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失焦

  • 定价: ¥38
  • ISBN:978750638096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作家
  • 页数:287页
  • 作者:李禹东
  • 立即节省:
  • 2015-07-01 第1版
  • 2015-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李禹东所著的《失焦》力争从历史的角度阐释并解析这个时代矛盾各方人性间的纠葛,一面描述时代产生的矛盾对抗点,另一面试图用历史性的眼光解释它。所谓“失焦”,就是摄影时一个调适过程,呈现模糊不清,正如同社会发展到历史转型阶段时,人对自己的思考、对社会的思考、对未来的思考,倍感迷茫。
    在小说结尾处,作者笔锋一转,转而插入“从乱序到有序”的社会转型阶段的描述和呼唤,也恰恰突出了作者本人在本书中想要着力表达的思想,即“失焦”是重新“对焦”的开始。

内容提要

  

    李禹东所著的小说《失焦》围绕着方显达这个小人物的一生经历展开。方显达出生寒门,从小立志发奋要改变自己的面貌,尤其是父亲意外死亡、家庭有了变故后,更加激起了他要做“人上人”的决心。然而,老天总是不帮忙,似乎老是在捉弄他,一次次地深陷于矛盾的漩涡之中,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失去了爱情、失去了家产、失去了母亲……现实就这样无情地逼迫着他《失焦》了,于是,他走上了抗争复仇之路,直至毁灭。作者利用第一人称的多头叙事手法,在结构上巧妙布局,语言上精练准确,使故事环环相扣、跌宕起伏,生动感人并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李禹东,85后畅销书作家。著有《夜案》、《罨》、《狂若处子》、《带刺的莎士比亚梦》和《人间犬吠》等五部著作。1988年10月生于山西太原。祖籍:山西夏县。2010年6月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7年加入中国散文学会。2007年加入山西省作家协会;2006年,加入太原市作家协会。

目录


楔子
上篇
  摘自施乙科的自述
  摘自方显达的自述
中篇
  摘自陆俊琦的回忆
  摘自王警官的回忆
  摘自王强的回忆
  摘自陆建业的回忆
  摘自陆俊琦的回忆
  摘自王警官的回忆
  摘自陆建业的回忆
  摘自陆俊琦的回忆
  摘自陆建业的回忆
  摘自陆俊琦的回忆
  摘自陆建业的回忆
  摘自王强的回忆
  摘自王警官的回忆
  摘自陆俊琦的回忆
下篇
  摘自陆俊琦的回忆
  摘自王警官的回忆
  摘自陆俊琦的回忆
  摘自施乙科的回忆
  孤魂野鬼
  摘自王警官的回忆
  落下帷幕
尾声
后记

前言

  

