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伦理学

存在de幸福

  • 定价: ¥39
  • ISBN:9787509770498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社科文献
  • 页数:321页
  • 作者:姜涵
  • 立即节省:
  • 2015-02-01 第1版
  • 2015-0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这本《存在de幸福》是作者姜涵多年授课内容的总结,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30余年广播、辅导经验,表现力超群,可读性强,适合亲子悦读。
    从哲学角度切入现实,从教育角度谈人生修养。
    著名翻译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顾蕴璞,北京大学职业研究所所长、乐成集团董事陈李翔作序推荐。

内容提要

  

    作者姜涵用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八位存在主义哲学家的人生意义系统娓娓道来,穿插以有趣又意味深长的故事和作者自身的经历感悟,旨在重建现代社会中人与他人、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适当的关系。主要针对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和为人父母者。作者有着幸福的家庭和一双各有所成的儿女,她基于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对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的深度了解,写成这本《存在de幸福》,读来引人入胜读,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作者简介

    姜涵(本名:姜静琴)
    师承魏子云老师(古典文学)、傅佩荣教授(西方哲学)、叶微微老师(HBDI赫曼全脑优势模型)。
    爱好哲学并展现其学习哲学的积极效益,将哲学的爱智精神融入教学,研发出以点、线、面、体到多体的教学结构,并将结构系统化。自行研发诸多课程,传授“人的知识”,对学生产生具体的意义与价值。
    广播资历超过30年,台湾广播电视金钟奖三届得主。曾任家庭教育广播节目《亲密大对决》制作主持人、《亲密月刊》专栏作者,累积对话辅导人数超过三千人次;并将国际“HBDI赫曼全脑优势模型”运用在个人、家庭的咨询辅导上,成效显著。多年来贡献所学,秉持真诚、正直的原则投身教育。
    【现职】
    “好好好家庭教育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鼎爱学院“自我经济学”授课资深讲师
    台湾大学“全脑思维研讨社”指导老师
    美国赫曼国际公司授证之“HBDI赫曼全脑优势模型”顾问分析师
    美国富兰克林史蒂芬·柯维“与成功有约”(与幸福有约)讲师
    英国“RSVP”实境式学习培训师
    下一本著作:《自我经济学》敬请期

目录

存在的幸福:人生议题系统
存在主义之源起
  缘起:楔子
  苏格拉底的抉择
  齐克果的选择
  尼采的抉择是走过自己
  雅士培面对死亡的抉择
  海德格抉择了真正存在
  马塞尔对“是”的抉择
  沙特抉择了自由
  卡缪以反抗超越了荒谬
苏格拉底
  缘起:楔子
  生平背景
    雕刻家与助产士之子
    从军
    我的朋友是城邦内的人而非城外的树木
  人格表现
    智慧的启发
    苏格拉底教学法
    苏格拉底身为老师的观点
  哲学信念
    主张“认识自己”而不是认识自然
    追求真理
    肯定传统
    内心之声
    选择
    灵魂不死
    对我身为老师的启发
  苏格拉底名言
齐克果
  缘起:楔子
  生平背景
  思想核心
    选择成为自己、个人
    自由
    主体性真理
    跳跃与信仰
  人生的进程与困难
    人生三阶段
    人生的三种绝望
  齐克果名言
尼采
  缘起:楔子
    能够与应该——做生命的主人
  生平背景
    思想背景
    家庭背景
    生涯发展
  思想精华
    健康的文化——希腊悲剧精神
    时代的危机——虚无主义的时代已经到来
    创造一切价值的根源——权力意志
    克服虚无主义——重估一切价值
  尼采名言
雅士培
  缘起:楔子
  生平背景
    家庭背景
    生涯发展
    思想启发
  思想精华
    人的自由
    界限状况
    刹那与永恒
    密码与超越界
    四大圣哲
  雅士培名言
海德格
  缘起:楔子
  生平背景
    家庭背景
    生涯发展
    思想背景
  思想精华:前期思想
    被忽略的“存有”问题
    人是“此有”与“在世存有”
    此有与时间
  思想精华:后期思想
    从存有到存有者
    存有当前的命运——虚无主义
    真理的本质
    艺术与技术、思想与哲学、诗与语言
    克服虚无主义
  海德格名言
马塞尔
  缘起:楔子
  生平背景
  思想精华
    人类当前的困境与解决之道
    存在的旅程
  马塞尔名言
沙特
  缘起:楔子
  生平背景
    家庭背景
    生涯发展
    情感与道德
    思想启发
  思想精华
    思想的起点
    存有者的类别:“在己存有”与“为己存有”
    人生
  沙特名言
卡缪
  缘起:楔子
  生平背景
    家庭背景
    生涯发展
    思想启发
    误会的生命
    荒谬的参与者
    活出新生命
  思想精华
    从“荒谬”出发
    超越荒谬
    卡缪名言
结语
  八位哲学家表格式重点
参考文献
后记共学的意义与价值
附录一  鼎爱学院亲子共学
附录二  HBDI赫曼全脑优势模型
附录三  存在的幸福学生反馈
致谢

