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文学研究

元曲全鉴(典藏版)

  • 定价: ¥38
  • ISBN:978751801500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纺织
  • 页数:306页
  • 作者:译者:蔡践
  • 立即节省:
  • 2015-06-01 第1版
  • 2015-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主要包括杂剧和散曲。它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唐宋诗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蔡践编写的《元曲全鉴》一书囊括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元曲作品,通俗易懂,解析细致,图文并茂,对广大读者阅读和理解元曲的精髓有着极大的帮助。

内容提要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主要包括杂剧和散曲。它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唐宋诗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蔡践编写的《元曲全鉴》一书囊括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元曲作品,通俗易懂,解析细致,图文并茂,对广大读者阅读和理解元曲的精髓有着极大的帮助。

目录

元好问
  中吕·喜春来·春宴之一
  中吕·喜春来·春宴之二
  双调·骤雨打新荷
  仙吕·赏花时·春情
杨果
  仙吕·翠裙腰
  越调·小桃红
  越调·小桃红
  越调·小桃红
刘秉忠
  南吕·干荷叶
  双调·蟾宫曲·夏
王和卿
  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仙吕·一半儿·题情
  双调·拨不断·大鱼
  双调·拨不断·自叹
胡祗遹
  中吕·快活三过朝天子 ·赏春
  双调·沉醉东风
  双调·沉醉东风
  双调·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
徐琰
  双调·沉醉东风
  南吕·一枝花·间阻
王恽
  正宫·黑漆弩·游金山寺并序
  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
卢挚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双调·折桂令·寒食新野道中
  双调·寿阳曲·夜忆二首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双调·殿前欢
  黄钟·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双调·蟾宫曲
  双调·蟾宫曲·丽华
  双调·蟾宫曲·长沙怀古
  双调·蟾宫曲·箕山感怀
陈草庵
  中吕·山坡羊
  中吕·山坡羊
  中吕·山坡羊
  中吕·山坡羊
奥敦周卿
  双调·蟾宫曲·咏西湖
关汉卿
  仙吕·一半儿·题情
  仙吕·一半儿·题情
  南吕·四块玉·别情
  南吕·四块玉·闲适
  双调·大德歌·春
  双调·大德歌·夏
  双调·大德歌·秋
  双调·大德歌·冬
  双调·新水令·单刀会
  双调·碧玉箫
  双调·沉醉东风
  双调·碧玉箫
  双调·碧玉箫·离愁
  商调·梧叶儿·别情
  正宫·端正好·窦娥冤
  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
  南吕·一枝花·杭州景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越调·斗鹌鹑·女校尉
白朴
  越调·天净沙·夏
  越调·天净沙·冬
  越调·天净沙·春
  越调·天净沙·秋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双调·庆东原·叹世
  双调·得胜乐
  双调·驻马听·吹
  双调·得胜乐
  双调·驻马听
  仙吕·点绛唇·东墙记
  大石调·青杏子·咏雪
  梧桐雨·第四折
姚燧
  中吕·满庭芳
  中吕·醉高歌·感怀
  中吕·阳春曲
  越调·凭阑人
  越调·凭阑人二首
  中吕·普天乐
  越调·凭阑人·寄征衣
  双调·寿阳曲
马致远
  南吕·金字经
  南吕·四块玉·叹世
  南吕·四块玉·叹世
  南吕·四块玉·紫芝路
  南吕·四块玉·恬退
  双调·清江引·野兴二首
  越调·天净沙·秋思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
  双调·寿阳曲·烟寺晚钟
  双调·寿阳曲
  双调·寿阳曲·江天暮雪
  双调·寿阳曲
  双调·寿阳曲
  双调·寿阳曲
  双调·拨不断·叹世
  双调·拨不断·叹世
  双调·拨不断·看潮
  双调·拨不断
  双调·蟾宫曲·叹世
  双调·蟾宫曲·叹世
  般涉调·耍孩儿·借马
  双调·夜行船·秋思
  双调·新水令·汉宫秋
赵孟頫
  仙吕·后庭花
  黄钟·人月圆
王实甫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石君宝
  南吕·一枝花·曲江池
王伯成
  仙吕·春从天上来·闺怨
  中吕·阳春曲·别情
阿里西瑛
  双调·殿前欢·懒云窝
  双调·殿前欢·懒云窝
冯子振
  正宫·鹦鹉曲·山亭逸兴
  正宫·鹦鹉曲·农夫渴雨
  正宫·鹦鹉曲·赤壁怀古
珠帘秀
  双调·寿阳曲 ·答卢疏斋
贯云石
  正宫·小梁州·秋
  正宫·塞鸿秋·代人作
  南吕·金字经·闺情
  中吕·红绣鞋
  双调·蟾宫曲·送春
  双调·清江引
  双调·清江引·咏梅
  双调·清江引·惜别
  双调·清江引·知足
  双调·清江引·立春
  双调·寿阳曲
  双调·殿前欢
  双调·殿前欢
  双调·殿前欢
  双调·殿前欢
  双调·水仙子·田家
鲜于必仁
  中吕·普天乐·渔村落照
  越调·寨儿令
  双调·折桂令·卢沟晓月
  双调·折桂令·西山晴雪
张养浩
  中吕·最高歌兼喜春来
  中吕·喜春来
  中吕·喜春来
  中吕·喜春来
  中吕·喜春来探春
  中吕·朱履曲·警世
  中吕·朱履曲
  中吕·朱履曲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中吕·山坡羊三首
  中吕·山坡羊
  山坡羊·骊山怀古
  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归田乐
  中吕·普天乐
  中吕·朝天曲
  中吕·朝天曲
  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
  双调·殿前欢·登会波楼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
  双调·庆东原
  双调·水仙子
  南吕·西番经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郑光祖
  越调·圣药王·倩女离魂
  《梅香》第一折·仙吕·鹊踏枝
  中吕·迎仙客·王粲登楼
曾瑞
  南吕·四块玉·叹世
  南吕·四块玉·闺情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闺中闻杜鹃
  中吕·山坡羊·自叹
睢景臣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乔吉
