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民间文学

比零还少(精)/埃利斯作品

  • 定价: ¥42
  • ISBN:9787532766772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译文
  • 页数:220页
  • 作者:(美)B·E·埃利斯...
  • 立即节省:
  • 2015-02-01 第1版
  • 2015-0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比零还少》是B·E·埃利斯的成名作兼代表作,已被公认为二十世纪“邪典文学”经典。小说以大学生克莱回洛杉矶度圣诞假为主线,通过电影分镜头般的画面,电子乐般的节奏,面无表情的语调,锋利简短的章节,切割出18岁的克莱和他的朋友们——一群天使之城的富家子弟,一群堕落天使——的迷乱生活。这场埋葬青春与纯真的葬礼式派对从另一个极端的角度,提示了在后工业化时代,在物质极度丰富的表相下人性的脆弱与异化,即我们拥有一切,所以我们一无所有;这是最好的人生,所以这也是最坏的人生。

内容提要

  

    《比零还少》作者B·E·埃利斯是美国年轻一代极有风格的著名小说家。
    这是最好的人生,这也是最坏的人生。18岁的克莱和他的朋友——一群天使之城的富家子弟、堕落天使——进行着一场埋葬青春与纯真的葬礼式派对。电影分镜头般的画面,电子乐般的节奏,面无表情的语调,锋利简短的章节,从另一个极端的角度,揭示了后工业化时代,在物质极度丰富的表相下人性的脆弱与异化:我们拥有一切,所以我们一无所有。

媒体推荐

    “MTV一代的麦田守望者。”
    《今日美国》
    “卓越非凡。一个杀手——陛感,漂亮,悲伤。”
    《村声》
    “很长一段时间内最令人激动的一部小说。纪实、逼真,令人不安。”
    角谷美智子,《纽约时报》

作者简介

    B·E·埃利斯,1964年生,美国年轻一代极有风格的小说家,当今美国文坛“小鬼帮”主将。21岁即凭处女作《比零还少》震惊美国文坛。

目录

正文

后记

  

    堕落天使
    这是最好的人生:洛杉矶。富爸爸。名牌大学。豪车。游泳池。派对。海滩。阳光。一切。这是最坏的人生:洛杉矶。富爸爸。可卡因。滥交。强奸。卖身。自残。深渊。废墟。一切。这是布莱特·伊斯顿·埃利斯:1985年,21岁的他凭借长篇处女作《比零还少》震惊了整个美国——不仅是文坛,它立即成为一部超级畅销书。这是《比零还少》:用电影分镜头画面,电子乐节奏,面无表情的语调,锋利简短的章节,切割出18岁克莱和他的朋友们——一群天使之城的富家子弟,一群堕落天使——的迷乱生活。
    这并不是第一次。这种迷茫、失落、极度空虚和不知所措。我们甚至可以开场派对。邀请名单包括:《麦田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了不起的盖茨比。《魔山》上的汉斯·卡斯托普。烦恼的维特和漫游的威廉·迈斯特。《挪威的森林》中的渡边和直子。海明威的阳痿退伍兵巴恩斯。加缪的局外人默尔索。麦卡勒斯的孤独女猎手米克。以及,甚至,大卫·林奇《蓝丝绒》里的业余侦探杰弗里。当然,还有我们的克莱。我们苍白、镇定(即使是假装的),永远戴着雷朋墨镜的克莱。
    一场很酷的派对,不是吗?
    同时也是一场绝望的派对。一场成年礼式的派对。一场葬礼式的派对。一场埋葬青春、童话和纯真的派对。大家的埋葬工具各有不同:逃学。肺炎。初恋。战争。谋杀。而没有什么比“克莱们”的工具更奇特,但却又最贴近现在,那就是:满足。
    在小说的五分之四处,在经历了绵延不绝的兜风、派对、跳舞俱乐部、毒品、性交之后,微妙、日益膨胀、渐渐令人窒息的悬疑感一一就像房间里的空气在不知不觉中被慢慢抽空——达到了顶点。然后我们迎来了一幅爆炸性的场景:克莱被迫在宾馆中亲眼目睹一起长大的好友朱利安卖身。但这是一次平静的爆炸(因此更加令人震撼),21岁的伊斯顿·埃利斯用不动声色的零度叙事——“比零还少”的叙事——为我们描绘出一幅霍珀式的油画:“太阳西斜,阴影切过墙壁,朱利安试着想微笑。男人也对他微笑,阴影把他的脸切成两半。”刀刃般的光线。紧绷的空气。寂静的暴力。最终——慢动作的灰飞烟灭——正如小说中的另一个场景,克莱躺在床上打电话,他“过了一会儿才能开口说话,因为电视屏幕上一座建筑正在慢动作爆炸,画面是黑白的”。 所以,紧随其后发生的两件事,也是小说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几个场景,可以看成是这种慢动作爆炸的余波。我们将随着爆炸的碎片一起在空中缓缓上升。滑翔。坠落。第一件事:克莱与毒品贩子瑞普等一伙人在小巷深处看一具少年的尸体。这是他们第一次直接面对死亡。较之恐惧,他们更感到好奇、兴奋,以及一丝不安的寒意:“我们在那儿又站了一会儿。一阵风吹过巷子。能听见从梅尔罗斯传来的车流声”。(你能感觉到那神秘的微风,你能听到那遥远的、宗教圣歌般的车流声。)第二件事:在瑞普的公寓里,看着自己的朋友们强奸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克莱不禁要问“为什么”。为什么?这是克莱在问瑞普,也是在问自己,问作者,问读者,问上帝,问整个世界。为什么? “但你什么都有了。你不需要任何东西。”我对他说。 瑞普看着我。“不。我没有。” “什么?” “不,我没有。” 停顿一下,我接着问:“哦,妈的,瑞普,你什么没有?” “我没有可以失去的东西。” 这是个可怕的答案。它就像一个黑洞,一个强力磁场,使小说中所有那些零乱的碎片获得了惊人的密度与重量。它提醒我们,极度满足至少和极度匮乏一样可怕——如果不是更可怕的话。它从另一个极端的角度,提示了在后工业化时代,在物质极度丰富的表象下,人性的脆弱与异化:我们拥有一切——所以我们一无所有。这是最好的人生——所以这是最坏的人生。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部小说出版于1985年。奥威尔的《1984》刚刚成为过去。在美国,人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派对,庆祝关于“老大哥”的独裁预言没有成为现实。但人们没注意到,一个更隐蔽也更残酷的独裁者已经来到他们中间。那就是满足。那就是伴随物质满足而来的极度精神空虚,一个巨大无形的黑洞,吸走了所有光线、希望和爱。 天使纷纷堕落。汉斯·卡斯托普离开魔山命丧战场。盖茨比死于陌生人枪下。霍尔顿去了精神病院。默尔索进了监狱。直子自杀。克莱?五年后,他将现身于埃利斯的新小说《美国精神病》,他将化身为纽约华尔街的高级白领,从堕落天使变成一名变态连环杀手——一个美国精神病。 孔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