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心理学

习惯养成有方法/孙云晓教育研究前沿书系

  • 定价: ¥36
  • ISBN:978753394449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浙江文艺
  • 页数:278页
  • 作者:孙云晓
  • 立即节省:
  • 2016-03-01 第1版
  • 2016-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孙云晓著的《习惯养成有方法/孙云晓教育研究前沿书系》是当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孙云晓关于青少年儿童习惯培养研究的最新著作。“父母最需要知道的教育经”系列之一种。作者是中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孙云晓。书稿讲述如何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每一个篇目从一个正面事例和一个反面事例入手,再提出教育观点、理论分析和父母可以借鉴的教育方法。

内容提要

  

    孙云晓著的《习惯养成有方法/孙云晓教育研究前沿书系》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如孔子所说的“意诚”和“心正”。已届耳顺之年的作者充满真情地向我们叙说了自己的祖辈、父辈、生母、继母,叙说着自己既有阳光又有个性的童年,叙说着自己曾经接受的平凡但充满爱与关怀的家庭教育,意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书中引用了大量国外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也引用了国内很多教育学者、心理学者、作家的研究成果或感悟,更引用了大量的实际案例,作者努力把这些东西融合起来,变抽象理论概念为普通人所喜闻乐见的道理,使不同的家庭能够从不同的案例中得到启发。作者努力尝试根据自己的长期研究与思考,提出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例如,“五元家庭教育法”,“成功是成功之母”理论,对现代儿童观的思考,儿童习惯培养的原则、方法和关键环节,关于父母教育素养的论述,等等。

媒体推荐

    他那些闪耀着理性光芒和充满爱心的教育宣言,对我国家庭教育和父母理念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著名作家毕淑敏
    我们通过阅读孙云晓的作品,在走进他的世界的同时,也走进了儿童世界。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
    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儿童立场,让多少家庭、多少儿童、多少课堂生机盎然!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国家督学李希贵

作者简介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曾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
    孙云晓自1973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至今。1995年以来,他先后主持了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向孩子学习、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系列调查等多项课题研究。尤其是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和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孙云晓主要教育作品:《夏令营中的较量》、《习惯决定孩子一生》、《用心教养----孙云晓与中外心理学名家对话》、《孩子,别慌》、《好好做父亲》、《懂方法的父母成就孩子一生》、《孙云晓教育作品集》(8卷)等。他的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孙云晓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如:“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应试教育必然导致教育荒废”、“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等等。

目录

引言  三个好习惯成就了我的一生
第一章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
  二习惯的重要性
  三习惯培养的重点与指标
  四养好习惯是一生的功课
第二章  做人的习惯
  一拥有爱心的孩子更具幸福感
  二诚信是孩子受用一生的品质
  三有责任心才能真正成长
  四自信心是成功的原动力
第三章  做事的习惯
  一让规则意识引领孩子走近文明
  二效率低,多少功夫都白费
  三合作能力是现代人才的首要素质
  四合理消费是培养财商的第一步
第四章  学习的习惯
  一爱学是第一动力
  二真正的学习是探索
  三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四学会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
  五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
第五章  培养良好习惯的原则与方法
  一培养好习惯要以健康人格为导向
  二尊重儿童的权利
  三明确规范看细节
  四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五重在培养人格化习惯
  六习惯培养需要的时间与步骤
  七培养好习惯用加法,矫正坏习惯用减法
  八关注习惯养成的差异性
第六章  父母的教育习惯
  一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二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
  三培养习惯要趁早
  四赞扬是一剂良药
  五自我管理是成长的必修课
第七章  习惯培养的七个关键环节
  一内心满足和成功体验是最强大的动力
  二矫正不良习惯要用替代法
  三中学时代最需要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四学会选择才会有智慧的人生
  五习惯养成的秘诀是持之以恒
  六好习惯是最珍贵的传家宝
  七人生最重要的好习惯是灵活应变
后记

