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会说话的人人生都不会太差

  • 定价: ¥38
  • ISBN:9787569905632
  • 开 本:16开 平装
  • 作者:梁实秋
  • 立即节省:
  • 2016-01-01 第1版
  • 2016-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一个人在谈话中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是独白,一是静听,一是互话。谈话不是演说,更不是训话,所以一个人不可以霸占所有的实践,不可以长篇大论地絮聒不休,旁若无人。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有些人宁愿自己吃亏,宁愿跟着别人吃亏,宁愿套引别人跟着他吃亏,而也不愿意把自己所实感的坦白只说出来。有话说自由的时候,还是少说废话为宜。“群居终日,言不及义,难矣哉!”那便是废话太多的意思。在有“不发言的自由”的时候而甘愿放弃这一项自由,这也是个人的自由。在如今这个时代,沉默是最后的一项自由。由梁实秋著作的梁实秋著作的《会说话的人人生都不会太差》将告诉你在谈话技巧上也有些个禁忌。

内容提要

  

    说话是一门艺术,会说话是一种修养。人生在世,你不可能生活在一个真空里,都无可避免地要和人打交道、与人交往、与人沟通。因此,成为会说话的人,对于你的事业、工作、生活都是会有好处的,也将会受用一生。
    梁实秋著作的《会说话的人人生都不会太差》以平和豁达的心境,饶有兴致地感受丰富有趣的生活,品尝着人生无穷的况味,做着愉快的文章,其幽默、文雅、犀利、宽容的语言,不仅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超凡脱俗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令人易生亲切、有趣之感。
    人际交往中的诸多微妙尽显笔端,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倾囊相授,很多方面需要我们慢慢斟酌。只有学会游刃有余的说话,才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为人生增添些许惬意。

作者简介

    梁实秋,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首位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一生笔耕不辍,为中国文坛留下两千多万字著述,其中散文创作尤为突出,被誉为“华语散文一代宗师”。其笔调世故却不油滑,稳健却不死板,或描摹柴米油盐,或探讨琴棋书画,于典雅诙谐的文字中透出无尽的悠然与智慧,成为三代国人的心灵读本。雅舍闹市,皆是生活,一字一句,都有真味。

