,遗传,环境的过程中,从电影走向文化,从电影的法国走向文化的法国。法国电影和法国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人文诸学科一样,其丰富多彩的绚丽之花,都开放在法兰西文化的沃土之上。生在里昂、长在巴黎、走遍世界的法国电影,是法国文化“地气”哺育而成,它传承的是以笛卡尔“我思”为核心的思想传统,其实,仅仅用“浪漫”来概括法国文化的特点有失全面,法国文化的最强之势,在于思想,法国电影就是思想力量造就的果实。正如作者所说,法国电影和某些国家的电影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法国电影从来不单纯是娱乐或说教的,它总是希望在这些之外奉献思想。作者以大量事实分析告诉读者,法国电影是法国文化的个案,思想是其鲜活的灵魂,电影艺术应证了巴尔扎克的断言:艺术作品就是以最小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量的思想。法国电影是把“观念纳入形象”的最佳典范,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认为法国电影是真正的“电影”的主要原因。
    其次,作者把法国电影放在法国文化的视野下考察,不是就电影论电影。电影法国走向文化法国的旅行沿循的是一条“迂回之路”,即作者在讲述法国电影时,常常叙说法国电影之外的事情,比如历史,比如绘画,比如文学艺术,甚至还有法国建筑、巴黎的咖啡馆……这些叙述精彩、独到,因为,这种分析从电影本身出发,迂回到“他处”然后回归电影本身,用不同于自身的事情说明自身,也就是勒维纳斯在谈到布朗肖时所说,用异于自身的事情说明自身,可能会更加清楚和深刻。比如,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与法国电影诞生及发展密切相关的绘画,特别对印象派的画作出详尽分析,这就深化了对1895年第一部公开放映的电影《火车进站》的诞生的文化意义的理解。正如著名俄罗斯电影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所说:电影诞生时刻,不只是电影技术的诞生,也不只是一种再现世界的新方法,而是一种全新的美学原则的诞生,因为人类首次发现了留取时间印象的方法。对这个起点的深入研讨,使得法国电影成为集中诉说法国思想的神奇平台,它的诞生,具有哲学意义。正如德勒兹所说:用电影说哲学,比用文字似乎更有力,更有趣。当然,反过来说,用哲学、绘画来说电影亦比文字要有力和有趣得多……
    再次,本书并非纯粹客观讲述个人的所见所闻,也不像某些人那样把知识作为食物强行塞入读者口中,无论可否消化。而是相反,作者在传递知识和信息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更为可贵的是,他们时时不忘把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不经意中带给读者。作者从事中法电影交流和研究工作多年,但业余学习兴趣广泛,涉猎领域及至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这使之对法国电影的讲述内容丰富,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有着自己独到的体验。比如对法国电影的本质特点的揭示,就是在“看”过那么多法国电影体会出来的。如同观画,电影是“看”出来,但这个“看”并非仅仅限于人的眼睛器官的视觉功能,它本身就包含感知,包含着经历,即包含思想;换言之,开始“看”,就是开始“思”。所以,被某些人视为“平庸”的法国电影,必须用“心”去看,就像法国许多哲学家所说的,去看、听、读电影的画面,这和仅仅追求视觉感官刺激的某些电影有天壤之别。在作者看来,这正是法国电影独特魅力所在。法国电影不是以什么超现实的奇特情节和特技吸引观众的眼球,而是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电影语言高出某些“大片”一筹。作者告诉我们,法国文化培育的法国观众,他们看电影,“看”到的是“平庸”的传奇,而不是传奇的平庸,作者的这种感受,传递出对法国电影最根本特点的准确把握。作者“看”出了——也就是“感知”到了德勒兹所说的平凡、平庸背后隐藏着的奇妙。记得一位出色的当代史教授生前多次表示:做当代史要有感受。我想对做电影(当然做其他也同样)的人,感受更重要,没有自身的感受,无法有真正的看,听,读,也就是没有真正的“思”。
    文化视角、迂回论述和自身感受这三点集中体现了本书的独特之处。相信读者会从这专讲法国电影的著作中“看”到电影之外的更多东西,领悟到电影之外的更多事情。
    我与作者之一谢强相识已久,多年前,我们曾是师生;多年后,逐渐成为书友,很多方面他成为我的老师,我们也曾有过一些交流和合作。书成之后,他嘱我写一小序,这是好意。但对电影,虽然热爱,毕竟是外行,恐难胜任此托,写下上面凌乱文字,不过是读后的一些感想,权当对多年来在法国文化领域辛勤耕耘的作者表示敬意,感谢《蓝色旅程》,让我“看”到、“想”到这么多……
    杜小真
    2014年4月,于烈治文山

后记

  

    后记说源起,细想,十分必要。2007年,我从中影集团巴黎代表处卸任回国,被分配到中影制片分公司工作。在我工作的北京小西天附近,有家咖啡馆叫西堤岛。西堤岛是巴黎的一个岛屿名称,为巴黎的发源地,也即巴黎圣母院所在地。咖啡馆所在的小区住着我这本书的合作者严倩虹女士,我们曾是《中国银幕》杂志社的同事,当时我是主编,她是编辑部主任。因为这家西堤岛咖啡馆,和对电影的共同爱好,我们常常在咖啡馆边吃午餐,边交流各自对电影的认识。这样闲聊了几年,这本书的轮廓出现了,合作的必要性和方式也找到了,我们就从说转到了写。
    就我个人而言,写这本书首先是为了向包括法国电影在内的法国文化致敬,其次是为了对所从事的电影研究有个交代,最后是为了让我们在《中国银幕》建立的信任与友谊结出果实。成书之际,欣喜之余,我为合作者严倩虹女士为本书付出的心力与真诚深表感谢和内疚,她的严格和认真都超过了我,我在她身上看到良好的治学和职业素质。在此,我郑重向她表示致意与歉意。
    再说与重庆出版社的合作。经我的中学同学、现任科学出版社驻纽约代表张矩先生的介绍,我有幸认识了陈建军女士和她的团队。我口述了书的创意和文本结构,陈建军女士果断肯定了这个项目。她对原创的敏感和追求感动了我,也奠定了我们合作的良好基础。在此,特向张矩先生、陈建军女士,以及责任编辑李洁小姐、装帧设计崔晓晋小姐,表达诚挚的谢意。
    最后,我要专门感谢我的恩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杜小真教授。她先教我学习法语,随后又带我接触哲学,最后又指引我走进比较文化领域。记得2005年,杜老师来巴黎讲学,在代表处盘桓几日,每天就着咖啡,谈论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她告诫我研究法国电影,要在更广泛的领域去审视它,法国文化是绕不开的根基,哲学、艺术、心理学可能都会派上用场。今天再看全书的视角,结构好像正是这番教诲的展开。所以,这次特别请杜小真教授为本书写序,一是感谢恩师多年的培育之恩,二是明确此书与导师教诲的直接渊源。
    法国电影的研究既需要文本解读,也需要旁敲侧击,从远处,从他处,从看似不相干之处发现线索,寻根、比较、质疑都是值得借鉴的研究方式。由于我们的水平和知识、视野有限,本书肯定会有不足和不到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谢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