  中吕·山坡羊·冬日写怀
  中吕·山坡羊·自警
  中吕·朝天子·小娃琵琶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中吕·山坡羊·寓兴
  越调·小桃红·效联珠格
  越调·天净沙·即事
  越调·凭阑人·香篆
  越调·凭阑人·金陵道中
  越调·天净沙·即事(二首)
  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
  双调·折桂令·咏红蕉
  双调·折桂令·客窗清明
  双调·清江引·有感
  双调·清江引·即景
  双调·水仙子·寻梅
  双调·水仙子·若川秋夕闻砧
  双调·水仙子·怨风情
  双调·水仙子·咏雪
  双调·水仙子·吴江垂虹桥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双调·殿前欢·登江山第一楼
  双调·卖花声·悟世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忆别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戏题
  南吕·玉交枝
  《两世姻缘》第二折:商调·集贤宾
刘时中
  双调·殿前欢·醉翁酡
  双调·殿前欢·醉颜酡
  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
薛昂夫
  中吕·朝天曲
  正宫·塞鸿秋
  中吕·朝天曲
  中吕·山坡羊
  中吕·山坡羊·秋《西湖杂咏》
  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春归二首
  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
吴弘道
  南吕·金字经·伤春
  双调·拨不断·闲乐
赵善庆
  中吕·普天乐·江上秋行
  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
  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湘阴道中
  双调·庆东原·泊罗阳驿
  双调·折桂令·西湖
马谦斋
  中吕·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秋
  双调·水仙子·咏竹
  越调·柳营曲·叹世
  双调·沉醉东风·自悟
  双调·水仙子·雪夜
张可久
  越调·天净沙·鲁卿庵中
  双调·折桂令·村庵即事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中吕·迎仙客·秋夜
  中吕·红绣鞋·虎丘道上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中吕·红绣鞋·秋望
  中吕·满庭芳·金华道中
  中吕·山坡羊·闺思
  中吕·卖花声·怀古
  中吕·喜春来·永康驿中
  中吕·普天乐·西湖即事
  中吕·普天乐·别怀
  南吕·四块玉·客中九日
  商调·梧叶儿·春日郊行
  商调·梧叶儿·湖山夜景
  双调·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
  双调·沉醉东风·气球
  双调·落梅风·冬夜
  双调·落梅风·春情
  双调·水仙子·梅边即事
  双调·殿前欢·客中
  双调·水仙子·湖上即事
  双调·折桂令·九日
  越调·小桃红·离情
  越调·天净沙·湖上送别
  越调·凭阑人·春夜
  越调·寨儿令·席上
  越调·凭阑人·暮春即事
  越调·天净沙·江上
  越调·寨儿令·闺怨
  越调·寨儿令·春思
  越调·寨儿令·舟行感兴
  越调·凭阑人·江夜
  南吕·一枝花·湖上归
徐再思
  黄钟·人月圆·甘露怀古
  中吕·阳春曲·皇亭晚泊
  中吕·普天乐·西山夕照
  中吕·普天乐·垂虹夜月
  中吕·朝天子·西湖
  越调·天净沙·探梅
  双调·蟾宫曲·春情
  双调·清江引·相思
  双调·殿前欢·观音山眠松
  双调·沉醉东风·春情
  双调·水仙子·春情
  双调·水仙子·夜雨
孙周卿
  双调·蟾宫曲·自乐
  双调·水仙子·山居自乐
王仲元
  中吕·普天乐·春日多雨
吕止庵
  仙吕·后庭花
  仙吕·后庭花·怀古
  仙吕·醉扶归
查德卿
  仙吕·寄生草·感叹
  仙吕·一半儿·春情
  越调·柳营曲·金陵故址
  越调·柳营曲·江上
  双调·蟾宫曲·怀古
吴西逸
  越调·天净沙·闲题
  双调·清江引·秋居
李爱山
  双调·寿阳曲·厌纷
  双调·寿阳曲·怀古
李致远
  中吕·朝天子·秋夜吟
  双调·折桂令·读史
  双调·落梅风
  越调·小桃红·碧桃
  中吕·红绣鞋·晚春
张鸣善
  中吕·普天乐·嘲西席
  失宫调·咏雪
  中吕·普天乐·咏世
  双调·水仙子·讥时
杨朝英
  双调·水仙子
  双调·水仙子
  双调·水仙子
  双调·殿前欢·和阿里西瑛韵
  正宫·叨叨令·叹世二首
  中吕·阳春曲
  越调·小桃红·题写韵轩
  双调·清江引
  双调·水仙子
  双调·水仙子·自足
宋方壶
  中吕·山坡羊·道情
  中吕·山坡羊·道情
  仙吕·一半儿
  双调·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
  双调·水仙子·隐者
  双调·水仙子·隐者
  中吕·红绣鞋·阅世
丘士元
  中吕·满庭芳·相思
周德清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
  中吕·朝天子·庐山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中吕·阳春曲·春晴
  越调·柳营曲·冬夜怀友
钟嗣成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恨别
  双调·清江引二首
  南吕·一枝花·自序丑斋
唐毅夫
  南吕·一枝花·怨雪
汪元亨
  双调·沉醉东风·归田
  双调·沉醉东风·归田
  正宫·醉太平·警世
倪瓒
  黄钟·人月圆
  黄钟·人月圆
  双调·水仙子
  越调·凭阑人·赠吴国良
刘庭信
  中吕·朝天子·赴约
  双调·水仙子·相思
梁寅
  黄钟·人月圆·春夜
舒頔
  中吕·朝天子
汤式
  中吕·醉高歌带红绣鞋·客中题壁
  中吕·普天乐·别友人往陕西
  中吕·谒金门·落花
  中吕·谒金门·落花
  中吕·山坡羊·书怀示友人
  越调·柳营曲·旅次
  越调·柳营曲·听筝
  双调·天香引·戏赠赵心心
  双调·蟾宫曲
  双调·庆东原·田家乐
  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
  正宫·小梁州·九日渡江
邵亨贞
  仙吕·后庭花·拟古
高明
  商调·金络索挂梧桐·咏别
无名氏
  正宫·叨叨令
  正宫·塞鸿秋·山行警
  正宫·醉太平
  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正宫·塞鸿秋·村夫饮
  仙吕·寄生草·来生债
  仙吕·寄生草
  仙吕·游四门
  仙吕·寄生草·相思
  中吕·朝天子·志感
  中吕·朝天子·志感
  中吕·红绣鞋
  中吕·红绣鞋
  中吕·喜春来
  中吕·四换头
  中吕·红绣鞋·月夜闻雁
  中吕·齐天乐过红衫儿·幽居
  南吕·玉娇枝过四块玉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
  双调·清江引·讥士人
  双调·水仙子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越调·小桃红·别忆
  商调·梧叶儿
  商调·梧叶儿·嘲谎人
  商调·梧叶儿·贪
  商调·梧叶儿·嗔
  商调·梧叶儿·嘲贪汉
参考文献

