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苦途--张金俊文集

  • 定价: ¥36
  • ISBN:978754023459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燕山
  • 页数:295页
  • 作者:张金俊
  • 立即节省:
  • 2015-01-01 第1版
  • 2015-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现代社会活得太安逸,在工作的时候休闲之余,我们可以通过一次骑行来让自己身心进行一次”吃苦的旅途“,这本骑行散文集就讲述了一位品学兼优的知识分子(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的年轻人,在自己的青春岁月,用骑行,身体力行的一次旅途。
    作者张金俊为伤痕文学开端《班主任》(刘心武著)中的主人公的原型,我们可以通过《班主任》来解读这位作者的善良与实力。
    展现了70年代(文革时期)的中国社会现状。一辆二八车,二三同伴,开启一段“文革”时期的文化苦途。
    70年代的年轻人和现在的骑行人有什么不同?梦回峥嵘岁月,跨越时代,一本可以和父母同看的书,一份缅怀那个年代的“独家记忆”。
    张金俊先生现已高龄,这本《苦途》是他青年时代与众友骑行,一路南下寻访的写真。

内容提要

  

    张金俊先生现已高龄,这本《苦途》是他青年时代与众友骑行,一路南下寻访的写真。好文章如同好酒,年头越深,味道越醇。
    苦途有三苦——身体苦,感情苦,精神亦苦。几乎每一个章节,都书写一个新的城市,张先生与众友日夜兼程,又经常遭遇钱两不足的窘境,一路下来,一众文人雅士也难逃落魄之相,生出不少互相调侃、自我安慰似的“穷开心”。书中也多次提到夜里摸黑骑行赶路之险,路途崎岖之艰。想必现在人,除非刻意追求“穷游”的背包客乐趣,已经很少有人能够想象骑行近半个中国的景况吧。张先生在《苦途》中对这种艰辛着墨不多,但凡是提到颠簸劳累之处,必是真性情流露,毫无半点夸张造作之感,反而拉近了读者与几十年前的一次骑行的距离。

作者简介

  张金俊,1937年出生于天津市。曾在北京地质学院就读,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三十多年来从事北京第十三中学高级语文老师教学工作,曾经在各报刊、杂志发表过语言知识文章。曾任北京市总工会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市区各级有关单位的顾问。在此期间积极努力开发门头沟贫困山区的教育文化事业,受到北京市政协委员会书面特殊表彰。

目录

万水千山总是情
“张金俊的博客”能否续写
第一章 苦途
  一
  二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四
  四十五
  四十六
  四十七
  四十八
  四十九
  五十
  五十一
  五十二
  五十三
  五十四
  五十五
  五十六
  五十七
  五十八
  五十九
  六十
  六十一
  六十二
  六十三
  六十四
  六十五
  六十六
  六十七
  六十八
  六十九
  七十
  七十一
  七十二
  七十三
  七十四
  七十五
  七十六
  七十七
  七十八
  七十九
  八十
  八十
  八十二
  八十三
  八十四
  八十五
  八十六
  八十七
  八十八
  八十九
  九十
  九十一
  九十二
  九十三
  九十四
  九十五
  九十六
  九十七
  九十八
  九十九
  一百
  一百○一
  一百○二
  一百○三
  一百○四
  一百○五
  一百○六
  一百○七
  一百○八
  一百○九
  一百一十
  一百一十一
  一百一十二
  一百一十三
  一百一十四
  一百一十五
  一百一十六
  一百一十七
  一百一十八
  一百一十九
  一百二十
  一百二十一
  后记
第二章 再续苦途
  一
  二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第三章 美学的迷茫
  ——兼论今天的现实
  二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

前言

  

