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中国史

我的中国岁月(西方视野里的中国)

  • 定价: ¥32
  • ISBN:978754475567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译林
  • 页数:411页
  • 作者:(美国)哈雷特·阿...
  • 立即节省:
  • 2015-08-01 第1版
  • 2015-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我的中国岁月(西方视野里的中国)》:美国记者哈雷特·阿班亲历民国大事件,讲述民国领导阶层在大事件中的个人言行。
    我现在佛蒙特州居住,这里是一个山谷,周围都是山林,站在其中,看着四周的景色,就像是站在一幅中国山水画中,此时想起古老而美丽的北平,虽然我现在和她隔着半个世界,但这并不会影响我对当时在东亚的生活作一番自我审查。我过去的生活就像中国山水画中的山石,奇形怪状,同时又是最美好的,无论是那些山石还是我过去的生活都有很强的感染力。
    我有时还会想,假如我有个儿子,很凑巧他也热爱写作,热爱旅行,行事还算稳重,那我一定会全力支持他参加新闻工作,并且会尽力支持他成为一名驻外记者。

内容提要

  

    哈雷特·阿班著的《我的中国岁月(西方视野里的中国)》讲述了美国记者眼中的民国大事,斑驳陆离的怪相,风云人物的沉浮,比如:北洋系统由盛及衰,国民党北伐,日本在华势力日益坐大,蒋冯阎大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还有活跃在政坛的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等等。作者的特殊背景,使他有机会与民国要人过从甚密;而作为记者的写作方式,使其回忆录如同摄像机,准确细致地描画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生动而真实,纤毫毕现。

作者简介

    哈雷特·阿班(Hallett Edward Abend,1884~1955),美国人,《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在中国生活十五年,其作品中对于中国的记录,使他获得了世界性声誉,代表作品包括《华尔传》《苦难中国》《一半人为奴,一半人自由:这割裂的世界》《民国采访战》等。

目录

译者前言
卷一  中国醒来
  一  独闯中国
  二  初到沙面岛
  三  孙中山的提议
  四  辗转北上
  五  柯乐文的秘密
  六  加入《纽约时报》
  七  京津的紧张形势
  八  报道济南惨案
  九  混乱的国民政府
  十  国民政府的伎俩
  十一  出现转折
  十二  营救胡博士
卷二  日本发动战争
  一  不被重视的提醒
  二  日本的野心
  三  拒绝诱惑
  四  一·二八事变
  五  日军蚕食中国
  六  秘密协议
  七  中国时局
  八  西安事变
  九  与莫斯科的关系
  十  蒋介石的转变
  十一  身临险境
  十二  桥本欣五郎
  十三  被日军占领后的上海
  十四  我被日本人骗了
卷三  世界大战开始
  一  日本的警告
  二  和平的曙光
  三  同日本高官见面
  四  家中被查
  五  报道日德谈判
  六  横遭毒手
  七  宪兵队的计划
  八  大战爆发前的美国
  九  中国真正的主人——中国人
  十  战后必须面对的问题
结语  驻外记者的感受

前言

  

    他是第一个向外界报道“西安事变”的外国记者,宋子文在电话里亲自为他提供消息;“西安事变”后,他到杭州采访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拿到了蒋介石的亲口回忆;“济南惨案”的时候他就在现场,逃过一劫后做出了翔实客观的报道,向世人揭露日本人的罪行;“九一八事变”之前,他便通过内部渠道得知日本人会有行动,提前到东北采访并发出预警;国民政府逮捕胡适后,他动员《纽约时报》发长篇社论谴责,并将其自费翻译成各国文字,供各报社转载,最终迫使国民政府将胡适释放……
    他刚到中国便得罪了国民政府,被宣传部和外交部驱逐,但没过多久却成为中国政府最高层的座上宾,与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等人交往甚密,孔祥熙、张作霖、张学良、李宗仁、梅兰芳、胡适、顾维钧等人都同他打过交道;日本军政头目对他频繁拉拢,他们既需要他向外界传递消息,又痛恨他的报道;苏联人将他视为美国政府代表,借他传话,认为他的作用堪比美国大使……这位看似无所不能的神通人物便是美国人哈雷特·阿班,当时《纽约时报》驻中国首席记者。他的这些奇特又珍贵的经历,都被收录在了这本《我的中国岁月》中。
    阿班(1884—1955年)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他出生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在斯坦福大学读到三年级就辍学去报社做记者,做编辑,还写过小说和剧本,为好莱坞电影做字幕。他厌恶按部就班的生活,一路折腾到四十多岁。1926年,他突然起意要去远东做记者,就这样来到了中国,并且一待就是十五年。
    1926年至1940年,阿班在华的这十五年间,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有未有的巨变,北洋政府由盛转衰,广州革命风起云涌,国民党北伐获胜,欧美势力日渐萎靡,日本部队兵临城下,张学良易帜,各系军阀混战,“济南惨案”、“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南京大屠杀……中国成为一个大舞台,苦难轮番上演,一连十余年。
    当时驻中国的外国媒体不少,影响力最大的要数《纽约时报》,它是西方舆论界的“老大哥”。此外,国际局势错综复杂,这份报纸还担负着外交上的职能,成为一些国家与美国政府打交道的渠道。阿班在中国十五年,除了第一年之外,后面十四年都是在《纽约时报》供职,并且很快从驻地记者成为首席记者,管辖中国各地包括香港的记者站,一时大权在握,成为风云人物。
    一个不甘平凡、业务出众的记者,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再加上一份影响力毋庸置疑的报纸,三者很难不发生反应。一篇篇浸透着现场气息,甚至沾着血泪的报道发回美国,传遍西方世界,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1940年,为躲避日本人的报复,阿班被迫回国。四年之后,他将自己在华十五年的经历写成此书,向世人翔实地介绍中国。七十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再次跟随他的脚步,去了解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
    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尤其是在入名方面,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民国采访战》多有参照,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