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耳朵借我(精)

  • 定价: ¥36
  • ISBN:9787549565412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广西师大
  • 页数:252页
  • 作者:马世芳
  • 立即节省:
  • 2015-06-01 第1版
  • 2015-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耳朵借我(精)》是马世芳第一本专讲“中文世界”的音乐文集,成文于二○一○到二○一四之间。在书中,马世芳记录下不止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李泰祥、侯德健、罗大佑、李宗盛、伍佰……也努力挖掘音乐背后,曾经被遮蔽、被遗忘的人与事,曲折与辛酸,音乐与社会、政治的纠缠。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吹不同的风、喝不同的水长大的我们,或许曾为了同一首歌流泪、呐喊。马世芳的文字,唤起我们曾经难以忘怀的记忆,也告诉我们不该遗忘的真相。

内容提要

  

    马世芳,一个让两岸文艺青年眼睛发亮的名字。
    马世芳首部专讲“中文世界”的音乐文集,侯德健、李宗盛联合推荐。在这本《耳朵借我(精)》里,通过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李泰祥、罗大佑、侯德健、李宗盛……马世芳唤起我们曾经难以忘怀的记忆,也努力开启埋伏在音乐中的启蒙咒语,讲述音乐背后不为人知的人与事,告诉我们不该遗忘的真相。

媒体推荐

    这片岛屿刚刚历经七○年代的一连串颠簸,正摇摇晃晃迎向一波波更为激烈的大浪。许多人殷切等待足以描述、解释这一切的全新语言,于是一首歌也可以是启蒙的神谕,一张唱片也可以是一桩文化事件。一个音乐人不但可以是艺术家,更可以是革命家、思想家。——马世芳
    关于过去四十年两岸三地的原创歌曲,很少人比世芳听得多,听得仔细。把耳朵借给马世芳吧,听他放一首歌,认识写歌的人和那个年代的故事。——侯德健

作者简介

    马世芳,一九七一年夏生于台北。写作者、广播人、music543.com站长。父亲是作家亮轩,母亲是广播人陶晓清,马世芳耳濡目染,自小喜作文,九岁开始做广播,十五岁因为一卷披头士精选集迷上老摇滚,并梦想以文字和音乐为生。二〇〇〇年,马世芳创办音乐网站“五四三音乐站music5543.com”,屡获台湾金曲奖与华语音乐传媒大奖肯定。目前在News98主持“音乐五四三”节露,并持续撰写音乐文字。作品有《地下乡愁蓝调》《昨日书》《耳朵借我》等。

目录

辑一 刀子一样的风
  淌着血歌唱
  完美的抗议歌曲
  “放过孩子吧!”
  从橄榄树到葵花籽
  好一朵美丽的□□□
  鸟巢归来
  那年北京刀子一样的风
  一万匹脱缰的马
  江湖,秋蝉,美丽岛
辑二 你转回头
  巨龙之眼,美丽之岛
  白色的恐惧,红色的污泥
  当未来的世界充满了一些陌生的旋律
  青春不再,琴音犹存
  李泰祥二三事
  阿仁,你转回头
  坐在那音乐上
  倔强执拗的张悬
  这个导演会选歌
  但愿是柴油的
  当炉心熔毁,但愿我们还能告别
  “地下社会”并不欠这社会什么
辑三 溯流静听
  请进来我的世界,稍作停留
  忙与盲,一张消失的床
  流浪远方,流浪
  “小清新”的祖师奶奶
  文青应当读诗,写歌的文青尤其是
  这句其实唱错了?
  请勿枪杀歌手!
  不许胡搞瞎搞!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目击陈升和伍佰的第一次
辑四 以歌筑墙
  生平买了最多卡带那一天
  一万块一张CD
  记得那只随身听
  消失的贝斯手
作者跋

前言

  

    天生一对“大耳朵”
    侯德健
    马世芳有一对天生的“大耳朵”,在绝大多数人只被允许用“小耳朵”听世界的时代,陶晓清和马老师夫妇俩就给了他们的宝贝儿子世芳一对难得的“大耳朵”。这一对大耳朵里有陶晓清的浪漫情怀和马老师的人文关怀,世芳用他的“大耳朵”分秒不差地记录了台湾、香港、大陆的歌手和他们的歌,再用调过音的文字准确地记录下来,我怎能不甘心情愿地把我这一对“小耳朵”借给他。
    关于过去四十年两岸三地的原创歌曲,很少人比世芳听得多,听得仔细。我有许多很爱听歌也很用心听歌的朋友,但大多数人都没有世芳独特的机会与缘分。认识世芳近四十年了,却很少有和他深度沟通的机会,直到前些年上他的电台节目谈歌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对歌的情怀比他的母亲更浪漫,更难得的是,他对生活在错综复杂两岸三地的中国人的关怀也不亚于他的父亲。
    把耳朵借给马世芳吧,听他放一首歌,认识写歌的人和那个年代的故事。
    侯德健
    2015年1月26号,北京

后记

  

    “耳朵借我”一词典出披头士的《靠朋友帮点忙》(With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鼓手林戈(Ringo Starr)愁悒而撒娇地唱:
    Lend me your ears and I’ll sing you a song And I'll try not to sing out of key
    演唱会上,歌手high起来常对观众高呼“把你们的手借我!”——我便是抱着这样的心情,招呼打开这本书的看客:“来来来,耳朵借一下,说几个故事给你听。”   《耳朵借我》是我第一本专讲“中文世界”的音乐文集,成文于二〇一〇到二〇一四之间。大半文字来自《财讯》和《小日子》杂志专栏,由于篇幅固定,得想清楚文章重点,削去不必要的部分,文气也因此变得比较敞亮。这段时间,两岸三地人心浮动,这些文章也如实反映了若干当下的焦虑。简体版内容不得不做了一些调整,但那些文字的初衷,我想仍然完整保留下来了。
    故事里这些人、这些歌,多少都曾被误解、被轻蔑、被遗忘甚至被屏蔽。希望这本书能略略描清伊们的容颜,留下一些不该轻率忘却的纪念。
    这几年往对岸走动得比较勤,得以靠近一点看看彼地青年的状态。又在台科大开了课,让我有机会稍微了解一部分台湾青年所思所想。每每当着满室二十来岁的同学放起那些往往年纪比他们还要大的歌,讲起那些故事,总能看到一双双眼睛闪现的专注和激动。这些文字若能点亮更多年轻读者眼中的火苗,于愿足矣。
    这本书能够面世,最要感谢合作多年的叶美瑶,和台北“新经典”、北京理想国每一位细心、认真的同事。感谢侯德健先生简体版赐序,还有李宗盛先生真挚坦诚的序文。无以为报,只能继续认认真真写下去了。
    但愿我的文字对得起那些用心的音乐人,以及这个无数美丽灵魂奉献了青春与才华的伟大行业。
    二〇一五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