前言

  

    序一
    顾蕴璞  《存在的幸福》是一部我有幸先睹为快的、充满智慧而且富含灵气的宝书,作者姜涵老师是一位教人认知“身、心、灵”三者共同存在的哲人,她曾是台湾多次获金钟奖的资深广播节目主持人,如今已是广受学生爱戴的家庭教育名师。由于她师承傅佩荣教授的西方哲学,融会贯通了从苏格拉底到卡缪(加缪)这八位顶级哲学家的核心思想,能针对不同对象,教会学生回答关于存在的根本议题:我是谁?我可以如何存在?我可以如何与他人、与世界共处?教他们认识爱是生命的核心动力,用爱去影响他人,创造价值,以万物自身的定位与世界和谐共处,活出自我创生的意义和精神来。她潜心贯通世界顶级哲思和中华伦理经典,多年来不辞辛劳,不断往返于海峡两岸之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征程中,从家庭教育着手对青少年(甚至扩及不少成功人士)进行循循善诱的启蒙,成绩斐然。她的奉献,除目标的高远外,还应归功于方法的革新:她动用了广播节目主持人与听众传递与反馈信息的互动体验,独创了苏格拉底用对话向学生传授真理的现代模式,令人茅塞顿开,由衷敬佩。
    本书读似浅显,领悟与照办却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因为作者所倚重的苏格拉底等八大哲人的思想博大精深,还因为如要读者认识自己也曾参与的荒谬,摒弃那些早已僵化的偏见(比如把在社会上的角色带到家庭中来,等等),仿佛脱胎换骨,谈何容易!这一点,作者用现身说法在自序中就已提醒读者。但同时,她又从卡缪的一句名言“我所认识的世界,并不是世界本身”找到了革“荒谬的认知”(一般会说:“我以为”)的命的金钥匙。她还以自己家庭为例,阐明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父母对子女的尊重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是否也让自己的后代重蹈“荒谬的认知”的覆辙。对于姜涵老师在哲学的理性指引下对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理念,我不但完全认同,而且愿意与读者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来自大陆的对姜涵老师的理论与实践的补充验证。
    我三生有幸,如姜老师所说,遇上一个懂得尊重孩子的爸爸。父亲从来不打骂我,不随便操控我,我从小就从他那里潜移默化地学到了对人的尊重。他常对我说,要学会吃亏,这是不容易的,但一定要学会。从父亲那里继承的品格自然也体现在对待我的女儿的态度上,加上近年来我和我老伴习练了“开心保健”,懂得遇事如改变不了别人,就先改变自己。必须从“以自我为中心”变成“以自我完善为中心”。我们家三代人:姥姥、姥爷;妈妈(女儿)、爸爸(女婿);外孙之间,也逐渐因在乎对方的感受而改变对对方并非真相的认识,我自然比较容易对姜老师在书中所发扬的孔子的“共学”理念,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共鸣。特别是在仔细研读了全书清样,向她当面求教一些不明白的问题之后,我的态度发生了突变:由原先不敢为她写序,转成毅然承担写序,因为我已自信不但读懂了这部著作,而且深知它对弘扬中华与世界文明,净化人的心灵的价值。

后记

  

