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外国哲学

偶像的黄昏(精)

  • 定价: ¥32
  • ISBN:9787539978673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江苏文艺
  • 页数:241页
  • 作者:(德)尼采|译者:杨...
  • 立即节省:
  • 2015-02-01 第1版
  • 2015-0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只有读懂尼采,才能读懂二十一世纪。尼采阐述了西方文化没落的历程。作为思想家的尼采,究竟在何种意义上终结了西方文化传统?上帝已死,世界还会走向何方?一个没有上帝的世界可怕,还是没有真理的世界更可怕?偶像的黄昏之后,是否能迎接一个灵魂的黎明?这本《偶像的黄昏(精)》由尼采的代表作《偶像的黄昏》《快乐的智慧》结集而成。我们将从尼采的狂想里,读懂我们所身处的时代,揭开重重生命之霾,找回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成为自己!

内容提要

  

    这本《偶像的黄昏(精)》由尼采著。尼采从严整的论证式写作,跳跃到格言、箴言式的书写,标志着他从卓越学者到思想大师的变迁。一位不幸被疯癫吞没的哲人,真诚地为人类的处境而痛心疾首。尼采不需要任何世俗权力为他站台,只凭着生命本真的诗性之美而传播。如今,他为越来越多的思想者所阅读并理解。

作者简介

    尼采(1844-1900年),德国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诗人和散文家。他很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目录

序言  尼采的直言不讳
第一部分  偶像的黄昏
  前言
  第一章  格言与剑
  第二章  苏格拉底问题
  第三章  哲学中的“理性”
  第四章  “真实世界”如何最终变成寓言——一个错误的历史
  第五章  作为反自然的道德
  第六章  四大谬误
  第七章  人类的“改善者”
  第八章  不合时宜的漫步
  第九章  我需要感谢古人
  第十章  锤子说话
第二部分  快乐的智慧(选译)
  第一章  存在意义的导师
  第二章  无疑是的德行
  第三章  最大的危险
  第四章  何谓生
  第五章  国王一天的时刻表
  第六章  越过人行天桥
  第七章  隔着一段距离去观察女人
  第八章  人们称之为爱的事物
  第九章  我们应该感激什么
  第十章  “但是,为什么你还要写作呢?”
  第十一章  古代的骄傲
  第十二章  不受欢迎的信徒
  第十三章  要严肃地对待真理
附录
代后记  新现代:一个人的文艺复兴和灵魂的黎明

前言

  

