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烽烟图

  • 定价: ¥48
  • ISBN:9787515334974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青年
  • 页数:543页
  • 作者:梁斌
  • 立即节省:
  • 2015-08-01 第1版
  • 2015-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由长城各口长驱直入,迅速侵占了平、津、保地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民党蒋介石政府迫于全国人民的压力,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主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烽烟图》就是以这一时期为背景,描写了抗日战争烽烟初起的时代面貌。梁斌编著的《烽烟图》是继《红旗谱》《播火记》之后的续篇。

内容提要

  

    “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由长城各口长驱直入,迅速侵占了平、津、保地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民党蒋介石政府迫于全国人民的压力,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烽烟图》就是以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描写了抗日战争烽烟初起的时代面貌。
    在梁斌编著的《烽烟图》里,《红旗谱》中的青年一代,江涛、运涛、大贵、二贵、严萍、春兰、庆儿等,在党的教诲下已经茁壮成长起来,成了伟大民族革命战争的中坚力量。老一代革命者,朱老忠、朱老明、严志和、伍老拔等人,也以空前的爱国热诚投入了时代洪流。由于阶级斗争形势的推动,江湖出狱,当了县委书记;大贵带着游击队回到锁井;运涛出狱后,到了延安,又回到家乡,当了游击军参谋长,并与春兰结了婚。一场震撼世界的抗日战争,已经在广阔的华北大平原上准备成熟了。

目录

正文

后记

  

    《烽烟图》原名《战寇图》。后来有人写了《战洪图》,我觉得重复不好,改为《烽烟图》。是抗日烽烟初起的意思,更贴题一些。
    《红旗谱》全书,一九四二年开始构思。因为在战争期间,无法创作长篇,仅写了与此有关的短篇和中篇。后来又因为参加实际工作,未能动笔。直到一九五二年全国土改完成,才开始想这个问题。
    《烽烟图》一稿,完成于一九五三——一九五四年间。一九五五——一九五六年完成《红旗谱》和《播火记》原稿,这部稿子就放下了。
    这几年因为体力不佳,写长篇是吃力的。一九五八年出版了《红旗谱》,一九六三年又出版了《播火记》。六四年稍事休息,写了一些短文章。一九六五年开始修改这部原稿,修改了两遍,一九六六年夏天就开始文化大革命了。是年八月我因《红旗谱》这几部书被关进了“牛棚”,这《烽烟图》原稿也就离开我手,不知去向。为了这几部书,我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尽折磨,耽误了写两
    —九六六年十月,我担心丢失这部原稿,曾问过一个文革的负责人,他红着脸说:“不知道!”后来又听说有人拿着,我想既然有人拿着,就不必费心了。
    此后一直到一九六九年,学习班进入农场,我的事情也告一段落了。我又想起这部稿子,唯恐遗失,便给工宣队写了一封信,询问这部原稿的下落。不料不寻则已,我这一寻又招来了灾祸,管着我的组长,召开小组会,说我是反攻倒算。当时我在被管制下也无可如何,只好做了检讨。但是,我的心上是愤愤不平的。自此对于这部原稿的得失,我就没有一点把握了。其实,这时候这部稿子已经丢了。
    一九七○年,大批判组在《河北日报》围歼《红旗谱》、《播火记》。从省、地、市、县,直到公社、大队,各机关、工厂学校,展开了大规模地批判。
    直到一九七一年,学习班开始分配工作了。我一方面寻找抄家物资,一方面写信找寻这部原稿。工宣队打开箱子一看,谁的原稿都有,就是没有这部原稿。问石家庄大批判组,说是已经送回学习班。其实,皆系子虚之谈。
    我没有办法,有时试着想一想,是不是重新写出来。可是年长日久,有些细节淡漠了,想也想不出来。心里有些恼丧,觉得人世沧桑,有些人的思想状态都变了,哪里把我的一部文稿放在心上。
    一九七三年从唐庄农场转到汉沽农场,我感谢管理我们的组长,他是个外省人,有思想水平,日子过得还平稳。我硬着头皮偷偷地构思《翻身纪事》。一九七四年动笔,一九七六年上半年我被“解放”,一九七六年写完原稿。当我完稿的那几天,正值“四人帮”覆亡,一九七七年就出书了。
    《翻身纪事》出书,我又找到《烽烟图》的零章残页,又想从这些零章残页中构思补充,谁知只有怅然失神,想也想不起来了。新华社的同志为此写了访问记。 张家口市委办公室的张儒林同志看到这个消息,给我来了一封信,说他在保定某部当兵时,曾见到此稿在部队中流传,还指出几个知情人。我给保定的朋友写了信,在驻军某部中找到这部原稿的下部。 新华社的马杰同志为此很高兴,又写了通讯。这篇通讯稿登在全国十五家报纸上。《光明日报》登了此稿,被山东一个公社的尹焕昌同志看见,他给《光明日报》写了信,说他在保定某部当兵时,见到此稿上部,复员时带回山东老家。后来他又把这上部原稿寄给《光明日报》的秦晋同志,秦晋同志亲自把这半部原稿交给我。 我衷心感谢新华社、《光明日报》和这些好心的同志们。经由他们的热情帮助,才把这部原稿找全,否则这部书也就不能和读者见面了。 因为这部原稿写在《红旗谱》和《播火记》之前,修改起来很费斟酌。有几章是从《播火记》移来的,还做了一些补充。写这部原稿时,我才三十九岁,如今已年逾花甲,心情体力都有不同。我在极困难的情况下,由出版社的同志帮助,修改这部书。直到昨天,才写上最后一章,结了尾。 《红旗谱》全书,原来想写五部。第四部写抗日游击根据地的繁荣和“五一”大扫荡,第五部写游击根据地的恢复,直到北京解放。当时,我还没有掌握写长书的经验。在我修改这部原稿的过程中,感觉到主要人物的性格都已完成。再往下写,生活是熟悉的,但人物和性格成长不能再有所变化,只有写故事,写过程,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因此改变计划,《红旗谱》全书,到《烽烟图》为止。再写抗日战争时,另起炉灶,另写新的人物。因此,就加大了这部原稿的工作量。这部原稿采取了中国大团圆式的写法,大贵带着游击队回到锁井镇;江涛出狱,当了县委书记;运涛出狱后,到了延安,又回乡和春兰结了婚,并且当了游击军参谋长。最后处理江涛和严萍的婚事。我想到抗日战争开始,虽然民族矛盾上升,高于阶级矛盾,革命形势好转,但是还要经历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给读者留下一点悬念,叫他们去想吧!革命毕竟会成功的。 这部书经历了二十七年的坎坷岁月,经过了十年动乱,直到如今才和广大读者见面。到此我长叹一声:“这部书写得好不易呀!” 从这里,我也得出这么一点经验: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困难,也阻止不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工作毅力! 梁斌 一九八一年九月一日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