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自学成才的人们(精)

  • 定价: ¥38
  • ISBN:9787301262221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大学
  • 页数:248页
  • 作者:(俄)安东·乌特金...
  • 立即节省:
  • 2015-08-01 第1版
  • 2015-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安东·乌特金的《自学成才的人们》被认为是作家描绘当代俄罗斯社会生活的三部曲的开篇之作(其他两部分别是《怀疑之堡》和《通往下雪的路》)。这部小说反映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是很贴近生活的那种写法,很传统,能明确地感觉到它与19世纪文学是一脉相承的:写实、人文关怀、对美和艺术的崇尚、对人生意义的探求……

内容提要

  

    由安东·乌特金著的《自学成才的人们》讲述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两个战友——大学生和到莫斯科做药品生意的企业家意外相逢。企业家被文化世界所吸引,决定在有学问的战友帮助下完成学业。于是企业家的汽车成了他们的教室。然而一连串滑稽有趣的事件导致了悲剧的结局。作品准确且传神地展现了时代的形象和精神,沉稳而微讽的叙述中暗藏玄机,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安东·乌特金,俄罗斯当代作家、纪录片导演。1967年生于莫斯科,曾经从军,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毕业从事舞台剧和文学创作。1997年布克文学奖、2004年“明亮庄园”文学奖得主。

目录

正文

后记

  

    《自学成才的人们》是“中俄文学互译出版项目·俄罗斯文库”框架下,由北京大学出版社组织翻译的几部小说之一。因此,首先要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邀请,使我有幸参与到这个很有意义的项目当中,从而进入了安东·乌特金的文学世界。这部小说是我读的第一本乌特金的书,因要翻译,所以读得很细致,印象深刻。
    乌特金是70后作家,虽然出生于莫斯科,但是就像作家自己说的:“我是在白俄罗斯的土壤上成长起来的,还有顿河和库班河岸边,童年时常常去那里。我对世界最初的记忆和印象是与这些很不一样的地方的自然和人有关。我用眼睛、耳朵和肺腑爱这一切。”这种对世界的最初体验和记忆后来在他的作品中也留下了印记。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历史系的乌特金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环舞》(□,1991—1995)、《自学成才的人们》(□,1997—1998)、《怀疑的力量》(□,2000—2006)、《通往下雪的路》(□,2008—20lO),以及中短篇小说集《南方日历》(□,2005)、《靠近坚德拉》(□,2010)等,1996年和2003年度获《新世界》杂志奖,1997年入围布克奖,2004年获“雅斯纳亚·波良纳”文学奖。同时他还学过编剧,对纪录片情有独钟,2005年拍摄了自已的纪录片处女作《草原》(□),2007—2008年《明王》(□),2009年《周围的世界》(□),2012年《谷物》(□),2013年《留鸟》(□)。
    文学创作和纪录片拍摄的双轨并行,给乌特金的小说增添了很强烈的画面感和镜头感,而历史专业的出身也赋予了他的创作以取材上的独到眼光,再加上获得评论界一致好评的文笔,使得他拥有了较高的文学声誉,其作品被翻译成法语、德语、捷克语、波兰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语言。在被问及西方读者对他作品的反应时,乌特金认为西方读者并不接受他的大部头作品,他说:“坦白地讲,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翻译我的东西。看来是出于学术兴趣。”这话听起来颇有种“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意味,但是当真翻译起来的时候,不得不承认作家的话不无道理,因为读他的作品确实需要有点闻弦音知雅意的心领神会才行,不是在俄罗斯文化的池水里浸润过的读者的确难得其妙。
    《自学成才的人们》被认为是作家描绘当代俄罗斯社会生活的三部曲的开篇之作(其他两部分别是《怀疑之堡》和《通往下雪的路》)。这部小说反映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是很贴近生活的那种写法,很传统,能明确地感觉到它与19世纪文学是一脉相承的:写实、人文关怀、对美和艺术的崇尚、对人生意义的探求……小说描写了两个昔日的战友——今日的大学生和药品商人——在莫斯科意外重逢后交往的故事,主要是大学生带着他的文学艺术内存和旁观者的眼光,走进7药品商人的世界。普希金、果戈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格林等作家笔下的人物和故事渐次渗透进商人贫瘠的精神世界,搅动得他春心荡漾。这种精神重塑的主题让我们不由自主就联想到19世纪的经典之作。而商人并不是单向度的被拯救者,小说中有一个情景——商人巴维尔在一个菜市场上对一个穷苦的老太太动了恻隐之心,想偷偷塞钱给她,被老太太拒绝了,这之后巴维尔无措地杵在那里,莫名就令人想起《白痴》里的梅什金。这种种似曾相识之感在阅读和翻译的过程中屡屡出现,可见其与文学传统的密切联系。 但同时这部小说与经典文学又很不一样。小说中随处埋藏着“暗桩”,而这些暗桩看起来又是作者漫不经心、信马由缰地随意安插的,它们并不像经典文学中挂在墙上的猎枪那样,在结尾的某处会一鸣惊人,而是常常消失得跟出现时一样地任性和毫无来由,我认为,这正是这部小说尽管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上非常真实、传统,但总给人一种似是而非之感的一个原因。而从翻译的角度而言,这些暗桩恰恰是“老鼠拖木锨——大头儿在后面,,的“大头儿”和难点。但是,当它们在文本中都被呈现出来之后,小说也便神奇地拥有了厚重感。这些暗桩既包括主人公们在飞驰的汽车里谈到的俄罗斯文学画廊里那一帧帧不朽的图画,也包罗了世界文化花园中的各种奇花异草,这也是我在译文中不得不做很多注释的原因。这份上天入地、天马行空的潇洒随意,即便是被编织进传统的肌质里,也依然有着很强的存在感。再就是小说在总体叙述上属于插叙形式,间或又有点意识流,或者说是有意支离情节的意味,感觉上是现实主义和现代、后现代主义的综合,玩的就是含混。当然,在这部小说中,现实主义还是占主导地位的。 俄罗斯有评论说,在《自学成才的人们》中,作家像一个编年史家,把他所处时代的生活反映在纸上,但是没有触及所写事件(指1989年起发生在俄罗斯的事件)的原因和后果;在《怀疑之堡》中已经有了对之的反思和对错失的机会进行的独特核查,而在《通往下雪的道路》中我们可以找到对事件的总结。也许吧,目前所能凭借的仅仅是这一部作品而已,而仅就一部作品谈观感就像盲人摸象,纵然是有的放矢,也可能因比例关系不对而有失偏颇。不管怎样,对乌特金的兴趣是被这部小说挑起来了,既然它是作家的三部曲之一,准备近期阅读一下其他二部,也许那时会有新的感想与大家分享。 预祝读者们阅读愉快! 译者 2015年8月 于满庭芳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