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往事并不纷纭(民国文坛钩沉)

  • 定价: ¥36
  • ISBN:9787531735267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方文艺
  • 页数:348页
  • 作者:陈漱渝
  • 立即节省:
  • 2015-11-01 第1版
  • 2015-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往事并不纷纭,历史可堪钩沉。作者陈漱渝深具匠心,四十年来致力于鲁迅的研究,通过《往事并不纷纭(民国文坛钩沉)》一书,驳斥了诸多有关鲁迅的谣言和谬论,最大程度地还原了那段真实,擦亮了历史的明镜供我们照鉴!
    本书由著名学者杨天石、陈子善、孙郁联袂倾情推荐!

内容提要

  

    《往事并不纷纭(民国文坛钩沉)》是一本学者随笔集,分”鲁迅篇”和”群星篇”两部分。作者陈漱渝对中国现代文坛高度了解,将其中较有价值和趣味的掌故逸闻梳理成文。史料可靠,行文生动,既可供专业人士评鉴赏读,也可作为普通读者增添知识、休闲陶冶的读物。

作者简介

    陈漱渝(1941~),鲁迅博物馆前副馆长,鲁迅研究室主任。原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文学史料学会副会长、中国丁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名誉委员等,2005年版《鲁迅全集》编辑修订委员会副主任。曾参加1981年版《鲁迅全集》、2005年版《鲁迅全集》和1992年版《郭沫若文集》的部分注释工作。专著有《鲁迅与女师大学生运动》《鲁迅在北京》《鲁迅史实新探》《许广平的一生》《民族魂——鲁迅的一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鲁迅史实求真录》《宋庆龄传》《搏击暗夜:鲁迅传》等。合著若干。先后在报刊等发表研究论文300多篇。

目录

上篇:鲁迅篇
  鲁迅的魅力
  从“鲁迅”的笔名谈到猜名术
  寻求反抗和叫喊的呼声——鲁迅最早接触过哪些域外小说
  鲁迅与陈衡哲:谁是第一?
  谁参与编辑了《热风》?
  鲁迅与“新月派”积仇的第一步——鲁迅与徐志摩开的一通玩笑
  《藤野先生》中的“史”与“诗”
  阿Q精神的来源之一——兼谈林损其人其诗
  从“青皮”说开去
  “她写的都是实话”——《初次见鲁迅先生》的作者马珏
  杨荫榆是怎样的人
  林文庆:一位难勾脸谱的历史人物——兼谈鲁迅跟厦门大学一些人的分歧
  提出新论要以充分的史实为据——也谈鲁迅遭段祺瑞政府通缉的真相
  鲁迅与黑人作家休士
  两个口号,三份宣言,四条汉子——鲁迅临终前的“愤懑”
  作为学者的鲁迅
  鲁迅与外国语
  鲁迅与茶
  鲁迅的左邻右舍
  鲁迅如何看待日本
  仓石忆鲁迅
  周建人心目中的鲁迅
  《枕上随笔》及其他——章衣萍笔下的鲁迅
  病中读鲁
下篇:群星篇
  弄潮儿在涛头立——“五四”风云人物谱
  依然白发老书生——读陈独秀江津书简
  周作人的婚恋
  并不神秘的许羡苏
  “张扬个性”与“牺牲个性”
  谈《钱玄同日记》
  傅斯年其人其事
  石评梅的象牙戒指——女作家石评梅的恋情及其他
  让鲁迅替他修鞋的青年人——冯省三二三事
  寻找高长虹
  由“哥哥”而累及“妹妹”——中国现代文学论争史上的一件趣闻
  “正人君子”陈西滢的后半生
  叶灵凤的三顶“帽子”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访梁实秋公子梁文骐
  从田汉谈到左翼文化运动
  “霹雳火”林庚白——兼谈他对鲁迅的谩骂
  从“母爱”谈到黎烈文往事
  《夏娃日记》的第一位中文译者——李兰
  无言的诉说——参观台北林语堂故居
  从“古衣冠的小丈夫”到知名爱国人士
  展露巴金心灵的一扇窗——读《巴金书简——致王仰晨》
  “萧军打架”事件的余波与断想
  贫病交加,不失其节——朱自清去世前后
  作家的情书
  “很打了几次大仗”的刘半农
后记

后记

  

    乙未年春分刚过,北方文艺出版社宋玉成社长一行三人便来寒舍拜访。他们没有忘记2016年是鲁迅逝世80周年,想在此前出一些书,以表达对这位新文学巨匠的缅怀和忆念。这使我十分感动,因为当下学术类的图书并不热销,近三十多年来鲁迅又不断被人颠覆和解构,包括文学研究界的某些体面人物。但惭愧的是,我因年迈多病,没有什么新作可以贡献。前来的一位青年女编辑王爽问:“七年前,您出版过一本《剪影话沧桑——中国现代文坛珍闻趣事》,可不可以据此调整重新推出?”我乘机从尴尬中挣脱出来,毫不犹豫地回答:“可以。”这样就促成了这部书的新生。
    当初说是近似再版,而实际上仍然作了相当大的调整,首先删除了原书中的“胡适篇”和“丁玲篇”,因为我另有这方面的专书出版,避免读者重复购买和重复阅读。其次,删除了几篇时过境迁或与本书体例不合的文章。更重要的是新增补了约20篇文章,使本书内容更加厚实。
    本书的“鲁迅篇”当然是以鲁迅为研究主体,“群星篇”则侧重于鲁迅同时代人研究。我的体悟是:不研究鲁迅的同时代人,就不能做到鲁迅要求的“知人论世”,从而也就不可能给鲁迅以准确的学术定位。我曾经走过“以鲁迅的是非为是非”的弯路,直到晚年才醒悟到“只有跳出鲁迅,才能走近鲁迅”。试以书中的《林文庆:一位难勾脸谱的历史人物》为例,如果单读鲁迅和景宋的《两地书》,林文庆就容易被简单化地视为一个讲洋文的尊孔派。如果对这位厦门大学原校长的一生进行多方位观察,就可以知道他另有其他方面的业绩;即便是“尊孔”,也跟那种拿孔子当敲门砖的“复辟派”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这就证明了研究鲁迅同时代人的必要性。
    本书所收诸篇均属学术随笔:既接近西方不拘一格、信手写来的散文,也接近中国古代不拘体制的杂论、杂识。就篇幅而言,虽然大多短小,难免有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的局限,但同时又似乎有积微成著的优长。古人笔记中有一种《识小录》,就含有借一斑而窥全豹的意思。就内容而言,笔者力求做到观点与史料的有机统一,尤其着力于更多地提供珍稀资料。在行文上,笔者也一贯追求文质相彰,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备。荀子有言:“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那么,祈望读者诸君能以这种博大的胸怀,包容作者所写出的这些驳杂而肤浅的文章。
    是为跋。
    作者
    2015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