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少数民族文学

康巴彝族作家作品集/康巴作家群书系

  • 定价: ¥42
  • ISBN:978750638067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作家
  • 页数:435页
  • 作者:胡德明
  • 立即节省:
  • 2015-08-01 第1版
  • 2015-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康巴历史文化的重新书写。
    康巴人精神世界的文学展现。
    康巴作家群的集体亮相。
    彝族作家是康巴作家群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十分活跃,成果也十分显著。胡德明等编著的《康巴彝族作家作品集》收入20位彝族作家的代表作品,计200余篇(首),展示了康巴彝族文学的风貌。

内容提要

  

    在清朝康熙年间,生活在凉山州美姑、喜德、冕宁等地区的彝族居民,先后向四川甘孜地区迁徙,并在17世纪末形成聚居,到如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与凉山彝族和其他地区彝族基本相同。但在长期与州内藏族、汉族和其他民族杂居后,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区彝族细微的文化特征。正因为这样,居住在这片热土上的彝族自称为“康巴彝族”或“康巴彝人”。
    康巴彝族勤劳、勇敢、质朴、率真,在与藏族等兄弟民族共同开发康巴这片热土的同时,在继承凉山彝族古老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康巴彝族历史文化,成为康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年来,在州内外文学大师们的鼓励、呵护和帮助下,许多康巴彝族纷纷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发表了不少小说、散文、诗歌、随笔等文学作品。胡德明将康巴彝族创作的这些文学作品收集选择成册,定名为《康巴彝族作家作品集》,以期使康巴彝族作者集体加入康巴作家群。

作者简介

    胡德明,彝族,四川九龙县人。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先后在国内各类报刊及微信平台上发表文学作品近200篇。荣获第七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第五、六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第七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0年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散文组二等奖。主持编撰“康巴彝族谱系历史文化”丛书,荣获甘孜州首届文学艺术奖“特别贡献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市、县院所第八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出版《欢乐的彝族火把节》等多部摄影作品集。现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中心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协会会员、四川省民族文化影像艺术协会顾问、四川藏羌彝走廊委员会专家委员、四川省广播电视台广播节目听评评委库成员、四川省甘孜州文联副主席等。

目录

俄尼·牧莎斯加
  东方圣鹰
  虎的图腾
  白色狂想曲
  獐牙磨就的绣花针
  阿猊色猗猡的声音
  在拉布峨卓死去的彝人
  阿妈的羊皮袄
  鸠毕络肆
  通天的比尔河
  躺在路口上
  大凉山肖像
  炊烟
  灵魂的色素
  拖木沟
  查川阿博
  拖乌瓦勒涧
  祖辈
  先哲
  游丝般的白雾
  老树下的瓦板房
  尾声
  卖土豆、燕麦面的彝人女人
  神灵的燕麦(之一)
胡德明
  枯施
  过年猪
  过年养
  过年柴
  漂亮的过年衣裳
  过年美酒
  香喷喷的过年燕麦糌粑
  边城散记
  嘎尔坝上的“龙宫”
  割猪蹄
  欢乐的彝族火把节
  摸新娘
  情留伍须海
  雾游康定木格措
  香啊,家乡的坨坨肉
  在那火把节的夜晚
苏久拉铁
  贡嘎山奇峰奇景
  湾坝查杜耳湖泊风光
  腾飞九龙点赞
  湾坝金虎山圣泉
  诗颂湾坝黑湖
  故园咏春
  故乡晚秋
  玲珑伍须
  神奇小卡子云海
  康定新城感怀
  七字新风一磨西
  摄影艺术家
  赠高人
  故乡行
  康定颂歌
  丽江夜生活
  洱海情歌
  十三诏王英灵祭
  巍山王朝昔日遗风
  和谐昭通
  触景情诗
  隐士
  校内咏景
  青绿山·祝桑情
  神奇燕子沟
  康定木格措秋景
  康定跑马山晚秋
  康定七色海
  泸沽湖
  雄风撩人
  我想写一首诗
阿期的确
  西部迷境
  九龙山水
  伍须海风韵
  记忆中的流动风景
  初夏的田野
  高原的蓝天白云
  伍须海密语
  领略牛鼻子洞
  游览老人峰石林
  别忘了去草园子
  漂亮的猛董
  神奇的镇海石
  万千蛙声鸣雪山
  阿依莫格
  九龙之谜
阿苏娃达
  秋天,这秋天……
  则热寺感悟
  土豆花开的时候
  流浪的情人
  康定的风
  天堂拉日马
  天上的事
沈林清
  从心滴出的血泪
  核桃坡
  老表重生记
  老舅搬家记
  飘逝的索玛花
  青石板
  水磨房
  我的“傻”伯父
  彝历新年
  照亮人生旅程的火把
  阿普和他的“猎皮烟兜”
  一双棕色胶凉鞋
俄尼么他
  哀竹
  阴影
  风景
  想起那段日子
  黄昏的景色
  无法选择
  无题
  何时重复
  浪迹
  远离岁月的纤纤细语
  假如
娜倪阿果布莎
  那个季节、那些事
  无题
尼格尔批
  忘却昨天
  静静感受生活
  飘落的黄叶
  这刹那之间
何荣付
  气息
  雨,就这样下了
  漂人
  寻找鹰的飞翔
  忘却,为纯洁的开始
  在奔跑中找寻明天
  展翅高飞
  远方,现在
  美丽的日子
  在辽阔的夜
沙马鲁石
  九龙树
  甲坝赞
  城市与村寨
  相遇
  雪花飞舞
  漫步在呷尔河畔的情思
尼克尔他
  草原的尽头,你在听雨我在看云朵
  因为爱,而在天地间
  远行的山村
  铭记一生的甜蜜
  写给春雨
  缅怀仁真旺杰先生
  我们的母亲
  那个雨季
  静美的日鲁库草原
  踏卡
  山谣如夜(外四章)
  记忆中,那个小花园
  老尕
  为人心存感动
  那只挂在林间的手表
  风从故乡来
  梦中的爱人
  命运在天堂赶路
尔恩阿芝莫
  想给舅舅做件衣服
阿石克伙
  秋收
  窗外冷暖
  沸腾的黄土地
  瑞雪
  逃婚
  图腾
  蜿蜒在巴姆山下的洁白哈达
  雪山阿佳
  游子心离人泪
沙马克呷
  秘密
  村城
  对不起春天
  在眼睛里
  过去
海日尔他
  子兹普乌
  达合扎里
  云南印象(五章)
倪英
  我的父亲母亲
马玉霖
  飞翔的梦
  听见歌声
吉克佳佳
  人生若只如初见
  腕上流年
  季节
沈志华
  再见了,我的孩子们

