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即将消逝的古村落

  • 定价: ¥39.8
  • ISBN:978751153543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人民日报
  • 页数:260页
  • 作者:姚筱琼
  • 立即节省:
  • 2016-02-01 第1版
  • 2016-0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由姚筱琼所著的《即将消逝的古村落》一书是以湘西古村落为背景,以地理、人文、民俗、历史等方面为题材创作的系列散文。湘西武陵地区是个多民族聚居地,不光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其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人文地理。作者通过深入探访这些传统村落,书写下对这些美丽村庄的所感所悟,唯美地展示了乡村的风土人情。

内容提要

  

    据调查显示,在10年的时间,中国有90万个村子消失。你可能不知道,你所在的城市,还有很多地方在等待你去看看。
    漫长的时光过去了,古村落还活在这个世上,但它活得遗世独立,固守自己,拒绝变化,永远呈现原本的样子。时光好像静止在这里,太阳在一个地方起落,月亮在一个地方浮沉,一年四季美得叫人念想,着迷……
    王小波说过:一个人仅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要一个诗意的世界。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古村落就是活着的诗意世界,这个世界不在了,故园就不在了,家的记忆也不在了。当人们心灵深处的田园诗画真正彻底消失,我们的文化领域和精神世界必然缺少许多温馨和温情。失去炊烟和牧歌的现实多么冰冷,不是?
    由姚筱琼所著的《即将消逝的古村落》一书便是描写古村落的中国当代散文合集。

作者简介

    姚筱琼,女,苗族,湖南沅陵人,中国少数民族学会会员。曾任《怀化日报》《边城晚报》编辑记者,在全国多家杂志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艺评论近三百万字,多部作品获省以上优秀作品奖。
    著有长篇小说《罪名成立》《失手》《危情布局》、短篇小说集《芭蕉雨》、散文集《远山阳光》。长篇系列散文《即将消逝的古村落》获2015年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少数民族作家重点作品扶持。

目录

一世守望
  垮里温暖时光
  阳雀坡印记
  米永仁的虎皮溪
  穿过姚家坪古村落
  别梦依稀忆棋坪
  岁踪月影豪侠坪
  九月白云过横坡
  兰里:器具时代之孙玉花
  兰里:器具时代之篾货
与水行吟
  重读吕家坪
  雨落隆家堡
  邂逅步云坪
  水天一色滩渡坪
  一蓑烟雨过碣滩
  酉水边上的乌宿·官草坪
  山水巨帙统溪河
  茶湾,大河边的一道风景
  思蒙菲菲四月天
映象村庄
  岩脚侗寨的古老印记
  雨天的溪口
  暮色苍茫走溪口
  岁月静好小江村
  印象岩寨
  泼墨岩口山
  田园诗意话长潭
  石羊哨走笔
  吟眸半醒胡家溪
  山背,遥远的云上梯田
  夜宿枫林村
  遥远的布村
  绿绕青来五宝田
  八月清水塘
岁月跫音
  苏宝顶随想
  乌峰独立斜阳外
  春回高椅燕归来
  大松坡与蒲海
  桐木葡萄沟
  赴黄溪山水之约
  待暖还须去尽远
  行走贺家田
  冬季到木脚看山水
  本庄,我要你为人所知
  长城脚下老峪沟
  长峪城,回头见你草木深
  姚筱琼主要作品年表
  乡村散文的文化意义
  心的独语,山的赞歌
  行走的快乐与忧伤
后记

前言

  