    张金俊先生现已高龄,这本《苦途——张金俊文集》是他青年时代与众行,一路南下寻访的写真。好文章如同好酒,年头越深,味道越醇。苦途有三苦——身体苦,感情苦,精神亦苦。几乎每一个章节,都书个新的城市,张先生与众友日夜兼程,又经常遭遇钱两不足的窘境,一来,一众文人雅士也难逃落魄之相,生出不少互相调侃、自我安慰似的开心”。书中也多次提到夜里摸黑骑行赶路之险,路途崎岖之艰。想必人,除非刻意追求“穷游”的背包客乐趣,已经很少有人能够想象骑行个中国的景况吧。张先生在《苦途——张金俊文集》中对这种艰辛着墨,但凡是提到颠簸劳累之处,必是真性情流露,毫无半点夸张造作之反而拉近了读者与几十年前的一次骑行的距离。此为身体之苦。
    苦途是浪漫的,一路上四位志同道合的友人进行的是一次文化的朝拜,的洗礼。每到一个地方,他们必定寻找当地的名胜、名人古迹,追忆当文人骚客、风流韵事。他们不仅是在看景,更是在碰撞知识的火花。刘知识渊博,薛先生热心,王先生幽默风趣,张先生善于感怀,这四位挚一四位前辈——仿佛在带领着读者寻访文明的历史。苦途是真正的游而非走马观花的旅游。途中,张先生多次提及自己对京城和母亲及家思念之情,一面是亲人的盼望,一面是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情怀,每每,他总是难以忘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羁绊,但是同行好鼓舞,对大好河山激烈的爱,又催促张先生继续上路。此为苦途的感情
    苦途又是迷茫的。这种迷茫来自出发前的困惑不解。当时正逢共和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狂热的、激烈的感情发酵蔓延。张先生身为教师失去了三尺讲台,看不懂世相,参不透人情,毅然上路探索新的天地。途一所遇,经常勾起张先生关于北京的回忆,他思忖最多的一句便是“北京现怎么样了”,张先生对于家乡的思念与担忧,令人难掩动容。经过苦途的砺,张先生一行人也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既激,了他们身为人师的悲悯之情,也绞痛了他们满腔的抱负之心。思想上的顿、精神之苦,远远超越了身体之苦、感情之苦。这也是苦途的缘起和最意义所在。
    苦途虽苦,也抵挡不住张老师和朋友们纯洁灵魂的一片清风。他们途在遭遇意外之时,经常能够得到贵人相助,最终化险为夷。各地民风的朴,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的感情和善意,好像那个年代特有的泥土芳香味,面而来,让人倍感清凉宜人。当然一路上张先生也不忘记录各地佳肴,他由于囊中羞涩而只能望梅止渴时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禁,显得格外生动。
    今天正巧读到一句“消费主义文化快把地球报废了”,深有同感。在如今人们追求越来越快的速度,越来越多的资讯,越来越屏幕化的人际关时,慢,空闲,真实且恒久的交流已经变得越来越稀有。恰逢此时有幸得《苦途——张金俊文集》一书,跟着张先生一路走下来,酸甜苦辣,早已人置身于其中,回到那个山还清、水还静的年代,走近那些天下兴亡、匹有责的纯粹灵魂。
    张先生在《苦途——张金俊文集》中曾提到北方有长城,多出慷慨悲之士,我想《苦途——张金俊文集》,也是张先生的一吏噱慨之歌吧。

后记

  

    我写《苦途》,是想从另外一个剖面,补足那段特殊历史的痕迹。并以自我苦途实践的方式,去验证中华大地的雄美、历史的深厚,以及万众人心的永恒。
    我愿将这段生活,呈现给中年以上的人们,与之共感、共鸣,也愿意奉献给青少年们,使之在追求真、善、美的生活中,不断地丢掉自己,方能找到自己!
    本书的核心,在于一个“悟”字。必须是经历过一个自我磨难、自我痛苦的漫长过程,才能寻觅到它!
    人世间,物欲的幸福,是一把双面的利剑;而精神上的幸福,会永葆人的青春,是一部生活中不会磨损的永动机。
    到众人中去!去汲取生存中最珍贵的精华,去完美自我的情操。
    到人类过往的历史中去!到中华民族过往的历史中去!去捡拾人类历史封尘已久的真理,去捡拾我们中华民族魂魄悠悠长驻的因果。
    到祖国的万里江山去!你与之对话,它会倾囊倒给你,爱是什么,情是什么,坚韧是什么,懦弱是什么,美是什么,丑是什么,冲突是什么,和谐是什么,天人合一是什么……
    从形式上看,这仿佛仅仅是走路的苦途,实际上却是一个人心路中的苦途。任何人都甭想逃脱!只有坚持走到底的人,方见一生精神上的光辉!
    2010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