前言

  

    为“康巴作家群”书系序
    阿来
    康巴作家群是近年来在中国文坛异军突起的作家群体。2012年和2013年,分别在四川文艺出版社和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康巴作家群”书系第一辑和第二辑,共推出十二位优秀康巴作家的作品集。2013年,中国作协、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等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康巴作家群作品研讨会”,我因为在美国没能出席这次会议。今年,康巴作家群书系将再次推出第三辑,近十位作家的作品。这些康巴各族作家的作品水平或有高有低,但我个人认为,若干年后回顾,这一定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
    康巴(包括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的昌都地区、青海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和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这一区域,历史悠久,山水雄奇,但人文的表达,却往往晦暗不明。近七八年来,我频繁在这块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四处游历,无论地理与人类的生存状况,都给我从感官到思想的深刻撞击:那就是这样雄奇的地理,以及这样顽强艰难的人的生存,上千年流传的文字典籍中,几乎未见正面的书写与表达。直到两百年前,三百年前,这一地区才作为一个完整明晰的对象开始被书写。但这些书写者大多是外来者,是文艺理论中所说的“他者”。这些书写者是清朝的官员,是外国传教士或探险家,让人得以窥见遥远时的生活的依稀面貌。但“他者”的书写常常导致一个问题,就是看到差异多,更有甚者为寻找差异而致于“怪力乱神”也不乏其人。
    而我孜孜寻找的是这块土地上的人的自我表达:他们自己的生存感。他们自己对自己生活意义的认知。他们对于自身情感的由衷表达。他们对于横断山区这样一个特殊地理造就的自然环境的细微感知。为什么自我的表达如此重要。因为地域,族群,以至因此产生的文化,都只有依靠这样的表达,才得以呈现,而只有经过这样的呈现,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存在。
    未经表达的存在,可以轻易被遗忘,被抹杀,被任意篡改。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未经表达的存在就不是真正的存在。
    而表达的基础是认知。感性与理性的认知:观察、体验、反思、整理并加以书写。
    这个认知的主体是人。
    人在观察、在体验、在反思、在整理、在书写。
    这个人是主动的,而不是由神力所推动或命定的。
    这个人书写的对象也是人:自然环境中的人,生产关系中的人,族群关系中的人、意识形态(神学的或现代政治的)笼罩下的人。
    康巴以至整个青藏高原上千年历史中缺乏人的书写,最根本的原因便是神学等级分明的天命的秩序中,人的地位过于渺小,而且过度顺从。
    但历史终究进展到了任何一个地域与族群都没有任何办法自外于世界中的这样一个阶段。我曾经有一个演讲,题目就叫作《不是我们走向世界,而是整个世界扑面而来》。所以,康巴这块土地,首先是被“他者”所书写。两三百年过去,这片土地在外力的摇撼与冲击下剧烈震荡,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也终于醒来。其中的一部分人,终于要被外来者的书写所刺激,为自我的生命意识所唤醒,要为自己的生养之地与文化找出存在的理由,要为人的生存找出神学之外的存在的理由,于是,他们开始了自己的书写。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才讲“康巴作家群”这样一群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自我书写者的集体亮相,自然就构成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
    这种书写,表明在文化上,在社会演进过程中,被动变化的人群中有一部分变成了主动追求的人,这是精神上的“觉悟”者才能进入的状态。从神学的观点看,避世才能产生“觉悟”,但人生不是全部由神学所笼罩,所以,入世也能唤起某种“觉悟”,觉悟之一,就是文化的自觉,反思与书写与表达。
    觉醒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当文学的眼睛聚光于人,聚光于人所构成的社会,聚光于人所造应的历史与现实,历史与现实生活才焕发出光彩与活力。也正是因为文学之力,某一地域的人类生存,才向世界显现并宣示了意义。
    而这就是文学意义之所在。
    所以,在一片曾经蒙昧许久的土地,文学是大道,而不是一门小小的技艺。
    也正由于此,我得知“康巴作家群”书系又将出版,对我而言,自是一个深感鼓舞的消息。在康巴广阔雄奇的高原上,有越来越多的各族作家,以这片大地主人的面貌,来书写这片大地,来书写这片大地上前所未有的激变,前所未有的生活,不能不表达我个人最热烈的祝贺!
    文学的路径,是由生活层面的人的摹写而广泛及于社会与环境,而深入及于情感与灵魂。一个地域上人们的自我表达,较之于“他者”之更多注重于差异性,而应更关注于普遍性的开掘与建构。因为,文学不是自树藩篱,文学是桥梁,文学是沟通,使我们与曾经疏离的世界紧密相关。
    (作者系四川省作协主席,茅盾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