    寻找白鹭飞过的天空——序姚筱琼《即将消逝的古村落》
    滕建京
    姚筱琼是我四十岁以后识到的文字朋友,作为湘西本土作家和文化人,她希望我以一个建筑师的眼光给她即将出版的《即将消逝的古村落》散文集说几句话,我是惶恐的。然而,她是独立特行的,她说,我只要你为美丽乡村即将消逝感到哀痛,这就够了。
    我们处在一个嬗变的时代,随着城镇化的加剧,多数传统美丽乡村将伴随着现代化的阵痛而消亡。我常常想中国近代的城市不是长出来的,它不是因着哪个社区需要一个配套的商业、医疗、学校应运而生的,它是来自城市建设决策者片面追求改造城市、让城市日新月异的迫切渴望。说得更直白一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来自逐利者对城市的阉割。所谓千城一面,很少有一个城市的建设决策者去思索这种建筑现象。也很少有人思索一条街道、一条巷弄、一个小区将如何充分展示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如何让一个城市的风貌与生活环境相融合,让人在得到一种精致而又丰富的居住环境之外,还得到一种幸福和美感。
    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聚族而居”发展起来的社会单元,村落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石,它真实反映中华民族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是道德伦理、民俗民风、人文理想的文化依托。它集合了儒家文化、宗教文化的本源和传承性,承担着宗族传衍的使命,如族群的祭祀活动、群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加强族群的凝聚力,以实现宗族的传衍。因此,一个年代久远的传统村落,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等方面研究和考证的价值。它不仅有丰厚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具有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景观,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根基和各民族的“DNA博物馆”。同时,它也是不可再生的至为珍贵的文化资源和富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旅游资源,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建设美丽乡村,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这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文化强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心灵归属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笔者儿时生活在乡村,追忆往昔,我觉得我们这代人何其有幸,可以随风自由奔跑——在金黄色的油菜花田里追逐,在满山遍野的草籽花地上打滚。田埂上傻呆呆立着可爱的稻草人,给了我儿时许多温馨的记忆;当白鸟掠过自然宁静的村庄和山岗的树梢时,我的目光带着美好的憧憬一直追随它,直到它消逝在远远的旷野尽头。
    怀化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域,这里既有美丽的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的自然风光,也有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侗、苗、瑶等民族古村。可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这份遗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尤其是乡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使得村庄人群渐疏,田园荒芜,房舍垮塌,面目全非。传统村落逐渐消逝,导致代代传承的文化形态裂变破碎。“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剧增,从而产生了“空巢老人”生产生活困难,“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等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所引发的刑事案件令人触目惊心,因此,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力度,重视乡村文化传承,关心和帮助留守老人和孩子的生活教育,也就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工作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姚筱琼曾在《怀化日报》和《边城晚报》做过记者编辑,是一位有责任、有良知的媒体人。她曾就保护古村落、拯救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做过不少相关工作和报道,对乡村基本情况有较多了解。古村落研究是一项艰苦、细致并且繁琐的工作,更是一项需要整合各方面力量的系统工程。