    这是一本经过七个多月创作,多次推翻、多次修改的长篇小说。
    在威尔基·柯林斯式的多途叙述法引领下,读者会从不同的角度被代入这充满悬疑、惊悚甚至颇有些荒诞的故事中去。随着它渐入尾声,也势必会沉浸在对自己和自己所处的整个时代的冷静思考之中。
    有过摄影经验的人都知道,当镜头拉长,焦点就会发生相应改变,这时,镜头中的景物就会模糊不清——这就是“失焦”。
    这也正是书名灵感的来源。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失焦”本身,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状态,它只是一个暂时性的过程。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个过程,是因为摄像者本身的角度、距离或者相关因素发生了改变,做出这些改变的原因,则是为了拍出更加艳丽多姿的照片。这样看来,失焦,事实上只是重新对焦的开始。
    摄影会碰到“失焦”的状态,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青春期的孩子,会经历一次重要的脱胎换骨。他们的骨骼在肆意地生长,他们的血液比任何其他时候都更加飞速地奔流,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对梦想充满了期盼,他们总能拥有许许多多奇思妙想。然而,骨骼的生长会带来体质的不适,血液的奔流会带来性格的暴躁,对梦想的憧憬使他们常常陷入莫名的沉思,奇怪的思绪则会使他们刻意地叛逆。
    在许多家长和老师的眼里,这个时期,是孩子“最难管”的阶段,但没有人会否认,这也是人生中最为重要、最充满激情的阶段。
    既然人生如此,那么历史又何尝不是如此?
    如果你了解美国的“西部大淘金”时代,如果你了解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如果你了解法国的“后拿破仑时代”,或者是德国的“俾斯麦时代”,你不难发现,如今我们所碰到的那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道德的纠葛和矛盾,都不过只是历史的重现。发展最为迅速的时代里,我们正经历着一个国家的“青春期”,所不同的是,我们那古老的智慧很清楚,她将要沿着一条和平的道路向前行进。
    但,在转型的阶段中,谁也无法阻止问题的暴露。
    历史既是如此,那现实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我们这一代人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向往的是高楼大厦,是车水马龙,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我们却转而向往着碧水蓝天、向往着亲近自然。我们开始抱怨我们孩提时期所希望看到的景象,我们甚至开始反感现代文明社会的喧闹。
    我曾多次引用一句禅宗的语言。“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觉醒后,看山复为山,看水复为水。”觉醒后的我们,做着看上去与参禅前的凡夫俗子一模一样的事情,然而,“觉醒者离地六寸”。
    在发展滞后的年代里,亲近自然,就意味着一无所有,而在发展迅猛的时代里,亲近自然,则是对一个社会更高层级的要求。只是,返璞归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艰苦,人们不得不经历漫长的思考过程,不得不在“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的日子里摸爬,不得不经历那“失焦”的岁月。
    只是,太多人无法看清这现代文明的本质,太多人活在抱怨、痛苦甚至仇恨之中。在“失焦”的年代里,他们的人生也跟着“失焦”了。当人们认为前方的漫漫长路不过是一排模糊的光斑时,他们只好迷失在自己的无知和浅薄的经验之中。
    我在这本小说里创造了方显达这个“失焦”的角色,他的父亲曾是一位修筑隧道的工人,在一次塌方之后,他永远被埋葬于地下。然而,为了利益,相关人员试图将真相掩盖——从那一刻起,这个年幼的孩子,就承担起了太大的压力和太过丰富的情绪。在仇恨中,他一步一步走向错误的远方,直到走向人生的绝境。
    而我却并不满足于此。我试图在每一个角色——甚至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身上留下“失焦”的痕迹。富商陆建业和他那飞扬跋扈~)L--7-、普通小市民家庭走出的漂亮女孩范雪柔,还有那德高望重的大学校长,以及所有那些围绕在故事周围的人物——他们全都或多或少地偏离了人生本该行走的轨迹,朝着背离道德与准则的方向越走越远。
    所有的人物都在用错误的方式表达自己,他们为“名”为“利”的冲动在时代的画布上摊开,描绘着一幅幅荒谬的画作。在这荒谬中,担任主角的,并非充满理想的人,而是那些善于浑水摸鱼的投机分子。我们的国家也在一步步从单纯的往昔走出,穿行在鱼龙混杂的阶段。
    ——镜头正在拉长,图像模糊不清。
    而这“失焦”,却终归只能是一个暂时存在的状态。
    我们都是活在现代社会的古人,无一例外。在故事结尾处,你会看到有关“苍蝇与老虎”的话题、有关“司法改革”的话题,以及那些有关“猎狐行动”的话题——我们全都行走在一段历史的重要转折期,想要读懂它,你不得不放弃那些抱怨、那些仇恨、那些痛苦,让自己聪明的大脑在知识中运转起来,而不是在牢骚中昏死过去。
    但这并不是一本反腐题材小说、政治题材小说,或是主旋律的小说。
    我不打算给什么人歌功颂德,或者将什么人钉上耻辱柱。我只是努力地以自己的视角解读这个既充满机遇又充满挑战的时代。正像高尔基所说的那样,“文学作品中没有什么好人与坏人,只有一群普通人”——我同情每一个偏离轨迹的剧中人,他们也许本性善良,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变质、腐烂罢了。
    但我更愿意看到的是,我的读者在合上这本书时,可以更理性、更平静地思考一下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