前言

  

    元曲,发展于金、宋,盛行于元代,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形成的另一种文学形式,是对诗词的继承、革新和发展,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无论从思想还是内容上来看,都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和唐宋诗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首先兴盛于北方地区,所以又有“北曲”之称。与诗词相比,其形式更灵活,更能表情达意。元曲主要分为两种艺术形式:一为元杂剧,一为元散曲。杂剧可以说是元代的歌剧,散曲则可以说是元代的新体诗。曲是词的发展,无论从音乐的基础还是形式的构造上,都是从词演化而来的。词本起于民间,流传于歌女伶工之口;既便于书写情怀,又宜于歌唱,是一种通俗文学。人们在旧的歌曲中求变化,在新起于民间的小调中求素材,接着有乐师来正谱,文人来修辞;后来作者渐多,曲调日富,渐渐形成一种与词不同的体裁,而成为一种继词之后便于歌唱的新兴文学。大凡一种新文学体裁的发展,都是由简而繁,由不规则而规则。散曲中最先产生的是小令,由小令变成合调,再变而为套曲。小令就是民间流行的小调,经过文学的陶>台,成为曲中的小令;由小令、合调再进一步,是谓套曲,通称为套数,亦名散套。
    元曲具有题材广泛、意境高远、语言通俗、音韵和谐、描绘生动等特点。从内容上看,元曲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生活:既有揭露黑暗现实、反映人民疾苦、反对邪恶的作品,又有慨叹世情险恶、向往归隐田园的作品,还有描写男女恋情和离别思念,以及描绘山川景物,咏史怀古、慨叹历史人物的作品,体现了元曲作家对自由的追求与对世俗传统的反叛精神。从艺术角度来说,元曲一是用语率真自然、通俗易懂,二是形式多样,格律灵活;特殊的句式和用韵产生了特别的音韵美感,酝酿出了“曲昧”,这是对古典诗歌音韵美学的巨大贡献。元曲最杰出的作者代表是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他们的创作,将元曲推向了文化艺术的顶峰。对此,国学大家王国维曾说:“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总之,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文化的发展、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我们特精心策划了《元曲全鉴》一书。该书通俗易懂,解析细致,图文并茂,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元曲的风貌,对广大读者全面深入地阅读和理解原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解译者
    2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