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哲学总论

死亡文化

  • 定价: ¥46
  • ISBN:978780256766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群言
  • 页数:319页
  • 作者:李书崇
  • 立即节省:
  • 2015-07-01 第1版
  • 2015-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一堂关于死亡的历史公开课。
    隐世学者李书崇浓墨畅谈死亡,与流沙河笑谈生死,探寻生与死、永恒与生命等终极问题。
    提起死亡,人人都害怕、恐惧、焦躁。仿佛,死亡这一问题就是瘟疫,唯恐不能避之。而事实上,死亡是庄严的,它消弭了人类一切的灾难,让生命的一切都得到了永恒。当我们真正了解死亡是什么,或许就可以更成熟理性地看待这一永恒的存在。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必须学习死亡。这本《死亡文化》会带给你很大的抚慰!

内容提要

  

    自人类以外,迄于今日,已有850亿人先后死在这个星球上。他们全是我们的亲族父祖。死亡时一个绝对不可逆转的过程,所以任何人不能重复体验、表达感受,这种无助和未知感让人对死亡有着本能的畏惧。其实,死亡是美丽庄严的,它消弭了人类所有的灾难,让一切生命获得了永恒。《死亡文化》作者人文学者李书崇带领读者步入生死代代交迭的历史长河中,希冀每一个尊重生命的人可以更理性、更成熟地对待生命。

作者简介

    李书崇,全球华人性学家协会执委(Word Association of Chinese Sexologists),华人性健康(全球华人性学家协会学术会刊·台湾)副主编、四川省性学会常务理事、性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作家、人文学者。关注自然、文明、生态、历史等宏大话题。主要著作有《性文化史纲》《死亡简史》《东西方沐浴文化》《食道通天》《司马迁传》等20余种。在国内首倡建立性学学科,主持翻译引进了大型学术汇编《性学总鉴》。

目录

第一章  死在东西方——阳世对冥界的窥探
  古埃及人:为死而忙碌
    1.拿破仑的东方之梦
    2.法老说,就从我的名字读起吧
    3.请不要惊扰我们
  中国人:盘旋在死亡头上
    1.天地正气涵生死
    2.魂归自然任逍遥
    3.说生说死生生死死
  古希腊罗马人:厌恶死亡
    1.在神的教唆下死
    2.“认识自己”
    3.罗马的狼
第二章  世界归死亡管辖——人类如何死
  战争与和平的结果:死亡
    1.什幺是战争
    2.与西征的战例
    3.和平的结果也是死亡
  人民死,是为了让上帝活着
    1.以上帝的名义
    2.以人民的名义
  谁创造了死的艺术?
    1.中国的虐杀
    2.西方的虐杀
    3.自杀:为了死的自由
第三章  跟死亡握手言和——在悲壮的抵抗之后
  另类语言:巫术与通灵
    1.黑白两界
    2.人鬼之战
    3.阳世的边界扩张
  徒劳的抵抗:方术与科学
    1.令人不死的宗教
    2.起死回生的科学
  学习死:牺牲与奉献
    1.听曾经死过的人说死
    2.向已经死了的人学习死

前言

  

    自序
    自有人类以来,迄于今日,已有八百五十亿人先后死在这个星球上。他们全是我们的亲族父祖。
    一代又一代的生者,都在埋葬着先他们而去的长辈,有时是他们的同辈甚或晚辈。
    这是一个绝对不可逆转的过程。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所以,当查士丁尼用大把的金子去诱使掘墓工人更卖劲地干活时,工人们丝毫不为所动:谁知道他们自己将在何时,又将由谁来埋葬呢?当整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里都塞满了腐尸;当几分钟前还说着话的同伴晃晃悠悠就倒毙了,这时候谁说话才算数?死神,还是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的金山能挡住死神沉重的步伐?尽管如此,工人们毕竟没有停止掘墓工作,丛葬坑中的殓尸工人也在尽力把腐尸摆放整齐——这是生者对死者的尊重,也是对死亡的敬畏,今后,别的人也会如此对待自己。但是,埋葬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死亡的步伐。人们不得不将堆积如山的尸体直接推向大海,以致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海面上,浮尸如同厚厚的泡沫,覆盖了冰冷的海水……
    这是在公元六世纪中叶,当瘟疫笼罩在君士坦丁堡之时出现的情景。在那次瘟疫肆虐中,罗马帝国失去了三分之二的人口。瘟疫在同时期的中国被称做“伤寒”。东汉末年伤寒制造的尸体数量,竟到了“填塞道路”的程度,医家张仲景一家即死去一百多口,“伤寒十居其七”,因此忿而著医书《伤寒论》以图悬壶济世。
    那么,有谁问过,在人类如此大规模速死中被埋葬的死者,他们生前过得快活吗?他们愿意死吗?他们死得自然安祥吗?答案恐怕会令所有生者惊怖不安:在全部已死的人类中,只有极小一部分死于衰老。就是说,绝大部分死于意外:要么是天灾——例如饥馑、瘟疫和其它生存环境的恶化;要么是人祸——例如战争、动乱、暴力和其它形式的自相残杀。
    战争的结果是父亲埋葬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长期的社会动乱,可以导致流血飘橹尸骸如山,中原百里不闻鸡犬之声。谁愿意在饥荒中成为饿殍?谁愿意在兵燹中变为枯尸?因此可以说,在全部已死的人类中,绝大部分生前并不快活;他们的死是非正常死亡,而且死的时候很痛苦。
    在自然力量的打击下,人类是渺小羸弱的,孤立无助的。人类死于天灾,就像森林焚于山火,也许这是天意:以大规模速死的方式,来维系生命的更新。然而人祸难道也与天意有关?
    人确实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另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人类也是愚蠢的,不理性的。人类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战争史,一部暴力争斗史。现存的民族,是漫漫昨夜中杀人效率最高、最为凶残的民族,否则,它们无法生存到现在。
    认为人类的历史是文明史的观点,只在下述实指中才有意义:人类为战争确立的游戏规则完善一些了,公平一些了;国家行为开始试着接受理性的约束;统治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社会控制更有效一些了;人类为权宜之计设置的政府不那么肆无忌弹了……因而,人类在死亡过程中,非正常死亡的比例有了下降的趋势。这大概就是文明的成果。
    更有效地避免非正常死亡,建设多少有些快活的人生,应该是人类共有的追求,中国人称此为享尽天年,享足死福。
    然而人类是怯懦的。由于死亡是无法重复操作的、人无法表达对其感受的未知状态,因而人对死亡有着本能的畏惧,总是期冀着能延年益寿,推迟死亡的来临。特别是在科学至上的时代里,在欧罗巴文化席卷全球的眼下,由于科学家宣称人可以活到200岁,外科医生甚至可以为一个人换头!人类再一次地变得痴迷可笑——他们想抵抗死亡。假如科学可以延迟甚至阻止死亡,生命质量就将下降乃至失去意义。
    死亡被人类深深地误解着。其实,死亡是温柔和安祥的,它有着无比宽广的胸怀。人类能够死,真是不可思议的奇迹——茫茫宇宙,哪里能够找到死亡?如果没有死亡,哪里能够出现生命?死亡是美丽庄严的。
    人类如果不再自己制造祸殃,如果能够更理性更成熟地对待生命,人类就能学会如何死亡:庄严地、体面地、自然安祥地走向死亡——这是人人都应该学习的;每个人都有这样去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