后记

  

    经过七个多月的创作之后,我怀着一种奇特的情绪写下了故事最终的结局。
    穿行于故事的每一个角落,你是否会获得片刻的共鸣?你是否在不经意间忽然发现,上耘城那一天比一天更加宽阔的马路,也许就曾被你踩在脚下?你是否也在某个瞬间神情恍惚,无法分辨自己所扮演的人生角色?你是否会摇头?你是否会叹气?你是否会开始一段深深的思索?
    要声明的是,我不曾安排任何人的结局。事实上,在创作的提纲中,许多人的走势与最终的结果并不相符。当我深入到自己创造的环境中时,在瞬间的恍惚中,我隐隐觉着,自己仿佛就是方显达,就是陆俊琦,就是陆建业,就是每一个剧中人。我按照他们的思维朝着他们自主选择的方向向前走去,一直走到超越读者日常视线的远方,走到那个用脑细胞构架起来的思想世界。
    或许更多的人会对故事中所流露出的主张不以为然,合上书后,依然生活在自己“空手套白狼”的美梦之中,或许他们中确实也不乏成功的先例,于是对书中的一切嗤之以鼻。记得哥伦比亚文豪加西亚‘马尔克斯曾在他的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中以一位富商的角色写道——“我并不富有,我只是一个有钱的穷人”,这段话曾深深地刺激了我。
    正如我在小说开篇中所提到的那样,没有生产力,金钱不过是一张张毫无意义的废纸,是垃圾,是泡沫。于人类自身而言,一个没有价值而仅仅只是靠着投机获得蝇头小利的人,他的人生,也只好浸泡于苦涩的无聊和空虚之中。没有实业,金融就不复存在,没有价值,金钱就无所作为。在现代社会中,金钱本应是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对维护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人的鼓励,但偏偏有许多人故意搅乱它的秩序。
    但这些也许都并不重要,一个国家处在发展最为迅速的时代,让一部分得些小便宜,这也许并不算什么太大的问题。可是,当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不通过学习、思考、钻研,就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一夜大发横财的时候,社会自身,就势必会伸出一只无形的手,去将这一朵朵泡沫击碎。
    而那些坚持磨炼真功夫、刻苦奋进的人,则会被推向历史的前台。
    历史的脉搏瞬息万变,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真正的成功永远属于那些身怀真功夫的人。投机者,无非只是时代浪花中那随时有可能干枯的一滴露珠。
    当我在自己那窄小而温馨的阳台上埋头苦读时,环绕在周遭的冷嘲热讽,正是我写作《失焦》的原始动力。当浑水摸鱼的思维成为一个社会的主流思想时,我却开始意识到,这恰恰标志着它的终结。
    从“一穷二白”的艰难境地,到“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实用主义,中国社会发生了一次质的变化。在没有金钱的年代里,人们必须想方设法获得金钱,但在金钱泛滥的年代里,整个社会则不得不将分配重新合理化——这应该被看作是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阶段。时代就要重新对焦了,只可惜,那些仍然忙于一夜暴富的人,尚未理解到这一点——那些从我所创作的故事中走出,却丝毫未曾开动脑筋的人,大概也尚未理解到这一点。 也许到他们偶尔想起这部作品时,时光已经在浑浑噩噩中流逝了许多个年头了吧…… 但所有这一切,都不会阻止我继续在文学世界那属于自己的一寸净土中耕耘、奋斗——那本是我的兴趣所在,也是我愿意承担的社会责任。 最后,我必须要感谢这么多年来始终尊重我人生理想的父母,感谢一直以来都在支持我的兄弟闫晟和任志鹏,感谢在我创作瓶颈期鼓励我的好友肖鹏、徐千懿,感谢友人周心怡,还有在创作中充当我法律顾问的法学硕士郭庆、充当我刑侦顾问的人民警察石峻,以及充当我医学顾问的侄女李美荣。感谢每一个陪伴我成长、帮助我进步的朋友。也感谢我自己对于文学的热爱。 那份发自内心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