    后记  共学的意义与价值
    在鼎爱学院我们希望建立“共学”的观念;“共学”顾名思义就是共同学习,比方我们共同学习“孝”这个观念,先定义什么是孝——孝就是孩子对父母能够实现适当关系。如果关系不适当,就不是孝了。如果我们共同学习了“适当的孝道”,那是不是爸爸就“不会”不像爸爸,孩子就“不会”不像孩子?这个家如果有了共学之后的共识,是不是彼此都知道游戏规则是什么?所以当我们共同学习,有了共同的观念之后,就会为了实现这个观念,去执行这个观念;执行这个观念就是要守住“共同观念”背后的原则,让关系可以实现。什么是原则?就是“我不可以对对方不尊敬不尊重”,这就是原则。
    我为了“实现适当关系”而尊重对方——尊重是当你在说话的时候听你讲完,不要插嘴。请问这个时候会不会发生火爆场面?不会了,有了这个原则是不是可以让我们实现“适当关系”的观念?我们要完成孝,“孝”的观念很清楚,就是儿女对爸妈的适当关系。我们常说要孝敬、孝顺。不过我对于“孝顺”的“顺”有意见,为什么?因为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不是”的父母,所以我比较认同“孝敬”,简单地说,就是心里面有父母。
    谈到“孝敬”,有人会觉得“敬”这个字太抽象,要怎么样才能够让“敬”这个字在内心里真正生根、发芽、茁壮?先讲“舜”的故事,舜的母亲过世后,父亲瞽瞍再娶并生了一个儿子象。父亲性格顽固,宠爱后妻和幼子,甚至配合他们两人陷害舜,想要把舜害死!但即使如此,舜依旧孝敬父母,关心弟弟。“舜”是一个很特殊的案例,即使父亲不像父亲,甚至还参与谋害自己,他都不失孝“敬”。为什么说舜是“敬”而不是“顺”,因为顺是把自主权交给对方,而敬则是把自主权握在自己手上。
    “敬”来自内心知道自己跟对方的关系,也知道对方对自己的意义与价值。“舜”的智慧在于他决定不管父亲如何对待他,甚至想要置他于死地,他都要尊敬父亲,把父亲搁在心上。曾有人问他,如果父亲杀了人,你怎么办?他说:我会放弃做国君,背着父亲逃到天涯海角,直到被抓到为止。父亲对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关系人,不可被取代、复制,父亲就是父亲,是重要的关系人。如果提倡“顺”,那么以舜的案例来说,今天我们就没有机会讨论了,因为舜早就乖乖听话去死了。 孔子也曾因为曾参的“顺”而发怒。曾参小时候帮忙耕作,不小心把丝瓜的根部弄断了,父亲一怒之下把他打得昏死过去!曾参醒了之后,怕父亲担心,还在父亲面前表现得像没事一般,孔子知道之后非常生气,告诫学生说:“你们难道没有听说过吗?舜在侍奉他父亲的时候非常尽心,每当瞽瞍需要舜时,舜都侍奉在侧;但当父亲要杀害他的时候,他都不在。当父亲以小的棍棒处罚的时候就承受;如果是大的棍棒,就必须先避开。这么一来,瞽瞍就不至于害死自己的孩子,而舜既保全了父亲的名声,也表达了自己敬爱父亲的想法。如今,曾参侍奉父亲,却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毫不逃避地去承受父亲的暴怒。倘若曾参因此而死,不就是陷父亲于不义吗?哪有比这更不孝的呢?再说,你难道不是天子的子民吗?杀了天子子民的人,他的罪又该如何?” 在人伦关系里谈孝,指的是父与子之间的适当关系;要做到适当关系的完成,首先不论父与子,都必须尊敬对方是完整、独立的生命;《诗经·燕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就是告诉我们:以敬为起点,每个人都是天的孩子,父母、孩子都是上天的孩子,最大的不同是站在独立自主的立场,才能往下走人伦关系的角色,接着父母养育孩子,孩子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此才完整地实现彼此的角色与关系。这就是孔子要告诉我们的智慧。显然,舜对于诗经里的道理完全懂得。 顺着舜的智慧走下去,我是不是要先学会做一个尊重孩子的爸爸?