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鲨鱼经济学》教会企业效仿鲨鱼,利用双向思维模式进行攻击与防守,更加游刃有余地玩转市场!
《鲨鱼经济学》中阐述的鲨鱼理论,以其崭新的管理视角展现了特殊的魅力,在美国企业界引起轰动,并获得管理大师菲利普·科特勒的鼎力推荐。
作者斯蒂芬·安吉瑟斯以经济学家的视角,通过对鲨鱼进化史和习性的研究,习得了鲨鱼理论,并已将这些理论成功应用于众多世界企业中,为这些企业排忧解难。实践证明,鲨鱼理论有效、有用、可行。
内容独树一帜,能激发读者的新思维,符合当下创新创业的主流;风趣幽默的语言,大量精美的插图,使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读者开卷有益。
内容提要

鲨鱼是自然界最让人望而生畏的杀人机器,它之所以能在长达4.2亿年的进化过程中存活下来,在大自然这种严格适应优胜劣汰生存法则的环境中游刃有余,成为海上霸主,是因为它自身所具备的策略性和效率性。
《鲨鱼经济学》是一本企业管理书籍,作者斯蒂芬·安吉瑟斯是一位全球闻名的企业家,欧洲具影响力的营销思想家,同时,他还是一位鲨鱼研究专家。在《鲨鱼经济学》中,作者回答了“亿万年来,鲨鱼是如何生存下来的”这个问题,揭示了鲨鱼的思考、进攻和防守策略,并将这些策略成功应用于企业管理,创造了鲨鱼理论。众多企业的实践证明,鲨鱼理论对于帮助企业从红海中找到市场盲点,打败市场领先者,获得经营的成功具有非比寻常的作用。同时,对于超级企业如何防范“市场鲨鱼”的袭击,作者也给出了10个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方法。
要么行动要么死亡、用鲨鱼的方式去做市场研究、找到对手的盲点展开撕咬、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把握时机、保持敏锐的视觉、群居猎食、形成自己的袭击风格等方法都是《鲨鱼经济学》着重阐述的关键点。
媒体推荐
斯蒂芬非常善于借用鲨鱼的隐喻,而且,为了再现大海中不断上演的生死剧,他真敢投身于大海中,与鲨共舞。在《鲨鱼经济学》中,他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市场鲨鱼”的种种袭击谋略和技巧,并入木三分地揭示出每个“目标猎物”的真实情况,进而,他又满怀敬意地描绘出这些被袭击者的防御全貌。读来真受刺激!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现代营销学之父,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终身教授
你正在与鲨鱼并行,只是你很有可能并不知道。斯蒂芬不但可以用《鲨鱼经济学》指导你如何去生存,而且还可以帮助你在充满风险的经济水域中生机勃勃地成长。
——布瑞恩·索利斯(Brian Solis),著名财经作家,著有畅销书《普通经营和雇佣的终结》
斯蒂芬·安吉瑟斯再次说到了点儿上。市场和沉寂的水域一样,如今充满了危险。为了生存,我们需要具有前瞻性。
——里特娃·汉斯基·皮特卡科斯基(Ritva Hanski-Pitk·koski),芬兰广告商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斯蒂芬·安吉瑟斯是个非凡的人,他的逻辑性来自他从大自然中获得的灵感,所以,他的表述总能做到简洁而又直达问题的关键。《鲨鱼经济学》回答了“亿万年来,鲨鱼是如何生存下来的”这个问题,并将鲨鱼的谋略和手段成功应用于企业。这是一本武装到了牙齿的商业读物,处处闪耀着珍珠般的智慧光芒。
——杰克·岩(Jack Yan),梅迪纳集团(the Medinge Group)首席执行官
有件事是确定无疑的,不能持续运动和发展的公司毫无疑问将沉入海底。
——玛丽安·埃里克森(Mariann Eriksson),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市场总监
作者简介
斯蒂芬·安吉瑟斯,瑞典作家、财富500强商业顾问、欧洲具影响力的营销思想家和企业家。他的管理思想具有创新性和超前性,并且都是建立在扎实的调研基础之上。他认为,没有创新和远见,公司就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灭亡。他的公司业务遍及品牌、战略设计、业务发展、通信和销售等领域,世界500强企业在面临发展困境时,经常请斯蒂芬的公司为它们排忧解难。
目录
引言1 你听说过有哪位研究企业的作家曾经与鲨共舞吗
第一部分 袭击市场领先者的10个方法
01 发动袭击前要做好周详的计划
