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我们都是散落的星骸

  • 定价: ¥36
  • ISBN:9787807699972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时代华文书局
  • 页数:240页
  • 作者:(德)斯特凡·克莱...
  • 立即节省:
  • 2015-03-01 第1版
  • 2015-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是谁引导科学家走上了研究道路?是否顶尖科学家都拥有超一流智商?科学家如何看待宗教信仰?如何在贫穷国家做出一流研究?女性科学家要面临多少挑战?……翻开由斯特凡·克莱因编著的《我们都是散落的星骸》一书,走进科学家的生活,目击他们作为凡人的一面!

内容提要

  

    《我们都是散落的星骸》最初连载于美国《时代》周刊,物理学家、知名记者斯特凡·克莱因访问13位顶级科学家,了解他们的研究和生活。跨越科学、宗教、自然、人文、性别、种族、国家……希望这本书能为你呈现解释宇宙、世界与人类的多种可能性。

作者简介

    斯特凡·克莱因,1965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拥有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1996-1999年间在德国知名的《明镜周刊》(Special)担任科学编辑。1999-2000年在《国家地理杂志》(Geo)担任编辑。1998年获得乔治-治-霍尔茨帕林克科学新闻奖(Georg-von-Holtzbrinck-Preis)。2000年出版了《宇宙创造的日记》。目前为自由作家,居于柏林。

目录

前言
分子的诗歌
  化学家兼诗人罗阿尔德·霍夫曼谈美
我们都是散落的星骸
  宇宙学家马丁·里斯谈世界的开始与结束
您还记得吗?
  神经生物学家汉娜·蒙耶谈记忆
爱源于理解
  艺术家莱昂纳多·达·芬奇对现代自然研究起源的看法
贡献的法则
  行为学家拉格范德拉·加德卡尔谈利他主义
对公平的渴求
  经济学家恩斯特·费尔谈道德
独自对抗一切
  生物化学家克莱格·文特尔谈人类基因组
脑中的他人
  神经科学家维托里奥·加莱赛谈同情
最强烈的感受
  神经药理学家瓦尔特·齐克刚思伯格谈疼痛
进化的女性面
  人类学家萨拉·赫迪谈母性
在幻想的镜厅
  脑科学家维兰努亚·拉玛钱德朗谈意识
顽固的斑马
  生理学家兼地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谈历史上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世界的统一性
  物理学家史蒂文·温伯格谈科学与宗教
致谢

前言

  

    科学从未像现在这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于那些用自己的研究改变世界的人们,我们却知之甚少。这并不是说,他们不具备表达自己的能力。畅销书作者斯特凡·克莱因在《时代周刊》上和这些科学工作者进行的有趣谈话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他们中有些人回顾了令人惊异的人生经历,有些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兴趣,还有一些人思考着远超于自己领域的事情。简而言之,我们对于演员、球员和政治家的一举一动,甚至是最细微的心理变化都想刨根问底,而这些科学家就像他们一样有趣。
    与爱因斯坦同时代的人一直在猜测,天才却没什么生活能力的他为何要向世界吐出舌头,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在于研究者自己:他们试图否认自己是一个人。科学需要客观,人性应该被排除在外。在科学出版物中,“我”这个词是一种亵渎。但研究者对赞誉的贪婪并不比其他人少,所以他们在自己周围编织着传说:当一个人不可以太过尽情地表达自己的个性时,至少要迎合自己作为一个学者这种高于其他平凡工作的虚荣心。
    事实上,大众对于研究者的想法和感觉陌生还有第二个,也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的社会用狭窄的眼光看科学。的确,研究看起来是一个财富的源泉,它给我们带来了有效的药物、电脑以及数以千计的设施。显然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的活动是有用的,即使我们无法全部理解。但真正会触动我们的,一定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所以他们在实验室里的研究行为在大多数人眼中也就是与自己不相关的了。
    这么想的人忽略了科学同样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一一与书籍、音乐和电影一样。从一开始,自然科学就用谜题书写着我们的存在。而就在过去的几年里,科学已经获得了许多结论,可以让我们知道得更清楚,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以及人类意味着什么。
    为了这本书,我和一些女性以及男性相遇,我所拥有的见解应该归功于他们。这些文章来自于我在2007到2009年问,与来自欧洲、美国以及印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谈话(有两个例外),且都在《时代周刊》的专栏中出现过。每个对谈者都在自己的领域上享有盛誉,每个人都擅长于扩大自己的研究的范围。其中有人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同时也作为一名诗人而被大众熟知;有一个是宇宙学家,为世界在未来几十年的命运向公众开放了一个赌局;还有一位生理学家,同时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丛林中探索着文明的起源。我尝试过,让这些研究人员将他们的不同兴趣用语言表达出来,地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同样也可以是人文和社会科学的代表。另外对于被访者的选择是十分主观的。我请求和我想认识的人们进行谈话一一因为我知道他们的贡献以及他们的个性都是非凡的。
    关于本书中白人男性出场次数过多的抗议是正确的:我的谈话对象中只有两位女性,而且只有两个人不是来自于欧洲或者美国。但是这样的搭配是我们时代的一个缩影。我寻找的是一些有全面的生活表现以及长远眼光的科学家,这一点通常会在职业生涯的后半段才能达成。这个年龄段中,女性以及来自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研究人员尚不多见。幸运的是,如今在实验室里,有很多来自各地的后起之秀,在二十年内坐在我对面接受访谈的人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类型。
    几乎所有的被访者我都是第一次见。我基本是在数天内和他们会面两次,总是在他们选择的地方。常常是在他们的办公室内,有时候也会边散步边谈,或者在餐厅、博物馆以及夏季别墅。我唯一提前提出的要求就是时间。通常我们的谈话会进行5个小时,我从中挑出最有趣的部分写在这本书中。
    ……
    那种勇气他们至今还有。但那不是敢于挑战众神,而是愿意为探索献出一生。所以很多的我的被访者都显示出了他们研究的学科与他们人格特质的奇妙混合一个强大的自我肯定承担着同样强烈的不确定性。超越虚荣和欲望,用一个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使自己的名字不朽,这看起来似乎对他们所有人都是一个推动力:很高兴自己走在研究的道路上,并且清楚地知道这里从未有人涉足过。
    什么使研究人员感动?这个问题最美妙也是最古老的答案来自于达·芬奇,作为现代自然科学之父,通过一个出自于他原稿而编成的采访,他给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展望。对莱昂纳多而言,对知识的渴求是一种对自然的爱的表现形式,也是对于生命的,“爱源自于理解,而且认识越确定,这份爱也就越亲密”。真正的理解会让我们学会珍惜。因为我们通过仔细的审视最终改变了自己,深入研究的每一个主题对于莱昂纳多来说都是有其价值一一无论是小溪中的卵石流还是恒星的轨迹。
    莱昂纳多是一个未知大陆上的先驱。他研究个别现象,可以猜测它们之间在最良好条件下的关系。在超过500年的自然研究中,科学家在很多情况下学会了观察,他们知道,在小溪中卵石流的规律也确定了宇宙中恒星的起源。每个细微的认识都超越了自己,就像从木墙上的一个刮痕可以放大到对整个景观的想法。很多被访者都描述了一个类似的经验,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美妙的时刻,突然之间一切都互相协调了”。往往是最微不足道的问题导致了一个更大的难题一一有时这些小问题甚至握有解决问题的关键。这里汇集的谈话就涉及了那些藏在小问题背后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