如果我尊重我的孩子,不随便打他骂他,不随便操控他,他是不是内心会觉得:我爸爸跟我关系很好。所以孩子就会从爸爸身上学到尊重。这是对人的基本态度,有了这个基本态度,会让我们有更好的关系,因为如果没有基本的尊重,就会发生孔子常常讲的“怨”;怨就是抱怨——你都这样,你每次都这样!加个“每次”就严重了;你“总是”这样!没有例外,这更严重!代表你有什么?操控别人的欲望。所以对方说你总是这样。 我们常从对方的语言可以知道,在对方心中我们是什么形象,从对方的语言就知道我做了什么事情。换句话说,我跟爸爸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就是我对爸爸如何实现孝的观念。这个定义一旦出来,该怎么做是不是就比较明确?所以只要爸爸觉得你这样讲话太过头了,觉得没有被你尊重,那孩子讲话适不适当?就不适当了。这个时候最好的响应是什么?“爸爸,请问我哪里做得不够?还是您觉得我过度了?因为我看到您皱眉了。”爸爸就会告诉你,举例来说,刚刚在讲话的时候,好像他是你的学生似的——原来儿子当老师当久了,说话比手画脚,爸爸看了觉得不舒服!所以儿子就知道,“我要把手放下来”,在家里我是儿子,不是老师,不可以把对学生的态度拿来对待父亲。因为这样的行径,就是不敬。 我们从这里就知道:儿子说话比手画脚会让父亲不舒服——原来姿态也是一种表达!这是第二个表达,言说是第一,第二就是姿态。要实现适当关系,代表你跟我心里面都可以有空间去找到“适当”,换句话说,只要你我觉得不适当,我们就可以调整。有人说。如果觉得不适当,可以吵?好。接着我就要谈到“换一个角度来看”——看到江峰(姜涵的先生)、姜涵老师他们家,用适当的方式在表现彼此的情感,知道是因为他们共学,所以能够适当表达。于是我就会想:为什么他们家可以,我们家不可以? 会不会羡慕?很羡慕啊!甚至很多孩子都希望做江峰、姜涵老师家的孩子,但老师家两个孩子已经够了!所以我以前开办读书会,后来决定要倡导共学,因为孩子大了,由过去所谓“身”的成长,慢慢长大到“心智”学习的需求,到现在许多孩子都已经大学要毕业,即将进入社会,爸爸妈妈再不进来共学会发生一个危险——这辈子离幸福好远,只因为我们没有共学。每天都很羡慕江峰、姜涵老师,结果人生就在遗憾中度过。怎么可以让我拥有幸福而你们不幸福?所以我非常渴望学生跟家长可以一起学习,让我们共同知道什么叫“定义”,然后在这个定义下有明确的指导方式,我们可以如何执行它的内容——让大家都幸福! 我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我在北京,有一天突然接到女儿的电话,“妈妈!”我说“怎么了?”“妈妈我做错事了。”“你做错什么事啦?”她说“管理员说有个访谈员想要访问住家,刚好我在,管理员就建议他来访问我。”“喔,那就访问吧!”她马上说“那我是不是被骗了?”我就说“怎么了?”她说“他访问完之后,因为电梯必须要使用感应卡,我就去拿;就在我拿感应卡的时候,感觉到他看了我们家一眼——我担心他是小偷!我是不是做错了?”你看多敏感的孩子,她开始责备自己,然后说“妈妈我该怎么办?我问过主计处的朋友,有没有访视员、调查员?对方回答:好像没有。”结果她就更焦虑了!我告诉她:“好吧,那你明天回家看一下,家里有没有被人做记号,有的话再说。”(因为我跟其他家人都在北京,女儿平常去朋友家住,访谈那天刚好回家拿东西;另外,如果对方想“闯空门”,可能会在门口做记号。) 接着我就跟她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各位想想看,如果是你的孩子告诉你,家里可能被坏人窥探,还说得那么活灵活现,好像你们家就要被搬走了!那怎么办呢?把她抓起来骂一顿,“谁叫你开门的!管理员可以信吗?”还是说,“天啊!不是告诉过你了吗?你怎么还放人进来?明天去看到底有没有被做记号。”还有没有别的?我们教过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叫作“共识”;做人要怎么样?真诚嘛。真诚一定会不安、不忍。所以做一个真诚的人一定要接受考验。 