我们天天说保护文化遗产,其实古村落就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化遗产,要保护这份最大的文化遗产,其首要任务就是认识到这份最大遗产的价值所在,对其保护和利用的意义所在。而要认识这份遗产,又少不了舆论宣传部门的开路作用、造势作用、导向作用,借此才能启迪民智,深入人心,提高和强化人们的自觉保护意识,从而营造出全社会重视古村落保护和利用的良好氛围。姚筱琼把这些大道理归结成一句话:对古村落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少不了文化人推动的重要作用。因此她借助《边城晚报》文艺副刊这个平台,开辟《美丽乡村》专栏,对怀化武陵山及雪峰山地区的传统古村落进行了深入细致巡察式的实地探访和田野考查,并加以详细报道。该文集一共收集44篇已经发表并获得读者热烈关注和广泛认可的文章,我也是这组文章的拥趸。虽然文字激情随着生活磨砺渐消,但文字梦想还在,故为此书撰文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心意。
    姚筱琼自己说过文字是她的生命,在她孤独、绝望、艰辛中是文字给了她慰藉、喜悦,以及一张长久的饭票。她是从心灵里面走进文学的,她的血管里流淌着文学殉道者罕见的真挚和纯粹。她用一个孩子般的纯真去面对人与自然。有时我想,她就像一只天生带着伤口的蝴蝶,美丽斑驳的忧伤是上苍留给她唯一的嫁衣。然而,她是执著的,她拖着赢弱的身体行走在湘西这片她深切挚爱的土地上,在山背花瑶、在思蒙、在酉水边上的乌宿、在辰溪传统古村落五宝田、在沈从文笔下长河边上的吕家坪、在雪峰山主峰苏宝顶……她用一个女人的慈悲情怀关注和嗟叹那些日渐消逝的传统村落、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同时,也顺手采撷文字这朵美丽的山花,插在她自己的头上并付诸报端。我在读她《即将消逝的古村落》系列散文时,心里是折服的。文集里写道:“清水塘的夜晚宁静至极。繁星漫天,北斗七星清晰可见。走了很久的路,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这一晚我睡得很香。半夜醒来,发现一只蛐蛐意外闯进我的房间,藏在一个隐秘处,嘁嘁唧唧地和我对话。奇怪的是,它越是闹得欢腾,乡村的夜越发显得出奇的静。秋天到,蛐蛐叫,去浮华,褪喧嚣,这样静的夜对于我来说是净化灵魂的好机会,也是我生命机体复活的好时机。”(《八月清水塘》)如果我们无视心灵的荒芜和对现实的伤痛,就无法获取内心的安宁和敞亮。我承认,我和许多现代人一样,在这个浮躁而现实的社会中为生存打拼已久,心灵甘泉正在日益枯萎,无法向往和正视姚筱琼笔下宁静朴素的生活。
    “锦江的水,无法用绿和蓝来形容。她在人眼里就是一种灵动、轻盈、带腥味的气体,有时一阵风吹过,湿漉漉的腥味扑鼻而来,让人误认为一群鱼从空中飞过,会忍不住下意识抬头看一眼天空,结果你就看到天空下面那条奇怪的河,像一股气体轻盈地飘忽在半空中,天空蓝得不能再蓝,青山绿得不能再绿,一群白鸟在河面上控制着速度慢慢地飞翔,河水和鸟是往同一个方向而去,而你呢,也想尾随它们而去,只是你缺乏流动和飞翔的灵性,身体呆呆的,目光迷离,整个人像失魂落魄,迷失在这片水域。(《邂逅步云坪》)等到漫天红霞将河湾照亮的时候,你再看锦江,美得就像箔金。从随意的距离和角度看上去,大河与天空都不再是水和气体,就是一幅画,一幅金线绣在锦缎上的画。画的颜色金碧辉煌,画的意境却幽渺宁静,让人看着看着陷进去,陷得越深,越拔不出来。”(《水天一色滩渡坪》)这是作者描述发源于黔东梵净山那条灵动于溪谷、神韵于梵音的锦江河的两段文字。她用女性温柔的笔调创造出独特的审美意境,将碧绿的远山、清澈的溪流、河边的吊脚楼赋予透明如水晶般的细腻妩秀、纤浓深挚的人文情怀。
    王小波说过:一个人仅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要一个诗意的世界!我想姚筱琼是拥有这个诗意世界的,文字的使命就是让阳光照进来,好的文字就像一个人拉着你的手往心灵深处走。《遥远的布村》里写道:那些鸟儿的名字叫白鹭,它们从来不懂什么是孤单,从扎根这片土壤开始就是群居,几乎年年岁岁在此逍遥快活。此刻我想不到它们是怎么看待我们这群怪异的陌生人,在所有的目光追随它们翦翦的影子时,日子永远静静地守候在这里与它不离不弃。它们飞翔得再远,影子也从没离开过布村。在它们的记忆里,布村就是没有金黄色的稻田和镶嵌在褐色土地上的房屋,它们也记得它前世的身影。山山水水,花花草草见或不见都在那里,不需惦记。它们只需惦记那些柔软的蚯蚓和泥鳅,还有外壳硬朗的田螺。你瞧,随着“扑腾”一声响,金色稻田里飞起一只白鹭,双翅划过田畴,山峦,树梢,蓝天,优美的弧线最后停落在青青草地上,化为一团白色精灵。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说过:“城市犹如梦境,城市是在欲望和恐惧中疯狂生长的梦。”不管城市如何扩张,世界如何喧嚣,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这个神性逃遁的时代,静下心来聆听行走者思想的声音,在作者微弱的呐喊中找到自己的神灵。乡村就像那些守候故土的鸟儿一样,为我们找回失落的精神家园。
    人应该活得像鸟儿那样宁静无忧。在这个秋后的下午,等会儿我想到河边的田埂上走走,坐在有野兔和麻雀的田野里,看看白鹭飞过的天空,看看我喜欢的村庄,看看那些在凄雨冷风中苟延残喘的古民居、祠堂、戏台,那些在清澈溪边嬉水的孩童,以及掩映在青山绿水中、泥墙瓦屋上的袅袅炊烟,甚至那些寂寞的空巢……我要把我看到的一切,告诉我正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乡村是我走进城市前的故园之恋,是我梦中故乡的想象,是国人几千年生存形态最后一抹残影,是我们无数人灵魂栖居的精神家园。

