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社科总论 > 社科总论 > 管理学

对话力(化冲突为合作的神奇力量)

  • 定价: ¥49.9
  • ISBN:978721306823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浙江人民
  • 页数:206页
  • 作者:(美)丹尼尔·扬克...
  • 立即节省:
  • 2015-09-01 第1版
  • 2015-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对话方(化冲突为合作的神奇力量)》是美国杰出的社会观察家、对话力实践者丹尼尔·扬克洛维奇经典之作。
    书中大量实战案例分析,15大策略助你开展有效对话,化解与他人的分歧!
    《纽约时报》畅销书《情商》作者丹尼尔·戈尔曼、美国著名记者及评论家,畅销书《神话的力量》作者比尔·莫耶斯鼎力推荐!

内容提要

  

    对话是人类特有的能力,然而,人与人之间、人群与人群之间却常常因对话不足而产生严重的隔阂和问题。什么是对话?对话和争辩、讨论等其他沟通形式有何不同?对话是自发自愿还是刻意而为之?如何有效展开对话,从而化解不同阶层、文化群体、政治立场人士的分歧,达成共识?
        作者丹尼尔·扬克洛维奇是杰出的社会观察家和对话力实践者,在《对话方(化冲突为合作的神奇力量)》中深度解读了对话必备的3个特质以及有效对话的15大策略,不论是参加企业管理会议还是与他人的日常交流,任何人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关于沟通与对话的有效建议。

媒体推荐

    本书是丹尼尔·扬克洛维奇最具野心且最令人激赏的著作。他清楚地勾勒出了一幅如何有建设性地化解不同意见的蓝图。这些吸引人的故事,说明了从董事会会议室与高科技公司,到教师与家长会议等不同场景,从当地的会议到重要的国际层面的会议,都可以用对话化解不同的意见。这是一本提供给所有想要增进互信、化解误会、解决争议议题的人士必读的书籍。
    ——丹尼尔·戈尔曼
    《纽约时报》畅销书《情商》作者
    
    我们自认为知道如何与他人进行认真的讨论,但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不然。作者不仅提升了“对话”的境界,更最了我们惯有的用语;同时还提供了许多周密、具有话题性的方式,以便人们可以认真地讨论严肃的议题。他精心设计对话,然后告诉我们该如何促成对话;这是很伟大的贡献,也是我们极为需要的。
    ——丹尼尔·卡拉汉
    海斯丁中心(Hastings Center)国际计划执行长
    
    想要在任何领域创新,最急迫的需求就是运用对话,将所有心智的谷仓连接起来。丹尼尔·扬克洛维奇《对话力》帮助许多领域与专业中的不同类型的人士有了更好的互动,让我们可以共同创造出新的想法与产品,而不是纷争与摩擦。
    ——T. 乔治·哈瑞斯
    《哈佛商业评论》前总编
    
    这本书既实用又充满了智慧,丹尼尔·扬克洛维奇用丰富的经验浓缩成一组准则与概念,并通不同的对话故事精彩地描绘各式对话。书中的故事感人、有趣,并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在你出席任何会议之前,请务必先吸收本书中的建议。
    ——迈可尔·舒德森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
    
    我认为没有谁比人民更具备彼此谈话的能力。丹尼尔·扬克洛维奇是我所认识的人当中,一位最好的聆听者。他聆听美国人的心声已久,并从中听到了希望与害怕、焦虑与期待,这些往往又会在愤怒、混淆、模糊与犹豫中流失。这就是一段民主体制下真实对话的开始。
    ——比尔·莫耶斯
    美国著名记者及评论家,畅销书《神话的力量》作者
    
    在研发新产品的过程中,我发现扬克洛维奇在对话上的理念极为实用。他深刻的洞察以及多年来对人性价值观的观察与收集到的数据,对于所有文化中想要服务顾客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无价的重要资产。
    ——克雷格·温纳特
    宝洁公司新事业群总经理
    
    真遗憾这本书不是在50年前问世的。阅读这本书之后,经理人一定会改善工作的效率,也会改善同他人的人际关系。
    ——索尔·布莱斯
    美国布莱斯会员店(好市多量贩卖场前身)创办人

作者简介

    丹尼尔·扬克洛维奇,杰出的社会观察家和对话力实践者,擅长解读美国社会与全球经济重大趋势。在许多大型企业、政府机关、大学与社区担任顾问,经常站在探讨公共议题的最前线。
    全球知名的民意调查专家,在《纽约时报》中引入了“扬克洛维奇民意调查”(Yankelovich Poll)。Viewpoint Learning公司创始人,该公司旨在指导组织如何运用对话促进新的领导形态。
    曾荣获世界民意研究学会(WAPOR) 颁发的“迪纳曼奖”(Dinerman Award),被《公共周刊》评选为“20世纪公共事务、公共关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10大人物”,还因在营销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荣获“查尔斯·库利奇·帕林奖”(Charles Coolidge Parlin Award)。