目录

代序  谈话的艺术
第一部分  弄懂说话之道,比练习说话之术更重要
  骂人的艺术:骂人是一种高深的学问
  为什么不说实话:实话说出来后,别人就不再吃亏
  谈幽默:幽默引人笑,但引人笑者不一定就是幽默
  废话:人不能不说话,不过废话可以少说一点
  应酬话:语言无味,还不如免开尊口
  沉默:在如今这个时代,沉默是最后的一项自由
  小声些:有时为耳部卫生起见,请小声些
  旁若无人:这世界上除了自己还有别人
  “讨厌”与“可怜”:字词的用法要有规范,不能以讹传讹
第二部分  说话是一门艺术,会说话是一种修养
  谈礼:礼只是人的行为规范
  礼貌:现行礼节最令人厌烦的莫过于敬酒
  不亦快哉:快意之事未必人人尽同
  信:最温柔的艺术,亲切细腻仅次于日记
  写信难:单单写信,一生仿佛没有如释重负的时候
  匿名信:表现了人性的另一面——怯懦
  讲价:不七折八扣显着买卖不和气
  看相:一个人的尊容,和他一生体戚有密切关系
  电话:对电话不大感兴趣,因为总是怕麻烦
  门铃:无论怎么悦耳,给人以不愉快的预兆为多
  送礼: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代沟:沟是死的,人是活的,代沟需要沟通
  生日:这年头,活一周年当然不是容易事
  年龄:对于别人的年龄根本没有多加探讨的必要
  新年献词:岁首吉日,应该善颂善祷
第三部分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
  读书苦?读书乐?:开蒙读物也需要与时俱进
  影响我的几本书:读书如交友,也靠缘分
  日记:写日记之难,难在持之以恒
  漫谈读书:最简单的修养方法还是读书
  好书谈:世界上的好书本来就不多
  学问与趣味:求学偏重学问,趣味留在将来慢慢享受
  听戏、看戏、读戏:剧本的写作是创造,演员的艺术是再创造
  中国语文的三个阶段:有高下之不同,却无优劣之判
  作文的三个阶段:绚烂之极趋于平淡
  胡适之先生论诗:深入而浅出者为上
第四部分  重要的不是生命里的岁月,而是岁月中的生活
  守时:害对方苦等,岂是抱歉就能赎罪
  流行的谬论:曩昔的金言有些未必可以奉为圭臬
  谈学者:第一是诚实,第二是认真,第三是纪律
  谈时间:“人生不满百”,掐头去尾,所余无几
  时间观念:把时间观念看得认真,那是傻瓜
  时间即生命:道理人人都懂,却依然稀里糊涂地浪费
  闲暇: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
  利用零碎时间:“杀时间”,实在也是在杀自己
  谈考试:考试就和选举一样,属于“必需的罪恶”一类
  考生的悲哀:生老病死之外,考大学也是人生的一个关键
  出了象牙塔之后:从逃避现实到正视人生
  谈友谊:臭味相投,方能永以为好
第五部分  谈书论艺
  亲切的风格:亲切不是随便,不能“像是普通谈话一般”
  译英诗(六首)
  《扫烟囱的孩子》:其人道主义的精神和讽刺的手法很感人
  《忽必烈汗》:浪漫派诗人喜欢出奇制胜
  纯文学:文学不得自由发展,才是致命伤
  钱神论:古往今来,什么时代金钱不在作祟?
  书评(七则)
  莎士比亚的演出:影片比舞台剧更易受到一般观众的了解
  略谈莎士比亚作品里的鬼:鬼是弱者的心里所造出来的
  略谈英文文法:死记文法规则,是事倍而功半的学习方法
  国文与国语:言与文虽不能一致,也不可距离太远
  散文的朗诵:文章不经朗诵,难以牢记在心
  重印《西滢闲话》序
  马可?奥勒留—— 一位罗马皇帝同时是一位苦修哲学家
  漫谈翻译:翻译不是艺术,而也饶有一些艺术的风味

前言

  