02 要紧盯那些沉迷于历史的“巨无霸”
03 要尽量放大人们的恐慌
04 用鲨鱼的方式去做市场研究
05 找到对手的盲点展开撕咬
06 发动不可预知的袭击
07 把握好时机是成功袭击的关键
08 主动出击或者等死
09 形成自己的袭击风格
10 写出袭击清单
引言2 要活下去,现在就开始防御
第二部分 市场领先者防范鲨鱼袭击的10 个方法
11 拓展自己的防御战略
12 变革、创新,永不止步
13 让别人去散布杂音
14 遭受鲨鱼袭击时不要恐慌
15 找出自己的盲点
16 进入一个新的市场领域时,不要过早发布新闻
17 要低调、要避免内耗,那样鲨鱼就不会轻易袭击你
18 切莫暴露自己已黔驴技穷
19 发动袭击是最好的防御
20 要拓展出比猎食战术更强的逃生战术
后记 自然母亲的提示语
致谢
关于作者
前言

南非的某一天,我与斯蒂芬·安吉瑟斯(Stefan Engeseth)在一条用于研究鲨鱼行为的船上初次相遇。斯蒂芬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大白鲨竟被大自然塑造得如此美丽?我只能简单地回答说,大自然的目的,大概不会仅仅局限于塑造一种美妙绝伦的生物,而更在于赋予其无与伦比的捕猎技能和无懈可击的自我防护能力。
当大白鲨猎食海豹的时候,它可不是在那里逗着玩儿。处于狩猎场中的任何一条鲨鱼,都会表现得既敏捷,又足智多谋。不能成功地捕杀猎物,只能意味着鲨鱼族群的退化和其他竞争族群的强盛。由此反观我们全球的商业竞争,内中道理更是不言自明。
鲨鱼在其生存之战中,已经衍生出超乎想象的生存方式,而正是这种极具创造性和战略性的生活方式,将它提升到了生物链的顶端位置。这种生存技巧与战略技能,也使鲨鱼俨然成为4.2亿年漫长岁月的进化结晶。
经过如此漫长时间的进化,鲨鱼自然成为人人皆知的最成功、最高效的掠食动物。正因为如此,鲨鱼和大自然,并列成为斯蒂芬的挚爱。斯蒂芬也将他的这种爱好,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自己的市场营销和商业活动中。为此,我很愿意分享他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在鲨鱼和企业的战略拓展之间,存在着许多的内在联系。诚如本书所揭示的,通过对自然界至高无上的猎食者的深入研究,我们所能获得的诀窍,恰恰是如何改善和提升公司的生存能力。
有鉴于此,当你生存于自然环境之中,已经体验和学习到许多生存教训和技能,并能真正发现那种在关乎生死的环境下顽强生存的本能力量时,你就能够从本书和你的生存环境中获取无穷智慧,并让自己的企业持续立于不败之地。
克里斯· 法洛斯(Chris Fallows)于南非
后记

自然母亲的提示语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一1987)曾于1968年创造出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叫作“15分钟名气”(15 minutes of fame)。之后,到2007年,电影《第11小时》(The EleventhHour),就是借用沃霍尔的“15分钟名气”中所包含的思维逻辑,以某个固定的时间段(在24小时中的某个时段)象征性地代表地球上的某种存在状态。我也想由此推论,若整个地球只存在了24小时,那么我们人类的存在时间,只不过是这24小时中的15分钟。①
比起有着数亿年进化史的鲨鱼,我们人类还是非常年轻的物种,我们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向鲨鱼学习。如果我们(作为15分钟的生物)灭尽了大海中长期进化而来的顶级猎食者大白鲨,那么,失去大白鲨这样的对比坐标,我们也许只是一个存活过16分钟的物种。
大白鲨专家Leonard Compagno、George Burgess、Michael Rutzen、Monique Fallows、Richard Ellis、Valerie Taylor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正在改变人们对于鲨鱼的看法。我在,《鲨鱼经济学》·书中,也体现出这样一个夙愿,就是要不断地改进我们向动物学习的态度。在企业界,我有一个比较固定的读者群,这些人都有自己的资源,有志于推进这一事物向应有的方向发展。
无论我的经验对你是否有助益,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从鲨鱼这种生物身上所学到的东西,比我从其他生物身上所学到的要多得多。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作为被掠食方,一旦不能正确地摆脱这种惊慌失措,必将付出无法估量的代价。作为老辣的杀手,会使尽各种恐怖手段来制造恐慌,甚至还会制造出种种即将发起袭击的谣言,以便让对手自乱阵脚,进而迷失自己的经营目标。