目录

推荐序  重视对话
译者序一  对话力,现代社会必备的软实力
译者序二  对话启动未来
第一部分  对话的意愿:为什么要进行对话
  01 摆脱对话不足的状态
    什么是对话
    对话,一项被忽略的技能
    对话扮演的角色
    永不过时的对话
第二部分  对话的技巧:有效对话的15条策略
  02 3种特质让对话与众不同
    辨析沟通的4种形态
    深度探索对话
    对话的15条策略
  03 对话的成果可能价值10亿美元
    对话的成果
    你必须促成对话
    让步
    平等、共情与假设
    将商业交易转化为人际关系
    对话不同于决策过程
  04 对话让会议更高效
    跳出惯性思维
    关键的转折点
  05 自发性的对话
    案例1:新主管与旧主管
    案例2:家长与老师
    案例3:社工与委托人
    案例4:男导师与女主管如何学以致用
  06 精心规划的对话
    案例1:打破员工与上司间的距离感
    案例2:消除部门间的隔阂
    焦点团体
  07 对话的时间
    对话目标决定对话长短
    持续进行的对话
    对话形式上的致命错误
    对话技巧小结
  08 跨越思维的10个坎儿
    一、退缩、裹足不前
    二、禁锢于框架中
    三、时机未成熟就提早推进行动方案
    四、倾听,却听不见
    五、从不同的起点开始对话
    六、夸大失实,过度炫耀
    七、喜爱争辩
    八、反对主义者
    九、偏执于同样的议题
    十、政治秀
    两种策略帮助跨越思维的坎儿
第三部分  对话的广泛运用:从个人、组织到社会
  09 消弭文明的断层线
    “我-它”关系逐渐增加
    谷仓效应正在扩散
    自上而下的单向谈话过多
    将损失降到最低
  10 公共领域的代理对话
    社会保障领域的公众对话
    全国性对话
    代理对话的4个原则
  11 消除盲点,突破阻力
    战胜对失去地位与权力的恐惧
    消除盲点
  12 通过对话收集真实民意
    对话提升公众判断的质量
    表象思维
  13 将专业知识变成智慧
    解决事实与价值观的分歧
    小额贷款的诞生
    获取知识的多元途径
  14 对话的未来
    自由市场的愿景
    公民社会的相对愿景
    一场决定命运的争斗
    对话的未来
    为生命带来更深层的意义

前言

  

    重视对话
    刘序盾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及文化发展委员会评委
    对话,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人类的进化,不仅仅是大脑的进化,特殊的声带构造和语言能力都是人类进化的生物条件,为人类大脑的进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对话,提升了人类的文明程度。
    既然言谈话语作为交流思想的外在方式是人类异于其他生物的特征,那么人类之间进行对话本应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恰恰相反,人与人之间、人群与人群之间因对话不足所产生的问题,在有记载的人类历史中几乎随处可见,很多时候甚至是人间惨剧的祸因。假如设问:在人类社会中实现什么最难?答案可以说是,建立大多数人群的共识最难。因此,正视和重视对话极有必要。
    这本书并非学术理论著作,不似阿佩尔、哈贝马斯等有关论著那样艰深。本书比较注重实用性与可读性,看得出作者是从实践者的角度来撰写的,并用了大量实例来佐证,因而也更加通俗易懂。若果真如巴赫金所说的——现代危机就是理论脱离了现实而自顾自地发展,导致理想的空洞和行为的贫乏,那么,对社会发展或具体事件负责的对话,正是在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形式与内容之间建立关联的基础和步骤。
    究竟对话应该是独白式的还是对话式的,如果连这种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就会把对话变成自说自话。从一家小公司的部门会议到国家层面的战略对话,这种情况并不鲜见。
    全社会平等对话这一习惯的训练与养成,也是实现协商政治、话语民主的前提。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程度的逐步提升,同侪之间、族群之间、上下之间、官民之间的互动对话会越来越频繁,而对话质量的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相互的理解和宽容、拉近各方立场、重建共识和信任、缓解矛盾和问题,从而使得社会更加文明和谐、发展进步。
    当然,展开一场有质量的对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本书告诉我们,对话中最重要的是——共情。
    本书译者对共情这个词的选择很微妙,深思下去,它的内涵似乎应该包括如下多重意思:
    第一,大家对公理的认同;
    第二,可实现平权的讨论;
    第三,无既设的主流价值;
    ……
    群体认同之所以难以实现,除了价值观差异,还有源于不同的教育环境所产生的历史观差异。这些差异在人的幼年、少年乃至青年时期已然
    被塑造定型,那么想要改变就很困难。比如,在一些涉及国家的宏观问题上,每当产生分歧难以获得共识时,总是强调彼此价值观的不同,却常常忽视了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历史观的差异。当一个庞大族群被某种意识所控制,不依据真实的历史资料而是被大量宣传品所奠定的历史观所蒙敝时,那么在与外界进行对话时就难以共情。所谓的对话也必然流于形式,其实质也就只是无法真正在交流中获得共识的自说自话。
    因此,价值观和历史观之于我们的思想都很重要,相比之下,历史观更应该是前提,就如同在真、善、美中,真是第一位的。失去了真的前提,某些自认为的“善”与“美”也就成了假善和伪美,最终只会走向与主观愿望相反的结果。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举不胜举。只有从客观真实的资料出发去研究和思考,才能达到认识上的接近和认同。大到国家,小到企业,都是同理。
    共情就是一颗求真的心,首先每个人都要具有这样的心,放弃种种以大大小小的私欲和私利为假设的前提,本着求真而不是哗众的心,放下不必要的矜持与偏见,才能走向真正有价值的对话。如果我们的社会多一些这样的真正对话,少一些表面形式上的作秀,整个社会才会日渐成熟、日渐文明起来,中国的文明发展才会真正对人类有所贡献。
    最后要特别感谢本书的译者,她慧眼独具地给我们推荐了这样一本书。本书将作用于每个喜欢思考的人的头脑深处,无论是处理大如国际关系层面还是小如建立企业文化层面的问题,都会给我们带来延伸的思考。如果在这些思考的启迪下,我们能尝试在现实中一点滴地实践,这定会使我们的环境发生微妙的变化。不要小看这些变化,这是一种新文明的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