    一个人在谈话中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是独白,一是静听,一是互话。
    谈话不是演说,更不是训话,所以一个人不可以霸占所有的时间,不可以长篇大论地絮聒不休,旁若无人。有些人大概是口部筋肉特别发达,一开口便不能自休,绝不容许别人插嘴,话如连珠,音容并茂。他讲一件事能从盘古开天辟地讲起,慢慢地进入本题,亦能枝节横生,终于忘记本题是什么。这样霸道的谈话者,如果他言谈之中确有内容,所谓“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亦不难觅取听众。在英国文人中,约翰逊博士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在咖啡店里,他一开口,老鼠都不敢叫。那个结结巴巴的高尔斯密一插嘴便触霉头。Sir Oracle在说话,谁敢出声?约翰逊之所以被称为当时文艺界的独裁者,良有以也。学问风趣不及约翰逊者,必定是比较的语言无味,如果喋喋不已,如何令人耐得。
    有人也许是以为嘴只管吃饭而不作别用,对人乃钳口结舌,一言不发。这样的人也是谈话中所不可或缺的,因为谈话,和演戏一样,是需要听众的,这样的人正是理想的听众。欧洲中古时代的一个严肃的教派canhusian Monks以不说话为苦修精进的法门之一,整年的不说一句话,实在不易。那究竟是方外人,另当别论,我们平常人中却也有人真能寡言。他效法金人之三缄其口,他的背上应有铭日:“今之慎言人也。”你对他讲话,他洗耳恭听,你问他一句话,他能用最经济的词句把你打发掉。如果你恰好也是“毋多言,多言多败”的信仰者,相对不交一言,那便只好共听壁上挂钟之嗒嗒嘀嘀了。钟会之与嵇康,则由打铁的叮当声来破除两人间之岑寂。这样的人现代也有,相对无言,莫逆于心,吧嗒吧嗒地抽完一包香烟,兴尽而散。无论如何,老于世故的人总是劝人多听少说,以耳代口,凡是不大开口的人总是令人莫测高深;口边若无遮拦,则容易令人一眼望到底。
    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写文章肯用心的人就不太多,谈话而知道剪裁的就更少了。写文章讲究开门见山,起笔最要紧,要来得挺拔而突兀,或是非常爽朗,总之要引人人胜,不同凡响。谈话亦然。开口便谈天气好坏,当然亦不失为一种寒暄之道,究竟缺乏风趣。常见有客来访,宾主落座,客人徐徐开言:“您没有出门啊?”主人除了重申“我没有出门”这一事实之外没有法子再作其他的答话。谈公事,讲生意,只求其明白清楚,没有什么可说的。一般的谈话往往是属于“无题”、“偶成”之类,没有固定的题材,信手拈来,自有情致。情人们喁喁私语,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谈到无可再谈,则“此时无声胜有声”了。老朋友们剪烛西窗,班荆道故,上下古今无不可谈,其间并无定则,只要对方不打哈欠。禅师们在谈吐问好逞机锋,不落迹象,那又是一种境界,不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能企望得到的。善谈和健谈不同,健谈者能使四座生春,但多少有点霸道;善谈者尽管舌灿莲花,但总还要给别人留些说话的机会。
    话的内容总不能不牵涉到人,而所谓人,则不是别人便是自己。谈论别人则东家长西家短全成了上好的资料,专门隐恶扬善则内容枯燥听来乏味,揭人阴私则又有伤口德,这其问颇费斟酌。英文gossip一词原义是“教父母”,尤指教母,引申而为任何中年以上之妇女,再引申而为闲谈,再引申而为飞短流长,而为长舌妇,可见这种毛病由来有自,“造谣学校”之缘起亦在于是,而且是中外皆然。不过现在时代进步,这种现象已与年纪无关。谈话而专谈自己当然不会伤人,并且缺德之事经自己宣扬之后往往变成为值得夸耀之事。不过这又显得“我执”太深,而且最关心自己的事的人,往往只是自己。英文的“我”字,是大写字母的I,有人已嫌其夸张,如果谈起话来每句话都用“我”字开头,不更显得自我本位了么?
    在技巧上,谈话也有些个禁忌。“话到口边留半句”,只是劝人慎言,却有人认真施行,真个的只说半句,其余半句要由你去揣摩,好像文法习题中的造句,半句话要由你去填充。有时候是光说前半句,要你猜后半句;有时候是光说后半句,要你想前半句。一段谈话中若是破碎的句子太多,在听的方面不加整理是难以理解的。费时费事,莫此为甚。我看在谈话时最好还是注意文法,多用完整的句子为宜。另一极端是,唯恐听者印象不深,每一句话重复一遍,这办法对于听者的忍耐力实在要求过奢。谈话的腔调与嗓音因人而异,有的如破锣,有的如公鸡,有的行腔使气有板有眼,有的回肠荡气如怨如诉,有的于每一句尾加上一串咯咯的笑,有的于说完一段话之后像鲸鱼一般喷一口大气,这一切都无关宏旨,要紧的是说话的声音之大小需要一点控制。一开口便血脉贲张,声震屋瓦,不久便要力竭声嘶,气急败坏,似可不必。另有一些人的谈话别有公式,把每句中的名词与动词一律用低音,甚至变成耳语,令听者颇为吃力。有些人唾腺特别发达,三言两句之后嘴角上便积有两摊如奶油状的泡沫,于发出重唇音的时候便不免星沫四溅,真像是痰唾珠玑。人与人相处,本来易生摩擦,谈话时也要保持距离,以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