    序言  尼采的直言不讳
    陶林
    在读书求学的时代,我是一个标准的尼采迷,一度沉溺于尼采作品的阅读中难以自拔。那时候,受鲁迅先生的推荐,尼采在中国青年当中一度非常流行。不读尼采,无以装深沉,显示思想或文化。当然这跟尼采的哲学著作本身有关,它就有这个本领,一旦读进去,不管你有没有弄懂,它可以深深吸引你。很难想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康德、黑格尔的身上。这就是尼采的魅力,美学和文学的魅力,也是诗化哲学的魅力。
    事实上,在我们跟风阅读尼采的时候,对尼采的了解仅仅限于“意志”、“超人”和“疯狂”之类肤浅与抽象的概念上,连教科书级的理解都谈不上。若说能读懂尼采,显然是一种妄谈。少小诵经,老大悟道。随着生活与阅历的叠加,特别是腾出心力来做专门的哲学思考之后,对尼采的亲和感却与日俱增。通过尼采,我可以得知,不同于编程序或者运算,哲思并非一件智能的事业,而是一项生命的事业,不是一项头脑的事业,而是一项灵魂的事业——此言甚玄,实乃吾心语心愿,且按下不表。在这篇序文中,我仅仅想和对尼采这个人以及哲思有兴趣的读者说说我是如何阅读尼采的。为节约起见,我们且以几个无解的问题作为渡筏,粗浅而概括地走人这位哲学家的世界:
    第一个问题:观念是如何左右这个世界?我们知道,我们每个人目之所见的世界是极度纷繁芜杂的。我们所见之纷繁芜杂,与蚂蚁见蚁穴之纷繁芜杂别无二致。对于这种纷繁,有哲学家称之为“参差多态”。不错,我们的世界相当参差,仅目前的人类群体而言,构成人类群的数量级有六十亿之多,与这六十亿数量级同步的历史、事件、未来累积起来更是惊人。然而,这个惊人的数量,对于宇宙来说,依然还是有限的。因为我们所生活的空间目前还超不出这个小小的地球,我们生活的时间还超不出从过去到未来的这个时间链条。无论是这个空间,还是这个时间,都是可以测度,并总有限度的。这就是说,我们六十亿人的庞大群落,其实生活在一个极为封闭、有限的“小世界”中。这个“小世界”有限的天地,是我们的人间。“小世界”之外的领域,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我们只能说是“大干世界”,或者说“属于上帝的疆域”。
    因为我们的时空实际上是很小的,并且随着人类生活技术的进步,它在变得越来越小。世界上有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就是左右我们在这个小世界里生存的观念其实非常有限。事实上,寰古至今,都是很少部分的人在提供着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念,而大部分人只是随着生命的洪流向前生活。这并不是什么骇人听闻的事,也无需大惊小怪。人群乃是乌合之众,群体的智商其实为“零”。个人可能很明智,但集群起来,人群未必就比马群、象群、猴群或者奔跑的野牛群更明智到哪里去。因此,相比较于人群的盲从无知,耗上毕生精力专门提供世界观念的哲人就显得非常有意思——他们要做头脑的“罪犯”。
    西方自苏格拉底以降,东方自老子以降,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但观念的演变却并不如大家所认为的那么丰富。以我个人看来,世界观念史的更迭非常简单:上古的人们认为世界很不确定,决定这个世界的“神”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太阳神,可能是火,可能是水,可能是气,可能是太极,可能是奥林匹斯山上的居民或者万物之灵等等;到了诸如苏格拉底等第一代哲人出现以后,在人们看来世界更加不确定,决定这个世界的“神”逐渐变得唯一。这一过程非常漫长,但非常重要。在“一神”的时代,人们确立了秩序、等级和走向“神”的“道”。无论这个“一神”的面孔是什么,诸如上帝、佛陀、基督、安拉、真理、乌托邦、科学、金钱、权力、“道”或者儒家式的人间生活等等,“一神”所系,人无旁骛。以“一”为核心,人们各安其所。但这并非历史的必然,在十九世纪末期,随着世界级大战的酝酿,在人们观念中确凿的“一神”世界开始全线崩溃,世界的真相渐渐无疑地袒露出来。
    ……
    自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等人接茬尼采等哲学家的现代非理性思潮后,特别是经历了两个顶级暴力集团开始的“冷战”对峙,人们的观念的确经历了严冬。人类观念的历史非常缓慢的进程,被纷繁的眼花缭乱所替代。尼采那一代哲人“美拯救世界”的希望,突然又变成了“娱乐至死”。在技术神的指引下,世界在变平,但是否变得更美?如此,世界不会在巨大的硬暴力中“轰”的一声毁灭,会不会在嘻嘻哈哈软暴力的“嘘”声中无影无踪呢?这些问题,越想越复杂,越想越令人困惑,显然,不会在这一篇小序文中能得以答复。
    时过境迁,我们读尼采,究竟想从这位哲学家那里获得什么?我们闲来有心去阅读哲学家言,既不为长知识,也不为学技能,或许只是喜欢读读、喜欢瞎想,也或许只是为从日常中逃逸,体验一下深沉。对之,我想起一个非常中国的古典的说法,其实要“开天眼”。“开天眼”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否很难,很有必要?以我看来并不难,也并不神秘。只要像尼采那样,真实关心一下自己的生存困境,坚持个人的意志、自由与思考,总会有所得。至于必要性,这个实是因人而异。
    《偶像的黄昏》这部书,预告了“一神”时代的黄昏,但并未远见多元复兴的黎明。尼采毕竟只是尼采,而非神。我们不要忘记,正因为世界的多元并存,世界诸国从“唯一”到“一与零”、“一与多”的进程各不相同,全球走出“二十世纪”的进程也各不一。我们的时代,面临的问题并不比尼采所面临的更为轻松。
    《偶像的黄昏》一书,邀请到杨丹老师进行翻译。她是尼采的同行,一名优秀的大学外文教师。她和她的学生匡婷、卫梦琳、王凯强共同努力,能让读者充分感受到尼采这位文法卓越的哲学大家的魅力。为了丰富大家对尼采的理解,在《偶像的黄昏》一书之后,还特意邀请陈永红女士担纲翻译了《快乐的智慧》一书的精华部分。这两部书在精神气质上,有内在强烈的联系。尼采从严整的论证式写作,跳跃到格言、箴言式的书写,标志着他从卓越学者到思想大师的变迁。
    2013年12月24日

后记

  