面对恐怖,人们的反应大不一样。有些人可以很快就镇静下来,摆脱恐惧感,有些人则不然,开始陷入恐慌。当其他人都开始奋起反抗时,后者则已经四下乱逃。鲨鱼制造恐惧的战术,本身就是一种制胜法宝,它们通过这种试探,可以敏锐地觉察出猎物所暴露的任何可乘之机。
一些经验丰富的潜水员们,曾给我讲过鲨鱼是如何试探他们的。如果他们在这一时刻表现出了一丝丝的恐惧和惊慌,都会立即触发遭遇袭击的扳机。对鲨鱼来讲,试探潜水员们的常见方法之一是,它会从你身后潜游过来,展示着3~4米的长长躯体,然后眼对眼地盯着你,像蛇一样地绕着你游动!没有一条鲨鱼会高喊:“我要突袭!”但是它会耐心地检验你,看你是否会控制住自己的心跳。如果这时恐惧已控制了你,毫无疑问,这等于你直接告诉对方,你就是鲨鱼要找的上好佳肴。
不妨想象一下,当有人对最高管理层或者市场领先者施以如此的恐怖性试探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如果你暴露出了内心的恐慌,岂不就像直接刺激了鲨鱼的猎食本能。请记住:比起一味地袭击,扩大恐慌会有效节约鲨鱼们袭击时所消耗的精力。
遭受鲨鱼袭击的概率几乎等于零
无论如何,我们依然对那些激情澎湃、魅力无限的鲨鱼感到惧怕。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生存本能必然要提醒我们,千万不能成为鲨鱼的食物。所以,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提高警觉,尽可能不去暴露自己,不给凶猛的鲨鱼提供任何一点点袭击的机会。但是,如果你本身就是一条体重两吨、身长数米、装备最完善、猎杀能力最强悍的大白鲨呢?
你必然会把那些汪在经历老弱衰退的市场领先者们当作一碟小菜。事实上总是如此,即使是财富500强公司,一旦有哪一家被咬了一口,那种害怕再遭袭击的无边恐慌,也会让它变成无头苍蝇,从而变得更容易遭受袭击。为了生存,剩余的那499家公司,也许都会抢着阅读本书,以便从中找到如何避免变为鲨鱼食物的真经。
大多数坚信自己为勇者的人将不再自信
今天的企业正沉迷于往日的历史中不能自拔。直到现在,整个企业界依然是更擅长于用老经验、老办法来保护自己,即使岁月早已轮转,还是不善于采用创新的手段。但是,老经验、老办法终归是越来越老旧。究其真正的原因,在于多数公司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代,有些甚至是干脆不去适应。即使有些公司还能成功地活下去,也很难再有意愿在未来的发展上多做投资。而如今,市场越来越透明,消费者也越来越聪明,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网络的出现,既给公司也给消费者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机会,从而使双方都有可能为了共同的目标(即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走到一起。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对于公司而言,最终除了变革,不会再有其他的选择。作为市场领先者,与其天天担忧是否会失去自己的市场份额,不如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当那可怕的三角背鳍,明白无误地绕着公司总部转悠时,恐怕就只能由恐惧来逼着这些市场领先者们实施变革了。
所以,恐惧和忧患,常常会促使一些大公司开始热情地拥抱创新和变革。甚至即使出现了一些小鲨鱼的背鳍,也会促使一些大公司借以营造忧患意识,希望能以此激励自己的员工们努力打破这种格局,将鲨鱼送人公司的水族馆里。
理查德·布兰森先生的“袭击神态"
无论布兰森剑指哪个商业领域,首先都会给那里造成一片惊慌。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他的掠食记录里,充满了血腥的故事。鲨鱼生来就是无情的杀手,它们既不需要接受学校教育,也无需父母来指导如何去吃。它们生来就懂得如何适应自己的周围环境,以便成功猎获食物。所以,它们的生性就是四处袭击。对于鲨鱼的这种生存态度,人们专门创造出一个词语,那就是“袭击神态”。
P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