换个角度来说,到底是真诚的人有错还是小偷有错?为什么我们都责备真诚的人——你怎么那么笨?开门放他进来!我不这么做。我跟女儿说“从你小时候我们就教你真诚,所以你会不安、不忍是正常的。我告诉你,你不忍别人到处吃闭门羹,所以把门打开并接受他的访查,后来又因为担心他是小偷而不安。其实,这不是你的错,即使我们整个家被偷光了也不是你的错!”这是我们要相信的价值,我说“他能搬就让他搬,我不会怪你,因为我教给你的就是这个。”物质算什么?我们可以为物质去伤害一个我们建构的价值吗?当然不行! 世界上最吊诡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当你面对“真诚”以及“你的家可能会被搬走”的时候,你还敢不敢相信真诚?如果你敢,你幸福;如果你不敢,你终究不幸福。我家纵使丢了,我还有女儿怕什么?我以前常跟儿子说:儿子你尽力就好,时局不好不能怪你,咱们俩去要饭,沿门托钵咱们又不是第一回——释迦牟尼佛早就经历过了,只不过他没有老妈陪!我陪你,你在前面要饭,我在后面敲锣打鼓,咱们要得更多!各位想想看,曾几何时我们为了生存而害怕、恐惧,不敢再相信人真正的价值是什么,这是我们的损失!所以为什么我们要找回自己,因为这就是“自性”。 禅宗六祖慧能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什么叫作“本自具足”?就是你本来就有那份真诚,它本来就在了,你不能因为生存而把它抛弃,然后就不算数了。换句话说,我们用最珍贵的资产去换最便宜的物质,十块、二十块,请问划算吗?真的很不划算。我们为了这样的目的给扭曲成什么样?我们要找回真正的自己,这就需要共学;有了这个共识之后,是不是觉得自己很踏实?你不会因为这个价值被怀疑、被抛弃、被骂,你会好好做人,变成一个(精神上)很强壮、很结实的人。换句话说,当你不真诚的时候,你不敢面对真正永恒的价值。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你抛弃了真正可以永恒的自己。 孔子为什么是伟人?因为他从来不曾抛弃过真正的价值,所以两千多年后他成了我的偶像;如果我心里没有孔子的话,我想我大概就会变成心理的孤儿!我必须跟孑L子学习,才能够拥有他所看到的这些恒真价值;去学习他的选择,我才能够“生出”自己。所以共学的目的是,让我们变成一个真正能够踏踏实实、很坚强、很坚毅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回到前面的故事,当孩子听完这样的说法时,她觉得很踏实,“幸福当下发生”,这孩子当下就觉得很幸福,即使她必须要面对明天那个门上有记号的家!我们在相信真诚的同时,也要有处理不真诚事务的能力。 过去我常常听到很多人说真诚有什么用?因为他们没有听到后半句——真诚的人必定知道什么叫不真诚。当你懂得什么是不真诚的时候,要有处理不真诚的能力,否则的话,我们做真诚的人,反倒变成傻子、笨蛋,被人家欺负,没有处理不真诚的能力,那怎么行!什么叫作完整?完整的意思就是:我做一个真诚的人,同时有能力面对、处理不真诚的事务,这样才完整。如果我们只听其一,不听其二,就会以为我们以前学的论语是半吊子的论语,了解吗?好像论语就是叫我们变笨蛋!怎么可能嘛! 这里面真的是有完整的道理,所以这就是幸福,当下就是幸福!当一个人心里面有幸福感的时候,福田就在这里,莲花就在这里!我常说“一经通一切经通。”这不是只有我讲,西方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也这样讲;在座可能有人追随净空老师,净空老师也这样讲;八万四千法门,用在不同人身上,最后只有一条道路,叫“殊途同归”。各位想想看,要到达最后顶端的这条路上,到底我们在理性思维上缺少什么,如果我们不能够真正有理性思维的话,那我们的人生将会是一场误会,而人生你只能来一次,这误会就大了!是不是很严重?这是我们共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