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医药.卫生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白话解

  • 定价: ¥30
  • ISBN:978753047884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科技
  • 页数:208页
  • 作者:编者:郭霞珍//王...
  • 立即节省:
  • 2015-08-01 第1版
  • 2015-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郭霞珍、王彤、许筱颖编写的《中医基础理论歌诀白话解》以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类型为依据,采用七言歌诀的形式将中医基础理论编成歌诀,既对中医辨证体系进行了简单明确的归纳,又对相应的基本治法、方药进行了链接。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提要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 形成的基础与方法
    二、理论体系确立的依据
    三、理论体系的发展
  第三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精气学说
    一、精气与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1. 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构建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
  第二节 阴 阳 学 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四、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第三节 五 行 学 说
    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 藏象
    概述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特点
    (三)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共同特点
  第一节五脏
    一 、心
    1.心主血脉
    2.心藏神
    3.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4.心在窍为舌
    5.心在志为喜,心在液为汗
    二、肺
    1.肺主气、司呼吸
    2.肺主行水。
    3.肺朝百脉、主治节
    4.肺主宣发和肃降
    5.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6.肺在窍为鼻
    7.肺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
    三、脾
    1.脾主运化,脾气主升
    2.脾主统血
    3.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4.脾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四、肝
    1.肝主疏泄
    2.肝主藏血
    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4.肝在窍为目
    5.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五、肾
    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及生殖
    2.肾主水
    3.肾主纳气
    4.肾在体合骨、生髓
    5.其华在发
    6.肾在窍为耳及二阴
    7.肾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第二节 六 腑
    一、胆
    1.胆贮藏和排泄胆汁
    2.胆主决断
    二、胃
    1.胃主受纳腐熟
    2.胃主通降
    三、小肠
    1.受盛化物
    2.泌别清浊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1.通行诸气
    2.运行水液
  第三节 奇恒之府
    一、脑
    1.脑为元神之府
    2.脑与人的感觉及运动
    二、女子胞
    1.主月经
    2.主孕育胎儿
    3.女子胞与冲、任二脉的关系
    4.女子胞与心、肝、脾、肾等脏的关系
  第四节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一、心与肺的生理、病理联系
    二、心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
    三、心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
    四、心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五、肺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
    六、肺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
    七、肺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八、肝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
    九、肝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十、脾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第五节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一、六腑生理功能的相互关系
    二、六腑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
  第六节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腑表里配合关系的依据
    二、心与小肠的生理、病理联系
    三、肺与大肠的生理、病理联系
    四、脾与胃的生理、病理联系
    五、肝与胆的生理、病理联系
    六、肾与膀胱的生理、病理联系
第三章 气血津液
  第一节 气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三、人体之气的生理功能
    四、元气的概念、生成、分布与生理功能
    五、宗气的概念、生成、分布与生理功能
    六、营气的概念、生成、分布与生理功能
    七、卫气的概念、生成、分布与生理功能
  第二节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及其与相关脏腑关系
    三、血的运行与相关脏腑的关系
    四、血的生理功能
  第三节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三、津液的功能
    四、气与血的关系
    1.气与血
    2.气与津液
    3.血与津液
第四章 经 络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
    一、 经络的基本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经脉
    2.络脉
    3.连属部分的组成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走向和交接规律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特点和作用
    二、督脉、任脉、冲脉、带脉的基本功能
    1.督脉
    2.任脉
    3.冲脉
    4.带脉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沟通联络作用
    二、运输气血作用
    三、感应传导作用
    四、调节平衡作用
  第五节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二、在治疗中的应用
第五章 病因与发病
  第一节 病因
    一、外感性致病因素
    1.六淫邪气的共同致病的特点
    2.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3.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4.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5.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6.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7.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二、内伤性致病因素
    1.情志内伤
    2.饮食失宜
    3.劳逸失常
    三、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
    1.痰饮
    2.瘀血
  第二节 发病
第六章 病机
  第一节 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气血津液失常
  第二节 内生五邪
    一、风气内动
    二、寒从中生
    三、湿浊内生
    四、津伤化燥
    五、火热内生
第七章 防治
  第一节 预 防
  第二节 治疗原则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调整阴阳
    四、调理气血
    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