前言

  

    承孙云晓先生之托,为他所著的丛书“孙云晓教育研究前沿书系”作序,心中不免惶恐。孙云晓先生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儿童青少年研究专家和教育专家,他在国内的影响力,我只能望其项背,让我为他的著作作序,似乎不妥。然如他所言,我们相识多年,算得上是老朋友,尤其在心理、教育研究方面有过多次合作,且在价值观念、理论、观点上志同道合,又是同时代人,因而不揣冒昧,承接此命。
    孙云晓先生这套丛书的主题是家庭教育,这个话题很大。2500多年前,我们民族的先圣孔子就在《礼记》中提出了一个从个体发展到家庭群体,再到社会与国家和谐发展之次序关系的伟大思想:“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不难看出,在孑L子眼里,个体、家庭群体和社会大群体三者,个体最重要,每个人必先做到物格、知至、意诚、心正,才能做到齐家;每个家庭都管理好,国家才能治理好,天下才能得太平。
    孔子的这一思想称得上是跨时代、跨文化的真理,直到现在,仍可适用于每个人、每个家庭乃至每个国家。
    孔子把家庭看作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正如现在我们常把家庭比作社会的细胞,在文化的世代传承和社会发展中,家庭的作用毋庸置疑。在全世界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家庭作为个体与大群体之间的中介、纽带和桥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家庭教育这个话题大,此其一也。
    家庭教育话题之大,第二个原因是,我们伟大的国家和民族是当今世界上最具独特性的,在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发展、教育事业、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找不出第二个和我们相同或相似的国家和民族。放眼世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发达国家在其发展历程中,经济、教育、科技基本上是同步发展的,而我国在花了30多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两三百年的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其他方面的发展并不同步。具体来说,在我国钢产量、制造业产值、高铁里程、在校大学生人数、居民奢侈品消费总量、每年出国旅游人次雄踞世界前列的同时,在世界排名前一百的大学中,鲜见中国大学的身影;在和家庭教育有关的心理学、教育学、遗传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精神病学等学科的研究方面,我国不仅缺乏自己的理论和立足于本国的高水平研究,而且从事这些学科的专业人员及临床医生人数与我国的巨大人口数量远远不成比例。即使在上述各学科的科普方面,真正联系我国当前实际,又能保证科学性的科普读物数量也甚少,一些父母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得不去读外国作者基于他们国家的实际写的家庭教育读物。
    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所带来的后果。
    其一,我相信如果我国的广大父母了解了最近几十年遗传学的研究成果,他们会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如果广大教师了解了这些知识,他们也会调整对具有不同遗传基因的学生的看法,不再生硬地对全班学生做横向比较。父母和教师们将会知道,每个人的基因表达都有自己的时间表,在时机不到的时候不可强求;他们还将会知道,每个人由基因决定的最大限度能力有巨大差异,通过“努力”、“刻苦”、“找个好老师”等主观行动对基因缺陷进行弥补的作用是有限的。
    其二,在欧美国家的中小学,每个学区或几个学区,平均每两三千个学生,就能配备一名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他们负责对各学校学生中的心理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治疗和必要时的转诊。平时,他们还负责对教师们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鉴别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以及如何进行早期干预。我们知道,中小学生中的自杀、暴力、致瘾物依赖(包括视频、网络游戏、毒品和烟酒等)等行为背后,大多以心理疾病为源头,而这些源于心理疾病的行为,是一般的父母、教师、邻居、社区工作者无法应对的,必须由专业的心理治疗人员出面,因人而异地加以处置。我国的现状是,即使在东部发达的地区,也不可能为两三千名中小学生配备一名心理治疗医生,更不要说中西部地区和偏远农村了。其后果是,如这套书中提到的贵州毕节山区四兄妹集体自杀前,教师和村民想帮助他们而且已经尽力而为了,却不奏效,因为他们既不知道怎样帮助他们,也不知道谁才能真正地帮到他们。而事后的媒体报道和对相关人员的处理,也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
    家庭教育话题之大,第三个理由是,当代中国的时代变迁,使每个家庭、每个做父母者、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着须臾变化的新情况、新课题和新困难。30多年来,我国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变化之大、变化之快,在世界之有效吗?
    对这一问题,我经过十几年的观察和思考,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西方家庭教育的好思想、先进理念,必须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好思想、好传统,特别是和当前我国快速变化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变成中国广大父母儿童可接受、易接受、方向正确、讲求实效的理念,才是名副其实的“新理念”。
    孙云晓先生的这套教育丛书,正是对这种名副其实的新理念的一种尝试。首先,丛书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如孔子所说的“意诚”和“心正”。已届耳顺之年的作者充满真情地向我们叙说了自己的祖辈、父辈、生母、继母,叙说着自己既有阳光又有个性的童年,叙说着自己曾经接受的平凡但充满爱与关怀的家庭教育,意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其次,丛书引用了大量国外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也引用了国内很多教育学者、心理学者、作家的研究成果或感悟,更引用了大量的实际案例,作者努力把这些东西融合起来,变抽象理论概念为普通人所喜闻乐见的道理,使不同的家庭能够从不同的案例中得到启发。第三,作者努力尝试根据自己的长期研究与思考,提出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例如,“五元家庭教育法”,“成功是成功之母”理论,对现代儿童观的思考,儿童习惯培养的原则、方法和关键环节,关于父母教育素养的论述,等等。
    丛书的另一特点是作者视野的全方位性,这套书分别涉及童年在毕生发展中的地位、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父母对子女的爱与尊重、父母的自我教育,以及子女的成功与幸福的关系。把这套100多万字的书读完之后,我深感,如此全面地从中国现实出发、手把手地教给广大父母怎样教育孩子的著作,可能是近年来我国出版界中唯一的一套。它虽非完美无缺,但却极具价值。相信任何一位做父母者读了这套丛书,都会有所收获。
    在此,我要感谢孙云晓先生,他在年届六十时,不辞辛劳写出这套浸透自己几十年研究心血的好书。这是他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也是献给中国广大为父母者的礼物!
    陈会昌
    2015年9月于北京学知园

