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刊前刊后(精)

  • 定价: ¥48
  • ISBN:9787108053022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三联书店
  • 页数:322页
  • 作者:陈平原
  • 立即节省:
  • 2015-08-01 第1版
  • 2015-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刊前刊后(精)》是陈平原对自己历年编书时前言、后记的汇编。内分三辑,第一、二辑,记录作者在自家著述之外的辛勤劳作,保存他主编(或合作主编)的集刊发刊词或丛书总序,第三辑则是收录未入集的编书前言后记。从文章容量上看,“刊前刊后”虽“小”但绝非“小道”,从中可见学术演进的脉络,记录时代中的学术风气,具有相当强烈的编年意味。

内容提要

  

    《刊前刊后(精)》是陈平原对自己历年编书时序言、跋后的汇编,从中可见其学术演进的脉络,其实具有相当强的学术编年意味。本书中以书为线索,各文按照类型排列(集刊、丛书、编校),重在体现学术思路的演进,以及二十余年来学界变迁,从中可让读者见证那个已经消逝了的、民间学术相对繁荣的时代。

作者简介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第七届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08-201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与北京大学合聘)。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1998,2003,2009,2013),以及第四届王瑶学术奖著作奖(2016)、第四届思勉原创奖(2017)、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2019)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想象都市》《记忆北京》《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等著作三十余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2014年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

目录

小引
辑一
  关于《学人》
  附录一:学术史研究及其他——答秦山问
  《文学史》第一辑编后记
  《现代中国》第一辑编后
  附录二:关注“现代中国”——答《中华读书报》记者问
  《现代中国》第二辑编后
  《现代中国》第三辑编后
  《现代中国》第四辑编后
  《现代中国》第五辑编后
  《现代中国》第六辑编后
  《现代中国》第七辑编后
  《现代中国》第八辑编后
  《现代中国》第九辑编后
  《现代中国》第十辑编后
  《现代中国》第十一辑编后
  《现代中国》第十二辑编后
  《现代中国》第十三辑编后
  《现代中国》第十四辑编后
  《现代中国》第十五辑编后
  附录三:依旧“关注现代中国
  附录四:民间学刊的可能性
  《文学研究前沿》主编寄语
  《文学研究前沿》改版说明
  《北大中文学刊》发刊词
  《中国文学学报》发刊辞
  《中国俗文学》发刊词
辑二
  “学者追忆丛书”总序
  “学者追忆丛书”三联增订版序
  “学术史丛书”总序
  “台湾学术丛书”总序
  “文学史研究丛书”总?
  “20世纪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丛书”总序
  附录五:书的命运与人的精神——答《中华读书报》记者问
  “20士纪中国学术文存”总序
  “曾经北大书系”总序
  “学术叙录丛刊”缘起
  “尝试论丛”总序
  “现代学者演说现场”丛书总序
  “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丛书”总序
  “三联人文书系”总序
  那些日渐清晰的足迹——“北大中文文库”代序
辑三
  《许地山散文全编》前言
  章太炎先生小传
  鲁迅先生小传
  胡适先生小传
  《追忆章太炎》后记
  《学术史与规范化》序
  《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后记
  《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新版后记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后记
  《中国散文选》后记
  图典版《中国小说史略》后记
  《图像晚清——点石斋画报》后记
  《图像晚清——点石斋画报》新版后记
  《新世纪中国大学生(文科学士)毕业论文精选精评·文学卷》序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小说欣赏》前言
  《胡适论治学》导言
  《茶人茶话》小引
  《王瑶文论选》编后记
  言说北京的方式——《北京读本》前言
  《都市蜃楼:香港文学论集》小引
  《我的“香港记忆”》小引
  《五四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序
  作为学术话题的“京津”——《三四十年代平津文坛研究》序
  《开封: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序言
  《夏至草——夏晓虹序跋》小引
  《王瑶先生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小引
  书比人长寿——典藏版《中古文学史论》小引
  《香港: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序
  附录陈平原编校序跋存目

前言

  

   此书与我今年1月刊行的《自序自跋》相匹配——后者收录著作序跋,本册则是编书的前言后记。如此说来,边界很清晰;其实不然,此编远比《自序自跋》头绪纷繁,必须添上很多说明文字,方能“自圆其说”。
    不妨先从第三辑说起。我编校的书籍不止这些,起码有一半没在此露面。隐身的原因是,其序言或已融入学术著作(如《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或收在随笔集中(如《假如没有“文学史”……》、《花开叶落中文系》),故只在附录的《陈平原编校序跋存目》中提及。与此相反的是《学术史与规范化》,原书最终没能刊行,此处保留其序言及目录,为的是‘立此存照”。至于若干自刊本,虽未公开发行,其序跋作为“别具一格的文章”,照收不误。另外,1996年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丛书”,我负责章太炎、胡适、鲁迅三家,编校时下了不少功夫;因这套丛书没给编校者留下说闲话的地方,只好以此三家“小传”代替。
    其实,我更得意的是第一、第二辑,因其记录下本人二十多年间在自家著述之外的辛勤劳作。保存这些我主编(或合作主编)的集刊发刊词或丛书总序,某种意义上是为了见证那个已经消逝了的、民间学术相对繁荣的时代。
    我主编的诸多丛书中,声誉最隆、影响最大的,当推北京大学出版社刊行的“学术史丛书”及“文学史研究”丛书。至于上世纪90年代与王守常、汪晖合作主编《学人》,以及新世纪主编《现代中国》,自信将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留下印记。这也是我为这两种集刊添加附录的缘故——不管是当初的崛起,还是日后的陨落,有心人都可借此窥探时代风气的变化——所谓“一叶知秋”是也。
    提及两则没能入选的短文,让我的“编辑生涯”显得更有头有尾、有声有色。一是初刊《东方文化》1999年第l期的《从<红豆)到“学刊”》,讲述我上世纪80年代在中山大学念本科及硕士期间,如何参与校园文学刊物《红豆》以及《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的编辑工作,由此奠定了我编集刊的兴趣与能力。一是《文学史》第三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的“编后记”,文中提及我们当初筹办此集刊时的“悲壮情怀”。时间是商品经济大潮刚刚涌起的1992年春夏,参与其事的学者有北京的钱理群、葛兆光、陈平原,香港的陈国球、陈清侨、王宏志,六位书生居然觉得有责任“力挽狂澜”,于是决定集资办刊:“明知以今日学术市场之狭小,以及知识者的贫困,要做到这一点近乎天方夜谭,还是不愿就此罢休。几位穷书生就这么不识时务,居然想凑小钱‘办大事’。”虽然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但毕竟我们努力过了。
    至于二十多年业余办刊及主编丛书的得失成败、酸甜苦辣,留待日后专门追忆及评述,这里就不赘言了。
    需要说明的是,书中有四则短文(《(文学史)第一辑编后记》、《“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尝试论丛”总序》、《“现代学者演说现场”丛书总序》)曾入我仍在流通的随笔集中,考虑到这些集刊及丛书的重要性,故破例重收。至于为别人所编书籍或丛书撰写的序言,一概割爱;若干版权页上未署名而又保留序言的,必定是当初深度介入,故一并收录。
    2014年11月16日于香港中文大学客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