后记

  

    后记
    《即将消逝的古村落》是2015年度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重点扶持作品,主要是以怀化地域古村落为背景,从地理、人文、民俗、历史等各方面为题材创作的系列散文。有媒体称,我国目前平均每天消失的自然村大概有80到100个。该报道让我很震撼,虽然不知道它的真实性有多少,但它成功地引起了我对自然村落的消失及对民俗文化传承的影响这一现实问题的高度关注。怀化地处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中间,是个多民族聚居地,不光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更重要的是有不少闻名全省和全国的传统文化古村落,其独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人文地理展现出独特而迷人的风姿。2013年《边城晚报》为我开辟《美丽乡村》专栏,让我能以巡阅的方式对传统古村落进行一次次深入探访和阅读。文集共收录44篇文章,分“一世守望、与水行吟、映象村庄、岁月跫音”四个部分,所有篇目悉数在《边城晚报·雪峰文艺》副刊发表。
    怀化古称五溪蛮,沅江、锦江为境内主要流域,支流有酉水、辰水、溆水、舞水和渠水。锦江在文化人的笔下又叫长河。《长河》是沈从文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写作背景就在麻阳的吕家坪。吕家坪我去过两次,那是一个美得叫人心痛的地方,它的安静会把你带回往日的时光——就像你童年眼里的世界——老河街,老房子,老码头,老人们……点点滴滴的老印记,都是岁月留下的深刻记忆。河流相对于生命来说很厚重,承载力很强大,一路走来,所有的溪流、河汊,它都见过,也都接纳过,到了最后它还是那样平静,平静得就像没有发生任何故事。
    怀化古村落很多,如吕家坪、隆家堡、步云坪、豪侠坪、小江、岩口山、溪口、尽远、荆坪、五宝田等等。这些古村落追求意境,讲究立意,通常将田园山水与耕读生活相结合,达到寄情山水、亲近自然、致力读书、通达义理的境界。这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特征,带着你从古村落到古城堡、古道、古关隘、古民俗、古文明,在历史和民俗的画廊中诗意行走。
    怀化自古为军事隘口,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明朝中期,这里建了许多哨所,驻军一多,慢慢形成集市和文化,老百姓的生活习俗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因此构成一种复杂的、沉静的、深微的人文意识和生存状态,值得我们认真追索和思考。
    《即将消逝的古村落》散文系列所写到的乡村,相对于整个怀化古村落群不过是挂一漏万,更未形成体系。至于建筑、民俗、社会、历史、民族、文化人类和艺术审美等多种角度、多个层面的发掘就更是少之又少。我也是机缘巧合,随几个热心朋友走出封闭世界,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听到一个不同的世界,凭着自己的双腿走过这个想象达不到的世界,我看的、听的、走的、触摸的、想象的、感觉的,很可能一辈子存在心里,但也可能最终发现都不是我所真正认识的。我的行走,可能只是我的个人美感我的文字,可能是我自己都不完全认识的文字但我的体验和思考,却是出于我对这片土地深切的炽热和诚挚的感情。 也许文字达不到期望的精致、繁复、丰赡、华美,但我自觉每一篇标题别出心裁,充分展示了书面语言的细腻和纯粹。强调自身感受或内心经验的文字描述,比较感性、绵密、沉迷于细节,而个人对于宏阔的概念并没有太深入的了解,视野也不够广阔,因此要达到充盈、完整、深远的最高境界还有一定距离。我以后会努力扩大自己的视野,关注现实的、当下的、具体的百姓生存状态,尽量让自己的文字能够发人深思,能够让人在喧嚣的时代静下心来倾听行走者思想的声音。 此书得到许多朋友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