后记

  

    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引起我的深思,即许多教育失败的父母,回首教育过程都感到很冤枉,因为他们认定自己没有说过错话,也没有做过错事,怎么就教育不好孩子呢?我相信这是事实,但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可能被父母所忽略,那就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好,教育很可能成功;亲子关系糟,教育很可能失败。其基本原因就是“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细想一下会发现,亲子关系比师生关系更重要也更复杂。例如,亲子关系比师生关系时间长久,亲子关系影响方方面面而师生关系影响较为单一,亲子关系不易改变而师生关系容易改变,等等。所以,我坚信,亲子关系好坏决定家庭教育的成败。
    在与浙江文艺出版社郑重社长和王晓乐副总编辑交流的时候,他们的一个设想启发了我,就是希望我专题写作,即一本书集中探讨一个问题。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回顾我过去的写作,似乎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专题写作更有价值也更受读者欢迎。于是,本套书就按照不同专题来设计。其中,亲子关系就是一个重要的专题。
    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岳海菁女士精心的设计思路,给予我很大的启发;感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编辑孟娜的热情帮助,她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做了许多相关资料和文稿的整理工作;还要特别感谢北京师范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陈会昌教授的序言,我们相识几十年,有过多次难忘的合作,但是请他为我个人的书作序还是头一回。我相信,陈教授的序言已经成为本书提纲挈领的重要部分,会给读者朋友带来特别的启示。
    当然,最需要感谢的是亲爱的读者朋友,你的阅读和实践,尤其是你孩子的健康成长得益于良好的亲子关系,那将是对本书的最高评价与奖赏!
    我期待着!
    孙云晓
    2015年8月27日于北京世纪城