    代后记
    新现代:一个人的文艺复兴和灵魂的黎明
    陶林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有一个鲜明的变化,我们心中认为的“古典”已经作古,而津津乐道的“现代”和“后现代”诸多理念,一样在变成不可逆转的“传统”。仿佛正应和了波德莱尔的那句名言:“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当我们继续用批判古典传统的眼光,来打量那些曾经所谓的“现代”和“后现代”问题时,一样能发现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未见之域。因为主持编译本书,我得以重新阅读尼采。在这一过程中,我栗然感受到这位现代思想先驱者的先见之明。多年以来,我习惯于把尼采看成一个满嘴疯言疯语的精神病人,偶尔提出了诸如“上帝死了”之类论断的狂人。但正如那些先知故事里经常搬演的情节那样,隔着一个对称的百余年时光,那位狂人的狂语,一旦对历史的变易加以印证,就会让人不由地肃然起敬。一个几乎被我们忽略的事实就是,通过尼采的小道,我们可以见证他对于整个二十世纪现代思想史的演绎和预言。我们惯常把尼采哲学的流传,看成是修辞学的胜利,是独树一帜和自我标榜的胜利,是纯粹美学的成功。而历史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尼采的卓越之处,不仅仅在于他的狂言妄语,而恰恰在于他时不时是正确的,具有一种直入要害的预见性。我把这种迟来的印证,称之为“尼采的直言不讳”:他直言“一神”时代的没落,召唤“众神”时代的重生。倘若沿着尼采的思路去看,直到二十世纪中叶,人类的前现代文明依旧是传统“一神”世界的余晖,而二十世纪中叶以后至今的“后现代”状态,正是“众神”世界诞生的先驱。对照尼采,再来看看整个二十世纪以来的西方现代、后现代的思想家们,仿佛都生活在尼采那种直言不讳的言说的注脚中。
    当我们把中国古典、全球的现代思潮以及后现代思潮,都看成过往的传统,那么毫无疑问,我们曾经热衷的新潮流,也在以极大的速度改变着自己的面貌。它们就像是杰克的魔豆,一个巨大的块茎,隐藏在热热闹闹的理论喧嚣的大地下,在人们斑驳迷离的摩登之梦中飞速地生长,把我们带人到那莫可名状的美好未来,并将在“历史的终结”之后,给予我们一片全新的美洲大陆。
    新现代
    就我个人阅读体验,整套尼采的思想,大致可以整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尼采通过“美”来打量人类,超越了现象之“真”,以抵达意志的张扬和极乐。恰如我们所知的,尼采是一个以美学为主导的哲学家,他力图发展叔本华的哲学,同时拓展叔本华的结论,变悲观哲学为“快乐哲学”——可最为诡秘的是,强调悲观的叔本华活得倒挺长,奉行快乐的尼采,却在痛哭被鞭打老马的哀嚎声中走向了疯癫。对于叔本华,“悲观”因为人有意志的存在;而之于尼采,“快乐”是因为人的意志可以审美。尼采从叔本华未尽的道路上出发,打开了他那恢弘的、气象万千的言说之门。在尼采看来,人类的审美先于存在。尽管他无法以缜密的逻辑证明这个论点,但一定不妨碍他自然而然地拿着自己的断论作阐述,并且在激情洋溢的言辞中悄悄地说服他的读者。为此,他重新发掘了希腊古典神话的生命,并隆重推出“酒神精神”、“日神精神”两个“意志”的类型。简述之,酒神脱胎于玄虚的宗教仪式,是一种神秘超验的审美;日神则是理性与梦想之类人文精神的总和,是一种直观的、热烈的、富有生命力的审美。无论酒神精神还是日神精神,人们一旦开始审美,就会发现自身深深陷入叔本华式的悲观状态之中。在此基础上,悲剧得以诞生。在写于1872年的《悲剧的诞生》一书中,即将开始间歇发作癫狂的尼采,通过对古希腊悲剧艺术的研究,得出了重要论断:苏格拉底之类智者的诞生,用逻辑学和辩证法,用因果律和真理论,实质上扼杀了人类的审美,把悲剧精神引向了毁灭。 …… 对比这些艺术大师的沉默不语,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人们言说的世界,遭受前所未有的极为严重的质疑,普遍误读、改写和演绎被揭示出来。恰如诸如德里达这样的大师所愿,很多时髦并喧嚣一时的现代和后现代理论,实质上在慢慢变成一种纯粹的语言游戏。大众更多愿意凭借直观,而不是通过厚重的现代语言之幕去窥视这个疑点重重的世界。语言世界在彻底地堕落。大众不需要我思故我在的世界,更不需要我说故我在的世界,大众只需要一个人自在的世界。 我们善于在因果律的牢笼里徘徊,但实际上,并不是煌煌的现代和后现代思想诞生了诸如蒸汽机、电动机、内燃机或者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等。没有那些煌煌的思想,这些技术一样会问世,并带着发明者的善意与美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这些貌似不经意的技术,完全提供了让这些理念深入灵魂的可能性。 未来的新现代潮流,与现代和后现代的一个重大区别正在于:现代性是设计因素的,后现代性是破坏与重构因素的,新现代将是生长因素的。在新的现代性富有生机的氛围里,一个人的悲剧获得重生的契机,同时,一种崭新而丰富的灵魂诗学原则将崛起。人们将告别一小群“专家”的世界,迎来一大群“诗人”诞生的世界。人们可以很自信地说“智慧胜过一切”,也可以相信“美感胜过一切”,那就是新现代,那就是一个人的文艺复兴与灵魂黎明的时代。 2014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